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相思湖的晚春,余味悠长(散文)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跨过谷雨,晚春过半,立夏将至。
谷雨过后,春将尽,草木皆变。这让我感到时间易逝,春易逝,人易老。也让我想到了“过好今天,不想明天”这句经典的民间俚语。不是我悲观,也不是我目光短浅,没有理想,更不是太现实。在我的认知里,我觉得过好每一个今天,就是过好明天,难道不是吗?明天,我们谁也不知道会怎样,谁又能预料?只有今天最真实!我们知道,谷雨过后,百花开始凋零。花儿是不忍离去的,因为她们还在留恋春天,还想让每一个今天都精彩,都灿烂!万木逐渐葱蓉,树木正在精彩着每一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可现在还是谷雨时节,你看,相思湖畔,㵲水、沅水河岸,大部分的花儿都已化作香魂,随风飘散。留下郁郁葱葱,暖暖的春绿装扮,还有少许的紫杜鹃依依不舍,不肯离去。
谷雨过后,雨多晴少,降水明显增加,每次大雨降临,湖水渐涨,入河(㵲水)口处,“哗哗……”的流水声不绝于耳,传向远方。小落差生成的瀑布,成就了纯白浪花的精彩,倾泻的白与如镜的绿合成了城市的“绿腰带”,白是腰带的“头”,绿为腰带的“身”。“绿腰带”一样的相思湖把黔城新城区一分为二,横刀切开。昌龄桥、滨江大桥是横跨“绿腰带”,连接黔城新城区的“鹊桥”。
2021年4月19日,星期一,清晨,漫天的毛毛雨飞扬。远处烟雨蒙蒙,近处湿湿嗒嗒,通往学校的路上,树叶雨露均沾。有些已经叶子上聚集成大大小小的“珍珠”,微风过处,变换着形状纷纷滚落,瞬间隐没在绿油油的草丛里,无影无踪。
七点五十多,在学校食堂吃了碗干挑碱面后,回到办公室,拿出纸笔(毛笔、宣纸),企图书写更多的精彩!
“明天谷雨,你们有什么计划没有?”这一突如其来的女高音把我吓了一跳。我放下毛笔,调整心情,开始放飞思绪,信马由缰,驰骋万里。
在心里,我反复地自问:“谷雨啊谷雨,你到底是长什么样子?我好像从没见过你!而谷雨过后的相思湖,又是什么模样?印象怎么那么模糊!是两岸的花儿落尽,老叶落尽,全部换成清一色的春绿吗?或是……”脑海里,我做了无数个假设,无数滚动的画面由此诞生。
回想起来,今年的收获颇丰:我曾品味过相思湖的早春,那是凋零中生机初现;清明时节,我被相思湖的春“醉”过,相思湖畔,百花争艳,万木纷纷吐露春芽,逐渐换了“新装”;我不知道这谷雨到来时,相思湖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我真想把相思湖的三春全部纳入囊中,把相思湖的三春之美,深深地刻入脑海里,深深地纳入心田,永久保存!
4月20日,谷雨,阴转晴,微风。中午,我盛情邀约陌阳老师一起再“品”相思湖,陌阳老师欣然应允。经商量,我们决定由滨江大桥桥头,“五溪源”高楼处的阶梯路口拾级而下,一会儿,便到达相思湖畔的环湖小道。
相思湖又名“蟠龙湖”。在蟠龙湖入河(㵲水河)口,有一碑亭,亭内有一块2米高的石碑,碑的正面刻“壁光浮影”四个遒劲有力的隶书大字;背面楷书,刻蟠龙湖修建碑记。碑文曰:
蟠龙湖,处市治中心,乃洪江电站库叉回水而成。依地形水势,设调节水坝于牛头嘴,以保水位稳定。斯湖涵理水、造景、美化、亮化之建园手法,创城市休闲场地。湖成,两岸栁丝拂雨,花红拥翠,湖中碧波涟漪,亭台相映,浮光掠影,人文意深。乃市委、市政府为民造福之胜举。乃新市建设首项公益性设施,汇集各方智慧,凝聚多人心血,特勒石为记。
洪江市黔城市治建设管理委员会
葵末年夏
穿过滨江大桥下的拱形桥洞,我们兴致勃勃地朝相思湖上游走着。一路上,我们一边观察着路边擦身而过的树木,一边聊着自己的感受,谈着自己的想法。环湖小路的路边,高低各异、大小不同,各种不知名的树纷纷换了新装,经春雨的洗礼,更显娇羞,光彩夺目!
