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人间值得】父亲的村庄(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人间值得】父亲的村庄(征文·散文)


作者:夏云泥 秀才,144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16发表时间:2021-04-22 21:59:29

【流年·人间值得】父亲的村庄(征文·散文)
   说起老村,父亲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是我家的老房子。照片有时光流过的痕迹,色彩斑驳如老电影的片段。大门前,父亲不自然地站着。
   父亲和老房子,一起渐渐老去。
   这张照片,是老房子最后的影像。
   父亲和我,见证了老房子怎样轰然倒下,又怎样被推成一堆堆废墟。
   父亲叹口气说,在这个房子里住了四十多年,处出感情来了。拆了,真心不好受哩。
   机器轰鸣。家家户户,都在照相留影。房子一间间倒下,村人一个个离开。
   晚上,我不由自主走到这里,像身处死寂的荒野,没有灯光,没有人声。星星不言不语。寡淡的月光,掠过高高低低的废墟。老村残败的骨骼,像是狼藉的古战场。
   一天的功夫,老村从版图上消失了。这一天,被载入村庄的历史。2010年6月21日,老村拆迁。
   父亲看着照片说,这才是咱们的村庄,老辈传到我们手里,却被我们弄丢了。
   老村,父亲的村庄,我的根。村庄地处县城偏东的一隅,卧在城乡连接的脐带上。村子巴掌大的地方,三百来户人家。村东的鸡鸣狗叫,村西听得真真的。东西南北各有一条像样的街,弯来弯去,蛇盘在村子中央,两边的房子不规矩地立在路边。长的,短的,直的,弯的胡同,像村庄的静脉,串连起每家每户。
   梧桐树,槐树,楸树,杨树,榆树,树干大的粗如盆口,小的细如碗口,赶趟似的长在村庄的角角落落。村东头,村西头,各有一片几个麦场大的梨树林。另一片梨树林掩映着村里的学堂。树木盛长的季节,高大的树木伸到村庄的上空,像一团团绿云,飘在瓦蓝的天空上。
   我的家在村子最西头,梨树林边上。四间瓦房,不大的一个院落。黄土夯的院墙,红砖砌的房子,粉瓦搭的屋坡。挨了梨林,春来赏花听鸟鸣,夏来借荫纳清凉,冬来看雪卧林间。一个村人羡慕的好去处。盛夏,我家门口坐着一群人,仨俩地凑在一起,东扯葫芦西扯叶,热闹得像过节。
  
   二
   按照乡村约定俗称的规矩,照片上房子是为我盖的。原来的老房子,分家时给了我哥。
   村里的父母们,早早便为孩子盘算,几个男孩就得起几座房屋。他们一辈子奔在攒钱起屋的路上。
   我到现在都记得分家的场景。一个落雪的晚上,在昏沉的灯光下,舅舅,大伯,年纪最长的堂兄,家庭成员,守在一起,父亲主持分家。像举行一场古老的仪式,屋子里气氛庄重,屋墙上影影绰绰。大人们小声说着话,好像生怕惊扰了一屋子的神灵。父亲的语气,像背台词,肃穆呆板。房子、钱财、家什分完。父亲,大哥,见证人,三方签字画押留存。
   父亲说,自古以来,讲究立字为凭。这个凭证,主要是为后人立个规矩。要是有一天我不在了,免得起口水打官司。你大哥刚立门户,啥也得从头来。多分给你大哥的粮食,是我和你娘嘴里省下来的,文书里没有。你们不许说爹娘偏心,等将来小的成人,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偏不斜。
   农村分家,意味着脱离父母的庇护,单门独户讨生活。父亲说,家分开,往后的主意自己拿,不缺胳膊不缺腿,人家能干的咱就能干,只要正干不走邪道,没有好不起来的日子。又说,家分开,心不能分开,啥时候都是一家人,有个急有个灾的,抱成团儿,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村人相继一个个成家,分户,立业,村庄不断繁衍兴旺。
   父亲干过几年小学教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到年根根,拎着红纸的乡亲来到我家,请父亲写春联。父亲说,纸留下,你们该去忙啥忙啥,半天后来取。
   屋子里有一张漆红的方桌,家庭大事多是在这张方桌上敲定。父亲将方桌收拾干净,摆上墨盒,倒上浓汁一样的墨,毛笔浆洗干净直到柔软,铺上红纸,按照各家报来的尺寸剪切开,一笔一画写上喜庆的话。
   写完的对联,摆在地上,床上。外屋里屋摆得满满的,插脚都没地方。满屋飘着墨香,纸香。父亲说,写春联的这些话,好像从心里淌出来的,净是喜气,好着哩。写得久了,父亲手上沾了墨汁,赶紧洗掉,怕蹭在纸上,弄脏春联不吉利。
