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卧薪斋闲读《三国演义》笔记(7)(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卧薪斋闲读《三国演义》笔记(7)(随笔)


作者:黄金山 进士,8534.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47发表时间:2021-05-25 20:57:45

【吕布的下场】
   有哲学家说“道德和正义的行为完全具有个人的性格,这就是说,它应该完全依存于个人,只有在个人身上而且通过这个人,它才获得生命和现实。《黑格尔•美学第一卷230页》”
   吕布在三国演义中可算是第一勇武之人,即使是按照一般人的发展也可以保全自身,可惜他因为道德上欠了一点,就死的很惨,生命没有得到正常完美的结束。
   陈登先采用调虎离山之计使徐州防守困虚,又用反间计使吕布与陈宫相互拼杀,又采用虚张声势之计调开了防守小沛的张辽等人,从而使吕布先后失去了徐州、萧关、小沛。此时的吕布还执迷不悟,责问陈登何在?陈登可谓运筹惟屋,见机行事,运用自如,为曹操斩吕布立下了汗马功劳。(身边人常常是招来毁灭自己的人。可见曹操多疑是有道理的。)
   吕布大败后,军驻下邳。阵宫连进三计,即乘曹兵方寨栅未定以途远劳,屯兵内外以成觭角之势,待操军食尽一鼓可破,将军可引精兵往断其粮道。这三计都是转败为胜的大妙计,可惜无谋勇夫吕布只听妻妾之言,困守于下邳而坐失良机,最终导致了白门楼三败。不纳忠言,总是没有好结果,吕布一半也是死于女人之手。妻呀,妾呀,要那么多干啥?那些都是要命的东西!
   白门楼上,吕布将被曹操斩首,他便向刘备求救,被刘备一句“君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一句话,就迫使曹操杀了吕布。吕布英勇无比,曹操能用之,操不杀布。曹操如果必用布,则必防布,既能以利厚给之,而使为我用,又能以术牢笼之,而使不为我害,是为虎添翼,曹操远非丁建阳董卓高明,这一点刘备心里最清楚,曹操用了吕布将来必定对己不利,故以言激操杀了吕布。故有“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之说。
   【韬晦之计•刘备身在曹营心在汉】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曹操笑问刘备:“使君在家做得好大事!”?一句话吓得得刘备面如土色。刘备答曰:“无事消遣耳。”曹操说明见枝头梅子又值煮酒正熟,故邀”刘备饮酒,刘备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三国演义这一段对话实在精彩,曹刘双方各用技巧,一个藐视天下豪杰,一个小心保全自己,真是刻画入微。所以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刘备入曹营真可谓身在虎穴,时刻要提防曹操谋害。在下园种菜,亲自浇灌,以示自己无抱负也,此乃韬晦之计。曹操煮酒论英雄,已成为千古美谈。一个要问,一个超前享受痴,一个作假连说八个当今名士,一个接连看低当世多少公子;一个只是一味装呆,一个一语道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一语道破天机,齐备大为震惊,借雷电遮过汤匙落地的失态,从而使曹操不疑玄德。真可谓,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关羽张飞进来问话,刘备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岂止是一个高见,简直就是救命丹药。人啊,常常示弱一点,装得本分一点,不露锋芒一点也是好策略。
   不久,刘备总领五万人马得脱曹操,真如自己所说的,吾乃龙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后曹操听郭嘉、程昱之劝,派许褚来追,至此,已晚矣。曹操让车胄计杀刘备,车胄部却与刘备关系过甚的陈登商议,这难免不能不败。车胄被关羽斩杀,顺利进入徐州城。笼中的大鸟已经高飞,曹操以后就多了对手,三国演义就要真正的拉开大幕了。
   【刘备•徐庶•孔明】
   刘备当着水镜先生的面先是夸赞自己有人才辅佐,他说:“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不料水镜回答说:“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刘备闻听此语,才向水镜先生问起贤人之事,于是水镜先生提起荆襄诸郡的童谣言之事?其童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此谣始于建安初: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便生家乱,此所谓始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景升将逝,文武零落无孑遗矣;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刘备闻言惊谢曰:“备安敢当此!”水镜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刘备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玄德曰:“伏龙、凤雏何人也?”水镜抚掌大笑曰:“好!好!”玄德再问时,水镜曰:“天色已晚,将军可于此暂宿一宵,明日当言之。”即命小童具饮馔相待,马牵入后院喂养。可见高人言语不会一语说破,让你好好是思索决断。
   夜间刘备忽然听得水镜与徐庶言对话,第二日刘备见徐庶,二人一见投合,徐庶得到刘备重用。接连大败曹操,曹操听从程昱献计,捉拿提取徐庶母亲,又用计书信字作伪书而如徐庶,徐庶乃孝奉之人,要去见母。至此,刘备而临两种选择,一是放还徐庶,以成子母天性成率,二是若留不放徐蔗,见曹操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必报母仇于曹操,然而刘备却选择了前者。“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使去,以绝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刘备送徐庶,凝泪百而望,被一树林隔断,刘备命人尽代此处树木,这已成为千古美谈。刘备具有更远远的眼光。刘备不如此,徐庶不荐孔明,刘备若留徐庶军中而断子母之情,孔明必定会不来军中相辅,失一个徐庶,得一孔明,刘备此乃得人之心也,因感于刘备知迂之思,故徐庶不仅荐孔明,而且亲自一到茅庐劝说孔明辅刘备。
   水镜先生知徐庶走,又荐孔明。水镜和徐庶共荐孔明。但各不相同。徐庶既荐又去劝说孔明,惟恐刘备不得孔明也,又恐孔明之不出相辅。而水镜先生则是自言自语,反以元直之荐为多事。反以孔明三出为可惜。孔明常自比管仲、乐毅,则把孔明比作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水镜知孔明将出山辅刘备,乃叹惜“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这段三国,实际就是人才推荐人才,不是人才,安能识得人才?也可见,真正的人才是不容易得到重用的,大都隐居山林。人才也不会轻易出来,见得诚心方才动心。
   徐庶至许都,急往见其母.徐母拍案大怒:”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今凭一纸家书,更不详察,随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遂自缢而死。正如水镜所料:“此事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必死矣!”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徐母真可谓“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天下真正的母亲就是如此坦率刚烈。
   刘备三顾茅庐方才请来孔明,这已成为千古美谈。刘备三顾茅庐,足见刘备求才若渴之情,不容孔明不出山相助也!然而,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尽管孔明身怀经天纬地之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不得天时,难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只能亡国而鼎立而已。
   孔明中厅贴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对联。观此联,但知其为人,淡泊宁静是孔明一生本领。淡泊,则其人之冷可知;宁静,则其人之闲可知。天下非极冷极闲冷之人,做不得极忙极热之事。后来孔明之大为,皆从极闲极冷中积蓄得来。故只有耐得极闲极冷之时,才能干出一番极忙极热之事来!
   刘备三顾茅庐,终见得孔明。刘备再三请教,孔明再三推辞,继而愿闻将军之志,才肯出策。终于创出了闻名于世的《前出师表》,其主要论点有①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②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之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③荆州此用武之地,是殆天所以资将军,益州险塞,无府之国,今刘璋暗弱而不知有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荆、益,两和诸戒,南抚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于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则大事可成,汉室可兴矣。先成鼎足三势,后固中原。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从后事的情况来看,刘备就按此谋略以成大事的,后来的不少历史学家及军事学家对孔明的出师表进行过反复的研究。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原则是完全符合形势的发展变化,但是这一军事原则在施实过程中有些过于呆板,更何况从荆州到益州道路狭长,荆州又是兵家必争之地,运作起来大有首尾难顾之弊病,更何况东吴早已就打算将荆州据为己有,荆州是江东的重要屏障,无论无何东吴不会轻易将荆州让给刘备的,这就为东吴和蜀国的矛盾留下了隐患。故孔明在三国之争中《未出茅庐就有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孙权自孙策、周瑜死后,继续广纳贤士,连年你我相荐,先后得到阚泽、严峻、薛琼、朱然、张温等文臣及吕蒙、陆逊、潘章、徐盛、丁奉等良将共相辅佐。此江东称之盛。随后,孙权督众攻打夏口,杀死黄祖,为父兄报得大仇。
   要巩固自己的阵地,要与天下诸侯争锋,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才集团,要有自己的智囊集团,要有自己的文化集团。古语说: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武齐备乃能创业,文武齐备也才能守业。不真正重视文化的集团一定不长久。古往今来大都如此。所以,读三国演义也要带着一点文化精神去读。

