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河】醉酒与养生(随笔)

编辑推荐 【山河】醉酒与养生(随笔) ——趣谈酒文化之五


作者:自咏诗 童生,65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00发表时间:2021-06-04 10:16:50

酒最基本的功能是酒能销愁,能让人的精神轻松下来。酒虽然能麻木神经,获得暂时的痛快,但是酒入愁肠,接下来的往往就是醉酒。对于喝酒的人来说,人生若不醉倒几回,也不算有个完整的人生。可是经常醉酒、一喝就醉是有损身体健康的,这篇就浮皮蹭痒地说说醉酒与养生。之所以说浮皮蹭痒,是因为现在的养生专家如过江之鲫,即使不是专家,也都各有一套养生经,我的这点儿养生保健知识简直不入流。
   酒酣易醉。自从人类发明了酒,就有了醉酒的人,酒和醉就再也分不开了。据说大禹喝了仪狄造的旨酒后大醉,醒来发出“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的谓叹,不幸而言中,可以说大禹是我国醉酒第一人。文学作品中关于“醉”的字样处处可见,随处可觅,“今朝有酒今朝醉”“醉酒狂歌空度日”“醉里挑灯看剑”“酒不醉人人自醉”“醉卧沙场君莫笑”等等,多如牛毛,举不胜举。描写醉酒人形态的词语也是各式各样,如醉态可掬、醉眼朦胧、酒酣耳热、酩酊大醉、玉山倾倒、烂醉如泥、借酒撒疯等
   史籍中记载醉酒的事例非常多。《晋书·周顗传》说,周顗字伯仁,他早年时名气很大,自以为了不起,作了仆射以后,一天到晚地喝酒,常常接连三天不醒,时人称他“三日仆射”。就是这个周顗,终于因饮酒而稀里胡涂地遭致杀身之祸。以至他的朋友、东晋大臣王导悔恨地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东汉时,周泽任太常清修,这是个闲官,俸禄低,不能经常参加宴会,因此只要赴宴必醉,正像人们常说的“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所以当时有人说他:“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南北朝的孔顗,办事干炼,善断狱,但是嗜酒,经常喝得醉熏熏的,人们说他:“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二十九日醒。”又将他和周泽比较:“一则一年一日醉,一醉如此不晓事;一则一月一日醒,一醒如此办事。”
   西晋的山简,喜欢饮酒,经常喝得大醉。有人甚至编了儿歌讽刺他:“山公出何许(何所)?往至高阳池。日日倒载归,酩酊无所知。”三国时期,皇甫亮三天没有上朝,问他何故不入朝,皇甫亮回答:“一天因为下雨,一天因为醉酒,一天因为病酒。”
   事实上,醉酒的后果是既伤身体又误事,毫无可取之处。醉酒人判断力减弱,行动容易失去控制,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据英国科学家、伦顿居易医院附属医学院伯纳德·罗森的实验,他发现醉意朦胧的人对别人恼怒、厌恶和轻蔑等脸部表情的判断力明显下降。酒醉者对别人是否恼怒,常常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常误认他人对自己不满,如果加上本身情绪不好,便又会过分敏感地误认别人厌恶和蔑视他,从而对他人采取攻击性地言行,即通常所说的酗酒闹事。人们喝醉了酒,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行动,轻者可能造成行动失常、举止失礼、伤害他人感情,像西汉的灌夫“使酒骂座”,战国时期楚国的“摘缨会”,行为人都是由于酒精的作用而作出失礼地举动。无酒不能遮其行,无酒不能壮其胆,如果是清醒的人,即使胆子再大,谅也不敢在酒席上调戏国君的妃子。
   完全失去控制,就会危及个人及他人的生命,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前文曾说过下面这个故事,足以让醉酒之人引以为戒。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载:有秀才姓朱,狂酒。一次晋见陇州防御史巩咸,巩设宴招待。巩咸平时也使酒(借酒闹事),席间出示一口宝剑说:“此乃吾新铸的一口剑,哪位不怕死的可以来试试。”朱秀才便自告奋勇的伸直脖子说:“我愿一试!”巩随手将剑一挥,朱便身首异处,死于非命。孙光宪写到此,不禁叹道:“惜哉,死非其所!”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犯罪都与饮酒有关。某市统计,教养或判刑青少年中,他们犯罪原因有63%与暴饮烈性白酒有直接关系。在流氓罪、性犯罪案例中,不少是借酒逞凶和酒后违法。车祸一类交通事故犯罪更甚,40%是由于酒后开车造成的。早在上个世纪末,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把酗酒、吸毒与刑事犯罪相提并论,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反酗酒运动”。1986年苏共中央作出“反酗酒”决定前,每年有100万人死于酗酒,90%的恶性案件与酗酒有关。
