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五月初五话端午(随笔)
明天就要过端午节了,女儿在哈师大读研,因为6月15日要开题,需要静心阅读一些资料做好开题前的准备,端午节就不能回来和我们一起过了。今天早晨老公告诉婆婆,大伯哥发来500元的红包给婆婆,问婆婆过节了要吃啥,他好去集市上买。婆婆说想回三门余看看,大姑姐去外地打工,家里只有姐夫一人留在家里种地,婆婆很惦记,她也是想了生活了近60年的老家。这样老公领着婆婆带了一些随身物品,先去集市买一些吃的,再开车回三门余探望亲属。
屋里一下子空荡荡的,节日的脚步徐徐走来,外面雷声隆隆,我走不出去。望着窗外,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这让我想起幼年时候过五月节的情景。
二叔结婚几年一直没有孩子,到了冬天农村没有活了,母亲就会把我和大弟弟抱到二叔家,委托二婶照顾我们,时间长了,路熟悉后自己也会偷偷跑过去。那大概是我六岁的时候,一个人跑到一里路之外的二叔家,只见二婶屋里屋外的忙活着,而我只是茫然地二婶走哪我跟到哪里。然后就见二婶从一个掀盖的柜子里掏出一扎扎五颜六色的彩线编着什么,我问二婶这是要做什么,二婶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神秘兮兮的告诉我,第二天早晨我就会知道。
第二天早晨我还没有睡醒,意识里感觉有人摆弄着我的脚脖系着什么,再然后就是翻弄我的手脖系着什么。也许是太困,我舍不得睁开眼睛,直到这一番忙活弄完,我又一次沉沉睡去。等我醒来,看到的就是手脖上还有脚脖上系着的用五彩线编织的线绳。我好奇地问二婶:“为什么要给我系五彩绳?”
二婶走过来用粗糙的手摸索着系在我手腕上的五彩绳:“好看吗?”
“好看。”然后我就见到二婶十分开心地笑了,“五月节一过各种毒虫就出来了,你戴上五彩绳它们就不能爬到你的身上。”
我半信半疑地点点头,算是知道了端午节小孩子系五彩绳的原因。等吃完早饭,二婶教我如何叠纸葫芦,叠完之后二婶把用彩纸叠的葫芦系在艾蒿上,再将艾蒿插在门框上面的缝隙里。看着挂着彩穗的葫芦随风摆来摆去,那时候只感觉五彩线绳好看,系在艾蒿上的葫芦更好看。
等邻近中午二婶又背起我,把我送回家。路边上杂草茂密,偶尔传来蛙鸣声,还有悉悉索索的声音,二婶告诉我,那是蛇在爬。我急忙抱着二婶的脖颈死死的不肯撒手,勒的二婶对我说话的声音都变了调,“你傻不傻?我都给你系上了防毒虫的五彩绳,它哪里敢出来?”
听了二婶的话,我突然也想起来,急忙松开了死死勒着二婶脖子的手,抬起来看看了系在手脖上的五彩绳,我手脖和脚脖系着五彩绳,那些有毒的虫子哪里敢招惹我?这样想着,胆子也就大了起来。一路上我和二婶闲话着,那是我记忆里最清晰,最难忘的五月节,因为二婶给我系上了有记忆以来第一次的五彩绳。
到了家,看到弟弟和妹妹没有系上五彩绳,心里酸酸的,母亲平时工作很忙,这些小事很难想起来去做。感觉自己系的五彩绳更加的难得,每天洗脸都是小心翼翼的。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还不懂得分享,解下自己的五彩绳给弟弟和妹妹每人系上一根,他们也会很开心。
七八十年代老百姓的日子不算好过,东北的农村以玉米磨出来的大碴子和玉米面为主食,把人吃的腻腻的。交通不便利,货物不能流通,南方的大米很难运到北方来,即使运来老百姓也没有闲钱去买上几斤糯米做粽子吃,何况那时候购米要粮票的。没有糯米可吃,北方种植大黄米和小黄米,母亲生活节俭,大黄米总是要留一些,在五月节这一天做一顿带豆子的大黄米饭。母亲本身学医,又在卫生所工作,这一天母亲会买回一些干大枣泡发了,放在大黄米饭里连同芸豆一起煮熟吃了,这大概是70年代我家过端午节要吃的东西了,现在想起来母亲是用这种大黄米煮芸豆,再加上一些红枣做出来算是代替粽子吧。
菜色没有什么记忆,应该是跟平时吃的差不多,肉是很难见到的,但是家里养了鸡鸭鹅,这一天会煮上半盆鸡蛋和鹅蛋,有时候也会煮上几个鸭蛋,家里人可以放开了吃。
相隔差不多半个世纪,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交通便利,南北货物流通,因为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恩泽,北方也能出产好品质的大米和糯米。如今的五月节丰富多彩,若是自己爱做,买上一些糯米、大枣、葡萄干、各种豆子,也可以买上一些熏肉剁碎了放在粽子里,一句话,想吃什么口味的,随便自己添加,包出来的粽子美味而且回味无穷。我本身,因为血糖比较高,糯米不能多吃,我会把各种豆子泡发了,和泡好的糯米混合在一起包粽子吃。这些年过五月节,外面卖的粽子品种很多,但是我和婆婆依然习惯自己包粽子吃,自家包的吃着放心。
再说葫芦,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自己叠了,早几日小商贩已经从手工制作那里进来琳琅满目的葫芦,模仿葫芦形状的,莲花形状的、还有哑铃形状的,大小不一,随你的嗜好自选。那些五彩线与香包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选哪个好了。摸摸这个感觉很好,想要,又想要另一个,于是大人领着自家孩子穿梭在集市上人声嘈杂,人影绰绰。
更多的人买了节日所需要的葫芦、五彩绳和香包,葫芦粘贴在门框上,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脖上,香包除了给孩子佩戴,有的人家会多买几个,挂在卧室里防蚊虫。再买上爱吃的食物和粽子,一家人或者几家人相约,开车找到空旷的场地野炊,庆祝端午节。
庆祝端午节,每年阴历五月五这一天,随着法定假日放假一天,让中国人牢牢记住了传统节日。我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可能更多的人知道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民族不同,过端午节的习俗也不同,北方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采艾蒿挂葫芦、小孩子手脖系五彩绳、挂香包,再就是一家人选一个近一些的好景逛一逛。北方过端午节侧重于驱瘟疫、避邪、祈福的寓意。
无论是屈原、伍子胥,还是孝女曹娥,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屈原和伍子胥为了国家大义以身殉国,曹娥为了救父不顾洪水泛滥去寻找,最终葬身江水中。他们的爱国情结和孝道深深镌刻在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牢记住他们,端午节各地吃粽子、赛龙舟以示对他们深深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