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时光】流年似水 永葆青春(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时光】流年似水 永葆青春(散文) ——浅记汉中镇巴文工团五十周年团友联谊会


作者:寒塘瘦石 举人,4022.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0发表时间:2021-05-09 15:02:08


   自从有人发起“庆贺镇巴文工团五十周年团友联谊活动”的倡议,可谓是一呼百应。不但家在汉中的老团员积极响应,而且远在外地的老团员也纷至沓来。大家久别相逢的那一刻,简直是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他们一个个欢天喜地,眉开眼笑,彼此畅谈着五十年来的生活变迁。恐怕只有到了六、七十岁的年纪,才会深切地感悟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棱”的无情和冷酷;也只有到了这把年纪,才能深刻地理解“韶华易逝,青春不再”的涵义与无奈。
   那年那月,那个火与冰的特殊时代,一群欢蹦乱跳的男孩儿女孩儿,兴高采烈地背着铺盖卷儿来到了大山深处的镇巴县,成为一名县文工团的小演员。这里位于汉中市东南隅,地处大巴山西部,被誉为陕西省的“南大门”,曾是汉将班超的封邑,更是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发源于南星子山西坡代钱坝黑龙洞的泾洋河,是山城镇巴的母亲河。多少山城的汉子,至今留恋儿时结伴到河里游泳、戏水、摸鱼和抓螃蟹的夏日时光。而县文工团的驻地,就在美丽的泾洋河畔。
   县文工团成立伊始,他们的排练场地在赤南平落村青鹤观,小演员们以知青形式散居在庄户人家吃“派饭”。说起那段“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经历,心里难免有些酸楚。练功需要体力,体力需要营养,营养来源于食物。然而,这些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们,连填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望,又哪里谈得上“营养”二字。一锅土豆撒一把盐,就是他们食不果腹的正餐。尽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也没有耽误过练功,更没有动摇过逃离镇巴文工团的念头。这些爱唱爱跳的小演员,太酷爱表演艺术了。
   有些女孩子,当满腹的委屈积攒到需要宣泄时,就偷偷相约地跑到河边,找个背静的地方大哭一场。直到哭痛快了,哭舒服了,哭得不想再哭了,才抹去腮上的眼泪儿,像个没事人似的,复归往日纯情天真的模样儿。女孩子的这些个小把戏,自然做得很隐秘,不会让别人知道的。因为哭鼻子,毕竟是一件连自己都感到害羞的事情。其实,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对于一个青涩少年来说,乍一离开父母的呵护,离开温暖的家,投身到一个新的生存环境之中,一切都要靠自己,难免会生出五味杂陈的心思,令自己百感交集。然而,眼泪和汗水会伴陪着他们一起成长,渐渐走出窘迫的心境,让阳光照见纯净的心灵。
   心在当下,志在远方。这些意气风发的男孩儿女孩儿,内心充满了超越困顿的力量和勇气,苍天怎么会辜负他们呢?终于有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颇有天赋的青涩少年们,经过一番从零开始的淬炼,掌握了表演艺术技巧,很快就由“业余”变得“专业”起来,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从此,一支活跃在大巴山区的“乌兰牧骑”,继承了革命老传统,下农村、走基层,将一个个自编自导的小歌舞、小歌剧、小话剧,以精湛的演艺水平,奉献给了农村、矿山和部队的广大工农兵观众。
   此时此刻,最感到欣慰的人,应该是镇巴县文工团的老团长——全力声。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当年,老团长是赴朝参战的志愿军战士。从部队转业之后,自愿来到了崇山峻岭的大巴山区,成为镇巴县文工团的第一任团长。他把部队的老传统老作风带到了这里,并将文工团以军事化进行管理。面对着一群既不懂得乐理,也不会舞蹈功的孩子们,老团长真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在他的严格管理下,县文工团就像一只扬帆启航的船,任凭风吹浪打,始终没有偏离航向。同时,老团长还组织了一个过硬的艺术专业班子。无论是编剧、导演、指挥、编舞,以及负责培训和练功的老师,几乎都是专业院校的高材生。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毫不懈怠,充满了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
