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武乡行(散文)
5月26日,有幸随单位同事前往抗战圣地、红色武乡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武乡县位于太行山西麓,这里曾是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在这里前赴后继,谱写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篇章,培育和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当天早上六点半从修武出发,经焦作、晋城、长治,一路西北而行。三个多小时后,我们进入武乡县。下了高速不远,就进入了该县城区。人说山西好风光,那天也是我第一次踏上山西的土地。之前,我不知道八路军总部就在该县,仅知道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知名战役发生在这片热土。其实在我看来,修武和武乡多少有点相同之处,两地均是二十多万人口,地名都有一个“武”字,而且还与太行山有关联,只不过修武位于南太行,武乡则在太行山西边。虽然武乡是座英雄城,但修武也是革命老区,都为当年抗战做出了贡献。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八路军纪念馆,它坐落于武乡县城西,是全面反映八路军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大型革命纪念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集观光旅游和博物馆价值为一体。它的规模比较大,主要建筑呈倒“品”字布局,中间主体建筑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西边是八路军将领馆,东边是八路军研究中心。纪念馆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八路军将领光辉形象的八路军将领组雕——“太行山”,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神情自若,栩栩如生。本打算在雕像前留个影,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如愿,多少有点遗憾。
由于当天参观学习的外地人员较多,我们首先进入八路军将领馆参观。该馆大门正上方的红底金字是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的题字:八路军将领馆。馆中陈列丰富,照片、实物、地图、油画、雕塑等不胜枚举,生动详实地展示了八路军当年的峥嵘岁月。陈列内容主要包括:八路军总部和115师、129师、120师及晋察冀军区等详实资料。在展板前瞩目凝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呈现在我们眼前,当然,还有许许多多陌生的名字。八路军是一支光荣的部队,为了驱逐日寇和民族解放战功卓著,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仅正团级领导人就牺牲45人,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元帅曾深情地写道:“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当然,八路军也是国之长城,他们中走出了9名元帅、8名大将、49名上将、147名中将、1131名少将,可谓是将星如云。八路军将领是民族精英、抗战中坚、时代先锋,他们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卓越才能,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整个纪念馆的主要建筑,大门上方有邓小平亲自题写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匾额。纪念馆大厅内迎面是一组四十余米长的大型太行山雕塑,上有“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八个红色大字。关于八路军的来历,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谈判协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下辖三个师(115师、129师、120师),全军约4.6万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随即,朱德、彭德怀等八路军将领率部征战华北抗日前线,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太行纪念馆的展览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景观、油画、雕塑、影视片等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及华北敌后人民8年抗战的光辉历史,突出表现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它是八路军的一部活历史,一本动态教科书。
参观中印象较深的是该馆内运用声光电一体真实再现了平型关大捷----乔沟伏击战。关于这场战役,我读初中时曾学过。在一处展示区栏杆内,有几名匍匐作战的八路军战士蜡像,正前方是一块以平型关地形油画作为银幕背景,随着开关的打开,投影出当年的战斗场景。霎时间,子弹呼啸,炮声隆隆,一片喊杀声中,大家如亲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当年鏖战的激烈和残酷。据讲解人员介绍,解放后,一些革命先烈的后人到平型关乔沟战场旧址凭吊,当看到地势险要的场景后,都不由得潸然泪下,不敢想象当年他们的父辈们是如何在如此险峻的山岭上冲下来,与日寇生死搏斗。因为,乔沟有的地方坡度近八十度,沟深数十丈。正是当年八路军将士们舍生忘死,奋勇直前,此役我英勇八路军大获全胜,115师共歼灭日军精锐师团1000多人,击毁汽车100多辆,马车200多辆,并缴获了一批辎重和武器。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消灭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事后,朱德司令员在家书中写道:此战使“全线士气为之一壮。如各军都同我们一样,那就不难打退敌人和消灭敌人。”