共 44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篇黄老写作上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结合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命运,如写吕布,文武双全,只因为道德有缺陷,所以死得很惨,刘备能韬光养晦,善于隐藏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虽处险恶之地,也能保全自己。二是联系当今现实,将写作的动机不保留地展示给读者,特别是最后一段发人深思:“要巩固自己的阵地,要与天下诸侯争锋,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才集团,要有自己的智囊集团,要有自己的文化集团。古语说: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武齐备乃能创业,文武齐备也才能守业。不真正重视文化的集团一定不长久。古往今来大都如此。所以,读三国演义也要带着一点文化精神去读。”的确是这样,土匪大都被消灭了,只因为他们没有文化,没有纲领,是一些粗俗的只知道抢劫杀戮发财的莽汉,共产党能够胜利,正是因为这个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能文能武的组织。欢迎大家研读黄老的随笔,只为增加自己的知识。(编辑 鲁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芒        2021-05-25 20:58:45
  欢迎大家研读黄老的随笔,只为增加自己的知识。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5 21:52:34
  鲁老辛劳编按,精准点晴,读三国真可明智,对养性修身皆有作用。近来我专读此书和此类名著,随便写点手记感悟,觉得比写文还有趣。谢谢!晚安!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5-26 06:58:21
  得闲就来欣赏黄老谈“三国”,那是必须的!致敬先生的辛劳,致敬鲁芒先生的精到编按!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7 11:02:25
  谢谢鼓励
4 楼        文友:刘春        2021-05-26 17:12:26
  注意,黄先生,俗云:老不看三国。
   一笑。三国人才济济,各有千秋,而且个性鲜明,确实一本好书。能够列入才子书,可见一斑。
老兵
回复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7 11:02:10
  谢谢!我还要多多学习
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7 16:58:55
  读三国演义也要带着一点文化精神去读。
活到老学到老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