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又到母亲节(随笔)
在母亲节这一天,眼看着朋友圈里热闹了一整天了。总不能白看吧,那就有点资源浪费了,于是想记下来,就算留作回忆也好。
今天的朋友圈里热闹非凡,有展示鲜花的,展示礼物的,有展示美食的,展示美景的……展示什么的都有。有的展示让人看了觉得很温馨,有的展示让人看了觉得很甜蜜。有的人忙着展示美好,也有的人忙着为美好点赞,真是每逢过节点赞到手软。
今天一大早,我也收到了女儿发给我的节日红包,但我不想展示。我现在是双重身份,既是母亲,也是女儿。在收到女儿发给我的红包后,我第一时间是感动,第二时间是有点难为情。因为我觉得女儿比我强太多了,她的年纪还小,她想怎么表达爱就怎么表达,真好。而一旦到了我这样的年纪,却早已是爱你在心口难开了。扭扭捏捏了半天,我也想对母亲说点什么来着,可就是说不出口,话到嘴边又咽下,感觉一说出来就是矫情了,说出来不如实实在在地去做点什么更有意义。爱要说更要做是吧?我知道,我知道,这大道理谁都懂啊,可就是说不出来咋办呢?还好,幸好还有文字,现在就让我借着这篇文字,把祝福送给我的母亲,祝愿她健康快乐!也祝愿天下所有的妈妈们,节日快乐,天天快乐!
哈,有时候也奇怪啊,人人都反对形式主义,可是有时候我们又都很在意仪式感,仪式不也是形式的一种吗?有人会说,有些仪式是必要的形式!那好吧,我没办法反对了。谁说不是呢,每当收到祝福和礼物时,即便嘴上埋怨着,吐槽着,心里总也会美上一下子或是一阵子,有时会依据礼物的价值和价格而定,哈,我是凡夫俗子,总不能免俗。比如再试问,老公送给你他亲手叠制的一大瓶千纸鹤,或者一束鲜花,还是你看中的一款包包,哪一个更让你开心呢?我想了想,如果不可兼而有之,扪心自问,那我更爱包包。呵呵,中年人的浪漫里也夹杂上了丝丝缕缕的实用主义色彩,惭愧之至啊。
母亲节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过与不过其实大家也都无所谓吧。中西方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关于爱的理解,我们总能找到许多相通之处。每到母亲节,我总会想起加拿大作家李科克写的那篇文章《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今天又随手翻看了一遍,每次重读此文,总会被作家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文字逗笑,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总会有些感慨。爸爸和孩子们本想着给亲爱的妈妈过个热热闹闹的母亲节,可结果呢,爸爸和孩子们光顾着自己热闹游玩了,一整天妈妈玩也没玩成,却比平时更忙碌了。有时我把自己放在爸爸和孩子们的视角看这篇文章,其实爸爸和孩子们也是有心的吧,妈妈的辛苦他们都看见了,也是真心想要让自己的母亲过一个愉快的节日,无奈的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妈妈安排照顾下的全部生活。习惯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在妈妈跟前,我们始终是孩子,爸爸也像孩子一样,只要有妈妈在,我们总也不愿意长大。有时候我又把自己想象成那位母亲,本来是自己的节日,忙忙碌碌了一整天,也没能出去玩会,心里多少会有些失落吧。但看到老公和孩子们这一天过得那么开心,自己的辛苦也值得了,家人的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本来就是嘛,作为母亲的我们对孩子的爱,家人之间的爱,甚至是人与人之间,如果计较来计较去,哪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家人之间,人与人之间,就是你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幸福这事儿呢,本来就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各有各的,也没有什么可比性。如果只看得见别人的幸福,看不到自己的幸福,那大多不是因为自己缺少幸福,而是缺乏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的体验应该是多样化的,不拘一格。有的人喜欢把爱和幸福藏在心里独自默默享受,有的人则喜欢在朋友圈里展示爱和美,展示幸福。我觉得想展示的时候,那就展示好了,而不必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都是为了炫耀?完全就是展示者无心,而看到者有意吧。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也愿意去分享别人的幸福,岂不是就有了更多的幸福么!
节日有很多意义,比如家人团聚,表情达意,凝心聚力等等,但我觉得节日的意义,还在于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重新反思,提升自己认知能力的时间节点。
今天的幸福更要感恩祖国,感恩时代,感恩所有默默无私奉献的人们,尤其看到一些国家的疫情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我们可以安心的生活,这一切来之不易,应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