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宋瓷的简约之美(散文)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封建时期经济最繁荣、文化艺术最昌盛的时期。物质与文化的富足,使统治者徜徉在文道治国的理想中,崇尚宁静淡雅的生活,自上而下都在追求大道至简的极简之美,实施了完美的理学思想。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书画器物,简单素朴,文雅幽静,随性而行,返璞归真,站在了世界美学的巅峰。
宋朝的文人生活的很悠闲,很潇洒,他们有生活的品味。除了工作挣钱养家之外,还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读书画画、品茶抚琴、焚香点茶、簪花出游。他们春游,赋词作诗;月圆之日,端午清明,相约酒会,填词谱曲;山水楼台,私人花园,雅聚唱和。他们的心中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宋朝文人的品行和喜好,造就中国文化的顶峰之态,也为中国美学趋向做出巨大贡献。
宋瓷更是宋朝文化的至高境界。
宋朝官窑民窑遍地开花,还都是大名鼎鼎的瓷窑。有温润的定窑白釉、淡雅的龙泉梅青釉、含蓄的汝窑天青色。汝、哥、官、钧、定五大官窑;景德镇、磁州窑等为主的八大民窑,造就朴与拙、素与雅的完美结合。用特有的简洁,将宋瓷带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美学高度。马未都语:“宋瓷,是中国瓷器的顶峰,甚至是中国美学的顶峰。”
“似玉非玉更胜玉”。那一袭淡淡的天青色,淡雅清丽,清风样优雅,高空般明净,是时代的绝笔丹青!汝瓷,天生具有宋人骨子里的大气、儒雅、冷峻、孤傲,没有过多图纹装饰,以雨过天青的釉色美取胜。朴实简单的造型,如花式温碗,简单大气的刻花莲瓣纹熏炉,浅浅的圆洗,椭圆低浅的水仙盆,圆圆的托盘,胖胖的纸槌瓶……它们的色泽明亮莹润,质地细腻光滑。不论从造型,花纹,颜色都达到了极美,抛却繁复,不事雕琢,让人心生爱慕。宋瓷的神韵高贵、典雅、我行我素、神圣不可侵犯。由于喜欢宋瓷,一有机会就会走进博物馆,久久徘徊在展品前,或者只看那些图片,就能使人沉醉迷恋。
我与瓷器的情结来自于幼时,小时候听姥姥经常念叨:说她出嫁的时候,娘家陪嫁一对青花瓷罐,是带盖宽肩细腰的一对灰蓝花瓷罐。瓷罐里放满茶叶,因为姥姥爱喝茶,怕她去了婆家喝茶受制。一对茶罐是娘家的宝物,也是姥姥的最爱,后来姥姥又把它做了母亲的陪嫁,还是两罐茶叶,不过母亲不爱喝茶,茶叶都被父亲喝掉了,两个瓷罐成了家里高档的摆设。因为它外观美丽,母亲也是爱如至宝,几十年下来也没有磕碰坏。可是到了六十年代被抄家带走了,母亲想和他们抢夺,最终也没敢,母亲心疼了好几年。那时我还小,后来长大了,母亲经常和我说起那对蓝花瓷罐的美丽:罐沿的草纹、罐壁的缠枝牡丹,罐正中凤鸟莲花纹,图景特别清晰,逼真。我觉得那应该是一对明古董,可惜啦,不然我家就有钱了。从此我就爱上了古瓷器,了解有关的知识,欣赏古瓷器的图片,有机会就到博物馆去参观。
一次次的朝拜,一次次的仰望,宋瓷的美学基因,已经逐渐融入我的血液。
经过千百载的岁月变迁,中华古文明之一的宋瓷,成了稀缺的物品,普通人连观赏的机会都很少,让人难以释怀。宋瓷经过历史的沉淀,无数的战火洗礼,不同人物的收藏传承,今天保存下来的文物,别具一番沧桑之美。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受战火的影响,汝窑被毁,技艺失传。汝瓷仅存徽宗在位的二十多载,传世作品不足百件。
