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雨润梨花淡淡香(散文)
雨从昨夜开始下,不急不躁,时断时续,好似有人在弹奏一曲古琴。轻拢慢捻抹复挑,那细细柔柔的声音,犹如潇湘水云,又似渔舟唱晚。
莫名地便想到了梨花带雨,想去看看被一夜春雨滋润过的梨花,会是怎样的风情。小区里种着不少梨树,只是不成片,三三两两地点缀着楼间绿地。我每天从她们身边匆匆而过,心里清楚她们的存在,但却不曾为她们伫足片刻。此刻,忽然有了欣赏梨花的冲动,那就心动不如行动吧。轻轻带上门,巧笑嫣然地向离家最近的几株梨树走去。
雨雾并未散尽,远远望去,烟雨迷蒙中有三株梨树比肩而立,像极了三位身披白纱,体态妖娆的少女。微风轻轻拂过,白纱随风而动,一如曼妙女子翩翩而舞。及至跟前,扶着树干细细打量,便可见两片翠色欲滴的绿叶,衬着一朵洁白的花朵,一簇鹅黄色的花蕊点缀着花芯,含羞带怯又明艳动人。柔弱的花瓣上似有若无地挂着几颗小小的水珠,恰如美人含泪,楚楚动人。倘若伸出头,贴近花瓣,还能闻到淡淡的幽香。
从未想过,身为淡客的梨花,经过一夜春雨的洗礼,竟是这般妩媚姣好。许多被雨丝拂落在地的花瓣,也被春雨洗得越发洁白如玉,地面如同覆盖了一层清浅的雪色。几年前的春天,也是梨花盛开的时候,大嫂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天,老院里那棵梨树上的梨花纷纷飘落,如同下了一场梨花雪。
那棵梨树,是早些年大嫂亲手种下的。大嫂姓董,是大哥的第二任妻子。大哥的第一任妻子,遭遇产后大出血,不幸去世了。那时,我还没嫁到这里,这些都是后来听说的。等我进大院的时候,大嫂除了先前的女儿,已经又有了两个儿子,大的八岁,小的四岁。那时候农村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意识还很严重,但是大嫂待大女儿跟自己的儿子一样,一家五口,和和美美,村里人人都夸大嫂心地善良,是个贤良的女人。
大嫂中等身材,眉目秀雅。听说大嫂书读得不多,只上了小学四年级,但她谈吐得宜,接人待物都很有分寸,如梨花般朴实素雅。远嫁的我对小村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大嫂便成了我的第一个朋友。不仅是叔伯妯娌的亲属关系,更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知己。
大哥是城里的建筑工人,每天早出晚归地穿梭在城乡间,女儿和大儿子安排在城里的同一所学校读书。大嫂除了每天为大哥准备好早晚餐之外,还要独自承担起家里和地里的轻活重活,同时还要照顾老人和小儿子的生活起居。
农闲的时候,我常去找大嫂玩。最常见的场景便是大嫂领着小儿子蹲在院里,用白粉笔在水泥地面上写写画画。有时算几道简单的数学题,有时默写一些常用汉字。每次见我来了,大嫂总会翻着小侄子的书本,一脸谦逊地问我:“燕儿,你给看看这道题算得对不对?”“燕儿,这个字是不是这么念?”
那时候的乡下没有名目繁多的补习班,手机也还没有现在这样普及。小孩子们放学回家除了守着一台黑白电视看有限的几个动画片,就是几个凑在一起,在田间地头疯跑着玩。小侄子是极少参与这些的,自家的院里院外、大门两侧的水泥地是他放学后的唯一去处。
几年下来,水泥地面都被染白了。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小侄子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城里的实验中学,大嫂欣慰地笑了。那笑容,如院子里的梨花一般灿烂。
几年后,我家儿子上了幼儿园,我也进城务工了。那时候我才知道,大哥已经当上了一家建筑公司的经理,而我就在大哥的公司里负责建筑资料和工程预算工作。除了工作,我跟大哥接触并不多,只是偶尔一起去附近的饭店吃工作餐。那时候,大哥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个菜没有你嫂子做的入味。”“那个汤没有你嫂子煲的好喝。”
小侄子进城读书以后,大嫂为了更好地照顾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便也搬到城里去住,只在农忙的时候回家打理田地里的农活。那时候我才更多地接触了大嫂,了解了大嫂。大嫂在娘家排行第四,很早便跟着姐姐们学会了家务和农活,帮着父母一起照顾弟弟妹妹。大嫂知道我是出了校门就嫁过来的,便经常给我讲人情世故,讲地里农活的操作。她还会根据这边的饮食习惯,教我做家常饭菜,给我讲讲大院的历史,说是从这边的祖母那里听来的。
我不知道大嫂待别人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但我知道无论是家里的亲戚还是村里的街坊们都很喜欢跟大嫂在一起。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每年春节团拜的时候,别家都是三五一群的一起,只有我家无论是娶进来的嫂子弟媳还是未出阁的妹子都会跟在大嫂的后面,小点的孩子抱在怀里,大一些就跟在后面,整整十好几口,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忍不住好奇,有次我曾经问过大嫂,为啥这么多人喜欢跟着她。大嫂笑着说,这有啥,人情世故罢了。大嫂看我一脸迷惑的样子,便笑着解释,你对她们好,她们自然喜欢偎着你。我笑问,怎么样算对她们好?大嫂也笑着说,就是想她们所想,急她们所急,在她们开口之前给她们最需要的帮助。大嫂看我还是不太懂,便举例说,梅不会做小孩衣服,我就顺手帮她做几件;媛不太会做面汤,我就把我的方法跟她说说。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原来大嫂一直都是这样的善于体察人心,处处与人为善。
进城后的大嫂接触的人多了,眼界也更加开阔了。她利用闲暇时间报了书法、绘画和插花班,她不但将家里人照顾得更好,也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内涵和气质,不但下得了厨房,更是上得了厅堂,因此获得了公司高管和夫人们的一致赞誉和认可。渐渐褪去乡土气息的大嫂,通过自己一步步地努力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有了脱胎换骨化茧成蝶的蜕变。
大哥大嫂的女儿出嫁后,他们的两个儿子也先后娶了媳妇,生了宝宝。大嫂也到了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时候。不想造物弄人,大嫂却在前几年突然去世了。大嫂过世那天,梨花还在盛放,安葬的时候却已经是落英缤纷,一地雪白了。
想到大嫂,我便莫名地有些伤感,双手情不自禁地拍了拍身边的梨树。梨花上的水珠纷纷垂落,洒了我一头一脸。我拿出身边珍藏的软缎帕子,轻轻拭去腮边的一滴水珠。帕子是桑蚕丝的质地,花纹是手工刺绣而成,那是大嫂第一次去成都游玩的时候特意给我选的。我一直将帕子珍藏在家中的柜子里,大嫂去世后才拿出来,放在贴身的口袋里。
微风轻轻吹过,梨花纷落。恍惚中,我似乎看见大嫂从远处正向梨树下缓缓走来,温和秀雅,一如从前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