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新手上路记(随笔)
“快停下来,快停下来。救命,救命啊。”这是我考驾照时常做的噩梦。梦中,车开到了家门口,却怎么都停不下来,自动向前行驶,吓得我使劲拽方向盘,然后惊醒。
都怪教练一直批我:
“就你这方向感,几时能学下车本儿来?”
“我看你就不适合开车!交钱也是白交!”
“看点,看点,不是朝我开!”
我郁闷:我也觉得我不适合开车啊,可是学费交了,你又不退,我能咋办?
于是,利用周末,我刻苦地练了半年,再加一个漫长的暑假。我终于上考场了!教练没少对我白眼相加,仿佛因为我扣了他的工资似的。
殊不知,我可是最最认真的那个学生:什么打开车门,问教官好,记好安全带,踩离合,打火,观察后视镜,松开手刹,边松离合边加油……这一步一步,我都做了详细的笔记,背得滚瓜乱熟。虽然手上脚上的动作要慢许多,却也顺利的通过考试。
教练满眼的不可思议,而我自己,只觉得胆战心惊,丝毫没有大喜过望。
我家老王对于我练车开车给予了极大的耐心和热情,估计是为了免除他接送孩子的麻烦。我家有一辆破面包车,楼前是一排车库,车库与住宅楼之间,是平坦开阔的过道。不到上下班的高峰,这里都会很清静,倒是很适合练车。老王坐在副驾驶上,指挥着我从东头开到西头,还算平稳。然后,他非让我原地掉个头。我有那水平吗?可他非说地方宽敞,多倒两回,一定没问题。他又指挥我打方向盘,向左打死。我手上用力打方向盘,脚下也不自觉的使劲。结果,方向盘打死了,车速也一下子提高!老王赶紧喊:“刹车!刹车!”可我哪里还找的着刹车?结果一头撞在车库墙上,车前脸儿的塑料壳碎了。老王只好把车开回来,说下午去修。不想儿子看见了,一个劲儿的问:“咱家的车下巴怎么掉了?”
从那儿以后,每次回老家,路上人稀的时候,老王便怂勇我试一下,练一练。儿子立刻表示抗议,宁可下车步行回去,弄得我更没兴致。
因为不死心,有天一大早,我下定决心开车去学校,那段路平日里骑自行车只需十几分钟,为了开车,我提前半个小时出发。上班途中要经过一条铁路,一辆火车过后,路两旁已经排起长龙。我耐心等待,直至人流散尽。刚刚发动汽车,便有一中年男人,骑自行车路过,他大约看我在那儿停得太久,居然一边推车,一边向车里张望,我心里一慌,车熄了火。那男人望望我,大约明白了“新手女司机”什么意思,愉快地笑着,走了。我再一次发动汽车,终于越过了那条铁路时,时间已经过了十多分钟。
我们学校,在南王庄村的西头,我从村东头拐进去,刚一转弯,就发现路边那家人在门口晒满了玉米皮,新剥的玉米皮软软囊囊的,一下子裹住车轮,车,又熄火了!
此时离上课只剩几分钟,我不敢再尝试重新启动,干脆弃了车,直奔向学校。
楼道里遇到值班的肖校长,我赶紧把车钥匙给他,“我的车陷在村东头儿,校长你帮我取回来吧,我去上课了。”
那天放学回来,我邀请了一位成手司机帮忙把车开回家。
从那儿以后,老王再也不提让我开车上班的事儿。
后来凡有人学车,肖校长都会讲起:“那年刘老师学了驾照,开着车,跑到学校来。”的典故。
一晃十年过去,我的代步工具从电动车,沦落到自行车,而且骑着越来越费劲了。于是,买车的事儿又被提起,这时,四轮电动车已十分流行。2019年暑假,我买了一辆电动四轮车。选这辆车的原因只有一个,那个老板说,这辆车整个车架子都是钢筋结构,特别结实。
为了能把它开到学校,我围着车库绕了三天圈儿,又在老王的陪护下,去了一趟学校,回了一趟老家,算是把我常走的路,都摸索了一遍。之后,我接着绕着车库转圈儿,直到开学前,学校召集开会。
那时,去学校的路正在重修。我们不得不绕两倍的路去学校,我决定开车去。并且载了尹老师——她算是我第一位忠实的乘客。
尹老师之所以敢冒险坐我的车,主要因为她原本高度近视,教书30年多年,有20多年都在任教初三语文。常年的劳累,导致她双眼视网膜劈裂,严重视物不清。有一天,她骑自行车上班,路上卧了一条狗,她却自以为是一张报纸,直接骑上去。狗吓了一跳,她,也吓了一跳!
因为开车,我们又提前出发,谁料,一路顺风,早早到了学校。见大门紧闭,我准备停车等待。谁知,一脚刹车,误踩在油门上,“咣的”一声,大门开了,车停了,门锁断了!
等大家都到校,看看人无恙,车无恙,大门也无恙。于是都打趣起来:
“唉,都是这门不好,见到车来也不知道自己开。”
“刘老师啊,咱们学校准备换个智能识别大门,你投点资呗。”
“尹老师,没吓着吧?这回再也不敢坐刘老师的车了吧?”
不成想,尹老师的回答,让大家顿时无言以对。她说,“就我这眼神儿,根本没看见撞门。就听咣的一声,我还想呢,这是谁这么聪明,隔着门儿都知道我们来了,正好儿把门打开。”我可爱的尹老师!
从那以后,尹老师依然坐我的车,而且常常夸我车技好。她说,“我坐过这么多车,只有你的车不晕车。”
我惭愧,思来想去,可能是车速问题,一般路上有人的情况下,20迈左右;路上没有人的情况下,30迈左右。可能是这样的速度,达不到晕车的标准。
当然,也不少人问过我,“真不知道,你咋想起来学车呢?”唉,说起来又是一段故事,只不过有些沉重,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