南宋人在官窑内烧出胎料中多了一点铁,少了玛瑙的素雅的青瓷,釉薄处露紫的粉青,淡青的烟雨色。那种随意的优雅,明亮的光泽,是不加任何装饰的本色世界。就如今天斑驳的虎皮墙出现了自然的花纹,虽然看起来简单,却注重精神至上的审美感受。它素雅淡然,细腻沉静,连颜色都是那样质朴,接近大地的苍茫之色,不妖冶不造势。整体更倾向内敛而清澈的质感,丝丝温润的暖色,观之身心安宁。
喜欢宋朝的瓷器,不能不提梅瓶。许之衡道:“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千百年来,梅瓶是瓷器里最优美的器型,你能从中看到隐秘的曲线美。从瓶口到丰肩,线条丰满圆润;从削肩到细腹,曲线优雅自然。有人说:梅瓶二字,就是“梅韵千年,瓶如美人”。它散发出高傲、冷峻、雍容华贵的气质。
自唐至清,梅瓶各有风韵。唐美人是华丽贵人,而宋美人则脱俗典雅。宋代梅瓶,浓翠莹润,宛如在江南水乡,遇见的文静少女,肌肤凝脂,光鲜照人。
宋代是文人的盛世,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件雅事不可草率、马虎。宋人的生活风尚:追求雅致、讲究品质。诗云:“公余终日坐闲亭,看得梅开梅叶青。可是近来疏酒盏,酒瓶今已作花瓶。”梅瓶成了风雅之物,每逢冬日,宋代文人雅士雪中寻梅,折一支插于瓶中,陈于书案上。淡雅的瓷瓶,插入一支香艳骨瘦的梅花,瓶中储冬,这是宋人冬天最美的情致。梅瓶,给了生活一丝温柔的雅趣。
日月运转,时光流逝,中国的美逐渐传向世界,随着海洋丝绸之路的开发,我国的瓷器远渡重洋销往世界各地,也成为了世界人民追求的最美器物。但是由于船运落后,大量的沉船沉于我国南海以及开往南洋西洋的沿途海底。解放后近三十年,我国由于技术落后,国力衰弱,致使外国盗贼纷纷潜入我国近海打捞沉船内的金银还有瓷器。
1999年迈克·哈彻,在南海发现了一艘清朝沉船,里面竟然有一百多万件康熙年间的瓷器。消息传出后,我国政府向英国提出抗议,认为这是中国的文物,可惜迈克·哈彻早已将瓷器偷偷运出公海。迈克·哈彻是个恶毒不过的家伙,他精心挑选了三十多万件后,将剩下的六十多万件全部砸碎。他之所以这样做,认为物以稀为贵,他盗窃到的瓷器就成为孤品,就会卖上好价钱。这艘沉船装载的瓷器来自各地的官窑,全部是精品。实在令人痛心不已。这一次就让迈克·哈彻赚到了数千万的横财。外国盗贼犯下的罪行远不止这么多,如1752年冬天,“哥德马尔森号”满载从南海海底打捞的瓷器和黄金,从广州出发驶向阿姆斯特丹……
弱国无外交,盗贼竟然在我们的领海公然偷盗,我们的国宝流落到世界各地,让每个炎黄子孙都无颜面对历史。今天我们的国势逐渐强大,百姓也在追求生活的美学境界。我们喜欢宋朝人的文雅有趣,探讨宋朝文化艺术的内在韵味。宋朝就如我们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一捧最炫酷的彩锦,一束最灿烂的星光。
跨越千年长河,岁月静静流逝,人们努力从宋瓷中找寻美的灵感。或许从一开始,宋瓷注定要走上极简之路,淡淡幽情超凡脱俗。这种美是气韵生动、生命至上的。即摈弃外表的过度雕琢,而追求内在的本质之美,呈现出朴素中有内涵,简洁中有意味的尚美境界。就如毕加索所说:“最好的艺术、设计在中国!”
宋朝极简风,美到骨子里!这才是属于中国人的简约之美,是中国人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