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卧薪斋闲读《三国演义》笔记(2)(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卧薪斋闲读《三国演义》笔记(2)(随笔)


作者:黄金山 进士,8512.0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63发表时间:2021-05-20 22:02:36

所谓策略,无非就是计谋。所谓计谋,就是引人上当的办法。《三国演义》里计谋多多,但是最能引人上当的计谋就是先让人得到利益。一个人如果贪得利益,那十有八九是走向死路的。贪必亡,古今如此。
   李肃诱说吕布使他投降董卓的计谋可谓巧妙至极。名将必配骏马。“赤兔”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赠以良马,吕布必定大喜。然而李肃先不说这“赤兔”的主人是谁;直到酒酣,又故意扯出令尊话题,同乡口中的令尊必是姓吕,等待吕布自己说出“先父弃世多年”后,李肃乃大笑“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丁刺死是吕布干爹,迫使吕布说出“某在丁阳处,亦处于无奈”。这时,李肃大夸赞吕布之才,以富贵名利诱之,等吕布自说出“恨不逢其主”时,李肃才引出董卓,并取出金珠、玉带,说出“赤兔”乃董卓慕铭所赠,当吕布问起拿何报之时,李肃却又不明说,巧而所指,等吕布自说。这样利诱,使吕布就范,杀死了丁建阳,归顺于董卓。李肃说吕布降董卓,真是一个十分精彩的“反间计”。由此可见,要使反间计得以成功,首先选准对象,掌握其薄弱环节。吕布是丁建阳的最得力的助手,而且见利忘义,勇而无谋,正好行使反间计;针对吕布这样的人,必然要贿之于重利,赤兔马,金珠、玉带、高官厚禄,这样才能够动之于心,产生异心;对待吕布、李先是以同乡之情而感之。逐渐采取羞污、盛誉、引诱、激将等方式,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终于使吕布倒戈。凡劝人背叛,劝人杀逆,是最难启齿之事。今偏不说出,偏要叫他自说,真是妙不可言。且看如今贪官,大都是被人设计利诱,色诱而上当的,陷入淤泥就不能自拔,只好任人宰割,最后走上身败名裂的道路。所以做人不好好读读《三国演义》那是很遗憾的事情。
   丁建阳脑袋搬家,身首分离,死于义子吕布之手,可叹可惜!为何可叹!就是死到临头,还不知吕布之为人;为何可惜!忠诚有余,谋略不足,未能为国捐躯,反而死于小人之手。吕布杀丁建阳,又拜董卓为义父,可谓杀一义父,又拜一义父,杀得容易,拜的也容易。吕布杀义父丁建阳,不仁不义,虽有天下之勇,必为祸害。故说后来吕布杀董卓,不若说是董卓自己杀自己。“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也是很蠢的行为。可是有史以来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搬弄是非,玩弄心计的人再巧妙,最后结果都很不妙。李肃劝吕布杀义父丁公,反又诓吕布杀董卓,到了来犯李肃兵败,吕布斩杀了李肃。劝人杀父者,不用别人杀之,即用杀父之人杀之,此天道之巧也。做人还是老诚一点好。
   李傕其人,才华有余,德性不足。他助纣为虐。免不了身败名裂的下场。就李傕的才华而言,他帮助董卓充粮扩军,使其成为西凉的军阀,随后又接诏使董卓顺利入朝掌权,推荐李肃说吕布铲除丁刺史,劝谏董卓不杀表召,择用名流,以收人望等,都是很有利于董卓的。然而,他还是免不了身败名裂的下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李傕的教训也正说明这一点。不能说是不深刻。
   而曹操就会自己使用计谋。曹操借刀谋杀董卓,足见曹操的智谋权变。谋杀董卓,何需用宝刀,一把杀猪刀就可以。而曹操偏去借宝刀,这是为后来献刀脱身留后路;曹操以马差来迟为由,巧妙支开吕布去挑马,以便行刺;行刺不成,而跪献宝刀,后恐识破阴谋,以试马为名而逃。曹操者欲谋人,必先全自身。做事必先找好退路。找好退路以后才办事,那才是最高明之处。如今许多贪官为何还隐藏着没有暴露,就是他自己的退路设计得好,能够应对任何督察。读三国演义人,都要结合实际来联想一下,想想你自己的能力,想想对手的利郎,你就会明智几多。
   曹操这人真是很有才华的。有才华就能吸引人才。陈宫辞去县令而随曹操,是他看出曹操有忠心报国之志;而陈宫在客店而辞曹操者,乃是看出曹操枉杀伯奢九人之众的不仁不义行为。其实,曹操欲行大事,哪里拘得小节,陈宫应容曹操之过才对。曹操杀伯奢一家,足见曹操多疑。人都有缺点,曹操也一样。但是曹操顺乎天时,发檄文以讨伐乱董卓,可谓一呼百应。先得巨实卫弘资助,后得乐进等六位大将,召集各路诸侯起兵响应,董卓不灭才怪。
   要成大事,必须善于用人,用人就要先识别人。曹操与袁绍两人对侍刘备的不同态度,就可见两人的不同之处;曹操看重的刘备在破巾中的功绩,袁绍却看重的是刘备家世;曹操眼力过人,不拘一格而使用关羽;而袁绍在战斗的紧要关头,看重的使用一弓手恐被华雄见笑;袁绍对关羽勇斩华雄有功而不赏,曹操却暗使人送酒送肉抚慰刘备三人;刘备三人在诸侯遭失败的情况下,在虎牢关冒死大战略吕布,袁绍不仅不赏反而移檄孙坚进兵。由此,曹操与袁绍对决的官渡之战,曹操胜算是早在预料之中了。汉高祖刘邦因人成大业,曹操何尝不是?一部《三国演义》,其实处处都是说的用人和驾驭人的问题。因此做官的人应当多看几遍《三国演义》;至于我们寻常人看《三国演义》,三方之一是消遣时光,三分之一是充实自己,剩下的就是看看当权者们如何对待人才。当然这也是也是自乐一笑!
  

