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怀念“609”(散文)
一
“609”没有什么特别含义,是我驻京工作的宾馆房间号而已。我于五年前驻京工作不久,便搬到这“609”常驻。这是宾馆6F的一个标准单人间,宾馆坐东朝西,每层中间是走廊,“609”房间窗户面东,这对于我这个喜欢晨曦的人而言,真是太好了。天气晴朗时,阳光充足,住起来十分惬意。
不到三十平的房间,右侧是洗手间和淋浴室,房间南北置一标准床,躺下面对的是北墙上的电视机,可随手打看欣赏节目。东北角置一弧形简易台桌,洗手间与床的空处,并排摆着床头柜和藤木玻璃桌。因是长期居住,饮食自理,所以,自己又添置了些简易的电器炉灶和餐具,过起了没有炊烟的“烟火”生活。开始并不习惯,时间久了也就慢慢适应了“单打独斗”的日子,而且,渐渐喜欢上了这温馨宁静的“一人居”,我戏称“609”为“蜗居”。
这个宾馆在东城区革新南路西革新里,向西不到二里地就是北京南站,出门走马家堡东路向北不远就是护城河及著名的陶然亭公园,沿护城河向东不足百米就是风景优美的永定门了。
暑来寒往,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驻京五周年的日子。由于工作需要,根据上级指示,清明节前要搬离“609”,节后到新租赁的附近百荣嘉园的两居室居住。
今天是搬到新居“1603”的第五天,虽然住在了更高的楼层和相对宽敞的两居室,可这突然离开“609”,让我心里还是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留恋和不舍,毕竟五年的蜗居生活,与“609”的朝夕相处,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心头。
站在16层高的居室阳台上,隔窗朝西南方向俯视,我曾经居住了五年的6层楼的宾馆赫然在目,给我温暖记忆的“609”也清晰可见,那窗户,那空调外机,那么熟悉,那么难忘!
唉!我的“609”,别了。这五年来的生活情景和点滴,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依然历历在目,我想记下我在609的一些往事。
二
独自一人,饮食十分简单。人生过半,从小养成了粗茶淡饭的习惯,不喜荤腻,独善素食。搬来这里不久,妻来看望在京工作的女儿,并顺便来“609”小住。在家时赶集上店,购买家用杂物,都是妻子一人经手,很少让我操心。也许是依赖惯了,妻来后,我陪妻逛商场,妻精心为我购置了电热锅,小菜板,菜刀,餐具等物件,过日子的家什都一一备齐。
平时的一日三餐简明而有规律。宾馆院门口有一个蔬菜店和酒水批发超市,对于喜欢小酌几杯的我来说这就足够了,有菜有酒小日子就很滋润。每天想吃什么蔬菜,随时到门口去买,除了油盐酱醋葱姜佐料外,几乎蔬菜不过夜,现吃现买现做,十分便当。
作为山东人,从小吃煎饼长大,面食吃得很少,尤其不喜欢吃大米。每逢来京,妻都为我准备足够的煎饼,另外还有我平时喜欢的小吃,花生米、红枣、补钙的虾皮、清理肠胃的木耳是必须准备的,岳母家腌制的特色疙瘩咸菜也是必不可少的。煎饼和油炸花生几乎是每天必吃。每隔月来一次京,行李箱光吃的东西就占了一大半。
在“609”,每天自做的早餐是西红柿鸡蛋面,另加一张香酥、酸甜可口的泰山煎饼,外加自制的辣椒香菜疙瘩小咸菜一小碟。中午简单,有时煮红薯玉米粥,外加小咸菜,有时是玉米粥,大葱沾酱吃煎饼。晚上丰盛些,由于很少吃荤腻,只是煮大杂烩素菜,是几种素菜佐料的合理营养搭配而成,再来油炸花生米一小碟,喝最喜欢的北京高度牛栏山二锅头,简称“牛二”。置开藤木玻璃面的小餐桌,在小马扎上一坐,打开电视,斟上一小杯“牛二”,边吃酒边看电视,为了消磨夜晚一人“难熬”的时光,挨过一两个小时,几杯小酒下肚,晕乎乎,不失清醒,也有点轻飘,是欲仙之感,此时此刻,忘记了红尘烦恼,自以为是世上最幸福的一个人。
我喜欢宋朝黄庭坚的一首诗,“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粗茶淡饭就是寓意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表达一种知足和随性。
在“609”,我的素食薄酒,也同样产生这样一种境界。我觉得在这里也是可以养性的,养成淡薄的品性,不求奢华,这也是做人的境界了。
三
工作之余,在房间最喜欢的就是读书消遣和在电脑上写点人生感悟的小文了。平时总喜欢抽时间去王府井大街逛一逛书店,买几本心意的读物。近现代文学大家,诸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钱钟书、郁达夫、朱自清、沈从文、冰心等人的书,我都十分喜爱,特别是散文系列。一书在手,独居一室,默读自赏,谁言我没有朋友,孤独一人,书中自有万千朋友到我的609房间与我会面啊。
读书的最佳时间,一个是凌晨5点来钟醒来,房间内外,万籁俱静,躺在床上,打开床头灯,顺手从床头柜上拿起一本文集,读上几篇美文,那是最廉价而高贵的精神享受,身心得到愉悦,心灵受到滋润,感觉真是曼妙无比。
如果没有出发,早饭后,清理完一遍室内卫生,大约上午9点左右,同样拿着一本书,坐在靠窗的藤木躺椅上,沏一杯清茶,沐浴着暖阳,吮吸着窗台那盆茉莉花香,悠闲自在地阅读喜欢的文字,此时的感觉,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爽!