路边石壁上,一排悬空方形水泥花槽栽种的迎春花已经黄花落尽,根根花藤如丝线一般垂悬,嫩叶与之生死相依。看到这些,陌阳老师发出感慨:“把钢筋水泥做成的花槽安置在比人高的石壁之上,栽上迎春花,其构思是不可谓不妙!春天来临,迎春花盛开,如一排金黄色的瀑布从石壁上倾泻而下,那是何等壮哉!”“是啊,清明时节,我曾来相思湖漫步,从对岸看到了你说的景象,的确很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青灰色的石壁上悬挂着一排金黄色的迎春花,非常壮观!”我接着他的话茬说。
说着话儿,不知不觉中,我们便来到了一片桃树林。看着葱茏的桃树林,我边指着桃林边说:“这片桃林里的桃树都开白色的桃花,你绝对没看到过,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记得上次和你说过的。其实,最开始我也不敢确定,以为是李花,所以今年,在桃花盛开的时候,我特意来这里仔细地看过,的确是桃花。只可惜,现在花已落尽。你看,拇指大、嫩绿的小桃子都已经爬上了枝头!”我掀开密密麻麻的桃叶给陌阳老师看。陌阳老师从口袋里掏出眼镜戴上,走近桃树低头仔细地观察着,徐徐地说:“明年,我也要来这里看看白桃花的庐山真面目!”
过了桃树林,顺着路标指引,一支烟的功夫,我们就进入“退思逸园”地界。本来以为在这个时节,到处只能在绿色的海洋里徜徉了,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就在此时,我们路过一处满是残垣断壁的小弯处,阵阵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好香啊!是柑橘花,还是柚子花?”闻到香味,我有点疑问,不敢确定。“是柚子花的香味!”陌阳老师肯定地说。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的《送魏二》这首诗中的句子,即刻在我的脑海里闪现,闻着浓郁的花香,我立马学着诗人的样子吟哦!是啊,又到柑橘花、柚子花开季。在这晚春时节,走在“退思逸园”的小路上,我们完全可以体验少伯当年一路被贬到龙标(今洪江市黔城镇)苦闷心境。本来是雄心壮志,却报国无门,只能沉醉江楼,寄情山水,那种孤独的感受,可想而知。而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国家繁荣昌盛的好时代,百姓安居乐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积极面对生活,过好每一天,让自己的每一天更精彩呢?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嫩嫩的柳絮儿不见了踪影,只有茂密的柳条垂悬枝头,在微风中摇曳。树荫也浓密了。我和陌阳老师觅着香气,寻找香味的源头。终于,在一排排茂密的柳枝后面,找到了香味的踪迹。“你看,就是那几棵高大的柚子树散发出来的香味!”我顺着陌阳老师手指的方向,果然看到了藏匿于“绿色屏风”后的柚子树。只见四五株“蘑菇云”一样,高大的柚子树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一束一束白玉般的小花儿,空气中,浓郁的香气正是来自那里。用“风过香飘十里”来形容,那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浓郁的香味招来了勤劳的蜜蜂,引来了几只美丽的蝴蝶。蜜蜂们“嗡嗡……”地吟唱,穿梭于柚子花丛中,奔忙着。蜜蜂的勤劳是世人皆知,大家有目共睹的;蝴蝶拿出了绝活,在极具穿透力的“音乐声”中展示着自己的优美,舞动着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
“你看,这里原先应该有上世纪五六十年的房子,后来被拆除,如今成了废墟,实在是浪费了这么好的地方。而且,这里的面积还这么宽,环境也不错,如果在此修一幢与相思湖的建筑风格一致的茶楼,在茶楼里可以品品茶,吟吟诗词读读圣贤书;有心情时,伴着古筝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画些山水画、花鸟画,那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陌阳老师描绘着在相思湖边的美好生活。
我应和地说:“是的,古香古色的临湖亭台楼阁,远离城市喧嚣的幽雅环境,经常有悠扬的古筝乐曲回荡,想想都觉得如在仙境,妙不可言!”
