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父亲的病(散文)
六月二十日,今天是父亲节。我的父亲仍在病床上。
下午,“父亲胃口很好,韭黄大肉饺子吃了八个,喝了一小碗面汤……”接着,妹和小弟发来视频,他们陪老爸看电视戏曲,秦腔老剧《火焰驹》,屏幕上一白衣女子和一军爷正对舞得热闹唱得热闹,老爸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看着,他耳朵背,但不要紧,老的秦腔剧目,唱词,他都能背下来。老爸一辈子喜欢秦腔,他是典型的老秦人。
我说,这是今天父亲节最令人鼓舞的消息了。大家都辛苦了。
出院二十天了,煎熬而焦虑的日日夜夜……煎熬的是躺病床上的父亲,焦虑的是我们这些守护在病床前的儿女们。
“五一”过后,老爸病倒了,病很重,虚弱,不能下床……因腹泻引起的,却造成了心肺衰竭,他的整个肺由原来的慢阻肺发展到三分之二几乎丧失了呼吸功能,咳痰,喘,嗜睡,意识开始模糊,自言自语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毕竟,是近百岁的老人了,父亲今年九十七岁。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住了一周,重症监护室不让病人家属进,送饭也只能到门口,按铃,护士出来接。父亲一个人在里边,不见儿女,他急,他呼喊,他扯呼吸机,闹得护士经常半夜给我打电话……一周后,父亲肺部的炎症消了下来,为了稳定父亲的情绪,我们用轮椅把他从医院接回家来,兄弟姊妹五家开始轮流值班伺候。家里有着制氧机,父亲住院前就时不时在用着,这次出院我们又添置了吸痰器以备急需,甚至灌肠机都准备好了,父亲便秘,每次大便他很痛苦……出院后的那几日,看着老爸喘不过气来,他太老了,我们几乎绝望了,都说老爸怕是捱不过这个月,大家开始讨论父亲的后事,准备老衣,打听乡俗。
头一周,我和我的夫人值守,我望着病床上父亲呆滞而失神的眼睛,听着他胸腔里呼噜噜的痰声,我很难受,我也很是无奈。父亲只有在睡着了便安静些,可我却时刻担心着,怕他睡过去……夜里,我不敢睡,不时起身给父亲插氧,守着他,为他接尿。
一家一周,儿女们日夜守着他,喂饭喂药,拭痰接便,擦洗按摩,配制小苏打水为他漱口和清洗假牙,精心地伺候着……可喜的是,这十天来,老父亲的病一天天在好转,昨天,十九号,三弟发来消息“咱爸能起身下床了,能如厕自便了,他要看电视了……”
“他已经不咳嗽了!”如同听到《列宁在一九一八》电影中那句苏俄中央向全民通报列宁同志病情的台词,“一家人”的网群里一片欢呼——
三弟:“今天老爸要求看电视,给把电视打开。看情况不错。”
小弟:“老爸身体恢复越来越好了。都是大家用心护理的结果。”
老爸的孙女佳佳:“赞!大大的赞!”
老爸的外孙飞飞:“太上皇理政了!”
三弟:“中午吃完饭坐在马桶椅上大便,明显感觉能使上劲,便的不多,但很顺,也不干。便后自己要求看电视,让人感到高兴。为老爸点赞。”
老爸的孙女星星:“太棒啦,在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创造了一个医学的奇迹!”她是个医生。前些日子,对爷爷的病情她还很悲观:“担心爷爷二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意识状态确实比之前要差。”那个时候,父亲已经开始呓语了。如今,奇迹出现了,她说。
二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神舟是怎样上天的,祝融是怎样去火星的,老爷子身体康复也不是不可能的。继续加油!”
呼吸机起了大作用。十天前,在大家的提议下,呼吸机买来了,父亲却不愿带呼吸机,他嫌束缚,我们耐心给老人做思想工作,一天保证他能带八个小时以上。上了呼吸机,血氧很快上去了,气喘也慢了,痰也少了,眼看着父亲脸色红润了,眼睛亮了,说话也清晰了。毫不夸张地说,大家用洪荒之力扭转了颓势,把父亲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我想,也是儿女们一片赤城的孝心感动了上苍。老爸缓过来了。
这周我妹轮值,她发微信给我说:
“老爸的好转,安养(老三)为头功。他每天都来给爸做按摩,今天上午又过来给爸按摩,洗头。咱爸特别听安养的。”是的,我值班时,三弟就这样,他赶过来给老爸理发……多年了,他一直为老爸理发,伺候老爸洗澡,家里,也只有他住的离老爸近,伺候老爸的事,他干得最多。
上一周老二两口值班,端午节那天我回家看望父亲,二弟媳妇给我说你弟那天都哭了……二弟给老爸洗脚,老爸坐在椅子上,低头看着,他伸出手抚摸着二弟的头顶,老爸温柔的眼神充满了慈祥和怜爱。“从来没有过,这是第一次啊!”我弟感动得落了泪,二弟都近七十岁的人了。想起来,我们小时候,二弟挨老爸的打最多……二弟不爱学习常逃学。“从来没有过……”,端午节那天,二弟给我说起这事的时候,眼圈又红了。我劝他说,咱爸好强内敛隐忍,其实,做父亲的都这样,他为儿女们可以做一切,但从不愿说出那个“爱”字。
今天是父亲节,一大早,网上就在忙着祝福和庆贺,都在谈论“父爱如山”。我们家教很严,从小,我的父亲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威严的,父亲脾气不好,我们怯他。自古以来,父亲这个词就是教育的同义语,“子不教,父之过”这是古训。父亲的称呼很多,在商周时期,“父”就已用来称谓父辈了,《诗经•小雅•蓼莪》就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中国的汉文字是象形文字,父,这个字很有意思,你注意到了吗?最古老的金文里的“父”字,图像,一只手(又)举着一根训杖(父),做教训子女状,这就是父亲,一家至尊,一家之主。现在,我们也是做了很久父亲的人,却是和过去的“父亲”大不一样了,我们依旧感恩父亲。“父”古音“ba”,至中古才读为fu。读音转变后,人们就造出一个“从父巴声”的形声字“爸”,用于称呼父亲。故王念孙《广雅疏证》云:“爸者,父声之转。”所以,今天我们呼父亲“爸”“老爸”。
至于,为何叫“爹”?“举世皆然,问其义则无说。”从魏晋南北朝起,就谁也说不清了。
“但喜吾翁躔度转,唤起烟霞深痼。否极而亨,剥余而复,长至迎初度。龟图羲画,直从今日重数。”(注)在今天,我祈福我的父亲早日康复,能下得床来,我好推着他老人家出门看看街景晒晒太阳。
注:“否极而亨,剥余而复,长至迎初度。”语出南宋词人方岳《酹江月·戊戌寿老父》。这里暗取复卦卦辞中“出入无疾”之语祝愿老父病体好转。
2021。06。20。写于“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