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神州】 怀念母亲(散文)

精品 【神舟•神州】 怀念母亲(散文)


作者:周世宇 布衣,13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62发表时间:2021-06-14 18:33:43
摘要:对母亲的追思。

【神舟•神州】 怀念母亲(散文)
   清明节那天,驱车与儿女们至郊外山上的墓地,为父、母亲扫墓,先到父亲的墓前祭奠完毕,又来到母亲的墓地,母亲是土葬墓,隆起的一杯黄土及大理石墓碑,已有20年了。孩子们先清理了墓上的杂物,又在上面培了一层新土。祭拜完毕,望着地上燃着的纸钱和香火上升腾着几柱青烟,不由地勾起对我母亲地无尽追忆。回来后,坐在电脑旁敲下了这篇文字。
   母亲生于1916年初冬,虽说已是民国,可仍然是一个乱世,前一年竟然上演了一出袁世凯称帝的闹剧,接下来又是军阀割据与混战,闹得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到母亲成年的时候,更是遇上了战乱,日寇入侵我中华大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社会动乱,百姓流离失所。直到母亲25岁那年,才遇上奶奶委托的媒人去外公家提亲,母亲这才嫁给了父亲,了却了她人生中的一桩大事。那个时候的姑娘家到这个年龄出嫁,算是晚的了。
   婚事举办得很是简朴,一个新的家庭总算是诞生了。婚后回门的那天上午,母亲穿着红色的衣服,与父亲一块儿回娘家,行至半途,空中传来隐隐地轰鸣声,须臾,两架日机飞临上空,母亲的衣服红的是那么的显眼,父亲怕日机发现,情急之中牵她躲入街旁一处人家。日机在别处扔了两颗炸弹,炸塌了另一处民房后飞走了,父母这才有惊无险地躲过了一劫,小两口在娘家吃了中饭,于当天下午平安地回到婆家,奶奶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父母的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度过的,其中有说不完的酸甜苦辣,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二
   母亲宽额秀眉,眼神慈祥,体态大方,勤劳本份。父亲先是在乡村小学教书,挣钱养家,为了抚养接二连三出生的孩子们,经姑父引荐,父亲辞去了乡村教师的工作,被聘到一家煤矿工作,直到全国解放,一直在煤炭系统工作。母亲则一直在家操持家务,抚育子女。14年内,父母先后生下了我与弟妹六人。
   细想起来,母亲算是我的启蒙老师。听父亲说,在我两岁多的时候,过完春节,她抱着妹妹牵着我在门前玩儿,门楣上有新帖的对联,她竟试着教我识字,我也跟着她学了起来,几遍之后,竟将对联上的字认了下来,见我的接受能力尚可,第二天母亲又把别人家对联上的字也教了我。再以后父亲找了本《三字经》来,要她继续地教了下去。以致我在上学之前,已能认下二三百个字了。有此基础,我小学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我的这位启蒙老师,没有任何学历,从没上过一天学堂。外公家的家境不很宽裕,只能供两个儿子上学识字,学会些算学知识,为长大谋生之用,在这样的家庭里,女孩子是决无可能进学堂念书的。以后我曾问她:“妈,你没上过学,怎会认得这许多字?”
