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我记忆中的连江(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我记忆中的连江(散文) ——连江风情和谢秉东老人对我的影响


作者:飞翔的鹰耿彪 秀才,127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62发表时间:2021-05-30 20:51:00

【菊韵】我记忆中的连江(散文) 1996年5月我在福建福州市连江县生活期间的亲身经历
   暨我与敖江镇敖江文化中心主人谢秉东(义)老人的故事。
  
   一
   “人辰斗转逝华年,青春往事泛涟漪。昔年春时经旧梦,闽都金凤海连江!”这一首七绝古风正说明了自己的心情。
   “往事云烟,如梦若澜。”“八闽水乡”“福州榕城”一座青山绿水的大都市。当地正是古闽畲苗(苗瑶分支)烟瘴异域之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古闽汉人族群(纯蛮夷)的后代人,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古闽汉人是闽人也叫“原住民”。“峰峦叠嶂青山翠,襟江抱海海连江”高山竹海、江水悠悠、海峡西岸的亚热带山海风景。
   往昔若梦,这是“纯真”年代,这是一种情怀,一种亲身经历的往事回忆。20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山海福州的亲身经历。那是一种生活,一种普普通通的生活。那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平凡生活,那是亲身居住于东南沿海少数民族聚集地的普通人式生活。平静而平常,平凡而普通,平平淡淡而又津津有味的水乡生活!
   那是一种久远年代里的回忆,一种源于20世纪90年代里福州的平凡生活。一种小小老百姓普通的亲身经历,一种寻觅人生历史中独有的情感记忆。
   20世纪改革开放初期久远的经历,90年代计划经济里的异乡生活。“福州”梦里水乡,如澜若梦,青春年少,游离于山水之间的异乡之情感回忆。
   生活在福州是普通人最普通、最平常的经历,人生几次走水乡江南?唯独一次万里(九千里)游。
   也许,那里的“海洋文化”与“驺鲁文风”体制(汉人习俗),正确系统地来说是春秋战国“古汉人风俗”与“古闽越人传承风俗”(福建人独有),也就是说在重大传统节日上遵守着古代汉人礼仪与服饰。例如穿长袍斜襟汉服、布履、戴汉冠帽、拜妈祖、拜祖宗宗庙祠堂、祭古人、行古筝、琴、笛、萧、十番古乐之乐礼,喜作汉体宫体赋、古律诗、古绝诗、古词令、文言文与古风文体格局。如成人礼节、三月三乌饭节、四月清明祭祖拜宗庙祠堂,以及五月五祭屈原穿古汉人服饰,行于“福船告祭江诰文”、赛龙舟、登山外出、采青蒿。
   对于福州市连江县境内的群山、竹林、茶海、缥缈的云雾,还有那里的那里太熟悉了。
   此时,当你徒步于黄歧镇与晓澳镇山海公路,那岸滩公路的蓝色的海洋与蓝天白云、绿油油的竹林茶山,浪过情浓于心情的海天美景。
   这自然而然融入于异乡的山海相拥之美,这里就是中国东南沿海最美丽的地方。在这里湖光山色、乌帆舟渡、碧波竹林,襟江抱海、山海相连的明清时代“凤凰”古城。
   这里群山环绕、峰峦起伏、茶海绿洲,决然美丽的福州市东郊连江县江南乡,那里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在这宽广的敖江之水环绕县城中心、峰峦叠嶂的美丽“水乡”,用静寂的山林竹海解释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群峰”的美丽画卷。
   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6年),在那个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时代里,我本人曾经远走京津古道千里、过大运河、渉黄河、飞渡长江、渡鄱阳湖、过淮河、飞越千里闽江,一直来到了闽江口边缘的“东海之岸”,以凌云之势飞越四千五百公里驻足于美丽的古老闽都(福州市)榕城,亲身融入进当地少数民族(畲苗)的日常生活之中,以一种十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形式生活在这山水竹海之中。
   当年,其实一提到自己写作上的恩师谢秉东(文学写作启蒙恩师)老人,就不得不先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谢秉东(义)老人的亲孙女阿英(谢兰英),我最早接触的却是老人的亲孙女阿英(谢兰英),因为我是先与老人的亲孙女阿英(谢兰英)通信已经八年多了。
