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花烂漫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花】峨眉奇遇(散文)

编辑推荐 【山花】峨眉奇遇(散文)


作者:海上稼轩 布衣,28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27发表时间:2021-06-02 09:35:29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因此也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我第一次去峨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本来是一次很平常的旅游,但是在那里遇到了三件奇事,使那次旅游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到峨眉山肯定要去金顶看日出,本来计算好乘车到雷洞坪,然后到接引殿乘缆车上山顶。偏巧这天缆车维修,我和紫羭只好步行。缆车站的人说,如果要看日出,应该隔天晚上就住在金顶。于是,我们开始步行上山。
   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海拔3079米,是峨眉精华所在。1983年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翊钧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可惜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1986年,国家拨款重建华藏寺。我们登上山顶时,看到金顶还在施工。
   向远处眺望,太阳已经跳出云海。今天太阳比较“照顾”我们,给了我们一刻钟的阳光,即按时升起,一刻钟以后便扎入云海,再不露面。
   我们来到摄身岩,据说这是欣赏佛光的最好地方。站在岩边,望不到底,只见怪石嵯牙,令人胆寒。岩下,因常年云封雾锁,人迹罕至,被人视为神秘之地。可能是我们的缘分还没有到,站了十几分钟到底还是没有看到佛光。
   从金顶往下走,道路全被冰雪覆盖,被人踏过之后变成了硬雪,走的人多了又变成了厚冰。上山时,没有觉得硬雪和厚冰有多滑。下山时,一伸腿就滑倒——旁边就是万丈深崖,非常危险。于是,我们就改走路边的坡地,虽然有些坎坷,但走雪地不容易滑到,要比走冰石阶安全得多。路上遇到一个健壮的汉子独自一人上得山来,背着一个硕大的背包,脖子上挂着一个中焦镜头的照相机,衣裤上有很多口袋,一看就是一个专业旅行家。他拄着登山杖,穿着登山靴,并不担心石阶路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山上稳步迈进。我把这种人称为“独狼”,因为他们旅行不需要旅伴,所有问题都是一个人解决,就连留影都是架起三脚架自己给自己拍。三个人以上的旅行团称为“群狼”,群狼中必须有头狼发号施令,否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到了雪线之下,我和紫羭都松了口气。忽然,有一对小夫妻跌跌撞撞从山上跑下来,看到我们像看到救星似的。那男的拉着紫羭的手,语无伦次地说着什么。紫羭听不懂,让他跟我说。那男的说,刚才在山坳口,有三个人用棍子打到一个男的,把他包里和身上的东西都拿走了,然后推下了山崖。他和老婆恰巧经过,看到了这一切,那三个人也看到了他们。小夫妻惊慌失措,返身就往山下跑,一路上摔了好几跤。那女的紧张得说不出话,只会不住地点头同意丈夫说的话。我眼前浮现出独狼上山时矫健的身影,这样一条好汉竟然莫名其妙地死在了佛教名山!我和紫羭毫不犹豫,拉着小夫妻向山下疾走,边走边回头,看看那三个毛贼有没有追山来。下到接引殿,山下上来的人已经很多的我们遂和小夫妻分道。
   没走多久就到了雷洞坪。雷洞坪古名雷神殿,汉时开始建造。清乾隆年间重修,道光年间僧心量移基重建,同治年间,僧觉园迁建于此,后毁坍。我们看到的只是雷洞坪的旧址,有几幢破旧的房子。
   再往下走,就到了洗象池。传说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菩萨骑象登山时,曾在寺前一水池中汲水洗象,所以“洗象池”。此处为上山的必经之路,明朝时仅为一亭,称初喜亭,后改建为庵,名初喜庵。清康熙年间建寺。乾隆初年月正和尚扩建。咸丰、同治年间建观音殿、弥勒殿、大雄殿。民国33年遍祥和尚重建大雄殿。1984年再次维修,并在观音殿后新建映月楼,又增建客寮。
