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感受信仰的力量,塔尔寺纪行(散文)
青海之行,快乐之行。茶卡盐湖,青海湖,美丽风景,让人流连忘返,虽已然离去,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是在心中环绕。
西域圣境,信仰之地,塔尔寺,我的旅游行程的第三站。听导游说,塔尔寺,非常有名,来到青海,塔尔寺是非去不可的。要这么说,游塔尔寺,其意义并不只是看看景物,凑凑热闹去打卡了。
我不信佛,但不反对别人信佛,对佛敬仰。人生一世,本应也是要有所信仰的。在塔尔寺游玩,难免心生一种想法,藏民对佛的无限崇拜,虔诚信仰,其力量由何而来,需要多大的伟力来支撑呢,让我不解又令人敬佩。所以,来到塔尔寺的人们,除了参观寺院、了解人文历史、赞美寺院的恢弘建筑外,我认为,不少人是抱有来感受藏传佛教的魅力,感受信仰的力量而来的。
西宁,距塔尔寺大约一小时的车程。那天上午,我们早早就到了塔尔寺停车场,然后改乘电动车进入景区的。电动车沿莲花湖岸行一段路后,就依山上行,大约二十来分钟,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依稀可见八个山丘依次环绕,就像佛教中的一朵圣洁的莲花,而山名也叫莲花山。寺院就建在莲花山上,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成片的寺院建筑,在阳光照射下,交相辉映,金光熠熠。鎏金的瓦殿金顶,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景色壮观,令人震撼。远处看,仿佛佛光四射,神秘吉祥。藏传佛教圣地,果然名不虚传。
塔尔寺,仅次于西藏布达拉宫的我国第二大喇嘛寺庙,是为纪念达赖一世和班禅一世的老师,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立的。传说他诞生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棵菩提,人们就围着树,建了一座佛塔,再后来又围绕佛塔建成了寺庙,因此得名塔尔寺。寺院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等组成,是一座融合了汉藏艺术风格的建筑群,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被誉为心灵的净土,藏传佛教的圣地。
西域圣境,心灵净土,虔诚信徒向往的地方。塔尔寺以八宝如意塔、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大经堂、小花寺等建筑闻名,又以艺术三绝的壁画、堆绣、酥油花为寺庙之宝,闻名于世,吸引游客无数,参观者人潮如流。入口处,总是源源不断的游客在进入寺院,据说每天游客数万之众。也许寺庙经堂、殿宇分布之广,六百余亩的占地面积,总算可以应对高密度的人流压力。
一进寺门,就见广场处处人如潮涌。这时,我和同伴正琢磨,该向那个方向进入寺庙参观时,突然,令我惊呀,一幕真实的、现实版的藏人磕长头的场景,出现在我的跟前。这让我万万没有想到,更没见到过的异常情景,竟就在身旁出现。几位藏民男女,正三步一磕头向寺庙里走,我赶紧避让,生怕影响着他们。我带着惊异的目光朝向他们,只见他们两手合十,举过头顶,前行一步,又双手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行第三步,这时双手自胸前移开,掌心朝下,膝盖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叩地后,站起又重新开始。这样不停地重复着相同的一个动作,推动身体缓慢前行。我想,他们一个个这样执着地一意向前,我不知道他们要为何事,要向何处。我无以求解,但我只知道,他们就是忠实的信徒,一心向佛的朝拜者,心里装着满腹的虔诚。是信仰催促着他们,去走向自己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惊讶的场面,让我很久才回过神来,顿时,感觉一股浓浓的藏传佛教气息弥漫开来,塔尔寺,该有多么的神圣。
进入寺院,最先看到的是八宝如意塔,因为圣神,我们绕塔一周,拍照做了留念保存,然后就去大金瓦殿。在大金瓦殿门前,我们又看到同样惊人的一幕,在被磨损得非常厉害的木地板上,很多面无表情,旁落无人的磕头信徒,只顾做着磕头的动作,嘴里念着谁也听不明白的念词,丝毫不受身边来回的游客打扰。我从他们的外表看不出他们所要获取什么,得到什么。而通过他们的眼神,可以看出,他们的心中,除了信仰与坚毅,还是信仰与坚毅:不为今生,只求未来。
离开塔尔寺,我们的行程也该结束了,但我的心情却仍能沉重。返回兰州机场的路上,我们还能依稀见到五体投地,磕长头的朝拜者,他们甚至不远千里,历经数年,就这样执着前行,是什么力量在做支撑,或许一部名叫《冈仁波齐》的电影,就是藏族同胞朝圣的最好的诠释。
千里朝圣、十万次磕长头,不为今生,只为来时,吃尽人间苦中苦,只为苍生祈幸福。信念可佳,令人敬佩。藏传佛教的古老传统和风俗,这种以磕长头,为表现形式的宗教信仰,的确为普通民众难以接受,甚至是一种煎熬,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信仰,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对于我们外界人来说,难能可贵,精神可嘉。当今社会,价值观、人生观、理想与信念,恰恰最最重要。
塔尔寺,尽管游览的时间很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并不然把所有景物一一了然。但是,近距离的这样去感受一种信仰,感受信仰的力量,实属难得。于我,于人或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