   她回说:“跟你舅学的呗!他们天天在家里温习功课,我也凑了过去,緾着他们教我识字,我学得特认真,不懂就问,慢慢地就上路了。”就这样,母亲跟着两个弟弟学识字,识字水平日见长进,以后连报纸都能看得下来。这样的水平当儿子的启蒙老师,我以为足够了。可惜母亲只学了认字,没学写字,以致以后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很是吃力。
   我不到六岁就上小学了,因为年幼,恋母之情特浓。以至上一年级的时候,还是离不开母亲,上学由她送我,陪着我一块去学堂,上课时我在教室里坐着,她必得在教室外候着。有次上课的时候,我在教室里没看到窗外的母亲,以为她走了,一着急竟离开坐位,不顧一切地跑到教室外找她,谁知她仅仅是换了个地方,我在教室里看不见罢了。母亲将眼中蓄满泪水的我送回教室,她又站在窗外我看得到的地方候着。我的这一举动,让同学们大为惊异,在他们面前出了个不小的洋相。老师也从此领教了我的恋母情结。
   母亲的识字水平,不但能看报纸,还能看得下小说,未出嫁前,她就看过像《绿牡丹传》,《薛平贵与王宝钏》等民间的传奇小说,每到夏夜全家都在屋外乘凉,我们躺在凉席上,要她讲故事,她就将她看过的这些书中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母亲故事讲得很好,引人入胜,我们都听得很是入迷,每晚我都是在母亲的故事声中入睡的。长大后,我也看了这些书,发现母亲讲述的情节,与小说的内容一般无二。
   母亲对几个孩子教得很严,总是遵循着严于律已的原则,从不许我们在外惹事生非。偶而,我们与外面的孩子发生了一些小纠葛,母亲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说自己孩子的不是,对别人的孩子则极尽劝慰,好言安抚。她的这一处事原则,常弄得我们兄弟几个愤愤然憋着一肚子气,有理也无处说,很是委曲。可这是妈啊,妈要你忍下,就只能忍下。
   八岁那年,正逢建国一周年,我们县城是1949年10月8日解放的,那次是县里举办地第一次国庆活动,很是隆重。我们住在离马路不远的地方,听说要举行国庆庆祝活动,都很新奇,一定要好好地看看。游行的队伍快到了,母亲抱着老四,牵着我们三个挤进路边观看的人群中,引颈观看,远处,一辆盛装的彩车徐徐开来,越来越近,车前挂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大幅肖像,下面是“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红底金字的大型横幅,扩音器里播放着“东方红”的乐曲,车上插满了彩旗,一路上鞭炮齐鸣。彩车从我们面前徐徐驶过,其庄严隆重,让我深为震撼。车后是不尽地游行队伍,人们手拿彩旗,笑逐颜开,跟在车后一路逶迤前行。彩车过后,留下了一地红色炮屑,也留下一路的情热与喜庆。
   回到家里,母亲很有感触地说:“这国庆节,好热闹啊!”
   父亲也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当然得隆重些。”
   我也是第一次见识到这等壮观的场景,小小的心灵为节日的神聖,为活动的盛大场面所折服。
  
   三
   上小学时,我每晚都要在灯下做家庭作业,母亲则培在一旁纳鞋底。鞋底是用一层层的布粘起来的,有十多层,很厚,得用针穿上线,把这厚厚一摞布,一针一针地缝合为一体,缝合地密度很高,纳好的鞋底,拿在手上很是厚实。做好鞋底,还要做鞋面,鞋面也是由三四层布用奖糊粘着,然后剪成鞋面展开的图样,再弯曲成鞋面的样式,在后部鞋跟处用针线缝合起来。把鞋面的底部折弯一条边,与鞋底贴合,再用一前端带钩的锥子穿上线,一针一针地用线把鞋面与鞋底缝合起来。做好一双鞋,确是件挺费事的活儿。
   那时候小城镇没有皮鞋和胶鞋卖,镇上的人都习惯穿这种自制的布鞋,穿着它极为舒适而且便宜。我家人口众多,也都是穿这种布鞋。这制鞋的任务都是母亲一人,凭着她的一双手,无声无怨地承担下来。
   母亲每晚在灯下纳着鞋底,我在一旁做着功课。纳鞋底是做鞋的主要工序,她右手中指上戴着铜质的顶环,顶环外圆两端留有光滑的边,闪着亮光,外圆的中部布满许多小凹坑,用以顶住针尾不至打滑,中指用力将针向上顶去,针尖将厚厚的鞋底剌穿,再将针后的线拉出并用力拉紧。一只鞋底得缝上上千针,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母亲不停地穿针引线,传出“嗖嗖”地拉线声。
   在纳鞋底的过程中,母亲的一个动作当时叫我一直不明就理,莫明其妙,我发现她每拉了几针后,总会将针尖在一侧的发际间抹几下,然后再扎。这莫明之处直到长大后,才悟出其中的妙处:发际间总有些分泌出的油脂,针尖在发际间抹了几下,就抹上了油脂,油脂可起到润滑的作用,有了油脂的润滑,刺穿鞋底可以省力。我估摸着这动作,可能是母亲从外婆那传承下来的。
