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热土(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热土(散文)


作者:雁过无痕 举人,3973.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33发表时间:2021-05-07 17:05:44


  
   北方的春天总显得短,纷纷嚷嚷的花事袖着风,噙着雨。那些爱花人比蜜蜂更勤快,撵着漫山遍野的花香。我们这个小县城,最美的春天在山里,去麦坡儿赏杏花,去麻山寺或者四角山看桃花……这阵子团城的梨花又开了,一年一度的梨花节如火如荼。
   午后的阳光暖暖照着,是一个晴朗有风的日子。一走近大山,天也蓝得愈加空旷,云彩白得耀眼。打开车门走下去,明显感觉风更烈了,我不由得裹紧衣角。
   站在李家团城的红色广场上,那些老梨树就散落在周边的山腰或者坡地,高高低低连成片,远远望去不乏云的空灵,也像村人随心放牧着羊群。广场当间一条曲窄的河道向西南逶迤,干涸的看不见水,上面一座带护栏的小拱桥,名曰“连心桥”。桥东广场空地上是供人休闲的亭子和秋千,两个上了些年岁的妇女正坐在亭下,晒着太阳儿唠家常,几乎能感受到她们内心里的安谧和满足。
   桥对过花开得热闹,是几株粉艳艳的榆叶梅,像盛装的舞者诱着我,走过去拍那绫绡般香软剔透的花瓣儿,也触摸那座青砖的炮楼,俯身看近旁那口井。炮楼是新的,井却是老井,老到水干了从一侧的壁上又钻出一丛榆树,近似成人的儿胳膊粗,支支棱棱挺向井口,似乎在向谁昭告。井旁立的石头上同样镌刻着三个大字:“军民情”。
   西南方向,一条小路顶着炎炎的日头向大山奔去,强光下的山脉见不得分明,只呈现一派黑黢黢的影。小路一侧泊着辆电动三轮车,另一侧的墙壁上,一行红字赫然入目:“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传统。”广场最西边,一片密密匝匝的杨树林冲天而起,那阵势真像一群戎装待发的士兵啊。我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站在树下听风吟唱,鸟儿们扇开翅膀荡秋千,或自由放歌,或啁啾齐鸣。一道道白亮的光剑穿过叶的罅隙射过来,那些娇嫩的叶片便成了一枚枚可爱的小金箔儿。
   林子对过儿那座抗战纪念馆,同样沐浴在蓝天艳阳下。三间房的院落显得朴实,门前两棵碧桃炎炎地开着,像点了两丛篝火。纪念馆是朱顺永馆长私人筹建的。把我们迎进屋,他便开始讲解。透过他的言语,那些墙上的老照片,桌上地上摆着的老物件,便都跟着一一生动了起来,在这片土地上,有多少看似寻常的景物啊,其实都附着了那段岁月的烽火……
  
