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读静吾书法长风骨精神(随笔)
有什么样的时代人文精神,就会反映出不同的精神追求,来表现其“风骨”精神。书法艺术也必须建立在深刻了解书法艺术的时代特征上,因为“风骨”是书法艺术的格调精神,对于当今书法艺术的发展前景,重提“风骨”很有必要。改革开放以来,书法艺术经过40的发展阶段,较为“文革”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魏晋开始出现“风骨”一词,《南史·宋武帝纪》:“风骨奇伟。”一般指人的品格而言,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把这一词引用到了文学艺术的评论中,从而,出现了一个“魏晋风骨”之说。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就以“风骨”来评论诗文、绘画、书法,可以说把“风骨”一说引入艺术领域,刘勰为第一人。“风骨”无法捉摸,只能用心去体悟和感觉。
记得2013年7月16日晚,我出外旅游回到南昌女儿家,当晚巧遇,收看到江西电视台六套“艺术与收藏”栏目,播出书法人物专题片节目。其中详细介绍,客居铅山,已故书法家陈静吾先生的书法艺术《天人合一铸笔魂》。高度称赞评价,静吾先生是在民间书法的基础上经过由浅入深、由俗到雅的转变,就像傅山、八大山人、杨州八怪等人的“风骨”一样。笔性墨情,以人之性情为本,心无杂念,内力所在,才能做到力透纸背。
譬如毛泽东、于右任、鲁迅、郭沬若等人的书法,对比起现代的很多书法家的作品更是值得大家喜爱,也正是由于他们的书法艺术拥有强烈的“风骨”精神。
陈静吾精书画、通诗词、懂中医、明禅理,书法风格狂放、骨气洞达追求形式感,使书法拥有更大的“刺激性”。大凡书法家们的创作过程,都是书法家对艺术的深刻领悟,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具有艺术素养的综合表现。但书法艺术是由中国文字、书写工具和文化思想,共同形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祗有根植于中国文化这块土壤中的人,才能做到与之沟通的境界。
从书法创作表面看,不过是写字而已,但要把字写好,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意境,却不能不靠学问和修养。正如苏东坡所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书法艺术是在中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中,形式最为独特,它借助汉字,充分发挥毛笔的特殊性能,通过点线的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枯等,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念、学识修养、思想情感,性格气质等精神因素。因此,书法艺术作品中也表现出不同内涵的“风骨”精神。
郑板桥曾说:“我手写我口”。都是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中,从心灵流出,可谓“工拙但凭人说,曲直自有心知”。以技术和技巧等手段创作若干幅赢得现世掌声的书法作品并不难,难得的是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下创作出具有人格化特征的艺术品同时,突出艺术家个人情怀和“风骨”。从而体现一种时代的追求,是对传统书法的一种延伸,也是一位艺术家坎坷人生的高度浓缩。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更是对人生和生活的自我写照。读静吾书法,长“风骨”精神。由于静吾书法既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情结,又具有书法艺术的一般规律,传承着书法艺术所追求的意境。先贤们能够把人的精神情怀和“风骨”融入艺术作品中,使书法艺术具有新的生命力,才是现代书法艺术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想象您写的陈静吾先生狂放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作品的风骨。感悟您文中表达的关于风骨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境界。写得真好!ヾ ^_^?
其实这种“风骨”是很多书法作者穷其一生的追求,只不过有的人永远也追求不到。这和作者的性格,眼界,做事习惯都有关系。对于桀骜不羁的书法作品,我特别喜欢研究作者。奇妙无穷。(;一_一)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一_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