   醉酒的第二大害处是损害健康,超量饮酒伤人更甚。“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的李白,死于腐胁疾,主要致病原因就是酒精中毒。自号“醉吟先生”的白居易,40多岁就患了严重的眼病,他得的是“酒弱视症”,非常严重,以致在其《眼病》诗中描绘出两眼一片昏花的悲惨景象,诗道:“散乱空中千片雪,朦胧物上一重纱;纵逢情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
   又据说李白的四个儿子、陶渊明的五个儿子,都是智能低下的痴呆儿,恐怕也与他们父亲的豪饮有关系。陶渊明还做过一首《责子》诗,我看首先应责备的是他自己。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充分表现了对于东晋士族社会的憎恶,表达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他在诗中赞美人民的淳朴生活,在《桃花源记》一文中创造出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他的诗平淡自然、形象鲜明,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陶渊明很爱饮酒,他曾经要把俸禄田全部种上高粮用做酿酒,由于妻子的坚决反对,才种了小部分粳稻。他有一组诗共二十首,总的题目就是《饮酒》,他在组诗序中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加以近来)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饮,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铨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在当时的时代,陶渊明称得上是个大知识分子,但是侑于时代局限,他不懂得优生学,他的几个孩子智商都不高,为此他叹息悲哀,责备其子不能继承家学,伤心之余,还得靠饮酒来排忧。他的《责子》诗如下:“白发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16岁),懒惰固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尽杯中物。”陶渊明“性嗜酒”并视酒为“情人”。但正是这个“情人”既伤害了他的健康,也害了他的后代,他后来有所醒悟,后代之鲁钝,盖缘于杯中物。当然,也有人论此诗说并不是五子都是低能儿,而是陶渊明对其子期望过高,此所谓对其子“雅责”是也。
   据现代医学分析,酒是引发白内障的重要因素,经常喝酒过量的人白内障发病率高过正常人1.5倍。经常过量饮酒,还可能造成中毒性弱视,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酒的伤害,这是因为过量饮酒会妨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和增加维生素的消耗,而许多维生素是维持眼睛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酒能伤及大脑,经常饮酒会严重损害大脑物质,慢性酒精中毒者大脑的体积还会逐渐缩小。科学家还证明,女性大脑较之男性更容易受到酒精伤害。在年龄、身体状况和饮酒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女性大脑被酒精伤害的速度要比男性快两倍以上。酒精中毒还很容易诱发胰腺炎,容易造成肝硬化、心血管病和胃病等。从遗传角度看,对后代也有严重的负作用。明代李时珍在他的巨著《本草纲目》一书中指出:“过饮不节,杀人顷刻。”非常深刻!
   为什么有人酒量非常大,有人沾酒就醉?醉酒原因是什么?现代科学揭示了醉酒的原理,原来,这与人体内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有关。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好象人体内的“滤酒器”,能够分解90%左右的酒精,使酒精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后排出体外。人喝酒后,酒精被肠胃吸收,再通过血液输送到肝脏和其它组织中。醇脱氢酶在肝脏内不断地将酒精分解成乙醛,乙醛再被醛脱氢酶迅速酸化,进一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只要喝酒不过量,不超过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的工作效能,人就不会醉。反之,如果酒喝得过多,体内的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来不及将酒精分解,特别是醛脱氢酶来不及将乙醛分解,乙醛就会在人体内大量积聚。