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阅读盘秀山(散文)
未去安泽,就知道有山名叫“盘秀”。盘秀山是安泽最高的山,高到半截山插进天里边。顾名思义,此山既高且秀,远近闻名。其实一座名山就是一部典籍,于是,阅读盘秀山就成了我的一个心结。
那天,风和日丽,乘车前往山间,天脆净而安谧,绿树蓝天,青山盘踞,鸟禽在半空中飞翔,路两边的嫩柳被细风儿摇曳,静得一丝儿声音也没有。我四处眺望,仿佛入了仙景。同行的本地小姑娘,白净的脸肤,明眸皓齿,窈窕的身姿,莞尔一笑配上这景致,真以为仙女下凡!这里所有的感觉就是静!静,原来可以产生种种幻觉,盘秀山在马良乡花寨村所在地,与长治屯留所接壤,我们停留在马良乡的路旁。柏油马路穿村而过,有一条通往古关道的小路沿山而上,看不到路的尽头,却在阳光下静静地躺着,恍惚间有一种动感,仿佛像一条巨龙也被这风景醉晕了,慵懒地卧居在山间,把土地和青山一劈两半,风吹树动时仿佛路也在摇摆。
哦,好神奇呀!
村中有一棵老树,已变成铁色铜杆样,它伫立在蓝天白云背景之下,异常肃穆,它像个守护村庄的老人,静静的一动不动,威森森的,把万灵的生机都卷入了无边的苍凉和孤寂之中。然而,这里的阳光赋予万物的生机,这棵老树见证着自然界复复灭灭周而复始的律动,它守护着生命的永恒。于是,它就拥有了沙漠之圣胡杨的精神——老而不朽的气节!这片土地本来是圣者之地,远有尧舜,近有荀子,我突然觉得这种精神附有了灵性,它就在盘秀山脚下生长着。
传说,河南有一驼背人,每天起早达黑,艰苦劳动,因为身体不便,劳动一年养不了家口,他非常自卑,见人就乞求别人的恩赐,久而久之,背越来越驼。后来遇一白胡子老人,赐几颗药丸让驼背人服下,说做人就要挺胸抬头,你如此不便还要艰苦劳动,不应该低人一头。驼背人感激涕零,很高兴地吃下去,即刻药到病除,腰背挺直。弯了一辈子腰,他终于挺直脊梁做人了,他抬头挺胸昂首向天,心想,做人就应该坦荡磊落,展展挂挂。这也许是白胡子老人的美意吧?另一个传说是,河北有一个哑巴,他非常孝顺父母,母亲腿上长了一个人面疮,疼痛难忍,血浓如注,哑巴为母亲四处求药,有一个中医告诉他,须用一块他身上的肉做药引。哑巴毫不犹豫从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块肉,让母亲服用,母亲服了三副药,他割了三块肉,母亲的疮药到病除,哑巴十分欢喜。这天晚上出去倒药渣,外面来了个白胡子老人和他说话,他用手比划,白胡子老人知他是哑巴,就让他喝了一点药水,结果他会说话了。哑巴会说话后,和白胡子老人交谈了一整夜。白胡子老人告诉他,万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说他的孝心感天动地!哑巴得了白胡子老人的教导,向白胡子老人叩了三个头表示感恩。结果白胡子老人瞬间消失了。
有关白胡子老人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故事很多。被治好病的人问起这是何种妙药?白胡子老人说:“有座盘秀山,山上座庙,庙前有棵檀桃树,谁去谁知道。”
于是盘秀山一时间热闹非凡,朝圣的人川流不息,远及晋、冀、豫、陕多个省份的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盘秀山成了一座神山。
我顿然觉得这里草木有灵,附注了一种灵性仙气。我回头望了一眼老而不倒的老人树,它会不会是白胡子老人的化身呢?寻找盘秀山的心情刻不容缓。
我们打问好通向盘秀山的路途,大约有半个小时的路程,须要徒步而行,开始还有些信誓旦旦,没走几步就完全屈服,路陡峭的必须九十度弯腰,一步一步向前挪动。我觉得这里的山野落石都有一种动人的表情和故事,好像它们从远古洪荒而来,一些孤零零的大石快像一墩墩不能移动的雕像,它们好像经历了世态炎凉之后,任凭风霜酷暑而守候寂寞,显得异常严肃而冷漠。可盘秀山的风是安静而清凉的,是恰到好处的。我们在迂回发光的山路上,感觉到天地通明,万物鎏金,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像溶化在流动的热河里,与自然溶为一体。偶儿风会送来一缕儿清凉,好像是对不速之客必要的礼貌性问候。因为弯腰前行,那些野花细碎的朵儿像星星睁开眼睛一样,向我们展颜微笑,那些荆棘粗糙而不狰狞,很像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善良村妇,它们在一面面山坡上,一道道深沟里,随时在无人区恭候生命的出现,它们一定在讨论我们行路的姿势实在笨拙,我不禁有些局促和羞涩。