想象着陌阳老师描绘的“神仙府邸”,看着这有层次感的绿叶中镶满的“雪白”,闻着沁人心脾、浓郁的芬芳,我暗想:“难道这是柚子树给晚春最后的献礼?”
看着满树的柚子花,记忆的时光隧道开启,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看到了童年时柑橘园里施肥、打柑橘坐果药的忙碌身影,看到了绿水青山间,生机勃勃的桔园景象。
说起“退思逸园”,陌阳老师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他说,这里以前应该是王昌龄的游玩、招待朋友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唐天宝六年(747年),王昌龄被贬龙标(今洪江市黔城镇),任龙标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局长)。
紧接着,陌阳老师又说,王昌龄被贬龙标之后,并没有那种怀才不遇、多愁善感的情绪,而是以悠然自得、荣辱不惊的心境面对生活的变故。纵然人生多坎坷,即使命运总无常,可是,他却始终能够用风轻云淡的微笑面对,从容面对世间的一切烦恼与喧嚣。不久,王昌龄在这里写下了七绝《龙标野宴》,这首诗是王昌龄当时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其诗云: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如今这首诗,用隶书刻在“退思逸园”的小广场入口处,横卧在相思湖边,柳树下的光滑巨石上。诗中有两句一下子吸引了我:“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诗句大意是: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而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这首诗虽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但其实他的内心还是有被贬之苦的。品读这首诗,一个苦中作乐的“诗家天子”鲜活的形象立刻映入眼帘!
看到“相思阁”,联想起了黔阳古城的“芙蓉楼”。听说,我们这里的芙蓉楼和江苏镇江的,曾经出现过一场孰真孰假的大争论。我们来看看王昌龄的两首七绝诗《芙蓉楼送辛渐》,就知端倪。其诗如下: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陌阳老师分析说:“现在中国有两座芙蓉楼,一座在江苏镇江市,一座在我们这里(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黔阳古城内)。从诗中我们看到,‘楚山’似乎与黔阳古城(旧称龙标)的地标相符,那是因为龙标在古代属于楚国之地,可以说得过去。但‘丹阳’城则与龙标没有半点关系。虽然史学界、文学界、旅游行业里围绕‘楚山’到底在哪里展开了一场不小的争论,打了几十年的口水官司,也分不清孰是孰非,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服谁。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丹阳,隶属江苏省镇江市而非现在的湖南省洪江市。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诗中的丹阳自然是指镇江市的丹阳了。从此可以看出诗词中描写的‘楚山’在龙标的可能性不大。”我一边仔细地听着,一边频频地点头。
陌阳老师接着又说:“1992年,镇江的芙蓉楼重建,江泽民主席在镇江芙蓉楼题写楼名——‘芙蓉楼’三个大字,一锤定音。从此,芙蓉楼所属问题再无争议。”
其实,我对于芙蓉楼到底哪一个是真,我不会太在意,而是更愿意相信两座芙蓉楼没有所谓的真假,而是只有先后。试想一下:王昌龄一路被贬,先是镇江丹阳,然后再是龙标。在此过程中,他就不能被贬丹阳时,在丹阳先修建了第一座芙蓉楼,再次被贬龙标后,在龙标县㵲水河边又修建了第二座芙蓉楼?至于这两首七绝的写作地到底是在丹阳,还是在龙标,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我们都知道,写诗可以是即兴而成,也可以是回忆式的写就。
春光明媚,微风徐徐。当我们走到立有“退思逸园”牌匾的小广场时,仍然有一些中老年人在此跳舞。他们跟随着音乐节奏,踩着春的步伐翩翩起舞,那节奏感,那优美的舞步,看着不光赏心悦目,更让人一步三回头,不愿离去!