   参观完毕,我们坐在洗象池边的石栏杆上休息,忽然觉得有人拍了我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猴子,它正咧着嘴朝我笑。我只在动物园看过猴子,面对活泼可爱的真猴子,自然乐不可支。我拿出包中的小食品喂猴子。本以为喂猴子只是旅游中的一个小插曲。不料,事情却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着。我们边与猴子嬉戏边朝山下走去。走着走着,原来的一群猴子停下了脚步,并拉住我们的衣服不让走。前面不远处,一群猴子站在路边,等着我们进入它们的领地。我们想打点埋伏,留点东西给下一拨猴子吃。但是跟前的猴子并不肯放过我们。我们一再摊开双手表示没有食品了。但是猴子不相信,要来翻口袋。我们把口袋翻出来给猴子看。猴子还是不依不饶,要拉住我们的包要看。我们当然不能答应,就和猴子展开拔河比赛。据说,有猴子把游客的相机挂到了山崖的树枝上,等你拿食物去赎。还有的猴子因为没有找到食物而将游客的背包扔下山去。上山时,有人告诉我们,要么不给猴子喂食。要么就把东西全部出来,千万不能从包里拿食物出来。我们的包从未见过光,自认为不会有问题,乃死死拉住包向前走。猴子可能觉得我们的包里确实没有食物,就放开了我们。下一个领地的猴子知道我们很心善,满脸堆笑地上来化缘。上一个领地的猴子则在不远的地方看着我们。我们只能摊开两手表示已经没有食物了。但是猴子们并不买账,死死地围着我们,还拉着我们的衣服。紫羭被猴子纠缠得火往上撞,他捡起路边的一段小树干,准备打散猴子。正待他举起棍子要抡时觉棍子很沉,回头一看,棍子上挂着三只猴子。他挥动棍子想把猴子甩出去。不料,猴子一拥而上,将他团团围住,有的撕扯他的衣裤,有的拍击他的大腿和臀部。紫羭大怒,喊道,“仲翔,上啊,跟它们拼了!”话音未落,山上的树枝一阵摇动,像刮过了一阵风,数百只猴子从树上跳下,并发出战斗的吼声。紫羭手中的树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了猴子的那里。正当我们陷入重围,身处险境时,一队滑竿从山上下来。滑竿是峨眉的一道风景线,我们从山上下来时,不时有滑竿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现在走来的滑竿队人很多,大约有五六个滑竿,连坐着的有十来个人。几个滑竿师傅一阵吆喝,喝退了猴子。
   据说在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时候,蔡锷在云南起义讨袁。护国军的伤兵太多,扎了许多临时担架应急。后来有人从扎担架得到启发,把担架稍加改进,就成了滑竿,比轿子轻便快速。滑竿制作简便,两根三米多长的斑竹竿,两头尺把长的短杠作抬肩,中间用竹片编成软扎,前系脚踏,冷天垫毛毯,热天撑凉篷,软扎上可坐可卧。
   一个滑竿师傅说,前一段时间,有一只猴子暴力伤害游客,甚至还把游客推下山去。后来公安局判处这只猴子死刑,由武警执行枪决。
   从山上下来,一路也看了不少寺庙。路上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老和尚,背着一个布包袱,正往山下赶路。我旅游中的一个重要节目就是向当地人了解风土人情,加上我本是九华百岁宫门徒,聆听佛门高僧讲讲佛教名山的故事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我加快脚步,赶上了老者。老人自称果正,常住在洗象池。
   我把遭遇猴子的事情告诉了果正师傅。果正法师说,弱肉强食是动物的天性,你比它强,它就怕你;你比它弱,它就欺你。你们可能比猴子厉害,但是它们数量多,又灵活,只有它来打你,你却打不着它。
   我说,滑竿师傅一叫,猴子就走开了。
   师傅说,抬滑竿的没得吃的,猴子得不到好处。再闹也没有用,只好走开喽。
   师傅接着说,你要怕事,就不要露财,你露了财富,小偷就惦记你;你露了才华,庸人就利用你。
   我说,那也不能碌碌无为过一辈子呀!
   师傅问,你想怎样过一辈子呀?
   我说,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师傅忽然笑了起来,治天下?谁让你去治天下啦?天下本是大家的天下,你过你的日子,我过我的日子,根本就不用“治”。
   我说,世间本有不平之事,没人管岂不乱套?
   师傅说,读书人都以为读好书就可以报效国家,就可以名垂青史,殊不知国家并不是天下人的国家,青史也不是的真实记录。
   我问,师傅刚才还说“天下本是大家的天下”,怎么又说“国家并不是天下人的国家”?
