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清明家乡事二则(随笔)
自从父亲过世后,我每年只清明回罗家一次,去年因疫情这天正好安排我值日没回老家,所以今年更特别想去老家看看。儿子去年刚买了车,今年春节,我带着儿子与小妹一家到店前姐姐家拜年,店前离罗家只有七华里。我是家里老三,姐姐比我大七岁,哥哥比我大十岁,在店前我们又聊到大哥,小妹说大哥明年也可去老年食堂吃饭了。我近两年没回罗家,我说“去食堂吃什么饭”,小妹说到:“满了七十岁就可去村里食堂吃饭,每月只要交二百元钱,不足部分政府补贴”。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特别高兴,因此今年更特别想回家看看村里的老年食堂,这是一则。
去年表哥来县城办事告诉我另一则事,说时建正在做农村做盖琉璃瓦的事,三舅准备盖琉璃瓦,并且说到二舅那边的钱可能收不到,三舅准备一个人出钱先盖,三舅说你肯定不少他的钱。说实话,我还不到想去修膳老家房子的年纪。表哥说的盖琉璃瓦的这栋房子1977年由父亲三兄弟共同烧红砖建造的全村第一栋一厅三间的全偏砖屋。1978年三兄弟分家。除了1977年建的新房,三兄弟还有几间老房,三兄弟分家的同时父亲又与大哥分家,父亲将新房划在我名下,所以,盖琉璃瓦有我三分之一。
清明回家前,我又从小妹口中得知罗家的食堂停办了,我想去问问停办原因。回家后,我第一时间就是去罗家的老年食堂看看,得知罗家的老年食堂并不完全是靠政府拨款,主要是靠村里某人办了一个沙场,是用沙场租金补助老年食堂。春节后,沙场没开工,公共食堂也就停止了。
看完食堂,我与儿子来到自家房前,儿子说“房子盖了琉璃瓦”,这时我才知道,三叔真的先出钱把房子换了琉璃瓦。盖琉璃瓦的时建就是我亲侄子,挂完清明回到家后,我问了问盖琉璃瓦的费用情况。时建告诉我,三公给了他二万元钱,总共用了一万二千多,还剩下几千还给了三公。最后时建告诉我准确费用是12285元。我用12300/3=4100元。
现在谁会带几千元现金在身上,我很快找到三叔儿子并加了他微信,并把事情告诉堂第,堂弟说“等他父亲来再说”,我说“不用”就直接转了4100元给堂弟。我觉得做人不能欠别人的,这是我做人的原则。三叔来后,我把这事对三叔讲了,三叔自然满意。
我是一个实在人,对建设美丽新农村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早在七八年前市里搞美丽乡村建设摄影大赛时我就拍了一张非指定庐陵建筑风格村的作品投稿参赛。据说,当时评委为我这张作品还发生过争论,因我的作品非指定庐陵风格建设村拍的。
我一直认为搞美丽乡村即要有一些形式,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形式主要重在公共场所村容村貌,如村路、村礼堂、村公共茅坑,还有村塘、村(操)场、村树、村沟等,而非每家每房涂成统一白色的所谓庐陵风格。内容则主要指办“老年食堂”,让子女在外打工放心,我有这个想法但没这个能力,所以在罗家我从不多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