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情】小蒜香(散文)
小蒜又称小根蒜、野蒜,在我老家料沟村,它根本不算什么稀罕东西,但却是人人都爱吃的美味。从我记事起,在每年的三月,大人们无论去哪儿干活,回家总要带回一大堆小蒜。在那个家家都不富裕的年代,吃了一冬萝卜白菜和咸菜疙瘩的人们,见了绿油油的小蒜感到格外的亲切,喜上眉梢。
我对小蒜的钟情,始于上中学时,因为小蒜曾经让我在同学中很有面子。而在此之前,我对小蒜的印象仅仅是好吃。记得每年小蒜从地里刨回来之后,母亲就在烧水做饭的空闲时间,匆匆择上一把小蒜,放在盆里淘洗干净,然后在案板上用刀铛铛铛切几下,拌上盐腌一会生吃,或者直接下锅当菜叶煮面吃。无论母亲怎么做,小蒜那种清香可口的滋味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后来我上了中学,因为离家远需要住校,所以我去学校时要带上一兜馍和一瓶腌菜来节省些开支。当时正是我长身体的时候,母亲为让我能吃得更好些,常常变着法子给我做一些好吃的馍和咸菜。记得在我中考的那年春天,有一次我从家去学校,临出门前母亲特意给我带了一瓶她现做的油熟小蒜。因为我跟她抱怨过,平时带的盐腌小蒜虽味美却不易保存,于是她就尝试着做了油熟小蒜,没想到竟然大受欢迎。
因为每次我从家去学校之前的这顿饭,母亲必定会做得比平时丰盛一些、美味一些,母亲想让我吃得饱饱的再去学校。而这次,母亲做的是手工兑碗面,这兑碗面里除了放进她自酿的柿子醋和一个荷包蛋外,最令我垂涎的就是母亲新做出来的油熟小蒜。我记得,当时我一下子吃了两碗。母亲见我这么喜欢吃,就在我下午去学校时,悄悄把剩下的油熟小蒜全部装进了罐头瓶让我带上。
第二天吃饭时,当我打开瓶子的那一刻,我们班那几个家居县城的同学闻着味围了上来。不容分说你夹一筷我夹一筷,不一会工夫,就把母亲为我准备的应该吃一周的油熟小蒜瓜分得干干净净。不过,那几个馋猫同学不会白白让我啃干馍,他们把从家里带来的菜匀给我吃,这让我迅速地和这几个城里孩子成为朋友。他们都羡慕我有个不仅疼我爱我,还心灵手巧的母亲。周末的时候,那几个馋猫同学一直把我送出很远。分别时他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记得多带些油熟小蒜回来,那味道可香可香了。”
我拍着胸脯跟同学们打了包票,回到家中把这事讲给母亲听,母亲笑着对我说:“既然他们也那么爱吃小蒜,你就给他们多带些。田边地头小蒜多的是,无非是多刨几把的事。”
母亲的通情达理让我对她心生感激,我主动承担起刨小蒜的任务。后来我去学校时,除了带上一大瓶小蒜外,母亲还为我另装了一瓶韭花,这让我在同学们面前出尽了风头。从此,我就对小蒜情有独钟。
每年三月的周末,我都会上山刨小蒜。当我把小蒜提回家时,母亲会笑嘻嘻地从我手里接过去,还会问我要不要给同事、朋友、师长们多带些,要不要换个做法。
母亲给我制作油熟小蒜时,如绣花般的细心,她会一棵一棵地剥去小蒜鳞茎上的外衣,掐去小蒜根部的长胡子,揪掉蒜叶顶端的干叶,最后把小蒜整理成小把,放进水盆里反复淘洗。那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每次看到她用全部心思为我制作这道小蒜时,我的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总想像小时候一样,再跟母亲撒个娇。我知道,这是因为有母亲疼着宠着的缘故。
那时,我们兄妹几个都已各自成家立业,生活条件也比以前改善了很多,所以母亲在炒小蒜时,会放些小茴香粉、芝麻和核桃仁,她说这样做的小蒜吃起来能清热养胃。其实我想告诉母亲,她亲手做的油熟小蒜,就是不放任何佐料,也是这个世界上最香最好吃的美味。
也许是因为习惯了,所以经常忽略一些重要的事。有一次周末回家,恰好看到母亲佝偻着身子,蹲在地上一耙子一耙子的刨小蒜。也许是耙子太钝,她每刨一下,她都要捊一下被土掩埋但还没露根的小蒜苗。若在以前,她一耙子下去,小蒜就会全部露出,如今母亲的手已经有些不听使唤了。我这才想起,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
离开家时,我小声告诉母亲,说我现在不喜欢吃小蒜了。母亲愣了一下,突然有些失落,又好像觉察到了什么。于是,我马上改口又说,我这一段太忙了,要吃小蒜我自己刨,您就多歇歇不要管了。母亲笑了,她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所以,等我周末再回来时,母亲依然为我准备了油熟小蒜,只是不会让我再看到她刨小蒜的样子。
而我无论怎么忙,也总会抽时间回老家看母亲。每次回去,我都会去山坡刨一大把小蒜回来。油熟小蒜依旧香气扑鼻,只是母亲已经做不了对碗面了,只好由妻子代劳。好在妻子是得了母亲真传的,她做对碗面的手艺不比母亲差,再加上母亲亲手做的油熟小蒜,那味道,真的和从前一样香。
今年的阳春三月,我又带着妻子和小儿回家乡刨小蒜。天气晴朗,暖阳高照,山坡上新出的小蒜比去年还多。只是不管我刨多少,母亲都已不会亲手为我制作油熟小蒜了。那温馨,那香味,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伴我此生。

感谢老师分享佳作,恭喜老师摘得精品。
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