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送公粮(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送公粮(散文)


作者:可言 童生,58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23发表时间:2021-04-07 14:07:50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词语慢慢褪色、消匿。然而它所承载的故事、记忆却不曾褪去,有时会显得更加清晰,厚重。
   谈到“送公粮”,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意思。时代变化之快,既让人欣喜,也让人惶恐,它让曾经鲜活的现实变成永远的历史。农民把收获的粮食,按国家收购价送一部分到国家粮库(一部份是完全白送,算是农业税),就是“送公粮”。有了农村人的“送公粮”,才有城里人的“商品粮”。那个时候,能吃“商品粮”就是一种身份。“送公粮”直接体现着农村人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农村人引以为豪的存在。
   这一年,实行了包干到户。天公应时,风调雨顺,庄稼长得特别好。故乡的秋天透着丰收的喜庆,田野里一片金黄,空气里弥漫着稻谷清香和农村人欢乐的笑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依然顽强站立着,像是农村人的脊梁。微风徐来,稻穗沉稳、淡定的摆动,像是在炫耀自己壮实与辉煌。明媚的阳光下,那一串串稻穗,分明就是一串串金子,又像是农村人晶莹的汗珠。农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生产队这么多年,从没有见过稻穗居然能长成这样。在一段时间里,乡亲们见面,说得最多就是今年的收成。哪怕是在路上碰见,打个招呼也总不忘互夸一下,说对方田里的稻谷长得好。父亲一向都很严肃,不苟言笑,但此时我看到他黝黑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在父亲的心里,已经规划好了:那丘长势最好的要送公粮。那也将最后收割的,尽量让它在田里多长几天,这样稻谷将会更加饱满壮实。
   稻谷收割回来,需要晾晒。生产队的大晒场被分割成豆腐块,每户一小块,这样,晒谷成了一个难题。刚刚分到田地的农人不在乎这个,他们有自己的办法,先把稻谷简单翻晒一下,去掉基本水分,使之不至于烧坏,再搬回家,放在杂屋里,等到太阳天,再一担一担的挑出来晒,只是多费点力气而已。庄稼人总有使不完的力气。
   用肩膀挑东西,是家乡最常见的农活,有经验的农夫肩上挑着一百二三十斤的东西,健步如飞,走上一两公里都不用歇气。沉重的担子压在肩膀上,脚下踏着有节律的步伐,扁担在肩膀上一闪一闪,发出沉稳律声,像是固定的鼓点。右边肩膀感觉累了,就短暂立住,往左边肩膀一甩,扁担和重物便稳稳地移到左边肩膀上,再继续前进,直到左肩累了再换到右肩来,如此不停的反复。农忙时节,农村人的时间很是金贵,他们再累也舍不得放下担子来歇气,就靠这“换肩”的功夫来延长挑担行走的距离。年少时,自己也曾干过这种农活,只能担六七十斤,再重腰就直不起来,“换肩”的功夫却始终没能学会。
   艳阳天是晒谷的最好时机,大伙异常忙碌,早早地把稻谷一担一担地挑到豆腐块似的晒谷场,用耙子弄成一垄一垄。隔上一根烟的工夫就翻一遍,把下面的翻上来,上面的翻下去,让每一粒稻谷都有享受均等阳光的机会。头戴遮阳草帽,脖子上挂一条擦汗的毛巾,光着脚丫,这就是晒谷的人。通常是老人,或不便下田劳动的妇女,或半大小孩。这是个轻松的农活,需要照顾劳动能力弱的。壮劳力是用来干重力气活的。
   晒谷坪地面温度在不停攀升,阳光火辣辣地照在身上,地面反射着强烈刺眼的光,赤脚踩在地面就如同走在火炭上。之所以赤脚,并不是因为农人没有鞋子穿,而是害怕鞋子上泥土弄脏稻谷。热浪一波一波袭来,带着潮潮的水汽,人如同在蒸笼里。晒谷人并不在乎,因为他们知道,天气越热,稻谷就晒得越好。往肚子里不停地灌水,用脖子上地毛巾不停地擦汗,这就是他们应对炎热的招数。
   农忙时变天是极为平常的。这不,刚才还艳阳高照,大伙都热得喘不过气来,突然一阵凉风袭来,大伙都感到惬意,享受这难得的凉爽时光。继而天空飘过一片黑云,整个天空被罩住,黑夜像是提前来到。此时,农人已不再存在任何侥幸,确相信一场暴风雨已不可避免。赶紧从田里拔出脚,找个有水的地方胡乱地冲掉脚上泥巴,径直往晒谷场奔去。身体被淋湿,那是小事,稻谷可不能被淋。大雨在即,大伙都被调动起来,赶紧把稻谷弄成堆,扯出之前准备的塑料盖在上面,再拿石头、砖头或重物压在塑料上。争分夺秒,与老天爷比赛。这个时候,通常都不分你家的,我家的。大家就近干活,手里有什么工具就用什么工具,能多快就多快。大伙团结合作,天然地拧成了一股绳。庄稼人习惯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没有人抱怨,有的只是年长者镇定的指挥呼唤声,相互配合的号子声,夹杂其中的嬉笑声。