   母亲不单负责家中制鞋工作,全家除了父亲之外,她与孩子们穿的衣服都由她缝制,从裁剪到缝纫都由她一人完成。这也许又是她从娘家带来的一项叫“女工”的技能。母亲做成的衣服,根据不同的对象,样式各有千秋:她自个穿的是大开襟式的,从斜面扣着的,扣子是用多股线緾绕成的一个园疙搭,与多股线绕成圆环形的扣眼扣在一起;襁褓中孩子的衣服,不做扣子,用带子系着就行;长大了的男孩则做成上下有四个口袋的中山装;女孩则是列宁装,纳了腰下面两侧做有口袋,且是倾斜式的。每到年底,她都会将布料买来,然后摊好在桌上,用画块和尺子在布上画好线,剪裁出来,再用针线一件件缝出。每逢过年,我们都能穿上一套母亲自制的新衣和新鞋。
   五十年代初,我十岁的时候,患了一场大病,很是严重,可说是死去活来。先是畏寒,冷得直打寒颤,之后就高烧不止。我们住的小镇上,没有医院,只有一家私人诊所,父亲很是焦急,频繁地去诊所找医生看病开药,一直不见好转,后来将医生请来家中,医生经实地观察并仔细诊断后,才确认是伤寒。我当时高烧不止,体温常达41度,鼻翼也一煽一煽地,母亲坐在床边为我人工降温,看着被病魔折磨着的儿子,心急如焚,流尽了眼泪。
   找到病因后,医师为我多次注射了盘尼西林,出了好几身透汗,体温这才慢慢降了下来。医生告知说:“孩子这次病得不轻,怕要掉一层皮。大病初愈,只能吃粥。切不可吃难以消化的东西。”母亲尊医嘱一直给我喂米汤和粥。又过了些时日,体温恢复了正常,我用手在身上随便一搓,发现搓下的竟是些黑色的卷曲着肮物,母亲见了,说:“难怪医生说你这次要脱一层皮,这搓下来的不就是已脱掉的老皮,里面是新长出的新皮。看来医生没有唬人,是真的。”病后第一次下床,竟然是头部一阵弦晕,站立不稳,更不能迈步,母亲立马扶住我上床,又在床上休息了好几天,最后洗了个热水澡,洗去了一身秽气,这才恢复了正常。
   我的病渐渐地好转了,母亲却为我急瘦了一圈。
  
   四
   快到十二岁的时候,我考上了县城的中学,因学校离家很远,只能读寄宿,读寄宿的学费挺高,一学期的学费比父亲的月薪还高,父亲无力一次交清,只好找教导处申请两次交清。
   入学后,一人在学校生活,一切都得自理,我从未离开过家,感觉很是不适,尤以洗衣最是为难,在家里我从未洗过衣服,加之生性寡言,同学间交际很少,就特别地想家,每逢星期日,雷打不动,无论如何是要回家的。有个星期天,母亲上星期曾嘱咐我把被子拿回来洗,那天我拿回来了,母亲也帮我洗净,晒干缝好了。下午三时我搂着被子很是不舍地跟母亲说:“妈,我走了。”
   “好,下星期再来。”本来我心中就很是不舍,听母亲又这样叮咛着,她又将烙好的两张烙饼用纸包了塞进我的衣袋,叮嘱说:“路上饿了吃。”这馨馨地母爱让我忍俊不住,鼻子一酸,放下了夹在臂弯的被子,朴到母亲怀里好好地痛哭了一场。母亲抚着我的头,不住地劝慰着:“不哭,不哭,咱得去上学呀,这可耽误不得。”用手帕帮我擦干了眼泪。我这才止住了哭,拿了被子离家返校。那时候,深沉的母爱,似一根无形的绳,时不时地牵扯着我这少小离家游子的心。返校的路上,心中仍被这柔情牵扯着。每到星期日,我都必得回家一趟,直到初二的下半期,才慢慢地缓释些。
   这以后,我慢慢地长大了,且早早地参加了工作,婚前,一直将每月工资,除去伙食及少量地开消外,全部交与母亲补贴家用。
   弟妹们也都长大了,一个个地参加了作。不久我也结婚了,在单位举行了婚礼,第二天父母在家里举办了一次家宴,把妻娘家的两个弟弟也请来了。父母喜上眉梢,母亲连连地给儿媳夹菜,并特意夹了块红烧大肠给她,说道:“孩子,吃吧,咱家把这称为肠吃常有。”妻恭敬地接了,说道:“谢谢妈。”
   这之后,弟妹们也都相继成婚,第三代也开始繁衍开来。七十年代末,父亲也退休了,家里的事情少了,只有小妹还没出嫁,母亲比过去清闲了不少。可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家务活不多了,她自个儿着摸着,竟又搞起了编织,收集了一些别人不用的塑料编织带,坐在那儿,竟然编织出好几个栏框来,让儿女们一家拿去一个,用于买菜。这些菜栏大小适中,挺结实也挺适用的,妻子拿着它买菜,好多人都问她,是从哪买来的。母亲做出来的活儿,总是叫人挑不出毛病来。我估摸着,这编织菜栏的手艺绝无可能是她从娘家带来的,她的自学能力特强,没准是看到谁在编织,站在一旁看了几次,也就学会了。
   有了充裕的时间,她从娘家带来的“女工”,这会儿又亮出了两手,一个是剪纸,一个是剌绣。每逢过年,孩子们家门上贴着的大红“喜”字和窗上报晓的雄鸡,都是出自母亲之手。她特别钟爱小妹,小妹结婚的枕头上,一对栩栩如生鸳鸯戏水的剌绣,便是她的得意之作。之后她将剌绣和剪纸传授给了她最心疼的小女儿。