   在上个世纪(20世纪90年代)计划经济时代里,那个时候我本人久居生我养我的故乡洮南府,从来没有去过四千五百公里外的“江南水乡”福州市连江县(当地人喜欢叫凤凰老城)。
   其实呀,提及自己写作上的启蒙恩师谢秉东(义)老人,尤其是在朦胧派散文诗歌上,尤其在汉宫体诗词、唐诗、宋词上是手把手教授的,针对古代诗词散文那可是详细教授写作方式方法。
   后来,我又与陈速东老人(连江县敖江镇江南乡人)陈增平老人(连江县琯头镇琯岭子人)林逸之老人(原罗源县罗源湾人)在敖江文化中心里潜心学习小说写作方式方法,这里必须提到小说写作分微篇、短篇、中篇、长篇几种类型,但是由于写作方式方法的不尽相同,在谢兰瑛的爷爷谢秉东老教授的私人会所里大开眼界,同时也进一步详细了解到了当地海洋文化与东北的不同,尤其是在古典诗词上还是江南人的手法多元化。
   不过,我与谢秉东(义)老人的“师生”缘分,还是先得感谢自己的干老妹子钟声。原来老友阿瑛(谢兰瑛)是老妹子钟声的同学兼闺蜜,同时又是光屁股一块长大的“发小”。而认识老妹子钟声和老友阿瑛(谢兰瑛),还是20世纪一九八八年的事情了。
   那是在20世纪计划经济时代里边,一九八八年夏天的一次“偶然”结缘。认识了这个少数民族畲族山哈子,从此结下了一段相距四千五百公里的干亲戚,从此我们干兄妹二人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兄妹”交往。
   这期间干老妹子钟声和干妹夫陈天进,在一九九〇年的春天五月来到过吉林省的洮南府,并且在洮南府(洮安县)生活过半年多(七个月左右)才迁移到北京市做生意。
   当年,在老妹子钟声、干妹夫陈天进临走的时候,跟我谈论过回到北京市郊区,那里有她们亲属家开的一家金银手工艺加工店铺,他们夫妻二人这一次从洮南府(洮安县)回去,准备在亲属家开的金银手工艺加工店打工,如果不挣钱的情况下便转道回家乡福州市连江县,这也是临走时夫妻二人的初步计划。
   后来,在“书信”往来之中才知道当年夫妻二人,在北京市亲属家开的金银手工艺加工店只小住了几天,便坐北京——福州市的车回到了家乡。
   那是因为在20世纪计划经济时代里,在80年代中后期南方人手艺人兴起了“第二次闯关东”的热潮。
   这也是清朝末期民国初期的头一批闯关东人,建国之后在改革开放初期“南下北上”思想引领兴起的,不过不同的是清末民国初期的闯关东,却是由直隶河北、山东人为主逃难的难民与饥民潮。
   这一次即“改革开放初期”四川人南下广东打工淘金,以浙江温州人最先兴盛起来大批温州人到关外东北做买卖为主。同时也在八七、八八、八九三年之中,带动了素有八闽“十万大山”里人,逐渐以做买卖、耍手艺为主的人流进入北京、天津和东北三省。
   尤其是以制造眼镜、金银制造工艺、贩卖茶叶、贩卖药材为主。其间,逐渐形成了以浙江温州人最先带头,福建少数民族畲族山区人为附。
   主要是以做买卖的个人、商人为主。在20世纪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时代里边兴起的“南下广东、北进东北”的思想引导下。
   我所认识的干老妹子钟声与干妹夫陈天进夫妻二人,在这种以耍手艺做买卖淘金思想之下,来到了距离她家乡福州市连江县四千五百公里外,苦寒的东北吉林大沁塔拉草原洮南府,在江南人眼睛里好像南方乡镇级别的古城洮南府也是陌生的。
   就这个心情我们兄妹二人在家里可是畅所欲言,大谈特谈彼此的心里感情,尤其是老妹子钟声亲口对我讲述过的那句话:“我和天进在洮南,多亏有大哥了!”这句话,今天我还是记忆犹新的。
   也许,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无形的“缘分”吧,在他们夫妻二人没有来到洮南府之前,我们干兄妹二人并没有见过任何一面,只是书信往来交流彼此在“纯真年代”里的感情,每一年都会有六七十封信件的感情交流。
   虽然说彼此之间无任何血缘亲情,干兄妹彼此之间有如亲兄妹一样交往着。
   一九九〇年的春天五月,干老妹子钟声与干妹夫陈天进夫妻二人,来到洮南府在家里居住(我家)过半年左右,这期间夫妻二人在古树南街东侧路北(即香巴佬北边路东侧)开了一家“钟进”金银手艺加工小店。
   虽说年代太过于久远了,毕竟是20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九九〇年,一些生活细节上的事情有些模糊不清了。
   但是,他们夫妻二人来到洮南府开这家“钟进”金银手艺加工小店,我却是一清二楚的。
   因为,从干老妹子钟声夫妻二人选店址、办理工商、税务、特殊行业个体户的各种手续,以及当时那个年代里的各种工商、税务执照,都是我这个当大哥的亲手跑的、亲自去办理的!