   二
  
   我们当地,团城的地理位置也算得天独厚,因此成为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反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的一个有力战场。我对这片土地更深的了解,是源于朱馆长那篇《团城抗战烽火》。因为父亲朱文明的缘故,他一直对那段岁月心心念念。
   他的父亲朱文明是原遵化县出头岭镇孟官屯人,小时家里太穷,九岁就被送到李家团城的地主家做长工,成了一名放羊娃儿。大些的时候,由于受身为地下党员的表弟刘民生的启蒙和干大哥刘德贵的影响,于1939年加入共产党,协助八路军做事。1940年左右,日本鬼子疯狂大扫荡,企图摧毁冀东根据地,形式非常严峻,八路军决定藏起枪支分散撤离。那时用于作战的武器大多是从鬼子手里缴获,极其匮乏,仓促间的掩藏又不幸被识破,最后只剩下朱文明手里冒着生命危险藏起的两挺轻机枪,包森司令和焦若愚专员知道后异常高兴,很赏识他,便把他带在身边的警卫连。
   在部队锻炼了半年后,朱文明的见识和本领得到了很大提升,党组织又把他派回团城一带,继续协助抗日。战斗需要武器,他们却没有,便猫在山洞里自己造;当时团城有好几个这样的山洞,他们造练武术的加重型匕首、花枪、镰刀、单刀、钢叉、七节鞭,还有打兔子打鸟用的洋炮,以及用酒瓶子和坛子装上硫磺和木炭做成的土手榴弹和土地雷。战事一起,他就组织群众们为部队做好后方供给。他们运送弹药到前线,及时抢救伤员,趁敌人不注意还秘密烧毁他们的炮楼子,也化妆成百姓甚至就是老百姓一次次深入日伪警戒区刺探布防图,充当眼线打探虚实,麻利又干净的铲除掉那些铁杆汉奸和走狗,从而为八路军打胜仗奠定了良好基础。由于小时候的耳濡目染,朱馆长一直决定把这段历史记下来,因为不这么做,他的内心便不安生。
   这篇记录中,我曾不止一次看到“扫荡”、“蚕食”和“清乡”的字眼,这让我深深感知当年民众生活的苦难和挣扎,但是这里的人们并没被吓倒,为了争取自由独立,很多人加入了八路军,引导着当地民众组建游击队,救国会、武装班、妇救会、儿童团,更有无数为了保护八路军而舍生忘死的堡垒户。烽火蔓延的年月,这里人们反侵略的情绪无比高涨,明着不行便暗着,几乎做到了全民皆兵。这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仇之华。当时她家也是堡垒户,院子里挖着地洞,县区和游击队干部经常在她家开会,那时的她才只有七八岁,因为大人的关系,算比同龄孩子多些见识。有一次家里人都下地干活了,留她一人看家。也真无巧不成书,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在螺山山口与鬼子交锋,左大腿不幸被子弹穿透,流了很多血,小战士咬紧牙关强撑着,顺着山根一路爬到她家。当时那情况把小姑娘吓坏了,可是她忙而不乱,赶紧找来棉花堵住伤口,再用布条裹好,搀扶着伤员进了地洞,回身又用柴禾掩住洞口;家门口和院子里的血迹更不能放过,她蹲下身挨次擦干净。刚忙活完,还来不及喘口气抚抚心跳,汉奸就带着鬼子来了,她立刻装出委屈又害怕的样子,说大人们都下地了,她可啥也知不道(意即不知道),然后讨好地给每人的口袋里装了几把枣儿,就这样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愣是把一群坏家伙唬弄走了。说实话,这孩子的胆魄令我敬佩,可细想想也忍不住为她心疼,因为孩子的智慧和早熟背后,大多是生存环境的险恶。
  
