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走进渭华起义纪念馆 (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走进渭华起义纪念馆 (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410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94发表时间:2021-04-06 17:23:57
摘要:原创首发丹枫

【丹枫】走进渭华起义纪念馆 (散文)
   是一次安排,也是心中早有的向往。
   四月初的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们来到了渭华起义纪念馆。
   七十多人的一列长队,几乎从山下一直蜿蜒至纪念馆门前。
   这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副处级领导干部开展的一次“寻找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的党日活动。
   许是这四周的苍翠松柏、花草栅栏、青石台阶、房屋院舍,以及向后逐渐延伸的秦岭山峰本就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吧,加之这阴阴的天,绵绵的雨,就更增添了人们的沉重心情。刚才还在车上叽叽喳喳的我们,此时安静地能听到沙沙的雨声。
   我行走在长长的队伍之中,边走边环顾四周,极力判断着这里的地理位置,寻找着它七十三年前那场气壮山河的惊天之举。
  
   二
   渭华起义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高塘塬上。从地形上看,这里地势挺拔,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南接秦岭,北临渭水,川塬起伏,沟壑纵横。
   也许正是基于这粮丰林茂、进退自如的自然优势。一场震撼西北、波及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农民暴动便从这里发起,树立了党领导的西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一座丰碑,留下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青史永存。
   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首先来到了最具纪念意义的渭华起义纪念碑前。对着高耸入云的方形纪念碑,以及纪念碑正面邓小平提写的“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十个金黄色打字,怀着崇敬的心情,冒着如织的小雨,向烈士敬献了花圈,默哀了三分钟。同时,又面对党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重温了入党誓词。
   不知怎的,那一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在走进纪念馆,听着讲解员的详细介绍,看着一幅幅壮怀激烈的生动画面,胸中始终有一腔烈火在燃烧。
   我仿佛看到一群拿着长矛长枪、大刀铁叉的穷苦军民,在以刘志丹为军委主席、唐澍为总司令、王泰吉为参谋主任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暴动,燃起了打土豪、斗劣绅、推翻反动统治政权的熊熊烈火,向反动统治政权打响了西北地区的第一枪。
   我仿佛看到这把熊熊烈火,以摧古拉朽之势,迅速燃遍了东到少华山、西至临潼东、南至秦岭北麓、北及渭河两岸的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地区,建立了一个拥有数十万人口、四十八个区村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成为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有影响的起义之一。
   我仿佛看到面对敌人的疯狂镇压,起义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曾两次击退围剿之敌。终因寡不敌众,在敌人的残酷镇压下,三百多名渭华儿女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淋淋的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悲壮山河的英雄史歌,铸就了一座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的巍巍丰碑。
  
   三
   走出纪念馆,我们又来到了当年渭华起义的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家庄小学。
   旧址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依然可以看到它昔日的辉煌和历史留下的斑驳身影。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习仲勋同志为渭华起义题写的“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十三个烫金大字,醒目地镌刻在正屋前的石牌上。
   听讲解员说,这座古建筑群始建于清朝。渭华起义爆发后,各位起义领导人就把这里当成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和司令部所在地,运筹帷幄,指挥斗争。
   如今,当年的一切原貌依然被完好地保存。
   然而,就在院子中间的一条通道上,一排长20米、宽1.5米的青砖铺字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这看似十五个普普通通的汉字,是用一块块青砖拼接而成。笔划敦厚,清晰可辨,极像我们今天书本上的黑体汉字。
   这幅标语,为什么会拼接在院子中间的通道上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
   原来,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就此破裂。反动军警在西北地区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关中地区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四月二十八日,李大钊在北京遇害的消息传到华县,立刻激起了共产党人和社会进步人士及团体的极大愤慨。为了悼念这位共产党的创始人,谷堆小学教师陈述善和高塘小学校长李维俊两位共产党员,带领高塘、谷堆两校的广大师生,在高塘小学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为鼓励学生与进步人士的革命斗争。会后,陈述善、李维俊又组织两校师生,在高塘小学会议室前的通道上,运来涧河卵石作底,搬来附近青砖作字,铺成了“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十个催人奋进的大字,鼓舞着高塘塬上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为革命前仆后继,英勇斗争。
   一九二八年五月,渭华起义爆发后,起义军司令部进驻高塘小学。军委主席刘志丹看到砖铺标语后心潮起伏,又带领官兵增加了“同志们赶快”五个字,形成总长达20米、幅宽2.1米、青白更加明晰的巨幅标语,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感召力。
   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紧急召开军委扩大会,决定撤离这里,到陕北创建新的根据地。
   临行前,他安排战士用黄土将标语掩埋,恢复了通道原貌。因为他知道,国民党一旦占领高塘,一定会发现这幅标语,也一定会对其肆意破坏。
   果然,占领高塘后的国民党军,除了残酷镇压革命者,杀害了三百多名渭华儿女外,还破坏了共产党人留下的所有标语和红色印记。万幸的是:这幅十五字拼接的标语藏匿了下来,藏匿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和宝贵的财富。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幅苍劲有力的十五个大字才重见天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前行。
  
