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神州】向秀赠苗栽红薯(散文)

精品 【神舟•神州】向秀赠苗栽红薯(散文)


作者:孙巨才 进士,6592.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12发表时间:2021-06-02 11:54:56
摘要:一说出“向秀赠苗栽红薯”这句话,就会有人笑得喷饭!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约227年-272年)是河内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人,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在一千七百年之前就去世了,而红薯在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才引进中国福建,到清朝康熙年间才遍布各省,距今不过四百多年的光景,知道这些历史的人就会认为这句话是酒醉戏言,聊以自乐。但是,若你耐心看下去,就会感觉这句话并不是胡论瞎侃,而是言之有据,事出有因。

【神舟•神州】向秀赠苗栽红薯(散文)
   一说出“向秀赠苗栽红薯”这句话,就会有人笑得喷饭!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约227年-272年)是河内郡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人,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在一千七百年之前就去世了,而红薯在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才引进中国福建,到清朝康熙年间才遍布各省,距今不过四百多年的光景,知道这些历史的人就会认为这句话是酒醉戏言,聊以自乐。但是,若你耐心看下去,就会感觉这句话并不是胡论瞎侃,而是言之有据,事出有因。
   我家院子的大门距离大路有6米远,大门外通道的左边有4米宽、15米长的土地,右边有4米宽、10米长的土地,这两块土地被新修的大路丢满了废弃的大大小小的混凝土块和石子。我汗流浃背,清理场地,送走了五位垂柳,请来了八尊金桂,由“五柳先生”变成了“八桂居士”。我的老伴认为桂花树苗尚且幼小,空余出的土地实在可惜,就极力要求栽种成红薯乐园。
   我是个农村生农村长的穷孩子,对于红薯来说,可谓恨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我的小时候家里没有粮食,红薯馍,红薯汤,红薯就是保命粮。一季红薯半年饭,一天三顿吃红薯,早饭是红薯稀汤,午饭是蒸红薯,晚饭又是红薯稀汤。烤红薯、馏红薯、煮红薯、炒红薯、炸红薯……吃得我够够的,见都不想见,一见红薯就胃里翻江倒海,发热火燎,疼痛难忍,大口大口地呕吐酸水。但是,为了活命,呕吐罢还得含着眼泪,忍痛再吃。红薯给我的心里留下了阴影,我从小的理想就是不吃红薯吃白馍。我当兵时拼命干,嘴里说得高大上,实际在心里说,我若是不拼命干,就对不起我每天吃的白蒸馍!我转业到地方后,选择到粮食系统去工作,说实话就是为了让我和家里人吃得饱,吃得好,吃上大米白面,不吃红薯粗粮。现在我退休了,大米白面,果菜蛋奶,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每天吃喝的档次属于上游。我真的不想再提起使我伤透了心的红薯,就表明了我的严正立场:坚决不栽种红薯!
   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我的老伴对于红薯的态度与我恰恰相反,对红薯有着一种特殊的深情。她小时候的家里比较好过,父亲看守菜园,哥哥是村里会计,家里有粮食吃,吃个又甜又香的红薯是为了尝尝鲜、解解馋,吃顿红薯就相当于坐了一回上等宴席。她的村里是红薯高产区,收获下来的红薯几乎都是打成了淀粉,下成了粉条,卖粉条换来了惊人的收入,这些钱供她上罢小学上初中,上罢初中上卫校,使用充足的财力把她培养成了一名妇产科医师。因此,她对红薯感恩戴德,情深似海。
   我和老伴的“政治局”会议在床上隆重召开,我方陈述了苦难的经历,表明了立场,不希望挤占桂花树的生存空间。退一步说,充分利用土地的空间也可以,无论种什么均可,就是不要栽种红薯。
   她方则深情地回忆了红薯对她的恩德,阐述了对红薯的深厚感情。她说,在冬天喜欢喝香气四溢的红薯玉米粥或红薯小米粥,特别爱吃在火灰堆里烤熟的红薯,香甜绵软,口齿留香,真是一种超级的享受。她最喜欢下粉条的火热场面,她忙着添柴禾把大锅下的火烧旺,哥哥光着脊梁,浑身是汗也全然不顾,吼着号子,用手使劲地锤着漏瓢,在仙雾缭绕的热气里,全家人快乐的心情就像粉条一样地绵长。