   过大年,大半个村子贴的对联,出自父亲的手笔。大年初一,我随父亲给长辈拜年。有的村人遇见父亲就夸,说,他六叔(亲兄弟中父亲排行第六)的毛笔字写得又俊又神气,写出了一年的好心情啊。父亲总是颔首笑笑,问声,过年好,匆匆走过去。
   谁家遇上红白公事,父亲便被请去做账房。新人、孝子、来客需敬持的规矩,主家也交由父亲判别。规矩需要个明白人一分一寸地把持,容不得半点闪失。守规守矩,不用担心做事不妥帖,引来众怒。不守规矩,凭自己心性行事的人,会让人戳脊梁骨。
   帮忙的乡亲,在主家吃饭喝酒是免不了的。
  
   三
   民风民俗的不同,赋予农村酒事很多韵味。
   早些年,村人穷,喝酒却时兴。农闲,好喝口酒的,在大街上喊上三五个人,随意炒上三两个小菜,酒局便成了。
   红白公事,添丁进口,要喝酒。大年走亲,新屋上梁,要喝酒。
   特别是大年初二,新女婿第一次上老丈人家拜年,像演出的一场大戏,这场酒历来是压轴剧目。
   按照风俗,找几个陪客,轮番敬酒。刚开始,新女婿像小媳妇似的拿捏,陪着小心,小口吃菜,小口喝酒,边喝边看老丈人的脸色,生怕哪里做得不到,露出纰漏,落人口实,招老丈人的冷眼。坐庄,平端,对碰……陪客使尽招数,想把新女婿灌醉。新女婿挖尽心思,见招拆招。
   借机,老丈人观察新女婿的一言一行。久喝不醉,八面玲珑,礼数周到的,常常受到老丈人的垂青。直肠子,喝酒像说话一样,来者不拒,不久大醉的,老丈人会说,直筒子,缺心少眼的,倒也不会辞了另找。
   新女婿上门喝酒不尽兴,会遭人笑话,说老丈人抠门,酒饭管不饱,便打发人走。
   酒宴散席,过年的话说透,新女婿该回去了。村人站在大街看景儿。谁家女婿长得俊,酒量好,没失了风度。谁家女婿酒后出洋相,失了脸面。醉酒的女婿,低头走路,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村人厚诚,笑过作罢,没有人拿着醉酒,挑刺挑理坏人家的好事。
   大姐夫第一年到我家,我连着给他端六杯酒,他杯杯净底。父亲掌握着分寸,大姐夫喝到尽兴,刚有点醉意,便张罗上饭。
   村人吃酒,必猜拳行令。要么一人坐庄,猜火柴,未猜中哪只手有火柴的,罚酒一杯。要么划响拳,两人对猜。两人伸出的指头相加,符合一人喊出的数时为赢,而另一方则为输,罚酒一杯。出的数,还要用吉祥的语言喊出来,边伸出手指边喊:一点高升,爷(哥)俩好,三桃园,四红喜,五魁首,六六顺,七巧巧,八仙寿……
   划拳的人,常常从座位上站起,一边划拳,一边眨巴眼睛,琢磨对方的心思,手脚用力,身体有节奏地上下起伏。划拳的脸红脖子粗,看热闹的傻呵呵的,忘记吃菜。人声酒香,飘过几重院落,飞出老远。
   父亲喜欢划响拳,他说,喝酒图个热闹,响拳能带动气场,喝酒不容易醉。
   父亲喝酒大醉过一次。
   我大学毕业被分到距家30里外的乡镇工作,回家少了。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春上,有一天下午,我进城办完事,太阳西斜,便赶回家看望父亲。
   院子里空空的没有声音。我一间间房子找过去,没找到人。
   我坐在大门口的门挡上,静静等了两袋烟的功夫,还是不见人影。
   天沉下来,黑透了。我心里起急,跑到临近的几户乡亲家问,都说影子也没见一个。
   乡亲和我一起,边喊边找,终于在菜园的棚子里,找到了父亲。
   他睡在麦秸上。我推推他,喊了几声。他想努力睁开眼睛,眼皮沉得支不起来。
   乡亲们搭把手,我背着父亲回了家。
   等父亲酒醒,我没有说话,给他倒了一杯热水。父亲局促地看着我。
   他喝了一口水,说,我从来没有这么醉过,这次丢人丢大了。
   看我没有言语,他又说,你娘走了,我自己在家,老是想她。今天上午,拾掇家里,看见你娘给我纳的两双布鞋,越发想你娘了,搅得心里发胀,借酒解闷。喝完,头晕脑胀赶去菜园,没想到……你娘,没捞着享一天清福,净跟着我受罪了。你们挣钱养家,该是孝顺她的时候,她却丢下我们走了。
   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强忍住眼泪没有流下来。
  
   四
   村子四周的庄稼地似棋盘,阡陌纵横。大小村庄棋子似的点缀其间。小麦出苗,一眼看不尽的绿,像一条条河流,汇入天际。秋天,高挑的玉米像一堵堵绿色的围墙,将村庄裹在中央。庄稼收获的当口,整个村庄灵动起来,处处透着生机。
   饭能吃得饱,书能念得起,这是村里人最基本最朴素的想法。
   生活条件的限制,家里孩子多的,都去上学不现实。念书不用心的,父母让他们早早下学回家帮农。全家省吃俭用,供有上进心的孩子上学。
