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敲钟人(散文)

编辑推荐 【摆渡】敲钟人(散文)


作者:舞阳书生 白丁,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91发表时间:2021-03-26 15:18:44
摘要:老校工敲钟人平凡而普通的故事……

【摆渡】敲钟人(散文)
   四十多年前,我在位于南阳市东关书院街的老一高中读书。这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名校,是读书人的心仪之地。校园座落在修建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的弥佗寺,正门高大威严,门前左右雄踞两座石狮,傲视风云众生;校园内庭院幽深,灰砖青瓦的房屋错落有致;殿堂巍峨,松柏青青,牌坊碑文,古色古香,文气极重。
   在前殿后面大会议室高高的房顶上,有一口年代久远的铜质校钟,悬挂在带有人字护顶的木架上,距离地面十几米。每日漫步校园,听得朗朗读书声,耳闻悠悠铜钟鸣,看先生携教案斯文矜持,众学子书包斜肩脸鲜稚嫩……处处能够感受到“文脉之地”的礼仪和书卷香气。
   在校读书五年,拜识了众多鸿儒硕师,聆听教诲,研究学问,懂得了小城以外的不少事情,除此,还格外记住了一个人一一瘦弱的司钟人:校工老王。老王是在编校工,一个看起来外貌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的人。老王身材瘦弱,脸不平展,下巴胡须稀疏灰白,背微驼,眼小而眯,常现萎靡不振之态,衣着单一,非灰即蓝。头戴黑蓝旧帽,脚登黑布鞋,瞅起来有些窝囊土气。其实,老王那时也就四十多岁,人们大都不知其全名,先生和学生皆呼老王。老王闻之不恼不怪,不张口,不露牙,崎岖的脸上只显出些拘瑾的笑容。老王极尊重有知识的人,校园曲径小路上经常迎面遇到教书先生,老王总是谦卑地微笑并咧身让路。难得碰回周校长,更是很远便咧到路边,干笑着等候。因为老王看周校长肩宽体胖占多半个路,且老干部范儿十足,中山服四个兜,踱四方步晃身,每日手拎黑提兜,据说里面装有红头中央文件,或市革委会公文。见到老王往外咧身子,周校长倒很热情,紧上两步,高唤:王师傅,你好呀!让老王诚惶诚恐,但顿感自豪,回家后能跟老婆叨几回:“听听,校长都叫我王师傅哩!”心里能激动地美上一个礼拜。其实,老王并不知道,所有的大干部们见了最最最普通的百姓,往往都会显出格外地亲热,这是官场人人皆知的技巧。
   能看出,老王是个内心封闭的、很自我的人,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就很自我,无须跟谁打交道,看眼色,按点敲钟,干好自已活计就行。每日,马蹄表就是老王的领导,也是他唯一的伙伴。早上不能贪床,六点准时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正好北京标准时间,上午从七点四十开始,上午四节课打九次钟,下午三节课打七次。每天,老王都是慢悠悠地晃到校钟架下,但每次都能提前五、六分钟,将表放在砖沿上,提前一分多钟便解开系在木架上的白尼龙钟绳,攒在双手,紧盯马蹄表,到点后果断击钟。铜钟当当响起。老王满脸坚毅,驼背似挺直了不少,他规律地悠劲拉绳,并不时仰望那被击得左右晃荡的铜钟,眯眼里竟闪出些许亮点。高高的铜钟清脆响亮,余音嗡嗡,悠悠迴荡在八万三千多平方米的校园上空。据说,这铜钟声还能响彻多半个南阳城哩!
   敲完钟,老王轻舒口气,又恢复到萎糜不振状态,他缓缓系好钟绳,拎起马蹄表,步履蹒跚地回到他和老伴居住在紧靠校园东院墙的小屋。小屋坐东朝西,大概有十多个平方。室内简陋,只有一个双人床,一张旧桌子和一把掉漆的靠背椅。床下堆放着粮食杂物,桌上杂物零乱,室内光线幽暗,天稍阴要开灯。老王抓些茶叶沫丢入茶缸,添些开水,坐下小憩,是难得的享受。坐一会儿,又起身与老伴一块择菜,老伴没工作,没机会“农转非”,一份工资俩人花,日子过得紧巴,精神也孤寂。每日粗茶淡饭,听听广播,偶尔看场露天电影和学校里的文艺演出,就算是很好的娱乐享受了。
   平常日子里,老王还算规律悠闲,可在极端天气里,他就得蹦紧神经,丝毫不敢怠慢。记得高一时,夏天雨水成灾,一周能连续下四五天雨。那时雨衣是稀物,老王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挽起裤管,形似田间老农,当他提前蹚着水来到钟架下时,雨水从斗笠和蓑衣的破处顺流而下,淌得他满脸满身都是,湿透的身子在风雨中有些冰凉。老王怀揣马蹄表,不时抹去脸上的雨水,眯眼注目秒时针,按点准确击钟,不差分毫。鸣完钟,拴好钟绳,老王才哆嗦着回到家里擦干身子,让老伴熬碗热腾姜汤,咕咕咚咚喝干后窝进被里捂汗,虽然感觉头热昏沉,但他不敢迷糊,因为下节课将完时还得起身再去击钟。
   敲钟不是个力气活,却是个操心活。不稳当,毛糙的人,没点耐性,没点韧劲,没点坚忍,是难以坚持和胜住的。在我的记忆里,一高中读书的五年间,从未听到或听说老王错敲、漏敲和多敲钟的现象,司钟人也从未更换过,这事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细琢磨,这是一件多么不易的、常人难为、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很伟大的事情!因为人是肉身,食五谷杂粮,会感冒生病;身处尘世,有亲朋好友,会有人情世故往来,可从未听说老王因此而耽误了敲钟,我就很好奇:是什么力量使他能够超越凡人而做到的呢?!