由于眼睛视力下降,晚上很少上网,一般看看新闻联播,大概晚上都在10点左右睡觉。但睡前的个把小时,一定是依偎在舒适的床靠背上,在柔和的床头灯光下,读几篇赏心悦目的文字,才能安然入梦。这些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似乎是雷打不动。房间温馨寂静,使读书更增添了无比的乐趣,这让我想起了唐代颜真卿《劝学》里的一首读书诗的意境: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也许就是诗人自己的真实写照吧,读书之乐,乐在其中。小小房间同样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虽过了“黑发”时,也自有读书的乐趣,毫无悔意,即使生出一丝的悔意,过去未曾认真读书,借此可以弥补了。
读书虽是消遣,愉悦身心,但照样有所收获。每逢读书有所感悟,灵感所致,便喜欢打开电脑,留下一些真情实感。上午读书,午饭后上床休息一个多小时,下午便坐在电脑桌旁,敲打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也就是在搬进“609”前不长时间,在女儿的鼓动下开始了业余写作小文的生涯,也正是在这房间开始投稿江山文学网,一篇篇逐渐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在江山,而且,有幸在文学网站陆续认识了像怀才老师一样的文学导师和挚友,并得到老师们真诚无私的热心指导。
“609”是我的小小蜗居,变成了实现文学梦想的天堂,在这里读书,在这里创作,在这里与网上文友倾心交流写作心得。也正是这样的执着和文字坚守,在江山文学网总编及怀才老师等一批文友的大力支持下,于今年一月份正式成立了自己的文学社团,名曰“东篱采菊”。于是,在我的心中,这个609似乎是一处篱边,我敲打着文字,就像采菊。日子过成诗,这是诗人们的期许,也不过如此吧?
四
“609”小小房间,对我来说,却有着无限的魅力。
受爱人的直接影响和多年熏陶,我变得越来越喜欢打理房间卫生,并学着侍弄一些花草。作为已近花甲之年的我来说,适当地做些家务,经常性地活动筋骨,让日渐衰老的大脑动起来,不仅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和抑郁,还可以强身健体,不出门便可养生保健。我以为,一是读书写字,二是进厨房和打扫卫生。
其实,做饭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每天早饭过后,收拾碗筷,到洗手间洗刷,也是对大脑的一种最科学的养和练。每次回家,妻总是给准备两块最洁净的抹布,等回京时带上,就是让我分别清理房间卫生时使用,一块专门抹电脑桌,一块专门抹餐桌。虽然,宾馆每天都有服务员打扫,如果面面俱到,服务员也许很难做到。细微之处的卫生还是自己亲自着手,才可放心。把室内卫生彻底打扫一遍,让房间变得明窗净几,心里也变得十分敞亮,然后再静下心来读书。整理房间卫生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享受。
我认识的那个服务员是个喜欢表扬人的人,遇到我打扫卫生就说,哥真是个爱干净的人!这么一点表扬,都令我陶醉,收拾卫生更起劲了。
在家时洗衣有洗衣机,在宾馆没有,这正好是锻炼身体的好机会。要是想洗衣服,就要提前把换洗的衣服泡在洗衣粉的水盆里,等读书写字累了,那就去卫生间洗衣服吧,这是最好的休息,也是最适当地锻炼四肢的运动。嘴上哼一段小曲,手里搓揉着衣物,这般和谐的动作,才是具有诗意的,因为我常常就忘我了,一搓就是半小时,就像打太极,悠哉的。
刚搬进“609”时,房间有原主人留下的四盆花,很亮眼地摆放在窗台上,一盆开着花儿的白菊,一盆黄边绿叶的虎皮兰,一盆似刀如剑的芦荟,一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有了花,这让房间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乐于作花的园丁,接过这个使命,心中便对我的前任多了一些崇敬,一个爱花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有时候这样自诩一番,心中也不乏小小的激动。
闲来无事,浇浇花,闻闻花香,仿佛五脏六腑都浸润在花的芬芳中。小小房间,有四盆花就显得很惹眼,绿油油的叶子,粉白的花,薰染着温馨的空间。
房间里有空调和通暖设施,冬暖夏凉,室内四季如春。推开门窗,窗外美景扑面而来。楼下是社区的一片竹林公园,几颗古木参天的杨树、榆树,枝叶茂密,郁郁葱葱。鸟儿在树上欢唱,特别是冬季的雪天里,窗外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时,站在窗台瞭望,仿佛是来到童话般的冰雪世界。
在我的内心深处,早已把“609”当作一个固定的“家”,人生苦短,在驻京的不算短暂的五年里,这小小的房间给了我太多的温馨和快乐。无论饮食起居,无论读书写字,无论打扫卫生或侍弄花草,我俨然成了这里的“主人”。
我现在突然要离开,搬到它处。心里那个难分难舍的坎怎能过得去呢?如果这房间是有灵性的,它会轻易舍得让我离开么?
别了“609”,曾经给我温馨快乐的蜗居。
在新居,我会每天深情地关注你,也会偶尔去看看你,因为这毕竟是我曾经生活过的“旧居”。
人们说,一个人住挺好,不过,就是难捱过去的是孤独。我反而没有孤独,可能是这个房间的我把生活安排得太丰富。我也这样回答妻,她有点不满意,说,你就不想真的家?怎么说呢,都想,我有两个温暖的家,我无法背叛我的609!
一个房间,值得我怀念,因为那里寄存了一段有滋味的日子。
原创2021年5月9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