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神州】走进湘西(散文)
从张家界乘大巴一路向西南,行程五个多小时到达湘西苗寨。车在青山绿水之间穿行,向窗外望去,满眼都是苍翠,葱郁苍茫的山岭,覆盖着青翠的茂密植被。一千多里的路程,我们就在这十万大山里盘桓,这里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苗家家园。
沿途绿树盎然,群山环抱,一路穿行在碧绿的崇山峻岭之中。千年的原始森林,不知经历了多少代的生长消失变迁,地壳运动,森林火灾。他们自生自灭,消失了,再生长;生长了,再消失,默默地在这大山里存在了几千年,几万年。多少年来,这原始的处女之地少有问津,孤寂地矗立在大地深处,二十世纪初,这里还是一片蚊瘴之地。封建王朝被贬谪的官员发配到这远离都市的荒凉僻地,便是落到了人间地狱般的所在。
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今湖南零陵)。柳宗元到职后,没有居住的地方,自己砍木建屋,开荒种地,汲水煮饭。这里蚊虫肆虐,瘴疟流行,残酷的政治打击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感到极度的悲愤、忧郁。柳宗元在永州居住期间,过着半野人生活,却仍乐观地游历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达人,写下了《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
打击异己,贬谪文臣,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北宋欧阳修被贬到夷陵,虽然距离湘西较远,但同属武陵山脉,同样是荒蛮之地。自己开垦田地,搭建帐篷,掘井煮饭,过着山野生活,还不断遭受朝廷的迫害,地方官员的刁难,欧阳修遭受的痛苦,常人难以承受。不过毕竟是大文豪,发现这里民风淳朴,马上就爱上此地。在山明水秀的乡野之间,也有另外一种美:“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崎岖几日山行尽,却喜坡头见峡州”。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秘的面纱逐渐被揭开,这里再不是烟瘴之地,这茫茫苍苍的十万大山,便是祖国的绿色宝库,是为数不多的地球之肺,成为全球重点保护的生态圈之一。整个行程,我们融入到青山绿水之中,任凭远眺近看都不会生厌,不论是巍峨的山峰重叠绵延,还是深幽的沟壑峡谷回绕,都被高大的树木严严密密地覆盖着。车行到了峡湾深处,潺潺的溪水奔泻抛撒,清脆的响声震彻山谷,那悬空落下的晶莹珠玉,玲珑剔透,蓄养着这片茂密的丛林,肥沃的红土地。
此次穿越遥远的山山水水,只为揭开云遮雾绕的面纱,来窥探这山与水造就的仙境般湘西。那个祖祖辈辈生存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他们为何要远避繁华,居住在人迹罕至的丛林?他们的祖先从何而来?
快到正午,大巴车驶入苗寨曲曲弯弯的乡间公路上,一座座黑色的吊脚楼,座落在大山深处,密林掩隐下,显的那么扎眼,那么孤寂。
我们纷纷下车,走进一座苗寨。站在寨子中向四周望去,绿色的树丛像一片高高耸立的岛屿,黛青色的深深的山褶,让你还以为这是一片神圣而又寂静的峡谷,这里到处幽暗,神秘清凉的溪水潺潺而过,你会感觉这阴霾蔽日的沟壑里,生活远古时代以来就如此古朴,一直绵延至今。向近处环顾,感到那么亲切。黑色的两层吊脚楼,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每家一个小院子,同样有鸡鸭猪狗,房子四周种植着一片片小菜园,就连墙角都开着各色花树,围栏四周有几株枇杷和龙眼,有许多的果木花草,我们都不认识。我们这些来自于北方的人对植物的知识实在贫乏的可怜,只有请教导游为我们解说。我们喜欢这里的一切,感到那么亲切,纯朴,新奇,宛如一位曼妙的女子,落落大方,展现她的优雅与美丽。我们四散开来,急着拍照留影,指点着周围的山山水水,大家笑语喧哗,每个人融入苍翠的绿色中,激动而又兴奋。