   三
  
   抗战时,在党的领导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曾拿起各种武器救国难于危亡;而今到了和平年代,在党好政策的感召下,他们同样不甘人后,又积极投身到建设家乡的洪流中。玉泉山生态园,便是他们富强家园的新征点。
   他是高家团城的土生土长,赤子深情。从2012到2021,从一座杂草满目山石裸露的荒山,到孕育希望和财富的10300亩生态绿园,种植着樱桃、梨、苹果和桃四大类果树,源于国内外320个优质品种。九年里,郭建波领着乡亲们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开山修道,平整土地建梯田,让玉泉山美起来、绿起来是他的初衷。为了实现梦想,他专门聘请包括中国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以及北京果树所、天津果树所等的十几位专家,为园区的建设做整体规划和后期技术指导。为了改善土质,他不辞劳苦,领着乡亲们从山下运来一车车好土,再一锹锹填进去,严格按照专家指导,每一块都覆盖70厘米厚。数不清多少个日子起早贪晚,顶酷暑战严寒,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本坚硬荒芜的石头山上,终于出现了一圈圈美丽的梯田。
   梦想的力量难以估量,曾被荒芜吞没的玉泉山从此开始脱胎换骨。接下来是解决缺水问题,郭建波找来专人勘测,打井机日夜轰鸣,坚硬的岩石上又出现了8眼水井。节水管道一层层覆盖,滴灌给水直接到植株根部。果树栽种时,树与树的间距要保持两米,由于采用新型的篱壁式种植,还需要给每一棵果树都装上支架,这同样又是不小的工程……除草要用盘式机,留10厘米左右的根保护土壤,割下来的顺势甩到树下,跟牛粪、稻壳、有益菌混在一起,经一年腐熟发酵后待用;施肥的厚度同样是10厘米,施一次肥能管三年。为了保证果树的健康,每年6月还要采一次树叶进行检测,看是否缺微量元素……看得出,建设生态园的过程是艰辛、漫长而琐碎的,他们把心血和汗水注入到这片无数英烈曾为之付出热血和生命的土地,建设家乡亦无怨无悔。
   9年筑梦,而今的玉泉山已成为一座闻名京津唐的农业公园。每次来,都令我刮目。一层层梯田在天地间铺开壮阔的锦。近旁的梨花开了,桃花也开了,更多的却是樱桃花。我印象里,樱桃花都是白色,在这里却第一次见到了深红,当我讶异地举起相机,身旁人告诉我那是黑加仑花。
   半山腰上,新修了仿木质的观景台;走上去远眺,南坡上白的白,粉的粉,一丛丛都涌动在那片绿色的海洋里。忽然觉得春天的树木呈现的也不仅仅是绿色,纵使绿是主色调,也各有浓淡和深浅,橄榄绿、酞青绿、深绿、浅绿、黄绿……当然黄也黄的丰富,深些的是赭石,浅一些的则是土黄或者中黄,也有艳丽的橘黄。此刻映入眼中的这幅画是各种色调的糅合,却又那般井然有序,想用单纯的词汇来概括形容,真是太难了,我只能放纵着自己沦陷到她无尽的声色里,一点点用心去品味。回身北望,缤纷的色彩之外又被造化的笔添上一汪蓝。当地人喜欢叫它北大河,其实它的名字还是挺雅致的——翠屏湖,每次念起,我的心湖也不禁跟着泛起绿色的波澜,无穷无尽。翠屏湖成为玉泉山的一道天然屏障,因为多了一汪水,这景色也更加鲜活灵动了。
   沿着曲曲折折的盘山道,车子一直开到山顶,时缓时陡的坡度给我带来不小的刺激,心也跟着砰砰跳。等真正居高临下了,映入眼帘的又别有一番滋味,疑心自己是到了江南。
   两栋木质的别墅前后错落着安坐于山的怀抱,近旁亭台楼榭,碧水流觞,廊下点缀的紫穗子舞得如真似幻。缓坡上一丛丛身姿旖旎的古安梨树,擎举着游云般的花朵。去年的芦苇还在风里招摇,嫩绿的新芽却已悄悄钻出水面。松林间黑色的小香猪撒着欢儿,鸡、鸭、鹅的叫声此起彼落……
   自然在这里奏着优美而和谐的乐章,附近的村庄就散落在这一丛丛色彩里,为美的画卷又添一道烟火色,忽然确信自己是来到了陶公笔下的世外桃源,于是,一些饱蘸着内心火热的诗句,也不由破唇而出。
   “等天空赶出一茬茬的雨/团城的梨花就开了/一朵连一朵,像爆开的米花/记忆悄悄伸出触角/最先闻到那股诱人的香
   吹过的风也含情/带着软,带着俏皮,带着新鲜/苏醒后的土地,用舞成片的霓裳/写春的童话/也用一丛丛新绿/说心底的爱……”
  

共 38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容,展示了抗战热土团城的革命历史和现在的风貌。作者叙述自己到团城的亲身体验,特别是在抗战纪念馆的参观,进一步了解了朱馆长父亲朱文明的革命经历,更加体会到团城在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反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的一个有力战场。文中叙述了团城如今的发展变化和美丽风景,如今的玉泉山已成为一座闻名京津唐的农业公园。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5-07 17:07:00
  优美厚重的散文,展示了抗战热土团城的革命历史和现在的风貌。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