   她劝导我说,在自然灾害年代,很多庄稼颗粒无收,红薯的产量非常可观,成为了农民的主食,在那个年代救了很多人的命,咱可不能忘本啊!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户,红薯产量高,种植投资又少,比小麦玉米收益高,红薯加工成淀粉、粉条逐渐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选择。时代不同了,观念在发展,如今的红薯成了极为珍贵的好东西,药食同用,是食品中的长寿明星、抗癌明星,随着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红薯的产品有望受到更多的欢迎。你小时候是红薯吃得太多了,产生了逆反心理,现在你可以试着吃一点,不会引起胃里难受的。再说,你不吃还有我和儿孙们要吃,这土地也不是你一个人的,要不然咱开个“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家人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霸权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审时度势,识时务为俊杰,就陪着笑服从了老伴的领导。
   我的老伴是在红薯窝里长大的闺女,对栽种红薯可算是个老行家。她给我说农谚:“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谷雨节是我们当地栽种红薯的最佳时机,今年的谷雨节是4月20日,星期二,农历三月初九,是个大好日子,于是就决定在这一天栽种红薯苗。
   听人家说,现在的红薯苗售价不低,无论买多买少都是麻烦。我俩为了预先得出需要红薯苗的确切数量,就用锄头按照株距40公分、行距70公分的规格挖好了坑。我俩各自数了两遍,核对无误,左边这块地需要215棵,右边这块地需要143棵,共计需苗358棵。
   老伴咨询了刚栽过红薯苗的过路熟人,说买红薯苗要到冢头村去,那里是豫北著名的红薯苗批发基地。冢头村离俺们小董村的直线距离不足四公里,顺着大公路去也不过六公里。我立即骑上电动车,迎着初升的朝阳,驶上了公路,去完成老伴交给我的光荣任务。
   我一会儿就来到了冢头村边,一下公路,就看见了“红薯苗批发基地”的水泥板大招牌,塑料大棚好像辽阔大草原上的银色蒙古包,连绵不断。路上停满了各种车辆,车上装满了要运往方圆几百里的大量红薯苗,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听接待室的年轻人向远来的客户介绍:“向秀就是我们冢头村的金色名片!向秀的故里叫向村,因在古代“向”与“尚”同音,就又写成了尚村。晋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向秀积劳成疾,死于朝中的散骑常侍的任上。村里人知道后,痛哭流涕,如丧考妣。几百人成群结队,头系白布,步行二百余里,纷纷赶到京城洛阳为向秀哭灵,然后人人手拉灵车,返乡途中哀声不绝,将这位家乡伟人隆重葬于村子的南地。村里的所有人口,不分男女老幼,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衣襟兜上一包黄土,虔诚地为向秀添墓,堆成了一个高大的巨冢。村里的不少人家有感于向秀在灾荒年拯救了全村人的恩德,就自发搬迁到向秀冢的附近居住,日夜守墓,陪伴向秀,人口逐渐多了,又形成了一个新的村庄,起名就叫冢头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们武陟县三阳乡冢头村的红薯育苗产业便开始起步发展,多数村民依靠“土炕”进行育苗。经过60多年的发展,育苗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全村育苗大棚已经达到100多座,品种涵盖紫薯、商薯、西瓜红等多个系列,除了在焦作市所属县、市销售外,还销往郑州、洛阳、新乡和山西省。”这个年轻人忙于接待大客户,优先满足需要一亩(3400~3700棵)以上的买主,对于需要几十亩、几百亩的红薯苗的特大买主,更是紧跟不放,百般拉拢,就把我这个只需要300多棵的人丢在了脑后。
   我等得心急火燎,就骑着车换了个地方。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非常热情地向我打起了招呼,我盛情难却,就来到了他的身边。
   老人说:“你不认识我,我却认识你,我在中学教语文时,在焦作市电视台的电视颁奖晚会上,看到你因为‘把董永留在了焦作’,武陟县的《董永传说》成了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受到了市里的表彰。我对你的印象很深,现在你的面貌未变,我一搭眼就认出你了。你来有啥事?是凭吊向秀还是找人采访?”
   我说来买358棵红薯苗。老人把脸突然一黑封,厉声说道:“不卖给你!你把你们小董村的‘董永传说’写成了国家级;你把俺们村的‘向秀传说’写得怎么样了?”
   我诚惶诚恐地回答:“我多次深入东尚村、西尚村、柴尚村和冢头村以及周围村庄进行走访,收集整理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向秀传说,也在各种报刊和各大网站上发表了不少的向秀传奇故事,至于申报非遗,那是政府有关部门的事,我也尽力了。”
   老人看着我非常尴尬的脸色,扑哧一声笑了,爽朗地说:“俺知道你尽力了,为宣传俺向秀老祖宗立了大功。这红薯苗不卖给你,我作为向秀的后人,要代表向秀老祖宗赠送给你!”