据史料记载,苗族的先祖最早居住在黄河流域,他们进行过五次大迁徙,向西向南进入荒凉的西部,或者是苍茫的南部森林,开始了逃亡的生活,这一段历史遥远而又神秘。当我们走进苗寨,观看苗族青年的歌舞表演:欢快的民族舞蹈,男女青年喜庆的模样,他们正在场地上跳团圆鼓舞。两个人在中间敲着鼓,打着节奏,四周围着的盛装男女绕圈起舞,他们摆手舞腰,奔跳歌唱,载歌载舞,欢快奔放,靓丽的青春让人惊奇而羡慕。这是一个聪明勇敢美丽快乐的民族,他们为何要逃亡到大山深处生活?当我接近这些苗族姑娘,小伙子,询问他们历史的时候,他们的回答竟然惊人地一致:是蚩尤的后代。这让我大为惊异,我问怎知自己是蚩尤的后代?他们说是祖先口口相传下来的。这个没有错,因为他们没有文字,没有文献记载,只能靠口语这个碑文了。
哦,这难道就是那个妖魔一样的蚩尤的后代吗?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回家后赶紧查了资料,又一次看到了那个伟大的蚩尤,他不再是妖魔了,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是部落的首领,是民族的先祖。那场古老的涿鹿大战,是远古时期十分惨烈的一场战争,激战了三天三夜,只打到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最终黄帝打败了蚩尤,并活捉了他。黄帝命令给蚩尤戴上枷锁,可是他的部族不断地营救他,黄帝不得不处死他。害怕蚩尤复活,将他的头颅和身躯异地而葬。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枫林,每一片血红的枫叶,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迹。
《梦溪笔谈·卷三》记:“解州盐泽,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传闻蚩尤长着三头六臂,是牛头人身,有着牛一样的四个蹄子。这总使人想起“成者为王败则寇”的俗语,成功者的黄帝可以随意妖魔化他的对手,战神蚩尤,就变成了怪兽。那么就有了一个疑问,妖魔的后代为何如此俊美?比正常祖先的后代要俊美十分,这样的立论不攻自破了吧?
蚩尤战败后,跟随他的队伍被打散,被黄帝追杀,不停地躲藏逃离,一直深入到山林荒野,一部分被俘虏做了奴隶或被杀,还有一部分被编入兵阵,派到前方作战或守卫边疆,有的西行,有的北往,还有一部分成为了黄帝的臣民,逐渐融入到黄帝的部落。当我听到那里的导游说:你们是炎黄的子孙,你们的祖先黄帝打败我们的祖先蚩尤。这句话应该是错误的,我们不单是炎黄的子孙,我们也是炎黄蚩尤的子孙,也许我们汉人中就有许多蚩尤的后代,据专家考证,如今的黎姓屠姓皱姓就是蚩尤的后代。哦,漂亮的苗族后代,我们是同宗同祖,怎能分出你我?“我们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就是现在河南洛阳一带,因为我们的服饰上永远绣着牡丹花,那是对家园的纪念。”这让我对他们的服饰加深了印象:她们衣服色彩鲜艳,绣着花鸟的图案,镶着黑色衣边,导游说:这黑色是纪念那场灾难的。
苗族原先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消失了。《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易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了。
苗族人民是个神奇的族群,由于是在征战中生存下来的民族,他们整个历史就是一部征战史,逃亡史,因而苗民强悍勇敢。近代的湘西土匪出名,还被搬上荧幕,湘西土匪的出现有生活的逼迫,也体现了乡民强悍的本性。
苗族世世代代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他们的生存极其艰难。粮食匮乏,蚊虫传播疾病,泉水中矿物质超标,湿热的气候,进而产生了许多奇特的风俗。他们崇尚自然,崇拜图腾,敬奉鬼神,著名的三大怪“赶尸,放蛊,辰州符”,便是苗寨的传奇故事。听导游的讲解,让你既新奇,又害怕。因苗族的古老而神往,为他们的奇异而疑惑,总想一探究竟,揭开这些厚重的迷雾。苗族也由远避深山,出离世俗繁华,保持了先民许多原始习俗。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苗族服饰是最为华丽的服饰,花团锦簇,流光溢彩。