   不断有村人的孩子考上大学。每考上一个大学生,村里放一场电影表示庆贺。
   父亲大部分的精力在打理土地。种着几亩庄稼,养了一大家子人。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光是解决饭够吃、能上学这两个基本问题,父亲费尽了心思。
   父亲种起了菜园,菜品应季不断变化,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韭菜,豆角……将余粮卖了换钱,赶集上店将菜卖了挣钱。后来吃饭问题基本解决,手头的钱还是紧巴。他到外村拜师学做豆腐干,起早贪黑,现学现卖,不久豆腐干包得有模有样,卖得越来越好。父亲还学过木匠,只打凳子,矮饭桌一类简单的家俱,挣个手工费。家庭有了新收入,日常花销比原来宽裕了。
   我们家出产了三个大学生,当时村里甚至整个乡里都是少有的。上学的花销可想而知。父亲让我们读书的决心却像铁石一样坚定。他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你们想念书,咱家砸锅卖铁也供应。当爷娘的尽了力,出息不出息,看你们自个儿。
   我们成人后,每每回想起这些事,没捞着上完学的大姐抱怨说,要不是你们半道不让我念书了,说不定我也能考上大学,见个世面。话里带着一股酸溜溜的委屈。
   父亲说,多亏包产到户,要不你们根本上不起学。生产队,大锅饭,挣工分,种庄稼像磨洋工,用上力气,不见大的收成,到头来还要挨饿。按人头分到咱家,我上满弦,用上全力,一门心思种庄稼,种菜园,家庭底子变得厚实,日子走得稳当了。
   家家户户,变着法子挣钱,日子越过越亮堂。人心像解冻的小草一样活泛起来。
   请戏班子,唱大戏,成了村人过年的盼头,炕头饭桌上的话头。
   每逢过年,村委会请人在一处空旷的闲园子里,搭上戏台,请来戏班子,锣鼓咚锵,咿呀咿呀唱好几天。父亲喜欢看戏,每天早早带着我,一人搬着一个及膝高的凳子,到戏场占据有利地形。父亲边看边唱,边打拍子,一副逍遥欲仙的样子。我看不懂,只觉得唱戏人打扮得五颜六色,很是吸引人的眼球。
   父亲说起来头头是道,关公温酒斩华雄,佘太君百岁挂帅,穆桂英活捉杨宗保,薛仁贵征东,包拯探阴山……
   父亲说,唱戏一招一式都有名堂,唱腔派别也不一样。懂的看门道,不懂的看热闹。
   又说,白脸代表奸邪,黑脸代表铁面,红脸代表忠勇。曹操脸谱白色中为啥有一点红,因为他虽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没有篡位。包公黑脸中有一弯月牙,可以日断阳间夜断阴,可以自由进出阴曹地府,擒妖捉怪,只需一声断喝即可。
   现在想来,每一出戏,都是一段历史,诉说着一种精神和品质,关公忠勇,包拯廉明,佘太君大义……
  
   五
   我从初中起,在外上学。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家的日子越来越少。
   不记得什么时候,梨林不见了。小学不见了。天空洁净的蓝不见了。在我家门口,咂牙聊天的乡亲不见了。
   划响拳的吆喝,唱戏的咿呀咿呀声,渐渐听不到了。
   最后村庄不见了。
   有事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已成新时尚。走个迎碰头,平日里处得好的,说上十句八句话,更多的是打个招呼,匆匆走开。面对面坐下来,说点知心话的越来越少。过年走亲,成了不得不走的形式。
   村人搬到新楼,土地不见了。年轻的劳力只好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我家原来的邻居大婶,如今七十多岁。家里只剩下一个疯儿子和她作伴。其他的孩子外出打工,一年回来不了几趟。说起来,常常叹气。
   父亲说,天变了。日子过得确实比原来好多了。原来种地要交税,现在国家给庄户人倒找钱。早些年生病等死,现在国家兜底。人活的长了,旧时候五六十岁老的不成样子,现在正是壮劳力哩。可惜,一些东西丢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我手里紧紧攥着那张老房子的照片,生怕一不小心丢失,再也找不回来。
   晚上,我梦见了父亲,他是那样的年轻。梦见了老村,拙朴的房子,瓦蓝的天空,静静的梨林。一间房子里传出划拳行酒的吆喝,远处的空园子里飘过来,咿呀咿呀……
  
  

