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摆渡】西游启示录之罪与罚(随笔杂文)

编辑推荐 【摆渡】西游启示录之罪与罚(随笔杂文)


作者:草芒 秀才,1642.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59发表时间:2021-05-15 22:50:35

【摆渡】西游启示录之罪与罚(随笔杂文)
   由于夏娃与亚当违背上帝的意愿结合在一起从伊甸园跑出,基督教便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原罪,必须忏悔才能重新回到上帝的怀抱。佛教也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来到这世间,都是由于善恶因果关系从六道轮回中而来。唯有守戒修佛明悟真心,才能解脱成道。道家也讲,要养气存神调和水火阴阳,积功累德,方可洗净罪愆脱凡胎而登仙界。
   《西游记》主要讲的就是人如何修佛了道,以及犯罪受罚后如何完成自我救赎、升华。它通过唐僧四人一马历经千山万水和种种磨难到达西天求得真经完成人生的终极超升的故事来表达这一文学加工过的玄学观点。
   《西游记》里被贬或私逃天界的神仙太多了。杨戬的母亲就是从天界逃出来寻找自由爱情的仙女之一,她与凡人结合,后被天帝封在桃山里受罚。天蓬元帅本是天河司令员,职高权大,由于酒后失态,萌动色心,调戏嫦娥仙子而被撤职查办,撵下天界不幸错投猪胎成了猪妖。卷帘大将不小心打碎琉璃盏也被打下凡间去流沙河做水怪受苦。孙猴子大闹天宫,被如来押在五行山下受五百年的有期徒刑。泾河龙王偷改雨数致凡间受灾,被处于斩刑。天庭的天规看上去赏罚分明,公正清明。然而,一些有门路的被贬神仙却比没有门路的刑罚要轻得多,如思凡下界成妖的黄袍怪(天界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如老君的两个道童和他的青牛等,他们的靠山强大、门路宽广、根基甚牢,与相对较弱势的八戒、沙僧、小白龙形成对比。而至高无上的玉帝犯了错(他将对凤仙郡郡主一人的惩罚错用在全郡百姓身上,而且知错不改,公报私仇)。唐僧人妖不分,偏听谗言,毫无主见,对袭扰自己的魔境也无对治的智力。这里展现了文学艺术雕琢过的世间法:充满悖论和讽刺(文学加工的世间法比现实更具有深刻表现力)。罪与罚的天枰,有时也要歪向有关系讲门路的一旁了。
   按佛家的正理(非文学表达角度)来讲,善恶因果报应一丝一毫不爽,你做了多少坏事,就要受多少的惩罚。赏善罚恶令一到,善人受福,恶人受苦,毫无差池。但善恶两条蛇,本来就共存在人性里,纯善和纯恶之人基本见不到,善恶在人性中的比例配制,只决定于各人的根基和业果(前世的善恶业的积累)。
   比如,天不怕地不怕的孙大圣吧,他嫉恶如仇,西行路上为救唐僧杀魔诛怪,有时甚至还杀恶人,你说他的行为是恶业还是善业呢?若不出手,唐僧必被妖魔和恶人所害,造福苍生的取经大业就此失败。因此,虽然犯了杀戒,但为了取经大业而犯的杀业,应该属于功大于过,善强于恶。如抗日时期的贡献甚大的僧人救护队,他们倡导“上马杀贼,下马修佛”。再如,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士对于那些强大顽固的祸害众生的极恶妖魔,他用诛法直接杀死,而再将其神识(灵魂)超度到极乐世界。这一点,孙悟空的暴力成了护法功德,所以在西天受衔时,如来赞赏他降妖除魔有功。至于,他被唐僧赶走回花果山,听闻群猴说常被附近猎人杀戮,吃猴脑,掠去给他们耍猴戏挣钱,便发了狠,决定以牙还牙,杀了很多猎户,还将人肉割下涂盐做食。他对群猴笑道:“跟老和尚西行,一路不准杀生,连只蚂蚁都不成,今日不想一发开了杀戒,痛快!”这也应了冤冤相报的佛家训诫。说明暴力杀戮也是人的天性之一,若没有约束(如猴子离开取经团,不受长老管制),与那些猛兽恶禽无异。
   约束靠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人伦道德。不明理,当然心性不受控制,为所欲为,无恶不作,害人害己,最后绝无好下场。但丁的《神曲》里的各类被罚人物就是此类寓意。唐王游地府里的十八层地狱,也是为罪人所设置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里,写了一个偷东西杀人的青年的心灵自赎之路。人总会被种种邪恶的欲望驱使,干出了不可收拾的恶行。恶行产生后,有的人开始后悔思考进而自首领罪,有的人选择逃脱罪责后被抓获法办,有的人侥幸躲过刑法藏在黑暗里惶惶不可终日,有的人权大势大竟也有通天路,越发猖狂无忌惮。但大多都要受罪责:是罪让人产生了后悔和自责,用罚去偿还罪之责,让迷妄的心灵逐渐清醒。从清醒到觉醒,再到自觉觉他,就是佛家忏悔修行之路。
   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他对于其所犯之罪醒悟了吗?肯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他愿意保唐僧西行取经来偿还他的罪责。虽然,他嗜杀成性,依旧狂傲刚强,但起码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来佛祖终究是他口服心服的强大力量。他想获得像如来一样的金身正果和无边法力,这个天不敢管地不敢教的野猴子知道敬畏和自己的不足了。漫长的西行路是他心灵成长和觉悟的最佳修行方式。四众到大西天如来座前时,他不再是当初那个桀骜不驯为所欲为的野猴子了,八戒也看淡了欲望了,老实巴交的沙和尚也不再是流沙河里吃人的妖怪了,脱了凡胎的唐僧也淡定了,龙马也放下负担了,灵鹫山上祥云瑞霭中,大众合掌在那里念佛。
   念什么呢?念给谁听呢?都在超度自己和众生的罪恶,反闻闻自性,自觉而觉他。
   《西游记》也没有一味讽刺,揶揄,它也在对生命的觉醒发出最强的颂歌——罪与罚的对面,当然是真与美。
   自从唐三藏受了乌巢禅师的《心经》后,他便铭记于心,受持不辍,虽然领悟不及悟空,但一个凡人的坚定成长和一个久修道法和又得了金丹仙果滋养的猴子的毕竟不同,他始终是人身,知道爱惜生命,善德的花果终有一天能胜过人参果和蟠桃、金丹。“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参破罪与罚的迷雾,原来一回头处即是灵山。所以,当他们乘无底船过凌云渡时,河中漂来一具自己的尸体时,那船工恭喜他脱了凡胎,若没有那罪与罚的臭皮囊,何来这真与美的紫金法身?烦恼即菩提,这充满罪与罚的躯体原来是逼自己净化的最佳资源!
   大圣闹天宫与如来赌斗时,如来对他说玉帝修成大道,用了数万劫的苦行,他一个初出石胎的小毛猴如何敢夺玉帝的尊位?一个妖仙不修德累功,纵有无量神通,纵然寿比天地,也终究是一个妖仙,成不了正果。他当时哪里懂这个道理?自然不服气。所以一条取经路,才造就了一个斗战胜佛。他最终战胜的,是自己的罪恶之性,受完一个个苦,剥掉一层层茧,剩下一朵原来就有的光灿灿的莲。
   被罪与罚困锁的还是我们的邪恶欲望,只要一点点善种上去,黑暗的荒山自会绿茵遍布,爬到山顶瞭望,那无数的人间路交错纵横,一百条通天河一千个黑松林一万个狮驼岭后面会有一个属于你的渡口……
  
