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玉】情系北大荒,感恩粮仓黑土地(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玉】情系北大荒,感恩粮仓黑土地(散文) ——黑土地赞歌之四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2.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24发表时间:2021-05-24 10:38:07
摘要:中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全球为黑土的地方,仅有三处,中国东北平原的黑土地,面积有一百零三万多平方公里。这么广袤的大地,这么肥沃的黑土,万古洪荒,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北大荒”。随着“闯关东”汉民族的到来,带来了中原的新观念、新文化和新技术,逐渐与土著民族相融合,使东北的农业有了长足发展,黑土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他们接管农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建设边疆,半军半农,一边垦荒生产,一边戍边卫疆。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历史性的巨变。什么是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金光闪闪,字字铿锵,永远载入北大荒的史册。

【书香·玉】情系北大荒,感恩粮仓黑土地(散文)
   我们的大中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东西可达万里,南北地跨寒暑。海南如春如夏之时,北方却还是银装素裹,千里冰封。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祖国东北的巍巍大小兴安岭,像一撇一捺的大“人”字,斜站在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等一串山系上,它们共同框出一片广袤、富饶的黑土地域。三条大山脉,历经亿万年的孕育,发育出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牡丹江、穆棱河等一些大江大河。这些大江大河,日夜奔流,亘古不息,塑造出一片片大平原,埋藏下许许多多的宝藏。大庆的黑色金子石油就是其中之一。
   地表上沃野千里,草木丰茂,野生动物甚多。据资料称,全球为黑土地的地方,仅有三处,另两个分别是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一百九十万平方公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为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中国东北平原的黑土地,面积略小,但也有一百零三万多平方公里。这么广袤的大地,这么肥沃的黑土,万古洪荒,受日月精华,经自然孕育,一直在东北这个地方闲置而未被开发,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北大荒”。至清朝时,又因是满清起家的发祥地,被皇家禁止外族进入两百余年。
   历史上,东北只生活着不多的少数民族,它们以游牧、渔猎为主,农耕文明相对落后。直到新中国初期,大量的土地还在闲置,任其自然发展,有的基本保持着原始风貌。
   正是由于几近荒芜,才促成黑土的形成,是天地造化,也是一个漫长的自然演化过程。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季湿冷,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性和永久性冻土层。夏秋则多雨,气候温和,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上草木植物繁茂,腐烂后大量的有机质沁入土壤。在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历经千万年的演化,大量的腐殖质累积于土壤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这就是黑土地的成因,同时造就了非常肥沃的黑土。素有“这里的土地肥到了家,插根筷子能发芽,栽上柴禾也开花”的民谣。
   东北黑土地可谓肥得流油,大得无边,土壤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非常高、是大自然赐给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为地球上最为肥沃的土壤,最适宜农耕,尤其适合种植大豆、玉米、高粱、谷子、小麦等农作物。北大荒开发后,遂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每年产出的约二百五十亿公斤商品粮,为困难时期全国人民解决吃粮的问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
   华夏民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千百年来,守护着黄河流域的故土,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靠天吃饭,艰难地苦度岁月。历史演绎到近代,人口快速发展,环境遭到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人多地少,土地越来越瘠薄,生活越来越困难。在十九世纪中叶,黄河中下游连年遭灾,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趁势入侵,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腐败的大清王朝,国厦将倾,再无暇顾及其祖地大东北。无奈之下于1860年对东北局部开放,到1897年全部解禁,此时出现了第一波次的大量关内农民闯关东,求生存的高潮。
   民国年间,军阀混战,战火四起,各种苛捐杂税压得人们举步维艰,东洋日寇逞强又大举入侵,天灾加人祸,华夏大汉民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生活而“闯关东”,进入土地相对辽阔,人烟相对稀少的关外地域,成了当时百姓们的一个自我救赎的主要途径。据有关资料统计,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的人数已达三千万余,其中,山东、直隶、河北人占绝大多数。
   闯关东可谓是一次壮举,有自发的客观因素,也有内在的政治原因,是一种社会历史的移民现象。电视剧《闯关东》就是一部此时期的历史史诗,反映了当时人们为生活和生存进行的探索和抗争。
   俗话说:“北大荒,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东北的冬季实在寒冷和艰苦,东北的土地也实在是广阔与肥沃,闯关东来的农民们,度过困难时期扎下根后,很快就丰衣足食。那时的东北人,只要肯下力,有种不完的地,有做不完的梦。春夏尽最大努力播种希望,秋天能收来一座金山、银山。他们半年辛苦,半年闲,忙时能累死人,眼看着金灿灿的粮食长在地里,忙不迭进行收获,即被大雪封存,做为农民谁看着不心疼?粮食可是他们的命根子,再苦再累,也要粮食归仓。
