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他 是 一 个 兵 (散文)
他是一个兵,名叫李东海,在山东省服役。
一九五八年夏天,李东海服役满三年,复员了。
虽然他的老家就在山东,复员时也没能回家去看看。部队要求复员军人马上去省军区报到。到了省军区才知道,今年全省的复员军人,全部分配去新疆工作。不愿意去的,可以回家,工作问题自己解决。结果没有人回家,全都愿意到新疆工作。第二天,他们就登上了去新疆的火车专列。
专列从济南出发,到郑州转弯,沿龙海铁路一直向西,过西安到兰州,上兰新铁路向西北,沿河西走廊途经嘉峪关星星峡进入新疆直达首府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对山东来的这批复员军人进行了分配。李东海等数十人被分配到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石油管理局将李东海等八人分配到器材供应处西线转运库。
石油管理局西线转运库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的边界线上,距乌鲁木齐市六百余公里,负责转运从前苏联和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口的石油专用物资,如油井水泥、石油钢管、桶装航空机油、“三机”配件等,年进口量数以千吨计。进口的散装重晶石粉在货场一角堆成一座小山,重量超过一万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火红的年代。全国人民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齐心协力奔向共产主义。那时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时代像一支飞箭,一支飞箭。
生活在快马加鞭,快马加鞭。
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飞跃向前,飞跃向前,飞跃向前!
新记录像神话般的出现。
一切工作在提前,提前。
祖国,永远像灿烂的春天!
时逢大跃进年代,全国上下热血沸腾干劲冲天。新疆石油管理局西线转运库与北京相距遥远,可是它的脉搏与北京一起跳动。
一天下午,一辆卡车开进转运库的货场,有八名身穿军装的年轻人从车上跳下来。他们先到转运库办公室,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却见远处一栋仓库那里有些人正在装车。他们走到跟前,问领导在哪里。有人喊了一声:“主任!有人找!”
被称为主任的中年男子扛着一袋水泥从仓库走出来。他把水泥袋子扔到车上,来到军人跟前问有什么事。军人说他们是来转运库报到的。主任听说是来报到的,立刻高兴起来,热情地与他们握手,说知道你们要来,没想到这么快,请他们先上办公室。为首的一个军人说:
“我们来就是工作的!现在既然大家都忙着,我们还站着干啥?来,咱们一块装车吧!”
说着这八名军人一起进仓库跟着主任扛起水泥袋子来。装车的工人们见来了解放军,立刻干劲大增,没用多少时间就把拉运水泥的几辆卡车全都装完了。
这八名军人是新近从济南军区复员后被分配来转运库工作的。第一个和主任说话的人正是李东海。从这天开始,他们就是转运库的职工了。
转运库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搬运和装卸车。搬运和装卸本是有机械的。可是大跃进一开始,凡是人能搬动的东西,全都人工搬运和装卸,不再使用机械。干部也和工人一样,全天参加劳动。这样作既节省了费用,又加快了速度,完全符合大跃进和多快好省总路线的精神。
李东海等八名复员军人的到来,给转运库增加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有生力量,有力地促进了转运库工作的大跃进。搬运和装卸需要力气。军人有的也正是力气。尤其是李东海,身材粗壮,膀大腰圆,干起活来生龙活虎,专捡重活累活干,从不叫苦叫累,没过几天就得了个“东方大力士”的绰号。
为了表彰先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转运库和全国的企业一样,每年乃至每半年或每季度都要评选先进工作者。对于装卸工来说,谁干活最多最累,谁自然就是先进。每次开评比会,李东海都积极发言:
“我觉得小张同志表现是比较好的。他不怕苦不怕累,专挑重活干。他每次装车都来得最快,干活最多。但是,他对于安全也很重视,从来没发生过事故。他当先进是比较合适的。”
每次评先进,李东海都最先发言推选别人,但每次评到最后都是他当选。因为他在劳动中的表现无人可比。他发言时总爱说个“但是”,以为他要说出什么反面的意见来。后来才发现这是他的习惯。平时说话很正常,每当开会正规发言时,就爱突然说出个“但是”。大家对此也习以为常了。
企业规定,单身职工的探亲假每四年一次。李东海他们来转运库四年之后,领导即安排他们轮流回家探亲。考虑到他们都已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住房问题也提到日程上来。领导决定在货场偏僻的角落给即将成家的职工盖房子。盖的都是依围墙而建的简易房,每户一扇门一扇窗,两个板凳一张床而已。
和简单便捷的住房相比而言,这些复员兵们搞对象却要困难和复杂一些了。他们多数人参军之前就在家乡定了亲,服役三年家属不能随军,复员时也没回家团聚,遥远的新疆一去就是四年,经历这么长的时间,婚姻关系发生变故也在所难免。李东海很幸运。他的对象林翠花没有变。
林翠花是一个单纯、朴实而善良的姑娘。自从和李东海定了亲,她就自觉成为李东海的人了。她等着他,盼着他。她一切都是为了他,为他劳动为他工作,为他而生活为他而美丽。在解放军大部队里,他不过是普通一兵。可在姑娘的心里,他却是她整个的世界,是她的终身。他终于回来了,来到了她的身边。他要带她走,上新疆去,新疆很远。她说,只要跟他在一起,哪怕上天涯海角。
她从没出过远门。这次要出远门了,她一点都不胆怯。因为是和东海在一起,离开爸妈的时候她都没有哭。
路途的遥远是她难以想象的。自从上了火车,就像在火车上过起了日子。他们没买卧铺。在硬座车箱,人们一个紧挨一个坐在一起,想伸个懒腰都难。靠窗的座位还好,可以伏在小茶桌上睡觉。东海和翠花两人的座位都不靠窗,困极了只能轮流钻到座位底下睡一觉。过了兰州不久,窗外好看的风景也没有了,都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看着无聊,睡一觉醒来再看看还是戈壁滩。翠花问过几次还有多远,东海只是说快了。第六天,又来到一个城市,火车停下来不走了。东海说到了,这就是新疆,乌鲁木齐。可是他们下了火车又上了汽车,又整整走了三天,还翻过了一座大山,直到进了转运库的大货场,进了他们自己的小家门,这才算真到了,到了他们自己的家。
东海的新生活开始了。主任说,他们这个转运库是不会长久的。将来修了铁路直通内地,这里就不需要设转运库了。
东海没想那么多。他的心里永远只想着一件事:他是一个兵。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如果祖国需要,只要一声令下,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冲向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