“退思逸园”小广场延伸至近相思湖湖心。如今这里矗立着一幢三层阁楼,阁楼名曰“相思阁”。“相思阁”正门口悬挂着一幅隶书刻成,黑底金字的长联牌匾,牌匾上的对联是:
楚阁登来已凭湖韵媲仙境,
相思解罢反认黔阳作故乡。
一副对联,写尽了相思湖的韵味,相思湖的美!发出对相思湖美得如仙境一般的感叹!写尽了远方的游子登相思阁远望家乡,以解思乡之苦却又无法回乡,只能把黔阳当作故乡那种无奈的思乡之情。本来是想登上相思阁阁楼一览湖光山色,新城气象,体验一把古人的情怀,但我们好像是来不逢时,走近阁楼大门口时发现,大门被铁将军紧紧地“把守”,于是只能叹息作罢!
如今的“退思逸园”再也不见王少伯的身影,只留下他那千古绝唱的余音在“相思阁”的上空回荡,只留下一些千古佳话在民间广为流传!我们怀念少伯,是怀念他的洒脱,怀念他云淡风轻地笑对人生逆境的从容!人若能如此,何尝会害怕“春”不会长存,不会常在!
我们一路走得很慢,我带着些许留恋离开了“退思逸园”。我们一路走,一路探讨有关相思湖种种琐碎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企图连接起来,企图挖掘出更深层的相思湖的文化意蕴!我发现,不管什么地方,只有人融入风景中,风景才会变成有故事的风景,风景才能“活”,风景才会美!风景才会美名远扬!如若不然,风景依然只是那个风景,是没有“底气”和“灵魂”的风景!
“枫桥客帆”是当时入“蟠龙湖”的帆船停泊的港湾,是文人墨客、商贾游子们歇脚的理想之地。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可以在此登岸,入“退思逸园”畅游,与少伯饮酒吟诗;商贾、游子也可以在此找到人生旅途中歇息的临时避风港。
现在的开发商以为找到了生财的商机,在此修建了临湖吊脚的红色仿古商铺。可能当时他们以为这里占了地利——商铺既在相思湖畔,又紧靠通往怀化市主干道,只要商铺修建好,只要操作得当,到时商铺一定好卖,商铺的生意一定像“洪江古商城”一样火爆!可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十几年过去,这里只留下了一道美丽的红色风景。这里人影寥寥,商铺空空荡荡,商业繁荣是遥遥无期了!看到如此美景,却又凄凉如此,陌阳老师面带微笑,调侃地说:“在这里建商铺的开发商,一个门面都没有卖出去,恐怕连短裤都亏掉了吧!”“估计也是,不亏才怪,不跳楼就算是坚强的了!”我马上接腔。
房地产开发让一批人盆满钵满,生活变得有滋味,同时也让那些倒霉的人,一亏亏到解放前!现实就是如此,那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啊!
迄今为止,相思湖的春依然还在,只不过,此时的相思湖绿意更浓,余味更为悠长!
我时常在想:是相思湖感动了春?还是春感动了相思湖!以至于新城中央的这块风水宝地变得如此美丽,如此让人流连忘返!
(公元2021年5月7日于黔阳古城)
一次随意的漫步,竟被静虚散人描绘的如此精彩。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景?静虚散人对家门口的相思湖情有独钟,这篇是他第四次写相思湖了,在不同时节从不同角度,把相思湖的三春之美描写的精妙绝伦。真是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