共 49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张关于村庄的照片如一股柔软的风,盘活了作者心底深处的记忆。村庄里的风景,村庄里的人,村庄里的事都被作者用温情细腻的笔临摹成一幅幅优美的乡村画卷。村庄于作者是分不开的,无论走到哪,它永远都是作者心灵的栖息地。记忆里的村庄多半与父亲有关,回忆村庄,便是回忆父亲,字字句句或柔或软,都带着疼痛与爱,笔端下流淌的真情如叮咚的泉水,一种美好的情愫蔓延心田。村庄,是作者生命开始的地方,那里留有作者成长的脚印以及许许多多美好的记忆。淳朴的民风、民俗也早已浸润于作者的血液中,村庄永远是心灵的家园,父亲的村庄也是我的村庄。如今,村庄和村庄里图画都不见了,而村庄里的人依然在遥望心中那个梦魂牵绕的地方。朴素的语言,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通读全篇,被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感染,不由穿越时空,走进村庄,感受村庄的诗意与美好。佳作,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423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1-04-22 22:02:22
  只要在村庄生活过的人,都不会忘记它,往昔的点点滴滴便会汇集成一条温暖的河流,流淌在你的记忆中。这篇文字也引发了我对村庄的怀念,感谢云泥大哥分享美文,祝愉快!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夏云泥        2021-04-23 07:56:52
  谢谢鸟儿。编按得当,精彩。散文四年没写,都快忘记怎么写了。辛苦了,敬上一杯茶。老父亲今年84岁了,常常说起老村。有时跟他聊天,聊着聊着就拐到老村的人和事上去了。人老了,怀旧啊。
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1-04-23 17:11:21
  感同身受啊
   老屋没了 ,村子没了,土地少了,钢筋水泥矗立的新农村取而代之。
   一些贫穷却美好的乡情记忆,和生命之根,消失在了时光的尽头。
   我觉得悲哀。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2 楼        文友:夏云泥        2021-04-26 07:12:04
  谢谢雁子。农村的拆迁付出的代价很大。拆迁应综合各方面考虑,不能陷入只为开发赚钱的怪圈。比如我村的大梨树林,有的梨树已经一搂多粗了,说砍就砍了。一处处美的环境没有了。
3 楼        文友:安之鱼        2021-04-23 19:23:30
  村庄,对于我们,已经渐行渐远。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回复3 楼        文友:夏云泥        2021-04-26 07:15:43
  谢谢之鱼。村庄的记忆,一代代淡化了。有时我跟儿子说起村庄的事情,他觉得我好像在编故事。
4 楼        文友:风逝        2021-04-23 21:31:20
  老屋,轰然倒下;村庄,渐行渐远,但是依附于村庄的那些记忆——或者说和父亲有关的那些美好印象,已经成为深刻于脑海的童年版画,镌刻着爱与温暖,着色着温情与思恋,不朽于作者心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4 楼        文友:夏云泥        2021-04-26 07:18:22
  谢谢风。童年,少年美好的记忆几乎都与村庄有关。我们都是从村庄走出来的孩子,与村庄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5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04-24 15:37:53
  云泥的文字也勾起了我久远的回忆,那分家的场景,父亲写春联的场景,新女婿喝酒的场景,以及搭台唱戏的场景,都是那样的熟悉。读到最后,心里酸酸的。村庄不见了,但那份乡愁永远都在。感谢云泥分享美文。
闲云落雪
回复5 楼        文友:夏云泥        2021-04-26 07:21:28
  谢谢落雪老乡。山东境内,风俗民俗差不太多。我写的,你也经历过。你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村庄。