服装上佩戴的银饰,是苗族服装特有的景象,她们把全部家当打成首饰挂带在身上,与他们当年逃亡生活有关,他们的传统意识就是女人在,家就在。姑娘出嫁,必须打制银饰,有钱的人家最多可以打十七斤银饰,作为陪嫁。我们看到漂亮的头饰,颈圈,手镯,衣饰,都是由工匠手工打制而成。宋祖英当年回到湘西家乡,找到传统艺人打造了全套银饰。穿上苗族的盛装,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开演唱会,那一套银光闪闪的服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演出结束后,她无偿捐献苗服,现陈列在奥地利苗族文化博物馆里,为苗族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走在绿色的大山深处,探寻苗族无尽的奥秘,了解的越来越多,疑问也越积越厚。让人兴趣盎然的是,苗族还保留着一项传统的习俗——《哭嫁》。女儿出嫁时,为表达对父母的留恋不舍,远嫁他乡,与父母兄弟哭别的场景,体现苗族家庭伦理情感。哭嫁的场面感人,哭腔凄楚,惹人泪下,极具感染力。哭嫁的时候要边哭边唱,唱词表达着她们的心声:
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
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
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
走进苗寨,也就走进了大山深处。四周是高大的山峰,围绕着这一处小小的村落,山峰上长满了苍翠无际的树木,村落就像小鸟的巢窠座落在深井里。仰头四望全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在绿色的大山中居住,丝毫没有压抑之感,空气清新甜蜜。觉得这里多么浪费任意流淌的绿啊。向近处看,没有一处裸露,这里雨水充沛,四季湿润温热,适合于各种植物的生长。那些参天大树是多么了不起的存在;向远处看,云雾缭绕缥缈,半山腰都在云天中飘忽,那云霭升腾的大山该有几层深远?想想古代苗人,是如何走出深山丛林?站在苗寨,向四周遥望,翠色养目,真切地感受到绿色生态的美好。
沿石阶而下,在村寨里游玩,鸡犬相闻,蝉鸣声声。古朴的老房子,寨子中慈眉善目的苗家阿婆,见到陌生人不忘微笑示好。我们跟随导游走进苗家吊脚楼内,这座吊脚楼有两层(第二层无幸参观),第一层特别宽敞,大约一百平的样子。前面是厨房,一座大灶台,还有一张大餐桌,四周可坐十多个人;北面是一个开阔的大会客厅,可以容纳二十多人聚会,体现苗家的热情好客。亲朋好友经常聚会,远方而来的朋友都是座上宾。我们团团围坐在那张香樟木做成的大餐桌旁边。主人为我们沏上了香气四溢的古丈毛尖,这是具有二千多年栽培历史的湘西特产,我们一边品茗,一边听导游讲解苗家的生活习俗。他们是大家族,聚族而居,保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不由得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山一水,风土人情,苗族乡亲。
随着导游的介绍,我们结束了一天的行程,了解了许多,可还有许多的疑问存在心中,不能释怀。只能恋恋不舍地踏上归途。再一次回望山峦环抱的湘西大地时,我们的车辆已经驶离了这块神秘的土地……
神秘的湘西,吸引着全人类的目光,探秘者的脚步,纷至沓来,这蜂涌的人群中,有学者专家,有普通民众。他们被湘西的古老和神奇吸引,这个民族携带了太多魅力。远古生存的信息,就在他们的日常生活,服饰佩戴,语言习俗中。多么想解开他们生存的密码,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秘密,让我们伟大的民族,焕发出更加悠久的光芒。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