   随着汉民族的到来,带来了中原的新观念、新文化和新技术,逐渐与土著民族相融合,使东北的农业有了长足发展,黑土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三百亩地几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东北农民真实的生活写照;冬闲之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因富裕和地域养成的粗狂豪迈,敢作敢为的性格,是东北人的特点。
   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困难,人们难以温饱。国家上层建筑高瞻远瞩,开始有计划地向东北移民。后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筹备成立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国家一声令下,大批的复转军人,合编为六个师三个独立团,共辖六十九个团,三个独立营,一个种马场。军人们成建制地浩浩荡荡开进北大荒,接管农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建设边疆,半军亦半农,一边垦荒搞生产,一边戍边卫国疆。
   他们之中,有不少是朝鲜战场上回国的老兵,也有参加过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老革命,他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优良作风,“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用火热的激情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疆。那曾经荒芜凄凉的黑土大地上,飘起红旗,响起了军号,建成一个个军事、粮食基地。后来全国知青大下乡,有多少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只了解到充实到建设兵团的就有五十四万多人。这些军人们响应国家号召,把亘古荒原当战场,不怕艰苦,不怕气候恶劣,把青春甚至生命贡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北大荒。
   历时九年,近三千个日日夜夜,他们建起一个个规模宏大的农场,开发了一片片处女地,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出粮食大丰收。一列列载满珍贵粮食的列车,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支援国家建设,解决国人的吃饭问题,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79年兵团全部撤销,改编为黑龙江农垦总局,现在简称“北大荒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当年建设兵团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孙们,已成了地道的北大荒人。人口繁衍增加,农业生产的技术革命,逐步实现的机械化,使如今的“北大荒”变成了祖国名副其实的“北大仓”。当年的歌谣,有人略改几字,变成“北大荒,不荒凉,少了兔子,没了狼,到处都有美丽的大姑娘!”
  
   三.
   历史留声,岁月无痕。北大荒近七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改变了洪荒的模样。当年的军垦、民垦和王震将军以近两万复转官兵,组建的铁道兵农垦局,及后来的下乡知青,他们各自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但他们创造的奇迹,惊心动魄;他们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一组数字可显示出北大仓的实力:北大仓大豆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玉米产量占全国的45%,稻米产量占全国25%。
   仅北大荒集团旗下,其辖区土地总面积达5.54万平方公里,耕地4434.5万亩、林地1381万亩、草地507万亩、水面388万亩。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978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分布在黑龙江省12个市的55个县(市、区),总人口达165.6万人。
   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一度出现粮食短缺,接到命令的建三江管理局,连夜启动五十条制米生产线。第二天,装满新米的两列火车驶向北京。连续七天,十四大列火车,2100吨精制大米及时摆上了北京各大超市的货架。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垦区仅用三天时间,紧急加工2460吨北大荒优质大米,通过专列运往四川,全力支援灾区人民的抗震救灾。
   这些了不起的数字,是大国的根本,是共产党社会的优越,也是北大荒人的奉献精神。作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农业企业集团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央企北大荒集团,以非凡的实力跻身进世界五百强,成为祖国人民的大粮仓,为泱泱大国作坚强的后盾,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什么是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金光闪闪,字字铿锵,永远记在人们心中,永远载入北大荒的历史史册。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奋斗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垦荒的英雄们跋山涉水、不远万里而来,在寒冷的北大荒,战天斗地,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历史性的巨变。
   走近那一个个规模宏大的大农场,厂部处高楼林立,街道繁华,布局规整。垦民们生活、生产、文化娱乐、生存、生命保障设施齐全,俨然是一个个小城,且比古城老镇更时尚,更具现代魅力。每年春种夏播时,各种大型农机械,唱起欢快的歌,唤醒粗犷的沃土。夏秋田间管理时,低空飞行的农用飞机与万亩良田对话,田里的农作物频频与飞机遥首:稻菽千重碧浪,谷粟无际绿野,晴日热风千山秀,雨润花红百里香。
   秋是北大荒人最值得骄傲的季节,山是金山,地是金地,金灿灿的稻谷堆成山,黄橙橙玉米装满仓。现在的秋收,与上世纪垦荒之时不可同日而语,百亩、千亩、万亩的金粮大田里,只看到大型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横扫田禾如卷席。庄稼秸秆或被粉碎还田,或打捆运往发电厂。广阔的大田里根本再看不到挥舞镰刀的农民。地主人喜滋滋地站在地头,钢铁巨龙“胜似闲庭散步”。老一代北大荒人,如泉下有知,必定“当惊世界殊”。
   “民以食为天”,黑龙江是中国粮食产量的第一大省,黑龙江人曾经自豪地说:“中国人每吃十碗饭,其中就有一碗产自黑龙江。”
   未雨绸缪,黑龙江中储粮在全省各地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具体数据民间不可知,但另一个企业型集团,黑龙江象屿农业物产集团公司,先后在黑龙江地区建成了七个大型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中心,总仓容达1750万吨,现储粮1710万吨,其中国储1246万吨。仅在富锦一地,建成的亚洲最大的单体粮库,就储粮五百万吨,据说能够保障全国人民足足十天的口粮。这是多么安定民心的壮举,这是多么宏伟殷实的北大仓的实力。
  
   四.