   师傅又笑了,你的悟性不高耶。
   果正师傅的话我当时并没有完全听明白。
   后来,果正师傅不再说那种“哲理”话,转而开始介绍峨眉山僧人的情况,还有很多寺庙的老和尚没有回来,有些寺庙还需要修缮。似乎有邀我入佛门之意,我在九华山时已被印慧法师收为吐地,我虽没有接果正师父的话茬,但心里早把当作自己的师傅了。
   师傅要去报国寺,我们上山时住过报国寺,晚上想换一个地方住。师傅推荐我们去万年寺,并说万年寺是峨眉的大寺,值得一去,还可以住在里面。于是我就和师傅在清音阁别过,从此再没有师傅的音讯。
   这一天我们都是步行,共计走了103公里山路,赶到万年寺时已过了关山门的时候了。借了果正师傅的名号,才得以在寺里住下。第二天一早,住持带我们在寺里转了一圈。
   万年寺是峨嵋山八大寺庙之一。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东晋隆安五年间,慧持大师创建寺庙,名普贤寺。唐朝乾符三年重建,易名白水寺。宋时称白水普贤寺。明代万历二十八年重修时,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民间俗称万年寺。1946年大火,除明代砖殿外几乎毁坏殆尽。现有殿宇是1953年重建的。
   明代砖殿就是著名的无梁殿,也是万年寺唯一的“古迹”。建造时仿印度、缅甸建庙技术和风格,主殿长宽均为16米,四壁全部用砖砌,砌到7.7米处,逐渐内收,建成穹窿形拱顶,上面绘有手持琵琶、箜篌、笛子仙琚飘拂的四天女。全殿无梁无柱,不用一木,故称“无梁殿”,殿墙上装饰圆拱、垂柱、窗棂等仿木结构的图案。圆顶上建有五座白塔和四只吉祥兽物;殿内顶壁四周佛像密布,原供铁佛三千尊、金人十二、罗汉五百,造型古朴,称为“千佛朝普贤”,现只穹窿下正中供奉着高7.35米、重62吨,铸于宋太平兴国五年的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铜像。菩萨神态安详,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头戴五佛金冠,手执如意,体态丰满,神情肃穆;莲花花瓣怒绽,重叠四层。座下的六牙白象姿态浑雄,大耳下垂,鼻几触地,四足立于莲台之上。普贤又称“通吉”、“三曼多陀罗”,代表德行。传说此菩萨有延命之德,发过十大弘愿,因而成为主理德、行德者,尊号“大行普贤”。其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普贤常骑六牙白象。
   无梁砖殿后侧有著名的“行愿楼”,里面供奉着万年寺三宝:佛牙、贝叶经和御印。
   万年寺内藏有“佛牙”一枚,长1.28尺,重6.5公斤,是明代嘉靖年间斯里兰卡的僧人所赠。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全身都变成了细小的舍利子,只有牙齿完整不化。但是什么人会这么大牙呢?据说专家认为这是剑齿象牙齿的化石,距今已有二十万年了。这会不会是普贤的坐骑的牙齿呢?
   贝叶经长50厘米,宽12.5厘米。用泥金书将梵文《华严经》写在贝树叶上,共246页。在造纸技术还没有传到印度之前,印度人就用贝树叶子书写东西,佛教徒们也用贝叶书写佛教经典和画佛像,贝叶经的名字由此而来。明代万历十九年,峨眉山无穷禅师、性宽禅师赴京师,请求皇室资助修建峨眉大佛寺。慈圣太后将印度僧人进贡的这册贝叶经转赐无穷禅师。后来虽然峨眉大佛寺被毁,但这部珍贵的贝叶经还是由万年寺收藏并保存下来。
   万年寺有一枚皇帝所赐的印章,据说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建砖殿时钦赐的。长宽各13厘米,正中筹刻“普贤愿王之宝”六字,上方刻楷体“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敕赐峨山”。明代穆宗朱载厚的孝定李皇后,年轻时久未生育,曾经派人到峨眉山白水普贤寺进香求嗣,许愿若怀男婴,定为菩萨穿金,重修庙宇。不久,李皇后怀孕了,生下朱翊钧,后被立为太子。万历元年,朱翊钧登基为神宗,尊号其母为“慈圣皇太后”。万历二十七年,白水普贤寺罩护普贤铜像的木阁毁于大火。次年,慈圣太后赐金重修,僧人台泉仿印度热那寺建无梁砖殿庇护铜像,历时两年竣工。适逢慈圣太后六十大寿,神宗皇帝亲自题额“圣寿万年寺”,从此该寺改名为万年寺,同时还赐了这颗御印。这枚印章虽为铜质,但因是皇上所赐,所以大家都称之为“金印”。
   我们要赶着早班车下山,所以只在寺里匆匆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坐在下山的公共汽车上,我脑海里满是这次峨眉之行的画面,但是没有报国寺,没有万年寺,也没有金顶,只有猴子、独狼和果正师傅。果证师父的话似乎一直在我的耳边,影响着我以后几十年的生活取向。

共 501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叙来娓娓深谈,诉满深情。峨眉山,是一座很漂亮的名山,在这里观日出,看每一个景点,都会留下深刻印象的。这篇游记散文,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深挖细掘,为我们展现了峨眉的每一个景点、每一个美景。散文娓娓叙来,引证详实细腻,仿佛也把我们带到峨眉山去观光、去旅游、去赏景、置身在一片美丽的想象中……“一派美景入肺腑,妙笔自然会生花。”好散文!劲推力赏!问好作者!期待新续!【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21-06-02 09:37:10
  好散文!劲推力赏!问好作者!期待新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2 楼        文友:海上稼轩        2021-06-02 20:43:26
  感谢黄江山老师的推荐和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