   那年月还是人工时代,科技不发达,无电子钟和其他更精准的定时工具,难以做到机控定点定时,只能靠原始的、但极实用的人工敲钟来指挥学校的作息,司钟人须千般小心,万般辛苦,每天紧绷神经,无论身有多乏,体有多困,人有多烦,家有诸事,都得克已排除,全力司好钟,这才有全校人每天听到的、有规律的钟声!天复一天,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循环不断;春夏秋冬,钟声悠悠;雨雪风霜,雷打不动!司钟人老王竟如数控机器人般从未出过任何差错!简直让吾辈如敬神人般地对其顶礼膜拜了!
   我曾经在课堂自习闲暇时认真反复地计算过:老王每天要分秒不差地敲钟十七次,每月四百多次,每年五千多次,五年间两万五千多次!他几乎每次都毫无差错地做到了完美的极致!这需要何等的敬业!何等的操守!何等的心智、坚忍和毅力啊!是的,老王人不精神,甚至有些窝囊和拉塌,他敲钟时的造型更远不及《地道战》中高传宝的父亲鸣钟时那样气宇轩昂,高大威武,但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敲钟人的形象也正是在这看似平凡平常,但实属不易的坚守和敬业中逐渐地在我心中丰满高大起来,他所做的一切也足以让我们这些学子和先生们敬佩!
   我不至一次地苦思冥想:是什么力量让司钟人老王能够数年坚忍清贫、单调、枯躁与孤寂,日复一日地无怨坚守?是什么力量能使他年复一年地做到对司钟的专业与精准?又是什么力量使他数年如一地确保不出任何差错?可能是为了谋生而常年养成的职业习惯,也可能是为了遵守学校规矩,但更多地应该是敬业、奉献和付出!因为习惯是由良好的行为积累而成,而操守却是一个人良好的修养、品德的综合体现!虽然司钟人老王可能还不大清楚什么是职业操守,但他肯定知道自己每天要做的是学校里最最重要的事(我想:校长三天不到校大概不会影响正常运转,可敲钟人一天不敲钟学校就会乱套!),也是必须要做好的事!他做到了,而且做到了完美和极致!这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佩服之至呢?!
   智者言:一个人一生如能专注于一件事,便能做到专业和极致!殊不知这种专业和极致却是以牺牲和舍弃多少人生幸福、乐趣才能换取的呀?!老王正是在这悠悠钟声中付出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和人生、职业选取的各种机遇,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全力付出。他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从未被评为劳模和先进,也未得到过鲜花和掌声,几十年间,他送走的学生何止成千上万!可学生们摆的都是“谢师宴”,告别、感谢和记住的是教书先生而不是他一个凡夫校工!他就象是一台精彩演出中的拉幕人,孤独地隐匿在华丽的幕后,人们的目光、喝彩、赞美、掌声和鲜花都狂热地献给了台上的演员,根本无人去理会一个平凡的拉幕人和他的付出,但你能因此或忍心否认拉幕人在成就精彩演出中的重要作用吗?!
   我们在一高中上学那五年,虽然是赫赫有名的百年名校,又被冠为“文脉之地”,更出过袁宝华、郭树言等国家领导人,但由于时处特殊年代的原因,书没读好,辜负了家长和先生们的培养,未能成材,使得敲钟人老王未能敲出国家栋梁和时代伟人,但他敲出了一大批后来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他们凭借在一高中上学时积累的人生经验和文化课基础,以及走出校门后上山下乡社会实践锻炼和自身的努力奋斗,大多都成为各个基层单位的领导、骨干和事业的佼佼者,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为我们百年名校增光添彩!
   岁月悠悠,时过境迁,老一高早已迁至城东新行政区,在秀丽的白河之滨建起现代化的新校舍,我们古朴典雅的老校园令人痛心地遭强拆而变得面目全非。精致而精确的报时系统早已替代了铜校钟,但那口鸣响了百年的铜钟依然挺立在殿堂高高的房顶上,静静地俯瞰着这座庭院式的、古朴典雅美丽的校园。校在人散,铜钟依旧,可那孤独的敲钟人老王却难觅踪影。有人说他与老伴后来回了老家,也有人说他已去世多年,更多的人则早已将他忘记,但我却时常想起他。有时挺纳闷:在一高中上学那五年间,每天神圣的“天天读”,那么多轰轰烈烈触及灵魂的运动,那么多台上的光鲜亮丽之人,那么多鸿师硕儒的高大形象,都随着时光的流失早已变得有些遥远和模糊,唯有敲钟人老王那瘦弱的身躯和敲钟时满脸的坚毅与自豪,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历经半个世纪难以抹去......
   一个人,在过了那么多年以后,仍有人在惦记和怀念他,也应该是件幸福和美好的事情!可敬的王师傅,如今你在哪里?
  
