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熟蛋返生孵小鸡”是如何炮制出来的(随笔)
近日,一篇有关《熟蛋返生孵小鸡》的论文引起热议。作者为河南一职业学校校长郭某,于吉林省的一家学术理论期刊《写真地理》发表。此消息一经爆出,立刻在各大媒体网络舆论平台“炸屏”。
据作者称,因为她之前也发表过一些东西,所以经常性会有人打电话,问她要不要发表论文。《写真地理》当时也找到她问要不要发表,她本来不打算发表,但是对方表示收费不贵很便宜。她一想就六七百块钱,于是就发表了。
关于此次事件,郑州市已经成立了由市人社局、市市监管局、市公安局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展开全面调查。吉林省也于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进驻涉事省舆林报刊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深入调查,如发现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对此,笔者大惑不解者凡三:
其一、对于“熟蛋返生孵小鸡”如此荒诞,如此反常识、反逻辑、反科学的命题为什么会被冠以科研之名发表在正规学术刊物上,而且,据称该杂志先后于2020年6月第22期、2021年3月第11期,两次刊发。这中间,究竟有怎样的金钱链、关系链、伪科学链?
其二、郭某花了六七百块钱,就可以将一篇无厘头所谓论文发表,此绝非个例。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有偿发表的背后,还有多少比如此现象更为根本性的问题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整治,比如职称评定、比如研究生论文过关、比如企事业实体资质审核,如何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其三、关于有偿发表,在当下各网络传媒堂而皇之发广告,做宣传,入彀者无数。为何我们的市场监管部门视而不见,视若无睹,直到今天央视曝光,方才立刻大张旗鼓组队彻查。对于这一积重难返的老大难问题,而又是否真的可以做到完全彻查?
这,对于我们广大研究者、写作者来说,对此类事件尤为愤慨,更深恶痛绝。
笔者就刚刚遭遇过此事。日前,偶然间发现某杂志社编辑于敝主页的一篇文章下面留言:大作符合本刊发表要求,请作者尽快与如下终审主编联系。好啊,又一个约稿,发稿单送上了门来。如许好事并非初次,也绝不止于一次。倘或你不曾经历,待你喜滋滋地与他们联系上之后,接下的一幕就令人尴尬了——岂止是尴尬,简直就是一种亵渎,一种糟蹋,一种侮辱。你不是同意发文么,那好,拿钱来!一副光天化日之下的明火执仗的剪径贼嘴脸,真的是让人好恶心。笔者曾就此发过一篇文字,名曰《又见剪径贼》。什么时候写文章传播知识的人,不仅毫无荣耀感而言,反倒成为毫无尊严、任人宰割的羔羊了?
写文章,乃一种文化,人类社会文化文明的重要传递方式,是创作。所谓创作,即人的发见,认知上的发见,人类文化文明的结晶,具有知识性、前瞻性、不可复制性。此皆为发别人之所未发——作文是不可以抄袭的——这是常识。文章为作者内部语言即思想的外见,具有独创性,与自然科学发现发明没什么两样,是对人类社会文化文明的贡献,是需要有报酬的。这古时叫“润笔”,今称为“稿费”,只可惜如今真正的稿费之说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宋学者洪迈考证过润笔的来历,他说,“作文受谢,自晋宋以来有之。”由此可见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稿费,而早在昔年皇后陈阿娇失宠汉武帝请来大才子司马相如写了一篇如泣如诉的《长门赋》,报酬百两黄金。殊不知张衡发明地动仪、沈括的活字印刷,当朝又是如何报酬的。而今报酬没了,反过来给不法行径的作俑者以报酬,此天理何在?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而今,文人发表文章不仅没有稿酬,反过来还要自掏腰包,否则爱发不发。这是文化的进步抑或后退,还是在作践知识、糟蹋文化、亵渎文明?动辄拿钱来,有偿发表冠冕堂皇,就连正式刊物也是如此,至于民间出版私企就更不用说了。这种用钱来左右知识、控制知识、批发所谓知识,为真正的知识使绊子、设关子、卡脖子,替伪科学大开方便之门,绿灯放行,有钱鬼推磨,这种陷知识于不值的不义之举和违法罪恶行径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毫无疑问,知识是文化的,科学的,人类的。百度称: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柏拉图说,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
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有偿发表是对知识的亵渎,对人类文化文明的亵渎,对人类自身的亵渎。有偿发表已经成为今天寄生在当代文化领域的一株怪胎、一块毒瘤,具有反知识、反科学、反人类文化文明性质,乃严峻的文化科学道德社会问题。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下狠手进行严肃惩治,给如许精神道德极度堕落和坍塌的不法分子以毁灭性打击并不能给予死灰复燃的任何余地。
“熟蛋返生孵小鸡”是如何炮制出来的?其间自有诸多不为人知的腌臜、龌龊、罪恶勾当,此完全可以想见;而由此次事件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乃至文化文明走向问题益发启人深思,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远比彻底查清“熟蛋返生孵小鸡”是如何炮制出来的来龙去脉和水落石出尤显得富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