   万年北大荒,百年开发史,事情总是一分为二,成绩的背后也有代价,过度开荒使这里的湿地减少了一半,原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被迫迁徙或走向濒危与灭绝。曾经引以为骄傲与自豪的黑土地已越来越少,黑土区耕地表层有机质含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同时,大自然无情地向人们开出了巨额“罚单”:水土流失、江河泛滥、风蚀沙化、气候异常、旱涝频繁、粮食减产等等问题出现在北大荒人的眼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沉思。
   这是一件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好在北大荒人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觉醒,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恢复植被。并采取科技和生物措施,提高地的单产量,加上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粮食生产产量,力争为北大仓构筑一个持久的生态屏障。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曾经是北大荒的写照。也许这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但北大荒为中国人真正解决温饱问题,发挥的巨大作用,毋容置疑。总书记视察北大荒时强调:北大荒建设到这一步不容易。半个多世纪发生的沧桑巨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令人感慨。我们一定要保护好黑土地,保护好中国的饭碗。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共 45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气势阔大,激情昂然,为我们谱写了一首新中国建设的赞歌,为我们翔实地呈现了这片广袤大地的前世今生。作者从东北平原的黑土地开始写起,讲述了黑土地形成的地理和历史因素,让读者了解了“北大荒”的由来。华夏民族以农耕为主,因为生存的需要,历史上的第一次闯关东在十九世纪末出现了,作者截取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点,介绍了这次社会历史移民的重要影响。重点叙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开垦,成立了生产建设兵团,许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加入建设的队伍,用火热的激情和汗水,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北大荒近七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奇迹。一组组数字,证明了北大荒在我们的特殊时期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援。作者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奋斗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在感恩黑土地,情系北大荒时,作者关注黑土地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客观地看待历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精彩好文,倾情推荐共赏!【编辑:空山月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空山月影        2021-05-24 10:39:32
  北大荒很熟悉的名字,但确实不太了解其变迁的过程,老师的文章,让人对黑土地有了真实的印象。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5-24 18:44:12
  北方由于气候的原因,千百年来荒芜无人烟,野生动植物相当繁盛,新中国之后,得以开发利用,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粮食的贡献,使新中国度过艰难时期,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开荒经历,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不应忘记,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换来了今天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谨以此文,讴歌老一辈垦荒人,献给北大荒,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谢谢精彩编按,谢谢理解北大荒。顺祝康安。
2 楼        文友:张学龙        2021-05-24 12:30:07
  情系北大荒,黑土最养人。艰难困苦日,玉汝于成春。战天斗地神,国富民强新。拓荒奋斗史,辉煌映日月。
   无私奉献军,开创新时代。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5-24 18:55:50
  情系北大荒,共和国脊梁。垦荒为人民,戍边保国疆。八千里路云和月,几代奋斗寒与署,万担食量慰家国,奉献精神万古扬。谢谢阅读玉留,祝夏安。
3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5-24 12:30:58
  北大荒的历史虽然不长,却足可以彪炳千秋的。王震将军与北大荒的历史紧紧联系的一切,所书写的辉煌,让后人敬仰。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以及中国人如何去生存,都在北大荒的漫漫黑土之中。老师的文,算得上是北大荒的编年史,很值得一读!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5-24 19:06:48
  谢谢来访,王震将军早就是南泥湾开荒的三五九旅模范,历史又一次把他们推到开荒的战场,建三江地区,特别是鸡西、虎林等市,很多大农场都有将军辉煌的一笔。同为北方人,我居偏北一些,共同讴歌白山黑水。遥握,祝安。
4 楼        文友:山音        2021-05-26 19:45:25
  北大荒,心向往的地方,借助天马老师的妙笔,才有更深切的了解。拜读佳作 支持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5-26 20:14:06
  北大荒,南方人了解不多,但它的黑土文学,年龄大些的人,有深刻印象,比如电影《青松岭》电视剧《渴望》“刘老根”等。谢谢老师支持,顺祝夏安。
5 楼        文友:白玄        2021-05-27 09:21:10
  历史人文,糅为一体,以小见大,主题鲜明,学习欣赏。
回复5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5-27 17:40:02
  是的,北大荒的历史虽不久远,但波澜壮阔,雄浑壮丽。谢谢赞赏,祝夏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