站在半山腰仰望山峰,已清晰地看到峰顶上的庙宇,它如一个漂浮的精灵,在各种古老的典籍和传说中游移。我一路走一路发现,盘秀山厚重而神秘的自然,是一道道层出不穷的风景线,是一个个讲不完的美丽传说。我们就要接近秀山的庙宇了,庙宇雕梁画柱,红黄套色,在绿色的掩映下像一块色彩鲜艳的宝石。那些看上去并不特别的树都被人扎上了红布条,微风吹拂,翩然飘动出动人舞姿,就浮出了一丝丝的神秘。我想,这难不成就是檀桃树,可以弄下神药救人?我向它深深躹了一躬,表示深切的感激!世界的任何一个生灵,任何一种生物都不是独立存在,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块石,都在向世界诉说着确信无疑的真理,某种人类无法超越的精神——自然宇宙力!一切原始的宗教崇拜都源自于自然与人的认识为开端,或许未来世界的宗教形态就在于对自然与人的认识深入吧?当人对自然彻底认识了的末尾,也许就是宗教的结束。
接近主峰的时候,已不是九十度弯腰了,而是手脚并用。爬上一块大石板上,发现了一个硕大的牛蹄印子,我惊奇地大叫:金牛蹄子印!我看到传说中的金牛蹄子了!我贴近石板仿佛听到有风席卷而来,且有牛蹄的踢踏声……然后便想起那个玄妙传说,真有行迹可证。
传说很久以前,盘秀山下华寨村有一个男子,名叫王二孩,从小吃苦耐劳,诚实不欺,却总是吃不饱,穿不暖,还常常有人欺负他。他特别能忍,忍他难忍的事,吃他难吃的苦,如果有人役使他,他从不推辞,有人需要帮忙他会快乐答应,在方圆几十里落下了好人缘。但东家胡财主是个大斗进小斗出的抠门鬼,心计很深,总是算计长工们的工值。王二孩给他扛长工,一年下来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天二孩干了一响午活饿得气息奄奄,便躺在石板上休息。这时,有一头金牛向他走来,他即刻站起来让路,结果金牛带着他跑到毛猴岭,用牛角抵开一面石板,石板徐徐打开,露出一个石洞,洞里出来一个童颜鹤发白须过胸的老者,笑咪嘻嘻地对二孩说:“上苍念你几世勤劳,积累粮食满仓,老夫奉玉帝旨意,为你看管已久,今日幸见,付还予你。”王二孩惊奇不已!由于事情来的突然,也实在奇妙,不敢相信。老者向洞里一指,洞里果然金光闪闪,满洞子都是玉米、谷子、豆类等。王二孩欣喜若狂地离开洞府,衣袋里装满了金豆子,他觉得既然是玉帝赐给的种子,他便开垦了一片地种进去,如果收成好定要献给穷人都来种,让穷苦人一同富裕,和他一样的穷人们再不用挨饿了。他头天种进去,第二天一早去看,豆子已经展枝开花,到了晚上仅结了饱满的豆子。二孩的奇事传到胡财主耳里,他觉得他将会失去一个好劳力,而且二孩发富他心有不甘,便怒气冲冲收回田地,说山是他胡家的,地也是胡家的,地里长出的金豆子自然也是他家的。二孩无奈,只得把田地给了胡财主。谁知胡财主收回后,禾苗朽了,豆子成了蒺藜蛋。胡财主很是费解,就又亲近二孩,希望二孩能告诉他金豆子的来历。二孩一向诚实,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胡财主得了秘诀,就装成穷人,躺在柳树下,表示他饿得气息奄奄。这当儿,他听到一阵狂风卷起,并听到风中有牛蹄声踢踢踏踏而来,他心生大喜!金牛近前他刚想牵住金牛,没想到金牛奋起前蹄一脚把胡财主踢下盘秀山沟摔得粉身碎骨!人们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上苍眷顾的都是勤劳善良,诚实不欺的人,胡财主弄虚作假心眼歹毒,上天怎么会赐给他金豆子呢?二孩人气好自有天庇护。
此后,人们发现踢下胡财主的石扳上留下了若干牛蹄子。而我们此时看到石板上的牛蹄清晰可见。看来人心向善是天地间永恒的法则。即便你拥有很多,用不正确的手段获得也终究是一劫!