   当时,在那个改革开放初期(1990年)里,洮安县还没有金银手艺加工这一行业。只有光明东路老工商银行有一个分店(即现在农业银行的位置),所以只各种手续、执照,我与干妹夫陈天进就跑了一个星期,而后还得帮助夫妻二人选店址、收拾装修店铺、制造牌匾、设计店里的安排等等。
  
   二
   当年,我刚刚来到这个八闽水乡“江河湖海”共拥有的少数民族地域。其实,福州榕城,是一座十分美丽的青山绿水式大都市(省会),虽然说温麻老县域地处群山之中的盆地,但是顺着盘山公路走出便是蔚蓝的漫长海岸、湾滩了。当地是纯粹的古闽畲山哈子居住下的烟瘴之地,当地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古闽人的后代人,也就是当地人常常说的是原住民。
   这里的当地人十分注重传统的“祠祭”节日与畲族风俗,也就是在同姓宗族祠堂举行祭祀典礼。当地各村较大的姓氏多建有姓氏祠堂,并随着家族繁衍和迁徙另建支祠或房祠,供祀本族认同的祖先。政治和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宗族,建造祠堂规模较大,并留有广阔的活动场地,有的还设有族田祭产。祭祀礼仪亦最隆重,并与传统年节结合起来,多数在阴历正月初一举行合族祭祖团拜活动,以祭品设席,共宴一堂。有的祭毕还按丁口(16岁以上男子)发橘,以征吉祥如意。
   当年,谢秉东(义)老人与陈增平老人给我讲述了很多当地古闽人、畲族山哈子的当地风俗与传说。同时,我也利用外出游玩登山之际,详细了解了一下当地畲族山哈子的历史与特殊的民俗。新中国成立之后,温麻老县城内的祠堂牌位多已破除,有的祠堂暂作学校、仓库或改为他用,祭祀活动被列入“破四旧”“封建迷信”基本废止了。
   1980年之后,由于当地大兴旅游行业,修建或重建祠堂在悄然进行,一些经济较富裕的宗族,尤其海外侨胞归乡人群越来越多,当地人又大兴修祠堂、建宗庙,颇为壮观,并兼作娱乐活动场所之用。
   当地人尊祖传宗观念较浓,较人姓氏多有纂修族谱习惯,清代尤盛,民国初续修者也不少。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封建宗法制度废除,人们宗族观念有所淡化,不但没有续修。而且旧族谱亦散失不少。“文化大革命”初,“红卫兵”在“破四旧”中又烧了一批,幸存者不多。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回乡寻根访祖增多,续修族谱又悄然兴起。族谱除记述本族源流、世系外,多保留旧谱序言、凡例、族规、祭规、祭产、祖坟、名人传记、诗文等弥足珍贵资料。有的续修族谱还收录科局以上领导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出国人员等名录。有的打破传统旧例,男女兼收。纂修族谱为信仰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修谱,把祖先崇拜意识渗透到每个成员,借以增强本族凝聚力,成为海内外亲情关系的重要纽带,以促进本族区经济发展。但修谱费资甚巨,增加群众负担,有的还宣扬封建宗法制度。当地人有信奉神灵的风俗,虽说一直提倡破除“封建迷信”,但是在当地老百姓心里这是传统民俗而遗留下来。
   当地少数民族古代人对自然界变幻莫测的现象不可理解,以为万物皆有神灵,神仙鬼怪遍及城乡角落。经历代神话传说的渲染,成为民间信奉的重要内容。人们为祈求各种神灵庇护,不受各种邪恶鬼怪的侵犯,经常将祭品献给神祇,希望能赐福平安。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时期信奉的对象变化较大。从早期的大自然信奉、图腾崇奉发展到以人格神为主的各种信奉,且各有神庙。当地温麻老城地域较普遍信奉的神灵主要有明、清时代,县民除在县治及各里设社稷坛、先农坛及在福斗山设南海神坛外,还在县治敖江南岸己古村设风云雷雨山川坛,举行祭祀。民国后已渐淡化。新中国成立之后此风俗已被废止了,不过这些风俗却成为了旅游上的风景。“土地神”称“土地”为“财神”,信奉者极为普遍。明季县治西郊曾建土地庙,清时重修。村居地方土地庙,皆建于村头、村尾及路边。逢年过节或每月初一、十五。多有供祭品或烧香祈求发财。“三官神”以天、地、水合称为“三官大帝”。每遇婚丧喜庆及年、节必焚香,祈告天、地以求天地保佑。明洪武间,玉泉僧募建双虹观(俗称三官堂),合祀天、地、水三大帝。
