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敏思】静能制动,柔可克刚(随笔)

编辑推荐 【敏思】静能制动,柔可克刚(随笔)


作者:介非 举人,407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4发表时间:2021-05-07 14:45:32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思想碰撞出火花,《论语》和《道德经》是儒道两家的奠基之作。《论语》主要讲为人处世的准则,凝聚着现世人生的智慧。《道德经》则是在更高的层面上阐释了中国文化精神,更为抽象和概括化。
   《道德经》中关键的两字,可以概括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经》第十六章
   尽量使心灵达到极虚,笃定地坚守清静。万物一起生长,我以此来考察它们往复的道理。万物纷纷芸芸,各自回归它的本源。回归到它的本原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之本性。回归生命之本性这叫常,知道常就叫做明。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是轻的根,安静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行走终日,不离开装载大件行李的车,即使有美食胜景为诱惑,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之君,还要以轻率躁动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自己的主宰。
   老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无为”,“无为”的特征即为“静”。“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以不变应万变,以根本之静应对万事万物难以预料之动。
   王阳明认为“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心学法门至简,本心的特质也在一个“静”字。
   静水流深,我们不易知晓平静的水面下水有多深,表面安静沉默的人往往蕴藏着大智慧。遇事宜静,切忌躁动不稳。持静,方能看清事物本相,躁动则易被情绪牵制。静的智慧,是中国人在修身养性中所推崇的。
   《菜根谭》中说: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这是持静方能达到的理想人生境界。
   柔,据说老子八十大寿之时,大家都来祝贺。在古代活到八十岁的人十分罕见,有人向他请教长寿的秘诀,老子并没回答,只张开嘴来让大家看。众人疑惑不解,老子解释道:“坚硬的牙齿都没了,柔软的舌头却完好无损。”众人恍然大悟。
   柔,是《道德经》中又一关键字。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身体就变得僵硬。活着的是柔软的,死后就变得枯槁了。所以坚硬的东西属于失去生命力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具有生命力的一类。
   因此,只凭刚强蛮力的军队容易折损,太硬的木头容易折断。刚强的东西易处下风,柔弱的东西易占上风。
   柔能克刚,是老子对自然万物现象深入体察后的规律总结,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自然界中,滴水石穿,柔弱的水滴一天天地打在石头上,坚硬的石头也会被打穿。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委曲可以保全,弯曲反而易伸直;凹陷易得到充盈,凋敝时容易得到更新。
   柔,在为人处世上,就是要保持谦逊,宽容大度,能求同存异。
   大丈夫能屈能伸,宰相肚里能撑船,都是为人所赞赏的真君子风度,其根本都是柔的智慧。
   又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寥寥几笔,生动写意,少有刚硬的线条。还有那些民间文人墨客创作的富含人生哲理的“生活写意漫画”,再佐配几句言简意赅,出神入化,提点睛之笔的简单却非常哲理深邃的“打油诗”注入了中国文化之精髓神“柔”“静”的特征,尽显柔和之美。柔静之神韵尽在不言中。
  
   2021.05.06
  

共 15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静能制动,柔可克刚,这个富有哲理的论断,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璀璨的明珠。强弱、大小,是相对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事物的初期皆会弱小,逐步变得强大。文章列举了自古至今,由弱胜强,由小变大的事例。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安静的人会仔细观察中审时度势,更容易深入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只有守静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和美。对于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如何辩证地学习、应用,变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才是最更重要的。欣赏了。【敏思编辑 彭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袖子的田园        2021-05-07 15:31:24
  介非老师把静与柔的神韵刻画得出神入化,拜读拜读!
我爱,故您在!
2 楼        文友:介非        2021-05-07 16:35:32
  谢谢社长彭楠老师的辛苦编辑!也非常感谢老师以精准全面的按语提示鼓励。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江山美丽,江山多娇,江山如画,我爱江山!
3 楼        文友:介非        2021-05-07 16:39:45
  也谢谢绿袖子的田园老师的惠读和鼓励!向老师学习
江山美丽,江山多娇,江山如画,我爱江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