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漫步晓景(散文)
黔贵大地,群山巍峨,山高路远,这里是传说的夜郎之地,每一座山峰都有奇特的名字,每一个村落都有神秘的传说。尽管时光流逝,消磨了人的记忆,而岁月早已将故事深深地镌刻在每一块石头上,不管是千姿百态的嶙峋突兀,还是幽谷深处的千年寂寞。
群山之高,令云笼雾绕,如肌肤之亲,热烈地拥吻。天地之间触手可及,不再有遥远的距离;八荒宇宙处处生机,酝酿无限柔情蜜意。密林里,百鸟啁啾,池塘边,群蛙鸣唱,歌喉嘹亮,歌唱友谊和爱情,歌唱劳动与创造,歌唱自然和生活,深情而专注,执着又热烈。
在沿河县晓景乡崎岖的山路上,龋龋独行的土家族妇女,背筐提篓,载满了生活的希冀。一块块的农田里辛勤劳作的村妇农夫,播撒希望的种子,收获开怀喜悦的成果。古老的木屋,片片青瓦诉说着陈年旧事;油亮黝黑的屋板辉映着耀眼的天光。天光之下,独坐的老翁望着过往的行人、车辆,打着盹儿,回忆着年轻的故事,守望着山川家园,享受着生活的慢时光。羊儿漫步山野悠闲地吃草,牛儿望着呜呜作响的深耕机器眯缝着眼睛慢慢地咀嚼着春天青草的滋味。狗狗警惕地巡视着自己的领地,有时会在水泥台阶上,伸长四肢懒懒地晒着太阳……
空旷的山谷里,鸡犬之声相闻,传递着春的讯息。一处梨花开放,一束蔷薇盛开,引来蜜蜂嗡嗡歌唱……
曾记得沈从文先生对于西南的一个为人类所疏忽、历史所遗忘的山寨的描写让人对那些处于我们视线之外的地方总与神秘、封闭、质朴这些词联系。确实,这里山高林密,云笼雾绕,气候宜人,得山川灵秀,借日月精华,滋养万物,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峰峦叠翠乌江画廊,江山烟雨盖懿茶坊。乌江翠芽鲜,蓝翔萃盈香。”独特的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极品高山茶。同时也丰产空心李、白山羊、中药材、肉牛等出名物产。
这里的沿河土家族是中国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奉祭白虎、住吊脚楼、喝油茶汤、饮麻糖酒、吃灰豆腐、唱土家山歌、跳摆手舞、跳丧鼓、唱哭嫁歌等。此外,还有洪水朝天等神话传说;有针织挑花刺绣、木石雕刻、藤竹编织等工艺;有过赶年等节庆,保持着鲜明的土家民族风格和特色。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相传曾经汉武帝为寻找到身毒(今印度)的道路,派使者到访过夜郎,却询问使者与汉朝相比谁大,闹出了“夜郎自大”的笑话。之前在教科书里了解到的夜郎自大,被夜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简直不敢相信天下竟有如此孤陋寡闻却又迂腐冥顽的人种。直到身临其境,仅仅踏足黔东北的一个小小的山谷村落,看到崇山峻岭,道阻且长;看到很多的老人一辈子生活在大山深处,甚至连火车都没见过,汽车都没坐过,县城都没去过……便深深地体味到《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描述的:“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所说的事实。也正是因为当时的道路交通十分不便,信息并没有那么灵通,所以夜郎国君不知道在遥远的中原大地上还有个大汉王朝。尽管夜郎国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学术界的认识分歧亦很大,但是在西南地区的某一处是确定无疑的。
远处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山林中百鸟鸣唱与马达声声遥相呼应,谱就了一曲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精彩乐章。白色的桥梁像柔美的飘带曼舞在群山峻岭中间,化作情谊款款的纽带把山水紧紧相连。它将拉近城市与乡村,大山和外界的距离,让城乡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