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江南散文】新鲜胡同寻旧物

编辑推荐 【江南散文】新鲜胡同寻旧物


作者:京味儿 秀才,196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75发表时间:2010-02-22 17:14:11

新鲜胡同位于朝阳门南小街和朝阳门南大街之间,原来北边是南竹竿胡同,南边是芳嘉园胡同,如今这里已经是一大片楼群。从朝阳门南大街北口往南走,看到“北京INN”的大招牌,再走不远,新鲜胡同就隐蔽在大楼的阴影里。
   几年前曾经从这里走过,但被一排排高楼弄得眼花缭乱,除了拍到桂公府的大门,几乎一无所获。这次重游此地,还是看了新京报最近的“北京地理.宅园”版,才知道这里还藏着不少老宝贝,于是周六特地来此寻访。
   刚拐进朝阳门内大街,南行不远,就在高楼簇拥中看到一座残留的四合院。四合院坐南朝北,东边的房子被拆得只剩下山墙。院子里有棵大树冒出头来。
   走到院子大门一看,果然一身富贵,气势不凡。大门上没有门牌号,但紧挨着它东边的一个小门标着“北竹竿胡同38号”,心想这肯定是北竹竿胡同最后的院子了。
   门楣的砖雕保存尚好,难得的是竟然没有被涂上拙劣的水泥,花纹很清晰。
   一位老人见我拍得兴致盎然,走过来告诉我这是俞平伯的旧宅。如今这里已成大杂院了。听了此话,我顿生敬意。俞平伯先生早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创作过很多散文、诗歌,执教过多个著名学府,后来精研古典文学,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是著名的“红学家”。这座宅子门口只有一块“保护院落”的小牌子,没有任何关于俞先生故居的说明。不知道这个院子能从推土机下逃生,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真的是,为什么不做任何保护措施呢?大门上着锁,无法进去参观,只能在外面逡巡几回,暗自感慨。找个小路绕到院子后面,也是铁门紧锁,无奈之下,只好给老宅子后院的房顶来了张纪念照。
   离开北竹竿胡同,立刻就迷失在楼群中,“竹竿胡同”、“南竹竿胡同”、“芳嘉园胡同”都成了有名无实的地名,标在某个高楼的墙上,它们的身体都在高楼的地基下化为了灰烬。偶然进了芳嘉园11号桂公府的宅子,让我弥补了上次未能进入的遗憾。
   从芳嘉园往新鲜胡同走,经过一大片被夷为平地的废墟,废墟之上居然还有一片连绵起伏的老屋顶。于是就在它的吸引下往胡同里走。
   到了那片屋顶的正面,看到“新鲜胡同小学”的金子招牌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梁实秋和李敖的母校!这座小学的校舍本来是明朝大宦官魏忠贤的生祠,清末改为京师公立第三小学,是北京最早的小学之一,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站在这样一座浸润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的校门前,不禁心生自豪——北京正是由于有许多像这样的文化古迹,才堪称文化古都。遗憾的是,很多这样的古迹都毁在我们自己手里。
   新鲜胡同在梁实秋先生笔下,曾经是一条幽静的胡同,如今已经被分割成了支离破碎的三段。最为完整的要算西边半段,有两个三个连在一起的宅子,院门前有几棵整齐而粗壮的杨树。这是新鲜胡同71号大门。
   门前一对形态完好的鼓形门礅,71号院和东侧小院房顶的蝎子尾近乎完美地对接在一起。
   门前的房形门礅。院里还有一个不错的岁墙影壁,但院子的住户不太欢迎外人打扰。
   新鲜胡同最东头就剩下这么一点了,有两个小门,分别标着18号和甲18号门牌,能看到老房的勾连搭结构。不过这院子的玄机在另一面。
   绕到院子南边,应该是红岩胡同甲19号,一堵砖墙挡住了视线,只看得见院子里挑出一个四角方亭的顶子,还有一棵枝丫交缠的老树,透露着里面的风华。
   我爬上旁边的高楼,终于拍到了整个院子的全景。这就是新京报刊登的北京旧城区尚存的私家园林——莲园。这个院子是这一带规模最大的四合院,原来西边还有一部分,但已被拆掉了。从结构上看,这院子西边原来应该是居住区,东边应该是花园。建国后经过几个单位分割、改建,原来的莲池、假山、游廊多已不存,目前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
   西北角这个整齐的宅院,曾经是《红旗》杂志办公地和文革时著名人物关锋的住所。
   东北角这片树木最葱郁的院落,五间北房曾是邓力群的住所,靠东原来是游廊和假山,后来盖起了一溜平房。左下角是园中的四角方亭,也包裹进了平房里。
   东南角的部分应该算是园中最秀丽的部分。这里西有尖顶凉亭,中有圆形水池,水池周围环绕着怪石。
   东边则是怪石嶙峋的假山,还有残破难掩昔日秀丽的游廊。想这园子旺盛之时,该是一派小溪悠悠、莲叶田田、清风习习、荷花斗妍的美景吧!
   我把镜头对着那露出外墙的拈尖顶方亭的顶部,按了好几次快门。看着它优美的外形和周围环境的杂乱、破败,想起一位学者为新京报《北京地理.宅园》版所引的词:月明华表,伤亭台之已非;春满平芜,问王孙其安在?

共 18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很棒的游记散文,条理叙述很清晰,文笔流畅,让我们身临其境,如亲身游离了一遍。北京正是由于有许多像这样的文化古迹,才堪称文化古都。遗憾的是,很多这样的古迹都成了城市建设的牺牲品,城市建设推进着文明建设,但不能以毁灭文化古迹为代价,给后人留一点宝贵的财富。问候作者,欢迎投稿江南!【编辑:麦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麦花        2010-02-22 17:14:49
  篇很棒的游记散文,条理叙述很清晰,文笔流畅,让我们身临其境,如亲身游离了一遍。北京正是由于有许多像这样的文化古迹,才堪称文化古都。遗憾的是,很多这样的古迹都成了城市建设的牺牲品,城市建设推进着文明建设,但不能以毁灭文化古迹为代价,给后人留一点宝贵的财富。问候作者,欢迎投稿江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楼        文友:麦花        2010-02-22 17:15:09
  问好作者,学习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