   四
   如果说这十五个汉字的巨幅标语,是一把经久不息的燃烧火炬,激发并指引着共产党人奋勇向前、直至胜利的话,那么,位于渭华起义旧址院内的这口“烈士殉难井”,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高高矗立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心中。
   就在这口“烈士殉难井”前,我们这群来自铁路系统的共产党员,静静地站在雨地,聆听着又一段气壮山河的感人故事。
   渭华起义的爆发,让苏维埃政权如雨后春笋,迅速在西北大地破土而出,一个个村镇的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
   江村梁家的苏维埃政府和涧峪口村的苏维埃政府,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它们为整个渭华地区四十八个区村的苏维埃政府的成立起到了领头羊作用。
   在江村梁家的苏维埃政府,刚满十八岁的梁家共产党员李邦彦。作为革命的骨干力量,他不但向当地群众热情宣传党的政策,组织以青年为骨干的赤卫队,积极投身到打土豪、分财物的反霸斗争中,査抄土豪劣绅梁尔风、梁学胜、梁守谦的家,还担任共青团华县县委交通员,负责情报联络、文件传递,及时、准确、保密地完成党团组织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在涧峪口村的苏维埃政府,22岁的共产党员刘孝智。作为苏维埃的军事委员,他不但领导当地农民抗粮抗捐,还积极发动广大农民拿起武器,和土豪劣绅作英勇坚决的斗争,保证了一个又一个抗粮抗捐斗争的伟大胜利,深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渭华地区的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进行了极其残酷的反攻倒算。渭华地区十室九空,数以千计的群众背井离乡,流落乞讨。土豪劣绅梁尔风勾结高塘清乡团,迅速将李邦彦和刘孝智等人逮捕,五花大绑,押送到高塘小学,捆绑吊打。
   丧心病狂的敌人在对李邦彦严刑拷打无果后,用铁丝勒住他的两个大拇指吊在树上,一刀一刀在他身上割……还不停地往他鼻孔里灌辣椒水。浑身是伤、鲜血淋淋的李邦彦在受过多次严刑拷打后依然横眉冷对,宁死不屈。最终被敌人投尸此井。
   之后,清乡团又对刘孝智实施酷刑,在一阵严刑拷打无果后,将七寸长的铁钉钉入刘孝智的膝盖骨,又用烧红的烙铁烙遍了他的全身,最后将这位坚强不屈的共产党人也投入此井。
   哪一次,被清乡团残忍拷打致死并投入此井的还有候振和等十位烈士。
   我不知道当时的国民党发动派,为什么会残忍到如此地步?也不知道我们的十名农民兄弟,意志为什么会如此坚定,面对死亡竟毫不畏惧?
   但我却清晰地看见,从此,这口普通的水井,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连在了一体,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连在了一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的一个最鲜活的历史见证。
  
   五
   听完“烈士殉难井”的故事,我的心情极其悲痛。那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悲壮故事,犹如一幕幕电影画面,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渭华大地的普通子民。假如让我处在那样的困境,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是否也如李邦彦、刘孝智等十名烈士那样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地献出宝贵的生命?
   我脸红的不敢肯定,惭愧地无地自容。
   感谢你,这口“烈士殉难井”,是你用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叫我猛醒,是你用一个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催我前行,是你用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陶冶我的情操,净化我的心灵。
   如果说泪水因这一个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湿润了我的眼睛,那么,这越下越大的春雨,不正因这一个个悲壮的故事流下了悲痛的泪水吗?
   这是天空在流泪,大地在悲痛。
   离开渭华起义纪念馆的时候,夜幕开始降临,天空依然阴雨连绵,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光明。
   我正踏着先烈印红的足迹,奋勇前行。
  
   二零二一年四月五日

共 36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次领导安排,让副处级以上的铁路领导赴渭华起义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苍天细雨绵绵,一行人在车上还是叽叽喳喳,到了渭华起义纪念馆,大家都感觉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也就是在这粮丰林茂之间,在九十年前发生了一次伟大的渭华起义,震撼了全中国。作者一行人面对烈士纪念馆举手庄严宣誓,仿佛九十年前的那场血战历历在目,打土豪、斗劣绅的熊熊火焰似乎还在熊燃烧。革命先驱习仲勋为渭华起义的题词赫然醒目,感动一辈又一辈人。就在李大钊被害的消息传到了高塘小学起谷堆小学教师陈述善和高塘小学教师李维俊组织两校学生用青砖做字,铺成了“踏着先烈的献血前进啊!!!”是个催人奋进的十个大字,1928年渭华起义爆发。无数革命先烈在起义中牺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者感到先烈的伟大,鞭策自己一定要不负先烈的期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欣赏力荐美文。【编辑:丘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丘八        2021-04-06 17:26:03
  作者文笔细腻丰富,事例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感谢赐稿丹枫美文,希望精彩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