在纪念馆内,大家驻足仔细观看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认真阅读每一张图注。曾经的历史今天重新面对,仍然令人激动不已、热血澎湃。在左权将军主题展板前,大家久久瞩目凝视,不忍离去。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企图一举摧毁八路军总部并刺杀彭德怀等八路军高级指挥员。5月25日下午,在保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突围转移的十字岭战斗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为掩护一起突围的干部群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在当地百姓的强烈要求下,他牺牲的地方山西省辽县更名为左权县。那一年,左权唯一的女儿左太北刚刚两岁。据介绍,左权在苏联学习期间,他曾写信给母亲,相约十年回家,但直至牺牲,他也没能再回到阔别19年的家乡,而是将生命留在了太行山的十字岭上。听完介绍,几个人不禁泪湿眼眶。200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山西考察期间,专程瞻仰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在看望八路军老战士代表时,他饱含深情地说,革命前辈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简单吃过午饭,大家顾不上休息,又乘车前往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距县城30余公里。车窗外,随处可见的丘陵地貌让大家耳目一新,这里的山岭基本上都是平坦的黄土包,其间的一块块麦田丰收在望,公路旁的小河蜿蜒奔流,清澈见底,岸边的杨树郁郁葱葱,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大美山西风光油画。让人不由得想起郭兰英的甜美歌声:“清凌凌的水,蓝格莹莹的天……”看到今日之秀美山川,又何曾忘昔日太行烽烟红似火。由于地势海拔较高,虽说眼下已是五月下旬,但路旁的槐花才刚刚开。
四十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王家峪村。抗日战争时期,王家峪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和北方局书记杨尚昆、总政治部主任罗瑞卿、陆定一,以及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长期生活、战斗,领导和指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政治斗争。旧址看上去就是当年很普通的山西民居,简朴整洁。大门前挂有陆定一题写的“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牌子。三四个院落连在一起,室内按照当年场景陈设,展示有一些老物件和图片资料。那段艰苦岁月,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峪写下了千古绝句《寄语蜀中父老》:“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大气磅礴的诗篇生动地表现了八路军将士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记得去年我随市文联前往沁阳常平革命老区采风时,在常平阻击战纪念馆内,我看到了展示的朱德总司令的七言绝句《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1940年5月,朱老总受命返回延安,中途回望巍巍太行,挥笔写下这首《出太行》,坚信抗战必将取得胜利。诗写得壮怀激烈、气吞山河,他不愧为文武双全。几个小院转了一圈,小山村王家峪算得上是八路军的摇篮,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视察。
最后,大家又乘兴参观了距王家峪12公里的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当同行的同事问及为何出现两个总部旧址时,讲解员介绍说,当时八路军总部根据战争形势需要,所进行的战略转移,也就是常说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1939年至1942年间,八路军总部机关曾先后四次进驻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八路军领导人曾在此村长期生活、战斗。据当地人说,砖壁旧址当年是由玉皇庙改造而成,至今大门上方还有“万圣厅”字样。八路军总部在砖壁驻扎期间,指挥了华北抗日根据地许多重大战役,特别是在此部署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看着眼前由庙宇改建的院落,没想到这里是百团大战的指挥部。院子东南边,有一棵一搂多粗的高大榆树,听说是彭德怀当年亲手种植的,已有80多年了。睹树思人,让人不由感叹。如今,砖壁村在大力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展研学游和民宿,相信,这片革命先烈曾浴血奋战的热土,今后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下午三时许,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程的路。有人说,武乡县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这里每一座山峰就是一座抗日将士的丰碑。匆匆的武乡之行,让大家近距离重温了党领导人民进行八年全面抗战的伟大历史,接受了一次党性教育和光荣革命传统教育的心灵洗礼。当前,全党上下正掀起声势浩大的党史学习教育热潮。通过当天的实地观看展览,从丰厚党的历史中深受教育和启迪,对以八路军为首的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光辉历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大家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伟大贡献。同时,也深知,我们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都应时刻牢记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太行精神,赓续先辈精神血脉,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巍巍太行,红色武乡。
峥嵘岁月,永志不忘。
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