共 19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老的这篇随笔非常有趣,趣在谈三国计谋而不在三国,而在于当今社会的现实。指出贪心必有恶果,贪官大都被人设计利诱,告诉人们为人要老实,告诉人们,不要诱导别人犯错做坏事。文中紧密结合三国中的事例,告诉人们害人害己的道理。三国我只看过一遍,故事不熟,不能游刃有余地评论黄老的文章,但卧佩服黄老惊人的记忆力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文章写得的确不错,读读对我们为人处事有好处,对我们写作随笔也是很好的借鉴。累了,不多评论,读者自己体会吧。(编辑鲁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芒        2021-05-20 22:05:24
  一篇极好的随笔,欢迎阅读!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0 22:13:10
  半夜老先生还评编啥呀!我是写几个放在哪里压台的。我七八岁看三国小人书六十册,十一二岁看三国大本,五十岁后又看大本,又听易中天讲三国,感到三国这本书深沉莫测,对做人和当官都很有用。如今我又来学,虽对我不起作用,但边读边写点文字也有趣,让孩儿们看看,也许有点好处!谢谢了。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静安云儒        2021-05-20 22:36:35
  黄老先生的站位思考点还是颇高的,非常值得后辈学习读书之功用,自认为惭愧羞囊,莫有黄老治学读书的精神,还能始终如一坚持形成札记供后辈学习。继三国感悟1之后黄老又胆识修行习作二部感悟。为你点赞。从三国演义中尤其是作为四大名著它是有一定的份量,三国志,三国人物正如读本所题演义。读物之中的演义风云再起,计谋是演义中致胜的一件利器。人生就如同一场修行,风云变幻无穷,站位修行在个人,淡入开悟并深入三国之中,演义胜似日常穿梭在生活中,又何如得演义真谛!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会员,现代00后新生代诗人,自由撰稿人。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1 08:22:06
  谢谢深夜还关注着,这心情很好。我是谢谢保持不痴呆。不过好好读读三国,的确大有好处!我没的文化,好多都是慢慢看,慢慢学!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1 08:23:02
  要成大事,必须善于用人,用人就要先识别人。
活到老学到老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05-22 20:20:30
  谢谢老师写这么好的三国评析,真是受益匪浅!辛苦了!祝福老师!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