   我看见大棚前挂着的价格牌上写着:
   老品种,红皮白瓤,面甜,产量不高,但口感特别好,七分一棵;
   蜜薯,紫皮红心,像蜜一样香甜,二毛一棵;
   西瓜红,薯皮深红色,薯肉桔红色,胡萝卜素含量高,食用品质优,耐贮性较好,一毛五分一棵。
   ……
   我认为老伴栽种红薯主要是为了怀旧,就提出要买358棵老品种的红薯苗,七分一棵,二十五块钱就可以搞定。老人细问了我的两块地的长和宽,劝说我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还是栽种高级的红薯苗比较好,就给了我143棵蜜薯苗,叫我载到右边的这块地上;又给了我215棵西瓜红,叫我载到左边的这块地上。我随即口算出了蜜薯苗28.6元,西瓜红苗32.25元,合计60.85元,就将61元钱递给了老人。老人再三推辞不要,自豪地说:“俺儿子家经营了十二个育苗大棚,一季能挣十几万,我退休了帮他看护,这一点红薯苗我做得主。向秀老祖宗是贫穷农家出身,在朝当官回家后还照样打铁、种菜,勤劳致富是我们的祖训。在向秀老祖宗的护佑下,我们村现在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你一定要一如既往,帮助我们多写向秀,宣传向秀。”
   我趁着他转身的时机,就将61元钱暗暗地塞到了他的看守小屋的床上的枕头底下。
   当我骑着电动车回到自己家的时候,向老伴这位领导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一掏上衣口袋,那花出去的61元钱不知何时又飞到了我的口袋里。我对老伴说:“咱沾了向秀的光,向秀给咱免费赠送红薯苗,61元钱,61元钱哪!”
   老伴撇了撇嘴说:“咱俩都有退休金几千块,区区61块钱你就看在眼里了?你吹空调熬夜磨屁股写向秀故事,成本支出了多少钱?只见了61块回头钱,你还不嫌寒碜,捡了颗小芝麻就得意忘形,你嘚瑟个啥!”
   我学戏台上的小生向老伴弯腰施礼,用豫剧的二八板唱道:“我的夫人呐——六十一元钱虽轻,意义堪比泰山重。向秀老人赠大礼,其中内涵深无穷。六一国际儿童节,老少儿童都欢腾。人老留得童心在,返老还童永年轻。向秀祝咱福寿长,夫妻恩爱老儿童。”
   老伴嘻嘻笑了,催着我说:“咱不要辜负向秀老先生的深情厚意,赶紧栽吧!”
   老伴在娘家就是栽红薯苗的行家,这时候给我卖弄起了她的实践经验:“红薯苗要先剪根,剪了根的返活时间短。红薯的施肥应以基肥为主,多施钾肥和磷肥,栽时一把草木灰,秋后红薯一大堆。农谚说,横栽红薯竖栽葱,红薯栽浅立大功,浅栽结个金元宝,深栽到头光长藤。横栽能增加薯苗入土节数,一般为4--6个,有利于多发根,易成活,结薯多,产量高。在保证薯苗成活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浅栽,不宜超过8公分,使入土各节位处于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的土层,有利于薯块的长大。栽前必须浇足窝水,栽后要等水渗干,不渗干绝不能压实坑里的细土,要不然湿时是泥,干了以后就是铁板了,会严重影响红薯苗的还阳生长。还要对栽窝细封窝盖土,使薯苗入土各节和土壤密切结合,及时得到水分,促进生根成活,防止跑墒、透风,确保薯苗成活。”
   我恭维老伴说:“这么高深的技术,唯有你这个行家才能够干得下来。我没有经验,一时半会也学不到家,只能在您的英明领导下,干一些出力气的粗活,从院里的水管处用水桶接水,用四轮平板小车往地里推水,往每个坑窝里浇水,这些粗活我就全包了!”