   因为闲瑕,居委会的几个干部,知晓母亲与邻里关系一直处得很好,办事也挺认真。见她现在有了空闲,特意找上门来征求她的意见,让她担任居民小组的小组长。对此,母亲甚是意外,可她有自知之明,自忖,虽说邻里关系甚笃,可当了小组长,必得处理那些家长里短地事儿,她自知自个不具备这能力,向主任说明了这些后,理性地谢辞了。我听了这事,确实为母亲的贤能高兴了一把。说道:“妈,若不是你自谦,差点儿就当了个最基层组织的负责人了!”

共 654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周世宇老师的这篇怀念母亲的精彩散文,文笔细腻,叙述生动,以质朴流畅的语言,层层深入地把母亲极富特点的小事串联起来,将母亲一生中的丰富的个性特点及其奉献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农家生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质和乡土气息,更有浓厚的骨肉亲情。乡土味的文字,感人的情节和故事,让人回味无穷的字里行间,还原了生活的本真,歌颂了母亲的勤劳善良和人间的真情。这篇散文真挚感人,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由衷的赞美与怀念之情,读来让人深受感动。感谢作者赐稿神舟文学,编者倾情推荐大家阅读欣赏!【神舟编辑:孙巨才】【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620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6-14 18:41:58
  感谢周世宇老师赐稿神舟文学,有幸编辑您的文章是我很好的学习机会,祝您福寿康宁,端午安乐,心情愉快,创作丰收!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6-14 18:57:41
  我的母亲和您的母亲同样诞生在1916年,属相龙。但我出生在1949年12月,比你老哥小了七岁。因此,在看了你的这篇文章后,引起了我强烈的思想共鸣,你我年过七旬怀念远在天国的母亲,更是有着共同的感受。敬祝老哥哥身健笔利,创作丰收!
回复2 楼        文友:周世宇        2021-06-16 07:57:33
  尊敬的巨才主编,我的母亲1916年10月出生,1999年10月去世,享年83岁。咱俩母亲同年,承蒙您不嫌弃,称我一声哥,甚感荣幸。望以后能多联系,给我以帮助和指导。
3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1-06-15 08:55:59
  伟大的母亲,描写细腻语言精湛的好文,向老师学习了!感谢周世宇老师投稿神舟文学参加支持神舟的征文活动,期待老师精彩继续!问候老师!开心创作!
峥嵘岁月
4 楼        文友:石尖        2021-06-16 20:56:03
  感情真挚充沛 ,叙述流畅从容!石尖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5 楼        文友:石尖        2021-06-16 21:02:52
  有几处错别字,开头处“一杯土”应改为“一抔土”,后面段落中上写母亲去世应用“溘然长逝”!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6 楼        文友:周世宇        2021-06-17 08:30:07
  谢谢峥嵘岁月主编地鼓励。
7 楼        文友:周世宇        2021-06-17 08:36:16
  谢谢石尖社长不吝赐教。
8 楼        文友:天山        2021-07-31 08:33:52
  老师您好:为到季度末方便神舟文学精品文章红包兑现承诺。请老师添加天山微信hhh13107528018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9 楼        文友:周世宇        2021-08-03 09:08:37
  尊敬的天山编辑:我已将您加入我的微信好友。请回复接受。
10 楼        文友:天涯伊人        2021-09-06 16:05:46
  读周世宇兄的这篇回忆散文,也勾起我对母亲的怀念。天下母亲,真的无私,伟大,永远活在儿女的心里。
   文章娓娓道来,行云流水,读来自然,亲切。
天涯逸人----泛自由人,时有梦想,缀梦成文,不赚喝采,聊以自慰。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