这些大量积蓄的乙醛,就会导致脸部和其它部位的末梢血管扩张,而出现面部发红;身体被迫分泌肾上腺素,使中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回升,因而人就醉了。所以,人体内的两种酶特别是醛脱氢酶决定人的酒量,善饮的人,体内两种酶的含量多,对乙醇有较强的分解能力,所以不容易醉。当酒量不同的人喝下相同数量的酒时,酒量小的人血液中的乙醛浓度会超过酒量大的人的15倍。人们喝酒时经常说:舍命陪君子。“舍命”倒真的是舍命,而“君子”却不一定是真君子,因双方的基础不同。由此可见,人们喝酒时确实需要量力而行,否则,大量乙醛在肝脏中积聚,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必然会严重地损害健康。
   俗话说:“适量饮酒酒养人,超量饮酒酒害人”,这里还有个辩证关系。适度饮酒能增强食欲,兴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疲劳,对人体有利无害。用酒和一些药物泡制成的药酒,治疗和保健效果非常显著,药酒的产生,使酒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提高,同时使得饮酒大军的队伍又进一步扩大,一些平时滴酒不沾的人也要经常的喝点儿药酒,为的是治病防病、滋补强身。传统中医认为,由于酒本身有通经络、活血脉的功能,所以饮用药酒,可以收到通血脉、散湿气、杀百邪、助药力、提神助兴、消疲解乏、强筋壮骨的效能,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我国有许多著名的传统药酒,如屠苏酒。孙思邈有屠苏酒方,他给屠苏酒以极高的评价:“屠绝鬼气,苏醒人魂。”至少是在宋代,形成春节饮屠苏酒的习俗,王安石的一首“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都很熟悉。诗中的“屠苏”,即指农历正月初一,家家要饮的屠苏酒。苏轼《除日》诗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则又是在除夕日饮屠苏酒。
   屠苏酒主要用屠山椒、桔子皮、桂皮、小豆等原料调制,有不染瘟疫、医疗养生的功效。再如虎骨酒、国公酒、五加皮酒、风湿骨痛酒等,也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李时珍介绍了70多种药酒的功效、主治及配治方法。酒真不愧为“百药之长”。此外,我国还有一些有益的谚语,如“半酣酒,独自宿,软枕头,暖盖足,能息心,自瞑目。”也可说是养生经验之谈。
   国外许多学者也有相同见解。早在古希腊时,诗人荷马在《奥德赛》诗中提到,应当让老人洗温水浴,喝好酒。15世纪欧洲著名解剖家余毕(1445—1505)提出:“葡萄酒可以促进血液流动,增加生活能力,适量饮酒对老人有好处。”加拿大的萨伦达尔·基拉姆博士研究发现,如果在服用阿斯匹林之前先喝几口葡萄酒,几乎不会发生胃组织发炎。
   “酒德”是悠久的酒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倡酒要喝得恰到好处,有利身心,陶冶情操,为生活增添欢乐的气氛。无论三杯五盏、酒量大小,应以不醉为最后界限。“不越雷池一步”。反对饮酒无度、不加节制,既反对个人的溺饮、酗酒、大喝英雄酒,更反对对他人强敬强灌,让他人舍命陪着你这位“君子”。
  

共 42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者按】这是一篇借酒言世随笔。作品中,作者尽数酒特别是醉酒给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外在的表现所带来的一系列真实反映。作者借助一些远古名人和一些事例,认为,醉酒既伤身体又误事,无可取之处。并对酒的危害做了细致和科学的分析,提出了“酒德”之说。文字描写得非常细腻,与读者能产生共鸣。很有说服力的作品,编读学习佳作了,推荐共赏。【编辑:悍雨啸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1-06-04 10:18:45
  写得十分细腻和流畅,拜读学习了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2 楼        文友:极冰        2021-06-04 14:25:00
  感谢自咏诗老师赐稿山河如画!o(* ̄︶ ̄*)o
  
   您的《醉酒与养生》写得纵横驰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要喝养生酒;不可醉酒。”长知识了。\(^o^)/~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o(* ̄︶ ̄*)o
极冰
3 楼        文友:自咏诗        2021-06-06 21:48:48
  各位老师、各位文友,又临端午佳节,与君把盏,一醉一陶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