   2021年4月
   (原创首发)

共 25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众所周知里窥见与众不同,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诚然,《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已是耳熟能详,众所周知,在这样热门的故事里,通过情节去窥见精神内核,才更具意义。显然,罪与罚这样的永恒命题,都有着各自的定义。文章已不再是简单的情节复述,反而从佛理、伦常等角度去阐释因由,不再囿于主角光环,而是多番列举,从典型人物里窥见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去阐述了罪与罚这样的概念,并且明确了罪与罚锁住的是人们的邪恶欲望。所以最终,作者得到了体悟,也像我们看完《西游记》后终于明白唐僧携着三位徒弟能够取得真经的真谛在于那一点点善。诚然,种善因得善果绝对不是宗教信仰或是封建迷信,反而是生而为人所要去践行的真谛罢了!【摆渡物语编辑:梅楚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楚酒        2021-05-15 22:54:46
  多角度阐述“善”的命题,却以“罪与罚”为论证基点,引人入胜,立意厚重
在校学生。平生醉心古典文化,喜爱踏雪寻梅,愿铺地为桥,隐于烟雨青山;愿栽雪种字,匿于古籍诗词。
2 楼        文友:草芒        2021-05-16 07:54:21
  谢谢评语!
我为诗狂
3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1-05-17 21:36:53
  有意思的思考角度,欣赏作品的思维角度。
回复3 楼        文友:草芒        2021-05-19 11:02:49
  谢谢评论
4 楼        文友:无相愚公        2021-05-21 10:36:39
  罪从心生,还从心灭。先生西游解读,亦指修行之根本。拜读佳作,顺颂夏祺!
回复4 楼        文友:草芒        2021-05-21 13:19:29
  谢谢评论,回礼遥祝!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