   我累得浑身泥水、汗流满面,老伴也累得直不起腰来,一直干到夕阳西下,才算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我搀扶起了老伴,和她并肩站在用废旧水泥块垒成矮墙的红薯乐园的外边,检阅着栽下的红薯苗宛如成了排列成阵的士兵,觉得自己仿佛成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心里顿时有了说不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和老伴都开心地笑了……
  
   2021年6月1日星期二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

共 46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一说出“向秀赠苗栽红薯”这句话,就会有人笑得喷饭!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约227年-272年)是河内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人,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在一千七百年之前就去世了,而红薯在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才引进中国福建,到清朝康熙年间才遍布各省,距今不过四百多年的光景,知道这些历史的人就会认为这句话是酒醉戏言,聊以自乐。但是,若你耐心看下去,就会感觉这句话并不是胡论瞎侃,而是言之有据,事出有因。作者用这句话设立了悬念,吸引读者看下去,运用了风趣幽默的语言、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细腻的人物描写、如临其境的场面烘托,详细讲述了本人从不愿意栽红薯到被迫愿意栽红薯,以及到向秀墓所在地冢头村购买红薯苗和回家栽种红薯苗的全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名人向秀的崇敬之情,还洋溢着老夫老妻的恩爱情深,显示了土色土香的农村风情,展现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好景象。精心之作,推荐阅读。【神舟编辑:神舟文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061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神舟文学        2021-06-02 11:58:26
  感谢作者投稿支持神舟文学,期待精彩继续,创作丰收!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6-02 12:25:09
  感谢神舟文学的辛勤编辑与准确到位的编者按,祝神舟文学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2 楼        文友:神舟文学        2021-06-02 12:14:12
  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也是作者家乡河南省武陟县的历史名人。作者崇敬向秀的锦绣文章与哲学思想,更对向秀永葆农民本色、一心为民的事迹大加赞扬。祝愿作者步其后尘,也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草根文人。
回复2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6-02 12:39:55
  向秀是我的家乡历史名人,也是我的崇拜偶像。我写过不少有关向秀的文章,在我的《江山文集》“传奇小说”栏目里,2017年12月30日发表过《竹林七贤的向秀传奇》(传奇小说),有8440字,有兴趣的文友可以欣赏阅读。
3 楼        文友:神舟文学        2021-06-02 12:21:10
  有道是少年夫妻老来伴,退休老人的老伴更是欢度晚年的首要依靠。这篇散文洋溢着老夫老妻的恩爱情深,实在叫人羡慕至极。祝福作者夫妇百年恩爱,福寿康宁!
回复3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6-02 12:42:12
  衷心感谢您的祝福!
4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1-06-02 16:14:24
  感谢孙巨才老哥哥一如既往积极投稿支持神舟征文,期待老哥哥笔耕不辍多创佳作继续投稿神舟征文!问候老哥哥!遥祝夏安!
峥嵘岁月
回复4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6-02 21:02:41
  感谢峥嵘岁月贤妹在工作、家务、社团总编等多重繁忙之中挤出宝贵时间光临指导、跟评支持!祝峥嵘岁月贤妹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如意吉祥!
5 楼        文友:石尖        2021-06-02 19:47:07
  孙老师这篇散文,叙述娴熟从容 ,笔触不乏幽默诙谐,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生活情趣跃然纸上,从一家,从一个“红薯”上面反映和折射出生活的本真和价值,反映了时代和生活的巨大变化!石尖拜读佳作,问候孙老师!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5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6-02 21:00:31
  感谢石尖社长在企业经营的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光临指导,评论支持!您的鼓励给了我继续投稿的自信,给了我继续写作的动力。祝石尖社长身体健康,经营兴隆!
6 楼        文友:美蓉        2021-06-02 20:56:47
  孙老师的散文以过往的生活经历为铺垫,突出了现实生活的生动和趣味,用生活的真情实感打动人,散文生活气息浓,语言自然清新,拜读学习,祝孙老师创作愉快!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回复6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6-02 21:05:24
  感谢美蓉老师的跟评与支持!您的鼓励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动力,祝美蓉老师身体健康,创作丰收!
7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6-02 21:59:41
  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诙谐诮皮的人物描写,读来倍感亲切风趣。我们江苏这一片称红薯为山芋,我一辈子也吃不够,这一点,我绝对要为老嫂子投一票喽!呵呵!
回复7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6-02 22:21:44
  感谢茆屋闲客贤弟的跟评与支持!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就会有什么样的观点,您和您嫂子一个观点,说明您小时候吃红薯没有把胃吃坏,没有一吃红薯就疼痛难忍,我充分理解。现在我的胃好了,吃一点红薯也不感到胃疼了,所以,我就可以回归到你们的阵营里来了。
8 楼        文友:阳山岗        2021-06-03 13:58:59
  美文!接地气,很时代感,改开前那缺衣少食的年代,红薯的确是功臣,我们江西也一样,写的很真实,为老哥点个赞!
站在山岗看世界OK!
回复8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6-03 19:24:12
  感谢阳山岗贤弟的跟评与支持!您的鼓励给了我创作的动力,祝阳山岗贤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祖孙快乐!
9 楼        文友:东辰        2021-06-03 19:01:00
  好文章,知识性文笔。不仅宣扬了向秀产地,更增加了文章可读性。再谢您好孙兄,为一方水土呈现更大的爱。读后心里甜甜香香,如红薯一样。
回复9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6-03 19:26:14
  感谢东辰贤妹在百忙之中挤出宝贵时间光临指导、跟评支持!我看到您的评论就等于又见了贤妹一面,心里温暖,倍感亲切,您的鼓励给了我创作的强大动力,祝东辰贤妹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如意吉祥!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