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那棵苍郁的中国槐(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那棵苍郁的中国槐(散文)


作者:修成国 秀才,1055.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63发表时间:2021-04-07 11:58:58


   辽东半岛的仲春,桃红柳绿,海碧天蓝,田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纪念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前夕,我们驱车来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我军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关向应的故乡——大连市金州区向应乡大关屯。
   关向应同志的故居,说来十分简朴。三间经历了近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茅草屋,一个不算大的石墙围着的小院,屋内有本世纪初辽南农家常用的板床、木桌、灶台、马灯以及部分农具。草屋前有一棵粗壮高大的中国槐。纪念馆的同志告诉我们说:“这棵槐树是关向应和他父亲一起亲手栽下的,已经百多年了,还生长得这么旺兴。”大家望着和煦春光下这苍郁的老槐树,睹物思人,心潮难平。
   那是1986年7月,在关向应同志逝世40周年前夕,大连市以及当时的金县政府和他家乡的人民,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在其故居旁建成了关向应纪念馆。我们离开关向应的故居,来到关向应纪念馆,这是一个只有二三百平方米的纪念馆,其间展出了数百幅珍贵照片和大量实物,那一件件物品,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解说词,把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伟大人物的成长历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也仿佛把半个多世纪的中国革命历史凝固在这里。
   关向应同志1902年9月10日出生,1924年加入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书记、湘鄂西军委主席,红三军政治委员、红二军团政治委员、红军第二方面军政治委员、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七大中央委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即1946年7月21日,因长期艰苦奋战积劳成疾,于革命圣地延安与世长辞。毛泽东同志满怀沉痛的心情为其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这是对关向应毕生经历的光辉写照和高度赞扬。
   在纪念馆,我们了解关向应为革命鞠躬尽瘁一生的同时,还了解他的一些爱情和家庭情况。那是1930年,白色恐怖非常严酷的时期,关向应同志和爱人秦缦云被派到武汉长江局工作。在那里,他们的儿子拯儿出生了。后来,由于长江局机关被敌人破坏,他们只好把孩子留在武汉育婴堂,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撤回了上海。之后,他们的儿子被人从育英堂抱走,从此下落不明,再也没有找到。不久关向应被捕入狱,被党中央营救出狱后又被派往湘鄂西苏区,秦缦云仍留在上海党中央工作,那之后不久,秦秦缦云也于1934年6月被捕入狱,出狱后秦缦云与党失去了联系,直到关向应1946年7月逝世,他们再也没能见上一面。后来秦缦云侨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对夫妻,一个完整的家庭,就这样生离死别几十年。1986年,秦缦云专程从美国回来,到延安瞻仰关向应陵墓,并在送给他的花圈缎带上写道:“麟哥,深切悼念,缅怀终生。今世已过也,再接来生缘。琬妹敬挽。”以表达她对关向应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她还衷心希望中国政府能协助找到他们的孩子,因为那是她和向应留下的唯一亲骨肉。她还要求中国政府能够允许,在她死后,将骨灰与关向应合葬在一起。
   看到关向应在湘鄂西苏区的照片,我想起了我读过的一本叫做《苏区肃反大纪实》的书,书中详细记述了关向应同志在苏区肃反中,同贺龙同志一起,有力地抵制了夏曦推行的王明“左”倾路线,抵制了夏曦在红军中以清理“改组派”、“AB团”、“第三党”为由,滥杀红军将士的罪恶行径。当时的夏曦以中央局书记的身份,专横跋扈,很多红军将领和士兵被其以情理“改组派”、“AB团”、“第三党”为由,随意抓捕关押,并无情地杀害。关向应和贺龙同志一起,为了保护革命的同志,为了挽救革命事业,不顾个人安危,同夏曦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保护了一大批干部,后来担任过中央委员的黄新廷、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王尚荣,以及担任过军队高级职务的成钧、王绍南等一批高级干部,都是关向应同贺龙一起从“左”倾路线的屠刀底下救出来的。能够在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中,不顾个人安危,同错误路线做坚决的斗争,为党为中国革命事业挽救了那么多的革命同志,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应该看到,那时为革命挽救一个干部,就等于保留一颗革命的火种,就等于保留一颗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啊!
   关向应与贺龙在一起并肩战斗长达15年之久,关向应入党比贺龙早,党内职务比贺龙高,但关向应一向十分尊重贺龙同志,积极支持贺龙同志的工作。用贺龙夫人薛明的话说:“贺龙与关向应,一个是司令,一个是政委,友谊非同寻常……好得穿一套衣服,亲得像一个人……”正是他们的这种革命的真诚的团结和友谊,正是他们的这种互相支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正是他们的这种以革命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的高贵品质和宽阔胸怀,才使得中国革命战胜了千难万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们走出纪念馆,来到院子里,面对座落在院中央的关向应同志的半身塑像,面对塑像基座上镌刻着的毛泽东同志那“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的光辉题词,面对院门口那棵苍郁葱翠的中国槐,默默肃立。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目睹我们国家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来此参观的人们从内心感激和崇敬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们!人们无不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共 21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非常欣赏修成国老作家的深厚散文《那棵苍郁的中国槐》。文章命题大气形象凝重,一颗槐树何谓“中国”,一颗槐树为何“苍郁”? 引人入胜。文章开篇简洁,明丽。继而指出这里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我军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关向应的故乡。”文章因此而升华。解释题意,使人明白,接着就跟着作家的笔去深入了解,关向应同志的一身伟业。一生的生活,使人肃然起敬,感悟老一代革命家的伟大精神。“望着和煦春光下这苍郁的老槐树,睹物思人,心潮难平。”大槐树把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伟大人物的成长历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也仿佛把半个多世纪的中国革命历史凝固在这里。“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毛泽东的题词是对关向应毕生经历的光辉写照和高度赞扬。中国革命正是关向应这种革命家的真诚,正是他们的以革命事业为重的高贵品质和宽阔胸怀,才使得中国革命战胜了千难万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作家好心凭吊,写出美文,这也是好情怀,好的教育教材。后人们从学习此文,感激和崇敬关向应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们,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好文大家欣赏!鼎力推出,谢谢赐稿!【编辑:黄金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4-07 11:59:42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作家好心凭吊,写出美文,这也是好情怀,好的教育教材。后人们从学习此文,感激和崇敬关向应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们,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静安云儒        2021-04-07 16:21:37
  从文题的拟定中足以看出修前辈的情感浓烈,通篇以叙事型散文布排,以革命先烈的故事宣讲,正契合了当下新时代我国建党百年主题,是一份情怀的倾诉,也是一本经典的回忆录,同时也是红色革命的一段真情岁月。通篇从行文衔接上连贯性,通透性强,故事性强,是一篇值得后生缅怀先烈,牢记历史的教育体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会员,现代00后新生代诗人,自由撰稿人。
3 楼        文友:修成国        2021-04-17 09:30:52
  谢谢黄老师辛苦编辑推荐!谢谢静安云儒老师跟读和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