   老天爷像是和农人进行一场博弈,又像是在玩着一场游戏,开始东滴西一滴地下着,像是在催促着庄稼人。继而雨声越来越紧,可以听到雨滴打在塑料上“嗒嗒”的声音,稻谷都收好了,晒谷场上长出了一个个白色的小山包,塑料被压得严严实实,庄稼人都放心了,稀稀拉拉的雨滴已经变成了滂沱大雨,地面上即刻出现千万条河流。庄稼人躲在房檐下继续嬉笑着,开着玩笑,享受着这难得的清凉,也享受着难得的休憩时光。
   稻谷晾晒干后,还得进行筛选、装袋。这道工序需要多人配合,家里人全员出动。忙碌从傍晚时分开始,这时稻谷已经翻晒了三四整天。筛选农具是木制的风车。用簸箕装好的稻谷需要一人奋力举过头顶,倒入风车上部漏斗之中,风车的风叶靠人力持续稳定摇动。虽不很费力,但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手臂酸痛,酸痛也得坚持,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稻谷靠自身的重力从漏斗泄下,吹风把稻谷中的杂质和秕谷赶走。壮实饱满的稻谷则欢快地从下方一个出口跑出,落入下面的箩筐。一次不满意,还可再来一遍,直到满意为止。筛选后的稻谷要装入硕大的麻袋里。一人用簸箕端稻谷,一人撑开袋子;一簸箕稻谷倒下去,伴随而来的是稻谷中浓烈刺鼻的“禾灰”。“禾灰”刺激着鼻子和眼睛,甚是难受。庄稼人不讲究,他们不会因此带口罩,他们认为那是矫情的表现。庄稼人是不会矫情的。全家人忙完这些,已繁星满天,这注定是一个辛苦的夜战。
   用麻袋装好的稻谷,需要送到五六公里外的粮站,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另外一种“神器”,叫“土车”,实际是木制的独轮车,一次能装载三四百斤。在农村,由于道路狭窄,这已经算好的运输工具了。一根扁担压在肩膀上,扁担上有两条牢实的绳索套在独轮车的两个把手上,主要的荷载就在肩膀上,手上也可以使劲,手和肩膀配合,完成重量的分配,还可以灵活把握方向。
   父亲在后面推车,我在前面用一根绳索拽着,父亲告诉我:拽车需要技巧,上坡的时候能有多大力就用多大力,下坡时则不能拽,平地上保持同步就行,过坎的时候更是需要配合好,若配合不好,则有翻车的危险。我不偷懒,需要我拽的时候,我会使尽吃奶的劲,因为我知道父亲比我更加辛苦,我使大一点劲,父亲就可以稍微轻松一点。车子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我的肩膀上也会留下红红的绳索印记,火辣辣地痛,可以想象父亲的肩膀也是多么的难受。年少的我开始心生怨言:谁要粮食,还不自己来取,非要我们这般辛苦地送过去。父亲则没有这个意思,像是在拼命地完成一个自己的使命。
   终于到了粮站,“送公粮”的人很多,需要排队等候。好不容易轮到我们了,稻谷又倒到大的箩筐里。工作人员过来验粮,伸手插入稻谷深处,取出一点点,放在口里咬一下,听到“嘎嘣”一声,算是检验稻谷的干湿度,然后用一个专用筛子,狠劲地筛一下,看看是否有杂质和秕谷。再拿出一个木制的工具在稻谷上印一下,出来一个大大的白色“上”字,看到自己的稻谷是上品,父亲显得很高兴,又像是如释重负。粮站的稻谷已经堆成了山,父亲必须自己把稻谷用箩筐担到指定地方。先是一段逼仄的木制台阶,然后再过一个五六米长的粗糙跳板。看到父亲挑着担子,费力地爬上台阶,又忽闪忽闪地走过那个跳板。我心里便有一丝担忧,又升起一股敬意。父亲送完稻谷回来,得意依然写在他脸上。
   就这样,我们算是完成第一批次的任务,整个“送公粮”过程需要两天多的时间,要跑七八个来回。
   最后,父亲从粮站拿回一沓崭新的票子,数了又数,欣喜、骄傲、自豪全部写在他那黝黑的脸上。高兴的父亲会吼着嗓子唱他那半截子花鼓戏“收获季节,谷粒如金……”
   时代发展了,现在家乡的水泥路已通到家家户户,即使再要“送公粮”,也不需要这般辛苦了。每每想起当年“送公粮”的情景,让我触怀的是勤劳勇敢庄稼人的乐观、豁达和感恩祖国的情愫。

共 32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这篇送公粮,讲述了刚刚分田到户,农民喜获丰收,家家晒粮收粮,欣然接受国家任务交公粮的故事。其中父亲对于交公粮尤其上心,总是将长势最好的稻谷留下来,用心摊晒,风扬干净,最后灌包,再用独轮车推着,用两三天的时间交送这些粮食。整个运送过程沉重而辛苦,可是父亲从来没有怨言,父亲用朴实勤劳换来收粮员对他的粮食上等的品价,换来一沓沓钞票。这既是对于国家的感恩回报,也是劳动付出后收获的欣喜。虽然送公粮这些往事已经远去,它却曾经真实的存在过,记录见证着那个时代为国家奉献付出的千千万万淳朴的劳动人民,其中就有我们的父辈,向他们致敬。感谢老师佳作分享,推荐赏读。【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411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1-04-07 14:10:55
  岁月走过,不应被遗忘的是许多历史,之于劳动人民的许多平凡而普通的故事,更应尊重铭记。
2 楼        文友:可言        2021-04-07 15:12:34
  感谢萧垦老师精彩编按。
3 楼        文友:何叶        2021-04-11 21:03:47
  恭喜可言老师征文又一精品,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