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五常”养生,康宁一生(随笔)
古圣先贤,将仁智礼智信,称为我们做人应有的“五常”。这里的“常”意,是自然状态,固定不变,恒久伦常,规则规律,不可违逆。
一个人,若能笃行仁义礼智信之“五常”,就能克制贪嗔痴慢疑之“五惑”,便可修得温良恭俭让之“五德”,即可远离恨怨恼怒烦之“五毒”;一个人,若能长守“五常”,养好“五脏”,定能得到身心康宁的美好一生。
请先慢慢来品味一下,古代圣贤对天地人关系的伟大发现吧:
我们做人应有的仁义礼智信“五常”,逐一对应着肝肺心肾脾“五脏”,逐一对应着木金水火土“五行”,逐一对应着东西南北中“五位”,逐一对应着春秋夏冬和长夏之“五季”。
对于“五行”“五位”和“五脏”,还能了解一些常识,其中所指的“五脏”,当然不只是西医所说的五个脏器,还包括脏器在内的整个身体的状态,以及贯穿全身的功能。
我们只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哪来的“五季”一说?“长夏”又为何物?古圣们发现,“长夏”是夏天和秋天之间的一段过渡期,即农历的六月。此时天气湿热,是庄稼成熟运化的季节,因为这段时间,白昼比较长,所以叫长夏,“长夏”又叫“季夏”。
春为木、夏为火、“长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春主生,夏主长,“长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所以就有了“一年分五季,长夏主春秋”的说法。
“五行”“五位”和“五季”,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五常”是我们可以能动的主观选择,而“五脏”则是我们身体内的客观存在。
根据古代中医理论,正常人都有“形、气、神”三部分组成,人体应是三者调和的统一体。具体地说,“形”就是我们身体的外形、肉体,是神和气的依附,是生命运动的场所;“气”就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血,是一种无形无象的特殊物质,它联系并充养着形和神,是生命力的来源;“神”是指包括我们情绪、意念等一切精神活动,主宰着形和气,是控制生命运动的中枢。
现代科学认为,人体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部分组成。古今两种生命学说,恰巧是并行不悖、高度一致的。
中医古籍云: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意思是说,上等医生,一定重视预防疾病;中等医生,医治的是将要发生的病;下等医生,才医治已经发生的病。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为只要身体正气强盛,那些如风、湿、寒等外邪,是侵入不到我们身体的……
这些流传千古的医学宝典,与当代产业化了的医疗理论,却又是大相径庭的!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和言行造作,不仅对人体有直接影响,而且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做什么事,还会对应着影响到身体的某个部位。
人生了病,无非是有外在的、内在的和不内不外的三个因素。外在的源于风、寒、暑、湿、燥、火;内在的源于我们的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不外的就是我们的饮食和生活起居。
仁义理智信,是中华国学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都是精神因素,五行和五脏则是物质因素。我们常说,人心正,气就正,气正了,血就畅,人的形体就会端正,这时人的五脏,就会健康、和谐。
一个人,在“五常”状态下,一定是明理明智的;反之,一切跟着感觉走,不遵循自然规律,任意妄为,必然带来凶灾疾病,甚至是绝症。
五常之一:仁。
仁对应的五脏是肝、方位是东、五行属木、季节是生机勃勃的春天。
仁者,爱人也。仁爱之人,如同春天草木,生发不休,能屈能伸。性格随和,善良仁慈,恻隐博爱,坚韧不拔。一个人富于同情心,在人体内就有一股正气,可以养护、化育和滋润肝脏。
仁的反面,就是目中无人,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是贪心过盛,有时还干起拔苗助长的蠢事,稍不如愿,就会生起恨心。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没有了仁爱之心,一切只是为了自己,那么,此人在家里,也会忤逆父母,父母一言,他能九顶;为了父母家产,有的搞得兄弟反目成仇;为了家庭琐事,也能吵得夫妻离异……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了仁爱教导,只是一味地要考试成绩,一味地压着整天做作业,而不顾其他任何成长,那就容易造就孩子的贪婪倔犟的坏脾气。