   清嘉庆六年(1801年)火毁,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80年代末扩建为三进结构,建筑面积629多平方米,第一进仍为三官堂,祀天、地、水三官大帝。后殿增加观音堂。“玉皇大帝”民间认为玉皇大帝是最高之天神,主人间之祸福。清时,曾在县城西郊濂湖边兴建玉皇阁,祀玉皇大帝。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为“玉皇诞”。是日,摆供品,祭祀玉皇大帝,以求降福消灾。“玄天上帝”在凤城镇、敖江镇、江南乡,信奉者甚众,而且有十几座道观、宫殿、观宇。宋朝时期就在凤城镇东北建有“佑圣宫”,据说规模相当于十分宏伟,可惜随着南宋王朝的覆灭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空留下五十多顷地的“荒废遗址”,当地老人们曾经说道佑圣宫主要以祀玄帝为主。

共 1108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亲身经历和详实的资料,以富于文采的笔墨,介绍了福州连江县的自然地理风貌、风土民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同事讲述了与谢秉东老人和老人的亲孙女阿英(谢兰瑛、老干妹子钟声等人的的交往,饱含感情地说明了谢秉东老人对自己在文学上的影响。文章的知识性很强,怀着兴趣阅读会增加不少知识。作者叙述和说明语言都很流畅。好文,推荐阅读!(编辑 鲁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21-05-30 20:52:26
  耿飚老师,上面编者按要修改的,那是为了联系你发的。你把文发给我全的后,我给你完善编者按。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飞翔的鹰耿彪        2021-06-01 13:14:24
  叶雨文友: 先谢谢您了。在百忙之中给您添麻烦了。我没有微信,只好将这篇文章的下篇按正常投稿方式给您了。其实,我本打算分上、下两部分发出,因为当时下部分还没有写完,差收尾。今看到您的1短信,这才急忙赶稿了!
人生是一场戏,总有一些身边的故事发生在红尘的某个角落,或喜、或悲、或黑、或白,就看每一个人去演什么角色………
3 楼        文友:叶雨        2021-06-01 21:15:37
  好吧,那你就把完稿的 一起发上去,我给你整理到一起,不然这篇不完整。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4 楼        文友:叶雨        2021-06-02 18:40:31
  耿飚老师,两篇文给你合在一起了,鲁芒老师进行了编辑,改了标题,如果有什么问题,请飞笺告诉我。点叶雨的名字,点我要飞笺,那里我们可以交流的。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6-02 18:52:18
  作者很有才华,为人也实在。学习美文!期待更多精彩
活到老学到老
6 楼        文友:飞翔的鹰耿彪        2021-06-15 21:48:27
  叶雨文友: 谢谢了!其实这是我本人在二十五年前,在福州市的真实经历,由于在江南水乡福州日常生活 期间,认识了当地的一些民国时期的老文化人,其中就有我老妹子钟声同学的爷爷谢秉东老人,由于谢秉东老人是工作于福州大学的老师,我在老人那里学习了很多写作上的宝贵知识,其实正因为谢秉东老人手传心授才奠定了我写作的基础,由于老人是教中文系的,所以也给我打下了长篇小说的写作基础,老人的文言文、古典诗词写的好,在福州生活期间,我跟老人学习了文言文、古典诗词的写作方法、方式,以及对于宋代词牌的写作,日常生活中我天天泡在谢秉东老人开设的敖江文化中心里头,日常生活中这里有不少老文化人,吟诗作赋、泼墨书法、谈古论今,谢秉东老人不保守,开朗健谈,善于讲述各个朝代历史和当地闽文化、海洋文化,尤其对于当地福州市的古闽、古越历史,我和老人的亲孙女谢兰英关系不错,所以老人在教授古文与写作知识方面很细心。所以说我学习到了很多南方人的当地知识!
人生是一场戏,总有一些身边的故事发生在红尘的某个角落,或喜、或悲、或黑、或白,就看每一个人去演什么角色………
7 楼        文友:飞翔的鹰耿彪        2021-06-15 21:53:27
  黄金山 文友:谢谢!其实这是我本人的亲身经历,没有什么特殊的,走在古老的城市里边,那些当地古城、古镇、古代遗迹,耳闻目睹,亲身游走于各种古迹之中,所以当地的风土民俗也就了解的十分详细了!
人生是一场戏,总有一些身边的故事发生在红尘的某个角落,或喜、或悲、或黑、或白,就看每一个人去演什么角色………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