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卧薪斋闲读《三国演义》笔记(9)(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卧薪斋闲读《三国演义》笔记(9)(随笔)


作者:黄金山 进士,8532.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33发表时间:2021-05-27 12:09:17

【华容道上】
   英雄也有失手的时候。曹操败走华容道,可以说是赤壁大战的尾声。曹操由赤壁溃退中有三次大关,三次受挫、三次大笑的情景。作者的写作技艺高超,妙用“三叠法”。一方面说明曹操败而不屈的顽强性格。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孔明妙算权变之术的高超。曹操想到的,孔明却已提前想到了;可是孔明算计到的,有些地方曹操却始料未及。正因为如此,到了关羽的出现,曹操再也笑不出来了,只得向前低首向关公求饶。事物有假象,也有真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则虚之,这使战情变得异常复杂。在军事学谋略中往往讲究兵不厌诈,故多有“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情性。面对深知兵法,多思善断的曹操,孔明却避开常用的军事谋略,反其道而行之,运用“实则实之”的办法,使曹操步步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由此可见,谋略的运用的得当,关键在于对敌方将领判断情况,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透彻的了解,算敌之算,因敌而用谋。对敌了解愈透,用谋的法术也就愈高。但是孔明却没有料到关羽受过曹操恩惠,加上关羽的义气,却放过了曹操。天意难料,就是说老天爷的事情,谁也算不到,天要生就三国,就是曹操不该灭亡,你孔明又如何奈何他呢!
   回到许都,曹操大哭郭奉孝:“哀哉,奉孝!痛哉,奉孝!异哉,奉孝!”实则是哭死的给活的看。曹操赤壁大败,当哭自己,不该哭奉孝!权谋人物,连哭都用的很独到。
   【说说周瑜】
   赤壁一战,周瑜既能胜曹操的83万大军,却如何在南郡被曹操所败呢?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周瑜在赤壁大捷后头脑发热了。攻打南郡前,刘备曾劝说周瑜:“胜负不可预定。曹操令曹仁守南郡等处,必有奇计,更并曹仁勇不可挡,但恐都督不能取耳”,其实刘备的分析十分在理。作为也想取南郡的刘备,已料周瑜取南郡必败,故先让于周瑜先攻取,并以此激之。而周瑜对曹仁,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取南郡在弹指可得。结果事与愿违,反上了曹仁的圈套,险些命丧南郡。这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失败中往往包含着胜利的契机,而胜利中又常常埋藏着失败的祸种。”古人曰:“将不可数胜,数胜则骄。”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许多屡战屡胜的将军,因为得骄傲轻敌,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周瑜胜赤壁而败南郡,大江大海都过去了,却在小河中翻了船,似乎不可思议,其实这并不违背历史的逻辑。俗话说的好:“会水的鱼浪打死”。周瑜三败在所难免。周瑜南郡之败,晕了的头脑立刻得以清醒。聪明的周瑜以虚对虚,以诈还诈,将计就计,诱敌上钩,在这场智力赛中终于赢得了一局。周瑜尽管以诈还诈取得了对曹仁的胜利,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孔明坐山观虎斗,乘虚夺得了南郡、并采用“调虎离山”之计,连夺得了荆州、襄阳。“几郡城池无我分,一场辛苦为谁忙。”这不得不使周瑜连续生气,使得“金疮迸裂”了。人们都说周瑜气量狭小,我看这是歪曲胡说,依我看是周瑜为国家操劳没取得成果而生气,是大气,不是小气。一个小国家丢得起几座城池呢?那种说周瑜气量狭小的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看周瑜就是忠诚不二,是东吴的顶梁柱。
   【借荆州】