养成了这种性格,就容易导致肝瘀气滞,肝开窍于目,这就是今天学生普遍戴眼镜的根源,因为肝开窍于目。
倔强的人,易怒生气,气伤肝,气血就不通畅,就会消耗生命的能量,就会分泌出毒素,伤肝还会伤到整个五脏六腑。
为了肝脏的健康,我们应仁慈待人行事,像爱护春天的禾苗一样,保护好我们的肝脏。
五常之二:义。
义对应的五脏是肺、方位是西、五行属金、季节是收获满满的秋天。
义就是道义、担当和责任。讲正义履行义务,乐观面对人生,时刻不忘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角色定位,有了责任心这股正气,就能养护肺;反之,如果失去道义,那就会出现肺气不足,肺功能衰弱。金秋是养肺季节,应养肺健脾,促五脏健康。
人的一生,从小到大,都得遵循五伦大道,尽到各种角色的职责。百善孝为先,孝门一开百门开,孝心一产生,义就出来了,义一出来,肺气就足了,肺气一足,鼻窍自然就开通了。
义的反面,再一个就是过激。秋风萧瑟,万物凋零,天地一派肃杀之气,肺气过旺的人,杀气就重,反映在行为上,就是特别爱挑剔别人的毛病,就是尖酸刻薄。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得肺经方面的病,还会伤及肝脏,因为肝属木,肺属金,五行金克木,一个人控制欲强,挑剔别人的习气特别重,肺气过盛,就会伤肝,而且会伤得很严重。
有一患者,是个企业家,他以为当了“老板”,就应该整天老是板着面孔,对部下不是挑剔,就是发火,脸上从来不会露出笑容。肺气过激,金克木,开始肝硬化了。中医告诉他,发现早还有治,治疗方法也简单,金气过重了,必须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练习宽容心,学会经常微笑。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能放松,脏器得到舒缓,病就好治了。
肺金之气再加重,就会在体内产生悲凉嗔怨之气。如同一个农夫,看到秋天收成不及人家多,他不反求诸己,不反思在春种夏管中的原因,而是怪他怪你怨天尤人,任何好处都没有,还在给自己造病!
中医讲,一个人如心情特别忧伤,就会伤了肺。凡是心情悲凉的人,都因陷在了“小我”里,生了抑郁症,想自杀的人,一般都是如此,都缘于心胸狭窄,仅囿于小私利中,忘了其他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当他能从“小我”跃入“大我”时,悲伤就会渐渐离去,还能生起慈悲心。所谓慈悲,就是无条件地关怀一切人。心胸打开了,气就跟着变化,身体的疾病,就会跟着缓解。
五常之三:礼。
礼对应的五脏是心、方位是南、五行属火、季是葱郁茂盛的夏天。
《尚书》云:火曰炎上。火是积极向上的意思,代表的是文明礼貌。礼就是秩序,而五伦关系,就是人与人交往最正当的秩序。一个人行事,如能做到尊老爱幼,有礼貌,有涵养,懂得礼义廉耻,有了这股正气,那就是最好的养心。
《黄帝内经》:心者,主明之官。主明则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这是说,心在身体里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能神明,心就是处于自然状态,就是积极向上的、开放明朗的,就如夏天万物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
心的不良状态,最严重的就是仇恨,恨最伤人心。经常仇恨人,就会导致心慌心悸等冠心病。
由于价值观的迷失,现在诈骗犯层出不穷,受骗遭罪的则是不胜枚举。一旦认清受骗,就会着急上火,接着就是仇恨骗子,进而自己产生心律不齐等各种心脏疾病。
心病还得心药治。要在求助国家有权部门,尽量减轻损失的同时,通过深刻反思,找到上当受骗的真正原因,与其时刻怨恨骗子而伤了心,还不如尽快释怀接受教训,这类的心病,花再多的钱,吃再好的进口药,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养心莫不过一个“乐”字。心态阳光,时常生起欢喜心,是明智之举。一个人如能一直保持童心,像孩子一样,一天到晚处于欢喜状态,那他的心脉,就能完全通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医学家认为,全球成人平均每天笑七次,只占幼童百分之一。看看我们当中许多人,一天到晚总绷着个脸,这是真正的傻呀!整天苦眉愁脸,心脏岂有不生病之理?当然,也要防止个别“喜极生悲”哟!