哦,这里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至理名言。
我们兴趣陡然,即刻向庙宇爬上去。我终于明白了,因为盘秀山的高岸要九十度弯腰,因为盘秀山的神圣须得手脚并用,这种肢体动作是对高岸与神圣不自觉的恭敬。据说当年,王二孩和穷苦百姓们为祭奠玉皇大帝的恩赐,造筑了这座小庙,由于山高,运输建材不便,百姓们想了个绝妙的办法,用绳子拴着砖瓦搭在羊群的脖子上搞运输,方圆百姓赶出自家的羊群成了运输队伍,庙宇就这样建成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此话确是真理!
但,也有文献记载:传说唐尧时期有位为民施医的长寿老人,名叫钱铿,人称彭祖。为尧王治病有功,被尧封为“灵应候”。据说篯铿高寿145岁,民间尊其为“方山祖师”,后建此庙祭祀,说这是祖师庙的来历。可是建筑风格是宋代格局。到底哪种传说正确不得而之。
小庙不大,有三间,碑文记载河南人重修,门上方有匾额“老爷殿”。里面没有高大的塑像,只有民间的心意,正中间估计是老爷像,右边财神爷、龙王爷、山神爷……左边是众生敬献的花束,墙上依稀有壁画,有民间送来的锦旗,“有求必应,功德无量”、“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等字样,整个殿内花团锦簇,彩绸垂挂。这是人类对自然的祈愿!世世代代的人,谁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存下来的呢?山高百姓就敬它为山神,水秀就奉为水神,以此恭敬山川沃土的养育之恩。这是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看起来,那些历史的种种传说与他们供奉的神祗,都进入了这间特别神圣的殿堂里。
一种朴面的亲切感!
我特别想对勤劳吃苦,能忍难忍之事,能吃难吃之苦的王二孩诉说,这个传说其实是告诉世人,任何逞一时之强,任何恶霸势力都不过是一种表相,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是民间约定俗成的道理,口口相传成为最初始或者说最终极的文化,任何时候都会生效,这种自我约束是自心的光芒。我也特别想对那位“白胡子老人”恭敬地躹一躬!他的“妙手”“神药”总是出现在心灵品极高贵的人面前药到病除。我想这便是人们对善良的理解和向往吧。
带着这种亲切感,我站在海拔1574米的盘秀山主峰上,就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胸中悠然涌动着超越历史和考古学意义的审美情感,依傍了它就像依傍了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这里孕育出许多彪炳史删的帝王将相,如万世明君尧帝,晋国始祖唐叔虞,春秋晋文公重耳,外交家蔺相如,军事将领、赵国戍边大将李牧,汉代的张良……等等等等,他们远近闻名,在各个历史时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是一块养育精神品格,治国谋略精英的宝地。安泽是开明的,宽厚的,复杂的和多元的。围绕着这块静悄悄的历史故地,我却仿佛听到了远古号角……
阳光从我的脸上匆匆路过,我眯着眼情,觉得自己已化作脚下的那块石,那棵树,那座山!我愿意和它们一样守护这块美丽的江山。放眼展望,造山的神们真是构思奇妙,远山影影绰绰的光雾神秘而飘逸,近山如整装待发的绿色卫士,巧妙地围成一个酷似八卦图的样貌。它们慢慢堆砌,就像跳跳荡荡的音府排列有致,似一曲独特的叙事音乐,时而高亢,时而舒缓,时而低沉,时而欢快,慢慢唱出了一曲浑厚的《历史进行曲》,这是安泽的独特乐曲!这里的自然与天体形成了安泽的地形,我仿佛觉得安泽就是神都!盆景般地坐落在天底下,成为大地的花园,或者说是一块转台式布景,这一幕正承装着“安泽大厦”这座千家万户出演过的历史场景,也正承装着现代改建后的布景,总之,历史牵着现实,现实咬着历史,它的壮阔是华夏子孙足以骄傲的食资。这里的一山一石都具有装点美丽的骄傲感。我的灵魂好像从体内飘出,漫游在盘秀山的上空,金黄的莲翘花耀了我的眼目,肃穆的松柏让我不敢轻慢,安静的沁河赏心悦目!对我而言,亲吻自然,神游古迹,穿越民间……是为最有意义的一天!
2021年5月7日 净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