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神州】走进小董乡(散文) ——武陟县文联首次采风活动纪实
春风又绿河两岸,故乡之旅气象千。
在武陟县文联号召下,八大协会成员踊跃报名并组织参加了本次釆风活动。依照总体安排,时间,一天,共访问四个站点:上午二个,即第一站,沁河小瀑布美景,第二站,党建示范村——乔庄;下午二个,即第三站,董永墓地公园,第四站,焦作市霖映影视培训学校。
今天上午,在李保平队长的率领下,我们一行二十余人,兴致勃勃地集结在沁河北岸的小董村大堤上,冯保中的开场白把大家逗乐了,他说,不见冯保中不算来小董,申县长来小董留下了没见上冯保中的遗憾,镶着“武陟文联文艺志愿者服务队"金色大字和队徽标识的红旗在掌旗美女手中,迎风招展,开启了今年的首次采风行程。我们一路向南,行驶在乡间小路上,颤颤悠悠地到达约一公里之外的沁河滩边,我们徒步来到网红小瀑布旁,摄像师、照相师忙碌着,耳边“咔咔"的快门作响,把动感的美丽定格在瞬间。与此同时,金牌讲解员兼导游冯保中同志更忙得不亦乐乎,边讲解边指方向,大家听得全神贯注。家乡的小瀑布,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可也毫不逊色,要不然怎么会在去年就网红了呢!她恰似妙龄少女在欢快地歌唱,用温柔的手在拍着水岸,无不为之悦心动容!更特别的是,她深藏了沁河三千年文化底蕴,积淀着汉窑文化和工业的雏形。顺着河岸继续向西寻觅,在上游河水转弯处,我们共同鉴证了古井遗迹的重大发现——从流淌的浅水中汉代青砖清晰地呈现在目前,也是沁河改道的铁证。
从沁河滩返回堤坝,我们乘车下坡,来到了“插根钢筋就能发芽的地方"——乔庄,一下车,迅速集中合影,把艺术家们的骄傲留了下来。接着,在乔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张连喜的欢迎和引导下,我们走进了该村荣誉室,在精美的图片前驻足观看,张书记如数家珍地用朴实生动的话语亲自讲解,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是的,乔庄村,从一个不起眼的偏僻小村庄,逐步发展壮大,无不渗透着乔庄村两委班子及群众辛勤的汗水,特别是如钢筋般的乔庄精神。首先,得益于有一位充满正义感肯吃亏敢担当无私奉献的领导人——张书记。其次,得益于,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特别能战斗的“铁军"。再次,得益于,与时俱进,学无止境,勤于思考,凝聚力量,团结同志,增进共识,善于创新,勇立潮头的团队精神。张书记告诉我们,“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他对村干部请假要求手机通“位置共享",让村干部家属入群参与监督管理,都是管用的妙着。
我对乔庄的感受是,人是决定因素,铁律是根本保障,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
走出乔庄,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小董村西的董永故里。风和日丽,温度竟然攀升至二十七度,也许是大孝子董永显灵了吧!董永故里,之所以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从“冯大师"冯保中讲解中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诠释。他说,董永卖身救父之举,感天动地,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这里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根基,升华了从孝到忠活的灵魂。院里的连理古槐树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在大门口我们集体合影,切身感受一下孝道文化的磁力!
在冯保中带领下,我们步行参观了磨盘和碾盘,忆苦思甜,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在街道旁的古槐树边停了下来,写着“古槐爷爷(奶奶)"的红纸张贴在树干中空的千年古槐树上,说明民间把槐树当作正神敬仰,这棵古槐具有比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更古老的深刻记忆。
随着采风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来到了最后一站——焦作市霖映影视培训学校。上午农民企业家谢亮亮校长一路陪同,让专家们倍感亲切。他,一个优秀的年青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身上洋溢着“自强不息,不怕吃苦,永不认输"的精神,在霖映影视的礼堂,艺术家们纷纷登台献艺,场内赢得了阵阵掌声。李保平队长一首歌曲清唱“拉着妈妈的手",使在场的美女艺术家热泪盈眶!之后,谢校长简短朴实的演讲,真情表露了自己在北京十年创业的艰辛,特别是,他成功不忘回报家乡父老的迫切心情,令人敬佩!他先后在焦作市和家乡开办了霖映影视培训学校,让家乡的人才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涌动,打造更出彩的人生!在车上,他满怀信心地对我说,近年我还要投资建两幢大楼,开设新校区!于是我对面前这位企业家更加刮目相看了!
在圆满完成今天的采风任务后,谢校长特备盛宴,并亲自陪我们共进晚餐。
今天的采风活动,彰显了武陟县艺术家们的爱民情怀和责任担当。我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一个好开端。与会同志们一致认为,希望今后开展更多的活动,相至交流,共同提高,营造武陟文联人蒸蒸日上的团结奋进的氛围,更好地向党的一百年诞辰献礼!
2021.3.28
遥祝您,端午安康,幸福美满!
祝福家人,端午安康,幸福美满!
祝福家人,端午安康,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