   (2021年3月25日改于兰州)
  
  
   非原创首发

共 36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敲钟人,本身是一个平凡的工作,并且这个工种早已随着科技的发展被高科技替代,但是从作者的文中,我们却能重温那个年代敲钟人的不易,不管风吹雨打都要准时敲钟,只因为那是自己的工作。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今天,各种岗位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种有着工匠精神的人,正是有着他们无私的付出,才能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摆渡物语编辑:烽火十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烽火十三        2021-03-26 15:19:21
  编辑不当之处,请见谅。
情之所钟者,不惧生,不惧死,不惧分离,世间万物,唯情不死,即为长生。
回复1 楼        文友:舞阳书生        2021-03-26 16:34:48
  谢谢编辑老师!编得很好!祝春日愉快!
2 楼        文友:刘艾玲        2021-03-27 22:29:01
  所有认真做好份内事的人,都值得尊敬!比如文中敲钟人老王。
天行健,小女子也当自强不息!
3 楼        文友:梅楚酒        2021-03-28 10:18:00
  任何岗位都值得人尊重和敬仰。
在校学生。平生醉心古典文化,喜爱踏雪寻梅,愿铺地为桥,隐于烟雨青山;愿栽雪种字,匿于古籍诗词。
4 楼        文友:天地我悠悠        2021-03-29 11:20:35
  在作者描述中我们看到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敲钟人,但是他的敬业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为充满正能量的文章点赞!为佳作点赞!
5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1-03-29 23:41:23
  不错散文,欣赏。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