   刘备已经占领荆州,而且军马粮草也十分充足,那么他人为何对荆州只提“借而不与会占呢?”当时摆在刘备面前的是:要么把荆州交付给东吴,齐备就会失去生存之地,要么占据荆州,这就会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所以刘备、孔明能够从大局着眼,既要占荆州,不因此破坏孙、刘联盟,为了两全,所以采用了“借荆州的妙策。实际正如俗话说的:“刘备袋里荆州,有借无还”。如今许多人借别人钱自己创业,结果又几个没有因为还钱的事发生纠纷呢!有的业主利用国家政策大发财源,又有几个对国家真心感恩的呢?只要自己得利,管他手段如何?这就是一些人从三国演义中读出的道理。读了三国,他们就用三国的谋略来为自己来对付别人,因此人人都需要读三国,这样才会减少你吃亏的地方。
   【鲁肃是有远见的】
   在“讨回荆州”这处戏中,三国演义把鲁肃演成了一个老实、无能、甚至缺乏主见的人物,那只是表象。其实不然。鲁肃像孔明一样,具有远见卓识,能够从大局着眼,能够自觉维护孙、刘联盟。鲁肃许以孔明借荆州,正是良好的权宜之计,保证东吴发展的安全。如果按周瑜的老是发兵相加的作法,要力取荆州的话。孙、刘两人必为曹操分而食之。正是在这样的特殊条件下,才有“借荆州”之事。荆州军事要略之地,何有“借”之理。赤壁大战之后,孔明正因为采取“借”荆州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才比较稳定地维护孙、刘联盟,而又凭借荆州这块根据地,接连夺取了湖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使刘备的势力得到了很快发展。相反荆州有了刘备的镇守,使得东吴也减少了这一方的压力,这一点,鲁肃心里也是有一本明确账目的。
   【杂说用人】
   赵高指鹿为马察顺逆,曹操射鹿验众心之从违。董承内阁受诏之败失在不密。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事欲其密,何必歃血会饮。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偏汉,不徒为董承咎也。关公轻视黄忠乃是自骄自大,若韩玄会用黄忠,关公必不能速胜。魏延“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士而南其地,是不义也”,所以孔明要斩杀魏延。然而,孔明对待魏延,同样与一般人一样犯了“以貌取人”的错误。把魏延作为一名出色的战将留用,魏延勇谋兼得,而且后来也十分为齐备建立帝业卖力。然而,孔明始终却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不能加以很好的使用。以至后来魏延真的反了,这实际上是孔明造成的。孔明“以貌待人”,可以说这位智多星给三国的蜀汉留下了遗憾。
   【孔明为刘琦策划】
   刘表临死未听蔡夫人言,央以刘备相辅长子刘琦为荆州主。至此刘表已悔之迟矣。蔡夫人假改刘表遗书,刘琼为荆州主。并投降曹操。刘表丧事不久,荆州就落入曹操之手,恐怕刘表在九泉之下也不瞑目。不可为别人家事轻谋,为人谋家事者不可不密,刘琦为继母不容,命在旦夕,故再三请教于孔明,孔明因“疏不间亲,还是不肯赐教,再三推辞,只是谋而恐有谋泄。刘琦请孔明上楼而撤去梯子,并以死相挟,孔明才被迫说出“公子其不闻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之事,公子可守江厦,则可避祸矣!”
   【贾诩•张绣•弥衡】
   贾诩劝张绣降曹操有三大原因可成事。一是曹操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二是绍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重用;三是操虽弱,得我必喜,曹操有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四海。贾诩分析精明,事实上正是如此,在当时的条件下,张绣自知不能成大事,投袁绍而绍不能重用,投刘备无从谈起,只好投曹操最好。曹操胸怀大度,不计前之私仇,不仅收降了张绣,而且重用张绣为扬武将军,封贾诩为执金吾使。贾诩识得事务,也是算有谋略的了。
   曹操尽管受弥衡污辱太甚,因恐天下谓操不能容物而不忍杀之,故假手刘表害之,刘表识破曹操用心,乃推给黄祖具杀,我以为,杀弥衡者非他人,乃孔文举也。孔融既知操性,又深识弥衡。他不向曹操推荐,弥衡复在,荐之,弥衡则成为黄祖刀下之冤鬼。
