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外窑地道(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外窑地道(散文)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2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29发表时间:2021-04-22 19:41:53
摘要:经检索为原创首发丹枫

【丹枫】外窑地道(散文)
   暮春四月的一个下午,我随朋友幸吉前往七贤镇外窑村探访地道。
   提起外窑地道,第一次听说还是源于两年前幸吉相邀到该村的那次采风活动。外窑村地处南太行山浅山区,田地里土层薄、石块多,灌溉成本高,村民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往往收入微薄。前两年,如何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增加村民们收入,成了时任驻村第一书记幸吉的一块心病。穷极则变,为谋划外窑发展,他诚心邀请本县的文化学者王保成等人前往该村采风,想请高手们出谋划策,我有幸参加了活动。也就是在那次采风期间,偶然得知外窑目前还遗留有当年的抗战地道。当天,一行人乘兴参观了一段地道后,建议村里积极向镇里争取支持,将其开发为红色教育景点,发展红色旅游,提升对外形象。
   没成想,两年后的今天,外窑凭借乡村建设行动的东风,在打造乡村民宿的同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在幸吉和村“两委”干部的大力倡导下,村民们种植了400余亩金银花,并恢复整修了一处抗战地道,当初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小山村正蝶变为美丽乡村。
   如今,虽然幸吉去年因工作需要离开了外窑村,但,在外窑两年半时间的驻村经历,让他跟外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时至今日,他仍关注着外窑的发展。途中,幸吉饶有兴趣地向我介绍外窑的旅游发展规划。据他介绍,在县市媒体的策划下,,外窑准备与景区合作,在今年国庆期间搞个乡村风情体验游,主打“三个环节”即采金银花、摘柿子、钻地道,打造外窑的特色品牌。说真的,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人们如果能来外窑钻地道,感受一下当年抗日烽火岁月下的艰苦卓绝生活,也是件挺有意义的红色教育。说话间,我们过了西涧、佐眼,来到了外窑村。
   下了车,看到外窑村重新恢复的这个地道就位于现在的村委会东邻,起初我还以为是在村里北面的居民家中。地道的入口处在一个废弃的窑洞内,窑洞门脸经过了简单整修,并用青砖砌筑了围墙,安装有铁门。由于是周六,锁着门。幸吉便去村委会拿钥匙。不大会儿,幸吉和一个村干部回来了,村干部瘦高个,叫赵海国。他边走边打电话,感觉像是让人过来开门。
   几分钟后,来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为我们打开了那扇铁门。这时,在一旁玩耍篮球的几个小男孩也围了上来,想跟我们一起进地道里去。赵海国看了看几个小家伙,嘱咐他们不要费气。小家伙们兴奋地鱼贯进了地道。幸吉领着他的四岁半的儿子走在前面,我紧随他们。
   进入地道的那一刻,耳畔似乎响起了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歌词“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地道内安有照明装置,里面的空间很窄小,成年人需弯腰前行,稍有不慎身子还会碰到泥土。兴许是不久前才被重新修复加固过的缘故,感觉地道的墙壁像刚铲过一样,没有一点岁月的痕迹。远不像我去年参观安徽亳州曹操运兵地道那样的壮观。据随行的赵海国讲,这个地道长约300米,修复前的地道更窄小,有的地方仅仅容人爬着通过,现在比起以前的宽阔多了。当问起为何不用青砖砌券起来时,他说,市里有关部门也曾来指导过,他们讲,地道不能太宽敞了,要不怎么叫钻地道呢。当年条件不好,也不可能把地道修得过于豪华的,因为它当年主要是用来防御打仗的,这样尽可能还原当时的模样。听了解释,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望着眼前悠长的地道,又一次让人打开了昔日那尘封的记忆。据了解,修武县是革命老区,它的历史始于1922年。1938年,当地的党组织在此建立了第一支革命武装八路军道清抗日游击队,在外窑附近的大东村成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批准的抗日民主政府----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修武县成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之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在革命战争年代,修武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有800多名英雄儿女、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作为红色山村的外窑拥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今天的外窑抗战地道就是一个明证,在村南的花屏山上,至今还保留有革命时期的军事工事。据了解,外窑和附近的佐眼村曾驻扎有抗战医院。
   在弯弯曲曲的地道里,几个人一路低头弯腰久了,感觉很累,真不知道当年英勇的老区人民如何利用这狭窄的地道与敌人周旋作战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倒是幸吉的儿子以及其他几个小家伙们毕竟是小孩子,一路叫喊着往前跑。行进途中,看到一处圆形的空间,一直通到地面上,仔细抬头一看,原来这里是个废弃的水井。猜想这里有可能是当年地道的一个出口了。说实在话,地道与水井相通真是个好主意,这样一来能解决在地道里长期隐藏时人们的吃水问题,还有就是为了给地道通风换气。望着井口,让我想起了茅盾的文章《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里面就有“干这件工作的同志们就从那口井出入”的描述。在地道里行走,途中还有一段十余米长的上坡路,更是难走,不难想象当年人们为了挖掘地道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老区人民为了保家卫国,他们不辞辛苦,历经千辛万苦在村里挖掘了将近2千米的地道。真是:艰苦练意志,危难见精神。可以说,是无数个外窑的老前辈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伟大的老区精神,那就是,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这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厚的政治资源,是凝心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法宝,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我们结束了外窑地道体验之旅。虽然此处的地道比较简陋,设施还不健全,但从另一个侧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当年抗战所历经的艰苦岁月。出来后,我和幸吉分享了此次外窑地道游览的感受。赵海国又跟我们聊起了下步打算,他说,接下来,村里还将在村南恢复挖掘五六处地道。鉴于目前有的地道就在村民的房屋下,由于担心村民房屋地基下陷,所以有的地道不能恢复开放。同时,他们将走访村中老人尽快搜集整理出有关当年涉及地道的抗战故事,丰富红色教育文化内涵,讲好修武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我们也向他提出了加强宣传力度,营造红色氛围,拓展体验游形式等建议,并婉拒了他留我们吃晚饭的美意。
   返回的路上,我在想,外窑这片红色的土地,昔日利用地道英勇抗击敌人,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后人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天那些被遗弃的地道不仅成了外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摇身变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香饽饽”。祝愿外窑的抗战地道文化越来越精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切实发挥独特作用,成为当地一个靓丽的文化品牌。正是:外窑地道重见天日,乡村旅游大放异彩。
  
   2021-04-10

共 26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暮春四月随朋友前往七贤真外窑村探访地道,这是驻村第一书记幸吉为谋划外窑发展的一次文化吹风会。这里有金银花和柿子,更有革命老区与日本鬼子战斗的地道,是一个典型的抗战教育基地。想起战争中为民族解放牺牲的革命先烈,让老区发展是幸吉当政驻村书记的要务,为的是让外窑地道成为抗战旅游的一个品牌。欣赏力荐美文,【编辑:丘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1-04-22 20:51:10
  很是羡慕老师一路观光一路留墨精神!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