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解读《青春之歌》

  解读《青春之歌》 ——回放青春的光彩


作者:沙湾 童生,72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385发表时间:2008-11-13 00:02:12

与其他的革命战争小说相比,《青春之歌》可谓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爱国运动的长篇小说。它着重描写的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成功塑造了林道静等一批北大的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走上革命的道路,并为保卫中华民族而顽强奋斗的光辉形象,真实反映了在民族危亡系于一发的紧要关头,中国大多数青年,特别是知识分子并不是埋首故纸堆,而是不断的觉悟与进步,直至成长为真正的热血青年。
   整部小说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与成长道路,也有着不同的政治态度与处世哲学,但最终为了同一个目的——中华民族的安危而投身革命。
   卢嘉川热情爽朗,潇洒不羁,常常带着对敌人蔑视甚至是仇视的嘲笑,又不失狡黠顽皮的微笑。
   江华质朴淳厚,成熟稳重,在他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工人的气质与精神,在他和特务周旋的过程中也表现出惊人的智慧与镇定。
   革命女青年林红美丽勇敢,热情洒脱,似希腊女神般让人无限敬仰。面对死亡,她临危不惧,丝毫没有退缩,直至为革命事业献出最后的一滴血,却从来没有淌过一滴泪。她将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了一支英勇无畏的箭镞,射向铁蹄的胸膛,敌人的严刑拷打在她面前早已苍白无力,这个乐观的革命战士处处显示着人性的光辉……
   青春的脚步是坚实而又沉重的,青春的年华又是热情洋溢的。而这也正是《青春之歌》所表现出来的,是啊,青春本身就是一首可以讴歌的诗,小说名字的选取可谓再合适不过了。比之于今天那些胸无大志又自甘堕落的青年来说,这部小说无疑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读来让当今的青年热血沸腾,深深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悲哀,而这或许是《青春之歌》留给后人最大的启迪吧。
   在艺术成就上,小说最大的特色便是对林道静形象的塑造。歌德说:“只有每天不得不为自由和生活而奋斗的人,才配享受自由和生活。”林道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生来就有高贵的灵魂,生来就有热情的灵魂。她虽出生在大地主家庭,母亲却是被父亲强占的贫苦农家的女儿,这与她本人心地善良,同情民众的性格有着不可逾越的关系,从她反抗家庭的那一刻起,林道静身上的女性独立意识便开始觉醒。或许看完整部小说,林道静似乎太完美,太英雄式,在那样的年代,倘若没有空前的民族危机,没有激烈的学生运动,倘若不是党的教诲,不是她亲自投身革命,这样的革命女青年形象恐怕真的不存在了吧,然而当这一切都发生了的时候,我们也就不足为奇了。
   真正的智慧中必定蕴含着信仰的倾向,真正的信仰又从智慧中孕育出来。道静就这样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与信念逃离了她的家。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便是爱情,特别是处在青春时代,似乎更显得弥足珍贵。然而林道静并没有纠缠在爱的小圈子里,余永泽给她设置的家太小太安逸,这样的小怎容得下她内心无穷无尽的信仰?在这一点上,作者把女性的独立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感动了。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统治别人的帝王,但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帝王,道静她不惧怕独自穿越狭长的隧道,不指望怜悯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她是真正的智者,也是勇者。
   柏拉图说,艺术的本质是复制和模仿。从这一点出发,道静又成了艺术。她的形象复制出了王晓燕,或许此处的复制与模仿并不是柏拉图所说的那层意思,我只是想打个比方,一个形象倘若是一个火星,复制之后就是一片燎原,在道静的身上,纯洁善良的品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无限复制与扩展下去,还会有更多更多的闪着人性光辉的女性诞生。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道静的爱情我不想说太多,在那样的年代,普遍的是一种革命恋爱式的观念,道静与卢嘉川,江华的爱情正是这一观念的体现,这两份崇高的爱情虽说是朦胧的,如月色般轻柔,似无开端也无过程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悲也好,合也罢,这样的爱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革命的激情,这样的爱叫做爱似乎显得沉重了,它只不过是革命洪流中的一朵浪花罢了。
   比之于爱情,我更欣赏道静身上表现出来的友情,特别是她和王晓燕的友情。在我看来,两人的友情在那样的年代也许并不伟大,然而放之于今天,真该有我们反思的地方。当下,“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不变的利益”似乎越来越显著,而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也似乎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却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总之,我们真该好好反思我们的人性。
   《青春之歌》也许算不上最好的,但道静却成了我视野里一个永恒的情结,那样的热情是要流出天外的,那样的信念是要旋进宇宙洪荒的。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真该像那些革命战士一样不因世界黑暗而拒绝微笑与奋斗!
  
  

共 18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在上个世纪曾经激励着、滋养着青年人追求进步的意志,一种清纯的理想化情操,恰恰是我们时下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的人们所需要的。文章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有一定的理论深度。【编辑:邬海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8-11-13 00:28:21
  《青春之歌》所弘扬的气节,在时下更是需要啊。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卢橱菲        2015-09-12 18:16:58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