   【为天下者不顾家】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天下者不顾家。刘备前败于吕布,抛弃妻小而不顾,今又败于曹操,又弃妻小而不顾。刘邦为夺得天下,弃吕后于项羽,项羽要煮杀沛公之父,刘邦曰:我父即你父,就由你办罢。此乃,忠孝不能两全也,无谋袁绍却儿女情长,恋恋小儿岂能成大事也。曹操欲东征齐备,西北有马腾为患,且袁绍军屯官渡,常有图许都之心,在这种复杂而可能多变的情况下,程昱、郭嘉、从马腾、袁绍性迟而多疑的个性断定,曹操可放心东征刘备。于是,曹操起20万大军,分五路进攻徐州,一举得胜,使刘备几乎全军覆灭。在曹操几尽全力东征之际,许昌空虚,田丰极力劝说袁绍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在这不易得到的机会面前,袁绍却因自己的小儿子生病而不能发兵。大事去矣,可痛惜哉。田丰气愤地跌足长叹而出,真可以说不出郭嘉所料。袁绍顾家,却赢不到大事业。
   【以少胜多看曹刘】
   曹操能够以少胜多,而战胜袁绍。为什么刘备就不能以少胜多而胜曹操呢,关键的在于刘备在军事战略的策划及其用兵上不如曹操。具体来说刘备当时还没有诸葛亮这样的军事谋略家,虽然有关羽、张飞这英勇的武将,但缺乏高明的军事谋略去指挥。战争以用谋为上,单靠英勇是靠不住的。所以,在曹操强大的军事进攻之中,刘备是必败无疑的了。至此想起唐太宗论曹操的一段话来,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韩信善将兵,一将之智也,高祖不善将兵,而善将将,万乘之才也。岂非操之用兵,则胜于备,而用人则逊于备与。由此可见,刘备用兵逊于曹操,故有刘备徐州之败。其守用人方面刘备与曹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说用人上曹操逊于刘备未免也有失于公。刘备用人重德,曹操用人重才,刘备用人显得慎重,曹操用人而豁然大度,刘备用人以诚取心,故能久远,至于挖掘人才则不如曹操,曹操惟才是举,故人才济济,至于用人久远上,则不如刘备,刘备用人能够以德服人,以情感人。曹操用人以功绩为先,故将士敢于取胜。所以说,不能够简单地说用人上刘备胜于曹操。二人各有特点。
   【关公与曹操的三约】
   关公与曹操有三约,就这三约而言,其一降汉不降曹,是受刘备的影响至深;其二请奉禄以养赡,是保全二个嫂嫂的性命;其三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使当辞去,是不忘挑国信义之情。这三约为一般人不能答应,而求才心切的曹操之所以能承约者,是曹操过分相信了自己。关公到曹营后,曹操待关羽确实不薄,宴会上以客待之,延之上座,备绫锦及金器相送,三日小宴、五日大宴,送美女十人侍奉关羽,取彩锦作战袍一领相送,以彩锦作囊为关公护髯,赠吕布所骑赤免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候等等,足具曹操的爱才之心和用心良苦。在金银财宝、高官厚禄,美女佳人的诱惑下,关羽不为所动,而且更为谨慎,乃念念不忘挑园结义兄弟之情,面对那些屈身求荣,变节求贵的区区小人,关公是何等的光明磊落和高尚而光荣,面对关公,曹操无不感叹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曹操使关羽斩颜良者,一是无可敌之将可使;二是意欲袁绍斩刘备也。关公斩颜良,袁绍给15万士兵与文丑、渡河追曹,爼授谏,袁绍不听。曹操一反兵家三大忌,采用粮草先行,军兵在后的策略,又令军士解衣卸甲,尽放其马,以此作诱饵引诱敌人。待文丑抢了粮草,又抢军马,两军自相东乱时,曹操令军士一齐下士阜而击之,文丑军大乱,关公乘机提刀斩文丑,河北军大半落水而亡,曹操的诱敌之计只可以使于文丑,文丑若不为饵为诱,曹操必败无疑。因此,在军事斗争中运用谋略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制宜,不可死搬硬套,必须有正有奇,正奇相应。曹操以粮草,军马作诱饵,装作无所准备的样子,是正也;是军士聚集于士阜之上,以整击乱,是奇也。正者,造势,奇者,取胜。
   【过五关斩六将】