   镇巴县文工团,每年都有深入山区的演出任务。每到一个演出地点,十里八乡的农民就会扶老携幼,翻山越岭,兴致勃勃地聚拢在临时搭起的舞台前,陶醉在歌舞之中。演出结束后,无边的夜笼罩着黑黝黝的群山,他们便成群结伙地举着火把,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远远望去,犹如一条条火蛇在蜿蜒爬行,尤为壮观。这更加深了演员们对山区农民的情感。他们常常在田间地头,为辛勤劳动的庄稼人进行演出。有的时候,高高的山上只有一户人家,他们也要爬上山去,为无缘观看演出的农民唱上一首歌,献上一段舞。
   然而,奔赴山区演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几十里的山路,全凭两只脚艰难的跋涉。为了减轻肩上的负荷,只得双双结伴儿,一个背被子,一个背褥子,晚上两人打通腿儿睡觉。有时候遇到巍峨的大山,直上直下四十里,年龄小的女演员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这时候,便会有大哥哥大姐姐帮她分担身上的负荷,鼓励她迎难而上。镇巴文工团的路,就是这样咬紧牙关一步步走出来的。
   记得那一年,根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修建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大三线,襄渝铁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春节期间,解放军总政文工团,铁道兵文工团,陕西省杂技团,安康地区红卫歌舞团,四川渡口市歌舞团等重量级的文艺团体,纷纷奔赴施工第一线进行慰问演出。镇巴县文工团与那些文艺团体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矮了半截子。就连部队的首长,都不免为他们揑了一把汗。然而,面临台下上万名施工一线的子弟兵,毫不气馁的镇巴文工团演员们,满怀信心地将短小精干的节目,成功地展现在灯火辉煌的简易舞台上。台下观众的情绪被激活了,雷鸣般的掌声不绝于耳。
   镇巴文工团确实了不得,不但在汉中市的各种重大活动中,是首选的文艺演出团体,而且驰名邻省市县,被人津津乐道。他们不仅能以自编自导的小节目取胜,而且还能移植、编排大型剧目。话剧《樱花颂》、《槐树庄》、《枫叶红了的时候》;歌剧《江姐》、《杨开慧》、《龙江颂》、《洪湖赤卫队》;京剧《杜鹃山》;晋剧《窦娥冤》等等等等。做为一个小小的县级文工团,竟然移植、编排了那么多的大型剧目,怎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被文化部评定为全国文艺先进单位,堪称实至名归。
   岁月蹉跎,时光荏苒。当年的男孩儿女孩儿,如今都已年过花甲,做了爷爷奶奶。深藏心中的那一束往日情怀,依然驰念着曾经为之奋斗过的那山那水。追忆往事,重温友谊,仿佛又沉浸在情意绵绵的梦中。
   “镇巴!我们回来啦!”
   那饱含激情的呐喊声,响彻在镇巴的山水之间。又有谁能够想见到,当年那些个男孩儿女孩儿,会在五十年后的今天,又踏上了曾经散居在庄户人家吃“派饭”的故土,并为那些阔别的乡亲,献上了精心排练的老节目。
   撷一片大巴山的翠叶,掬一捧泾洋河的清流。让它们化作音乐的精灵,谱写一曲“时光清浅,岁月如烟”的长歌。久别的赤子,难以忘怀那份感恩之情。只因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留在了这块神奇的热土之上。
   镇巴,不说再见,我们还会再来拥抱你!
  

共 26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这篇散文以饱满的热情讲述了镇巴县文工团在知青上山下乡年代里红红火火成长起来的往事。来自四面八方的知青,饭吃不饱,县剧团的条件相当简陋,可是在军人团长全力声的带领下,严格按照军人作风要求,硬是训练培养出一批基本功夫扎实,素质过硬的剧团演员。他们编排的节目不仅给农村、矿山、部队带来欢乐,就是和国家级的文艺团体同台献艺,也毫不逊色。为此,镇巴县文工团获得文化部先进文艺团体称号。如今,时光已经过去几十年,当年火热的青春已经不再,可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激情岁月,光荣与梦想却永不凋谢,永远活在每位文工团成员的心中,长存在大巴山里。感谢老师对时光征文的大力支持,佳作推荐共赏。【编辑:萧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1-05-09 15:03:59
  感谢寒塘老师倾情支持,问好,敬茶,祝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寒塘瘦石        2021-05-09 16:41:07
  谢谢萧垦老师的编者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