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04-24 20:45:5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6 楼        文友:夏云泥        2021-04-26 07:21:55
  祝福流年!
7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4-24 21:19:15
  云泥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深植于深厚的地域文化之中,作者眼中、笔下的村庄,有着淳朴的民俗、民风,那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农家子的精神图腾。但是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就像一只巨大的钢铁巨兽,将千百年来累积的农耕文明一朝吞吃下去,片瓦不留。什么叫做乡愁,可望不可即啊。作者此文叙述冷静,但浓浓的情感却像地火,随时喷薄欲出。
江凤鸣
回复7 楼        文友:夏云泥        2021-04-26 07:26:26
  谢谢二哥。你眼光老辣啊,一眼看透了我写这篇文的目的。村庄改造,让很多自然的风景消失了,也让很多民俗和文化消失了。经济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和文明为代价。
8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21-04-24 21:25:45
  父亲的村庄远去了,带着云泥大哥的记忆,带着人们心底的怀念,慢慢远去了。还记得村口的老槐树,还记得夕阳下袅袅升起的炊烟,还记得麦黄时节,人们忙碌的身影,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村庄、土地、老屋,都像一张老照片一样,发黄、发旧了,慢慢成了碎片。成为人们永远的回忆了。欣赏佳作,为云泥大哥点赞!再来一篇哈!
永远红梅
回复8 楼        文友:夏云泥        2021-04-26 07:28:52
  谢谢红梅。我一直喜欢村庄那种朴素的美。从村庄走出来的人,都有着朴素的思想和感情。你也不例外。
9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4-25 14:29:09
  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沉淀着生命成长的记忆,沉淀着人生的甜酸苦辣。村庄拆除了,魂牵梦萦的根就没了。本文的点点滴滴,有快乐,也有痛感。细腻而真实的记叙和描写,打动着人心。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回复9 楼        文友:夏云泥        2021-04-26 07:31:57
  谢谢轻舟大哥。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是属于村庄的。村庄的记忆,有痛苦,也有美好。在记忆里沉淀,时不时泛上来。
10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4-26 12:10:59
  一篇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人间烟火的韵味,这是用文字记忆的故土、记忆中的乡村,乡村里的老屋里的亲人和发生过的故事。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字里行间充满无法割舍掉的情愫,渗透着作者的情思以及父辈们宽容、善良、乐观,还有热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轻怀。这篇文章有一种清澈的呼喊震慑人心,一些善良与真诚久远的时光,温馨的岁月,困苦的年代,只能在回忆里想起时光不远,余音犹在……为流云朴实而深沉的文字喝彩!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10 楼        文友:夏云泥        2021-04-27 07:22:35
  谢谢若雪的鼓励。你的点评总是充满激情,洋洋洒洒,切中文题。我们一起加油!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