   关公得知齐备的下落后,不辞而别。曹操念其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不仅不让追杀,而且还要亲自送行,并赠锦袍一领。关羽牢记了恩义,在华容道放过曹操。那么,关公如何能够得以出五关斩六将呢?不妨我们在这里找找他成功的原因,一是五关守将皆无能,斗不过两三合就被关公所斩;二是得到了同乡普净僧侣,胡华之子胡班的暗中保护,才免遭杀害;三是在第一关就斩杀孔秀,加之关羽非常的名望,给各关守将心理上造成了恐惧;四是关羽谨慎从事,卧不长眠,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五是关羽是承相曹操器重之人,且斩颜良、文丑有大功,即使关羽无丞相文凭,但丞相也没让守将杀死关公,所以守关将士心理上不知所措,这就给关羽出关斩将有了可乘之机。过关是关羽的目的,斩将并非关羽过得了五关,这就使人不得不想,曹操赠金赠袍,亲自运行,为什么舍不得一些小利呢?是不是曹操舍五关守将以杀关公,舍将而杀关公为何曹操又不肯为守将下令呢,也许是曹操想让关羽听天由命,过得了五关是关羽的命,过不了关被守将所害也是关羽的命,曹操当时的想法究竟是什么,谁也许都猜不透。也许是天意要出现这一些波折,使得关羽的名气更大一些罢了。人言关公降汉不降曹为云长大节,未知翼德守节更烈也。遇着关二哥不说就抢,郭常之子盗马险些遭难,郭常为子求情,奈老妻最怜爱此子,人情多爱独子,但爱而不可溺爱,溺爱成性难教也。周仓愿只身步行,跟随关公,虽万里而不辞,足见关公深得众望。蔡阳想为外甥秦琪报仇,曹操不肯特迁他往汝南攻刘辟,不想冤家路窄,合该蔡阳有这一死。蔡阳不死,关公还一时给张飞难以说清,蔡阳一死,张飞就一下明白了。
   一部《三国演义》几乎每一件事都是智谋的较量,细细看来一是有趣,二是益人。下雨天读读《三国演义》真是最开心的事情。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三国随手做点笔记更是大有裨益。
  
  

共 507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三国时代是军阀混战的时代,无论哪一方都谈不到正义,刘备也不过是个伪君子,因此讲三国多讲其军事谋略。黄老在这方面发挥到极致。对人物事件的分析十分精辟,深入每一个细节。更重要的是,黄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不完全因袭前人的见解。例如对周瑜的看法,“人们都说周瑜气量狭小,我看这是歪曲胡说,依我看是周瑜为国家操劳没取得成果而生气,是大气,不是小气。一个小国家丢得起几座城池呢?那种说周瑜气量狭小的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看周瑜就是忠诚不二,是东吴的顶梁柱。”对魏延的看法,也不同于一般人的看法,作者说孔明对待魏延,同样与一般人一样犯了“以貌取人”的错误。把魏延作为一名出色的战将留用,魏延勇谋兼得,而且后来也十分为齐备建立帝业卖力。然而,孔明始终却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不能加以很的使用。以至重来魏延反,实际上是孔明迫而成。孔明“以貌待人”可以说这位智多星给三国的蜀汉留下了遗憾。“黄老还借三国里刘备借荆州一事,揭露了当今一些人从三国里面学了计谋用于损人利己:“如今许多人借别人钱自己创业,结果又几个没有因为还钱的事发生纠纷呢!有的业主利用国家政策大发财源,又有几个对国家真心感恩的呢?只要自己得利,管他手段如何?这就是一些人从三国演义中读出的道理。读了三国,他们就用三国的谋略来为自己来对付别人,”作者告诫读者,要对付这些家伙,一定要读三国。黄老是军人出身。我们可以不夸张的说,黄老地三国的评论,要是结集出版的话,也是一部很好的军事书。大家都来阅读黄老的“军事著作”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芒        2021-05-27 12:11:06
  黄老评三国的文章,要是结集出版的话,也可以看成一部 军事著作。黄老努力,大家都来阅读,鼓励黄老继续写下去。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7 12:44:13
  老先生辛苦了,我今明两日有当地的创作任务。謝![抱拳][抱拳][抱拳]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7 16:57:39
  一部《三国演义》几乎每一件事都是智谋的较量,细细看来一是有趣,二是益人。下雨天读读《三国演义》真是最开心的事情。不动笔墨不读书,谢谢读三国的笔记更是大有裨益。
活到老学到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