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写对联(散文)
快四十年了,我给人家写春联的事儿还记忆犹新。
我刚高中毕业,就到一所乡村学校代课,那时候物质匮乏,业余生活单调,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那时我的业余生活,简直有点天方夜谭。
学生一放假,我却忙乎开了,不是为买新衣服而奔波,也不是为办年货而操心,更不是沉湎于谈恋爱的那份心动,究竟是忙什么呢?
邻居家一位大哥找到我,对我说:“大秀才,今年帮我写一下对联如何?”
我实话实说:“没写过,贴出来就怕人们戳我脊梁骨。”
邻居大哥说:“你没掂笔,咋知道就不行呢?锄头镢头你不在行,话头笔头总比我们强吧?”
我笑笑:“你咋不去找老私塾,人家学问大着哩。”
老私塾是二大爷,说出话来很有讲究,既没有咬文嚼字的摆谱,也没有乡村野话的粗劣,连讽刺人的话听起来都让人觉得有品头,按现在的一句时髦话说,二大爷连骂人都不带脏字。二大爷有学问,大人小孩都喊他老私塾,究竟他真名实姓是啥,恐怕村里十有八九的人都不知道。因为二大爷人缘好,字也拿得出手,除了帮人写对联外,单位写标语也找二大爷,学校大门口墙上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就是二大爷的杰作,村委会门口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文明幸福你我他。”也出自二大爷的手笔。
我一提到二大爷,邻居大哥连连摆手:“往年咱村里的对联差不多都是老私塾写的,现在岁数大了,掂起笔来手都乱抖,他老婆又偏瘫在床,身边离不开人,谁还忍心再去求他老人家?”
我谦虚道:“行倒是行,就是没有像老私塾那样肚里有词儿。”
邻居大哥说:“要什么词儿,过年了,写点好听的,讨个口彩,谁家不是想着在过年的时候说点好听话,盼着来年有个好运气?现在上面不正号召发家致富奔小康吗,你从这方面找点好句子,凑个字数相等不就行了?”
我开玩笑道:“那现在最时兴的口号就是计划生育,这才叫赶潮流。”
邻居连连摇头:“我不想赶这样的潮流,我还想添丁进口哩。大秀才,老私塾靠边站了,今年你得多准备点儿词,村里的对联差不多都要找你掂笔。”
我稀里糊涂答应了邻居大哥。
对对联,当然不是邻居说的那样轻松,要讲究字数,讲究平仄,讲究对应。对联的素材既不像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也不是“1234”等数字的排列组合,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语言文字精华,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自己“闭门造车”弄一些应景的句子来凑合吧,初出茅庐的我不愿因为“胡编乱造”或“空洞无物”被村里人瞧不起,查资料吧,上哪儿查?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更不用说手机和电脑了,街上地摊上卖的黄历后面一页倒有一些对联,那也很有限,摘取上面的对联照搬到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难免要落入“千篇一律”的俗套,有一些千古流传的经典对联倒能用来充数,但如果这样,就很难适合人们“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口味,为了帮人家写好对联,我不得不去请教二大爷。
二大爷一边给二大奶喂稀粥,一边喃喃自语:“你多吃一点儿,现在土地包产到户了,这日子有盼头啊,这要在旧社会,没吃的,没喝的,没盖的,哪还有你这条命啊?”
我搭话道:“二大爷也遭过这样的罪啊?”
二大爷神态黯然:“什么罪我没遭过?小时候逃过荒、要过饭,为躲日本兵,藏过山洞、钻过柴垛,有时候一躲就是好几天,看看现在,真是光景好到天上去了。”
我纳闷:“那人们咋说你还上过私塾啊?”
二大爷说:“小时候一个富家少爷经常找我玩,他上私塾,让我跟着,后来共产党又打仗,又搞生产,还办夜校,我也参加了,解放后,村村开办扫盲班,让我教人们认字,我就拿着一本字典,边学边教,学着学着我就学上瘾了,能读报读书了,也能写字上墙了,唉,可惜现在老了,不中用了。”
二大爷安顿好二大奶后,便和我对面坐了下来,咧开他那没了上牙的嘴巴,像是打开了水库的闸门,哗哗啦啦说个没完没了。真羡慕二大爷学识渊博,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他都能说个一二三来,对于对联的探讨,他更是滔滔不绝,什么“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他不歇气能说到底。
“人们过年的时候为什么要贴对联?”我插话,目的是想打断二大爷的一言堂。
二大爷说:“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自古以来人们都盼望着生活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样,所以就把心声写下来在过年的时候贴到门上。别说咱老百姓了,连帝王将相都期盼着国泰民安,帝业长治久安,听说清宫里就有一副对联是‘庆节诚依爱日长,四海升平承帝眷。’”
“我也读过,这是圆明园里面的对联。”我又插了一句。
二大爷继续滔滔不绝:“贴春联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一种表达美好愿望的传统,子子孙孙沿袭到现在,经久不衰。写春联不但要揣摩人们的心理,还要撵得上形势,有一些常用词是家家户户都能用得上,比如说‘发财、走运、富贵、昌盛、幸福’等等,平时多攒一点儿,用的时候就下笔如有神了。”
二大爷谈了很多,最后他意味深长地说:“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但是人们对和平、幸福的追求却是永恒的,世界在变,社会在变,共产党让人过上好光景的信念却是永恒的。”
我恳求道:“二大爷,能不能把你的对联本本借我用用?”
二大爷指了指他那亮晃晃的脑袋,笑笑道:“我哪有现成的本本儿?都在这儿呢!”
二大爷随口给我说了几副,我连忙用笔记了下来。
受了二大爷的启发,我开始搜集和整理对联,尽量避过以前二大爷用过的老生常谈的腔调,换一些自以为能赶得上潮流的句子,比如“风调雨顺青山秀,国泰民安绿水碧”“四方来财盈门喜,五谷丰登农家乐”“雪花梅花映荣华、金柜银柜藏富贵”……
一连好几年,为给村民们写对联,我一直忙到大年三十的正当午时。后来,市场上有了卖现成对联的,虽然好多人图省事,不找我写了,但还有一部分人却很固执:“今年还要来麻烦你给动动笔,那些卖的对联都是一个模板拓下来的,一道腔,一个味儿,不能自我表达对共产党给咱创造幸福光景的感恩,也不能传递对未来生活的愿望,没有多大意思,还是和你合计合计才能落个心安理得。”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想起了二大爷说的那句经典的话:“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但是人们对和平、幸福的追求却是永恒的;世界在变,社会在变,共产党让人过上好光景的信念却是永恒的。”
感悟写对联的技巧和情趣,学习,点赞!
祝福写作快乐,佳篇连连,尽情绽放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