五常之四:智。
智对应的五脏是肾、方位是北、五行属水、季节是天寒地冻的冬天。
智,就是智慧,智慧是最棒的正气,是养肾的最好良药!
智慧从何来?现在学校里学的,大部分都是知识,教的智慧很少。知识就是力量,但没有智慧的知识,有时产生的力量,会让人十分可怕。比如苏丹红,又如汉奸卖国贼。
研读圣贤书,遵从圣贤教诲,按千年经典要求去做,就一定能开智慧。再一个就是,肾窍开于耳。做人要保持谦虚谨慎,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一个人真正做到谦逊谦恭了,养肾的正气就能生起,反过来又有利于智慧的开启。一个人要是傲慢不恭,自大自负,从不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这样的人,肾脏迟早要出问题。
当下,精神空虚,道德沦丧,色情泛滥,邪思邪淫,伤精过度,是全球人的通病和痛点。伤精就是伤肾,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伤精严重的主要标志,就是房事过度,把肾气给伤了。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表现。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脊柱骨髓是跟大脑连在一起的,骨髓充盈,连到大脑,这个人就容易开发智慧。如果任由肾气泄漏,骨髓必常枯萎,脑中精华就会倒灌进骨髓,大脑空了,还能灵光?
肾是身体的总银行,五脏六腑多余的精华,都储备在肾里,以备不时之需,到生病时,才把这个能量调动出来使用。所以养肾的关键在于一个“俭”字,就像一个家庭过日子一样。
五常之五:信。
信对应的五脏是脾、方位是中、五行属土、季节是果实运化的长夏。
信,就是诚信,信义。我们若能观察一下大地,仔细审视一下任何一片泥土,看看哪一粒土哪个时辰骗过谁的?!
一个人,如能做到诚实守信,不欺不诈,做任何事,都诚意正心,言必信行必果,而且从来都不埋怨别人,不斤斤计较,那他这股正气,就可以养护脾胃,这样的人,脾胃乃至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就会很好。反之,一个人要是奸诈欺人,不诚不信,或是特别爱埋怨人,总是有怨气,处处算计,那他的脾胃和整个消化系统功能,迟早要出大问题。
理学家程颐说过:“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先圣老子早就教诲世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一旦出现普遍性的信任危机,那必如洪水猛兽,不断地吞噬着人类的健康与幸福。只有在健全法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同时,从道德入手,从娃娃教起,以上率下,久久为功,补上信德,人人都以诚实为荣,都以失信为耻,这样才能让大家都能有一个安全感,都能回归人性本真,让人类真正成为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总之,人所得的各种各样疾病,都与他的内心有关,都与仁义礼智信的缺失有关。要想使自己不得病,得了病还能尽快好起来,那就要懂得调整自己的内心,遇事看得开,把自己缺失的德性补上,守好仁义礼智信,把所有不好的气,变成“五常”之气,让仁义礼智信的浩然正气,来养护我们的五脏六腑,我们就一定能够康宁一生,幸福一生!
以上养生之理,何止适用于我们的“五脏”人体,或家庭,或团体,或企业,或地区,或政党,或国家,亦适合矣!
还是当代大德净空老教授总结的极好:“杀盗淫妄酒是一切恶业,贪嗔痴慢疑是一切病因,怨恨恼怒烦是一切病缘,脏腑失调天地变异是一切病果,疾苦短命自然灾祸是一切病报,仁义礼智信是一切病药。”
(辛丑年四月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