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燕春里田园山水诗(一百二十三)(古韵)
摘要:小感受、小风景、小瞬间,永远都是燕春里田园山水诗捕捉的意境。但是,话说回来,这些诗意境虽小,构思却很巧妙,往往能够启迪人心,感悟岁月,值得深读。
燕春里田园山水诗(一百二十三)
1、方格子窗
窗棂隔纸透春花,青叶婆娑抚羽纱。
冬月才回风势劲,且依屋角赏新芽。
2、河苇图
经霜芦苇慕长天,秋水流急鼓浪翻。
胡雁一声通谷亮,夕阳西下敢凭栏。
3、国画意境
苍松翠柏映堂前,雨打芭蕉耳底间。
何不烹茶虚客位,熏风阵里叙丰年。
4、长城书
秋寒瑟瑟送西风,朔漠余晖映古城。
战阵硝烟皆不见,旌旗曾掩五更星。
5、秋绪
侧耳聆听若有风,忽如一夜树冠明。
人声落寞焉一季,坐看夕阳照岭嵘。
6、临雪
昨夜寒风舒卷云,彤红炉火造芳春。
推门乍见惊新雪,远地谁留步履痕。
7、立冬
天寒时蹇与冬逢,落叶扫清待雪停。
酷暑何时挥汗去,任凭霜露化薄冰。
8、香椿芽
曾记香椿满口香,碎切杂拌豆腐呛。
北风卷地虚年岁,好等春风染绿冈。
【编者按】这组古韵,七绝八首,燕春里田园山水诗第一百二十三辑,优美的诗句,厚重的意蕴,诗人吟诵身边的事物和风景,述说生活中的小感受、小风景、小瞬间,这些诗意境虽小,构思却很巧妙,往往能够启迪人心,感悟岁月,值得深读。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4-25 14:33:24
燕春里田园山水诗第一百二十三辑,八首七绝,优美的诗句,厚重的意蕴,诗人吟诵身边的事物和风景,诉说生活中的感悟。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2 楼 文友:赵润坤 2021-04-25 15:06:38
方格窗,是传统中国的一帧美丽风景,从古到今一直在民间演绎。燕春里的《方格子窗》正好就是这个独特风景的形象描摹。诗的前两句是铺垫,真正的诗眼在后两句:冬月才回风势劲,且依屋角赏新芽。在玻璃窗里面,你是感受不到外面的大风的,但是纸糊的方格子窗却可以,于是就有了感受屋外狂风和欣赏屋内新芽的强烈对比,这意境浑然天成。
3 楼 文友:赵润坤 2021-04-25 15:12:33
河苇可以是春天的点缀,也可以是秋天的!作者燕春里刻画的属于后者。秋天的意向很多,与河苇相连的,就是大雁!雁、苇、河,浑然一体,留给人的想象空间自然非常广阔。作者问:夕阳西下敢凭栏?肯定没问题。因为他已经说了:胡雁一声通谷亮。这样的意境,值得仔细思量!
4 楼 文友:赵润坤 2021-04-25 15:18:19
古人云,诗画一家。所以燕春里会将画境——不管是国画还是油画的风景截取下来,摹写成诗,这成了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他的《国画意境》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苍松翠柏映堂前,雨打芭蕉耳底间”是对画面的形象描写。“何不烹茶虚客位,熏风阵里叙丰年”则又恢复了他作为诗人的本性,他写出了另外一幅画,那是他刻画的新意境。
5 楼 文友:赵润坤 2021-04-25 15:23:18
《长城书》应该也是来自于风景画。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秋寒瑟瑟送西风,朔漠余晖映古城。作者又因此想到另一幅画面:战阵硝烟皆不见,旌旗曾掩五更星。过去的一切,今天都不存在了,虽然长城仍在,但是战争似乎已经远去。这是一首纪念诗,也是一首惊醒诗,毕竟长城还在,它就是一个象征——与战争有关的。
6 楼 文友:赵润坤 2021-04-25 15:29:19
秋绪是纯写心情的,所有跟多是感受。在这里,既可以“侧耳聆听若有风”,又可以“忽如一夜树冠明”。至于“人声落寞焉一季,坐看夕阳照岭嵘”,则是对前两句的归纳,情景交融,互为升华。
7 楼 文友:赵润坤 2021-04-25 15:33:08
《临雪》延续了作者的一贯作风。他先是想到了“昨夜寒风舒卷云”,然后又想到“彤红炉火造芳春”。最后回到现实场景:推门乍见惊新雪,远地谁留步履痕。最后一句尤其传神,那远地雪上的留痕是谁的呢?让你想象不尽。
8 楼 文友:赵润坤 2021-04-25 15:36:21
立冬是一个传统节气,作者不止一次写过,说明他对此酷爱无比。“落叶扫清待雪停”,说明他是从内心里盼望着的。“酷暑何时挥汗去,任凭霜露化薄冰”则更进一步,直接说出,哪怕是寒冰累累,也在所不惜。
9 楼 文友:赵润坤 2021-04-25 15:38:58
香椿是每一个春天必然的邂逅,作者对它真的达到了乐此不疲的境地。《香椿芽》写什么呢?其实就是写的香椿拌豆腐 。他对这个菜有多么喜欢呢?“北风卷地虚年岁,好等春风染绿冈”,哪怕虚度年岁,他也心甘情愿呀!
10 楼 文友:赵润坤 2021-04-26 08:58:45
这里,确实是一篇静谧的田园,湖光山色,鸡犬相闻,但是很少有人光顾流连,因此它必将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