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找不见的“新华书店”(散文)
6月,盛夏时节,格外炎热。城市犹如大蒸笼,走在室外,热浪滚滚,铺天盖地。28、29日,我市将组织初中期末考试,学校领导通知我和隆平学校的蒋老师,一起负责我们学校考点的试卷保密工作。保密人员取卷一般要提前一天到指定地点取卷,取完试卷后直接拿到考点保密室保存,在这个过程中,我和蒋老师的视线都不能离开试卷,一直到开考。
明天是取卷的日子,为了能按时到达取卷的地点——新华书店,晚上七点多,吃完晚饭后,和妻子打了个招呼,独自走出家门,边散步边寻找新华书店所在地。
走出小区大门,华灯初上,纵横交错的车路两旁,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豆腐块”的方格里,三三两两白色的光,在夜幕下,格外显眼,如黑暗森林里狼的眼睛,显得有些瘆人。楼房上橙色、红色的灯带一闪一闪地流动着,把高楼大厦和夜幕分离。马路边的路灯成行,是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三五成群散步的人们最忠实的守护神。夜,很静!我在这山城的夜空下,“孤独”地寻觅着……
新华书店,各种书籍、书刊、报纸、杂志的集聚地,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是求知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在我的记忆里,以前的新华书店“门庭若市”,进进出出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有买书的,有看书的,也有来查资料的……各种各样的人纷纷来到这里。可如今,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了以后,智能时代、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人“一机在手”,只要是你想到的,在手机上,分分钟就可以搜索得到。智能手机那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的!”由此,以往受人敬仰的、令人神往的新华书店,慢慢地被人冷落,慢慢地变得门可罗雀!让人心里会滋生出戚戚的失落感。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一些行业必然会慢慢地在这历史的长河里转换角色,找到自己新的生存环境。找不到的,只能逐渐地消失在无情而又浩瀚无边的历史长河中。这种现象,在我们这样的小小山城,尤为突出。
在我的记忆里,新华书店随着市(县级市)政府的搬迁历经四次转移,从安江镇搬到了黔城镇的“黔阳古城”,后又转移到昌龄桥头的国土资源局的临街门面里,最后又到了现在的龙标路上一个十字路口。书店的建筑越来越豪华气派,现代气息越来越浓,但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一片萧条景象。
几年前,新华书店很好找,地标明显。从“黔阳古城”正大门东正街入口处的牌坊进入,至南正街、北正街的交汇处即到。新华书店是一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二层楼房,里面的格局保留了当时的风格。一楼为新华书店的大厅摆放着分门别类的书籍,二楼是办公室。可如今,新华书店的具体位置,在我的脑海里模糊一片。几次一晃而过,没有深刻印象。
夜,渐渐地深了,空气中有了丝丝微风。风,微微凉,吹在脸上、胳膊上、小腿上,柔柔的,非常舒服。
我拿出手机,打开屏幕看了看时间,此时已是晚上八点十五分,我凭着模糊的印象,从昌龄路转教育局方向的主干道龙标路,再由公路局的红绿灯处转入,一路搜寻着。在这一路路灯光通明的马路边的行人道上,我已经游荡了半个多小时,可目标像和我捉迷藏一样,依然没有出现。我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心里也开始泛起了嘀咕:“新华书店到底在哪呢?难道不在这条路的路边上吗?”
散步的行人逐渐稀少,路边的专卖店陆陆续续地关了店门,街道越来越静,路边的樟树如整齐划一、静静站立的士兵,洒落在地上的影子纹丝不动。终于走到靠㵲水河的最后一条十字路口,我发现有点不对劲,于是,走到刚刚关好店门,准备回家的老板面前,问:“你好,向你打听一个地方,新华书店在哪,你知道吗?”店外的人行道上,灯光有点昏暗,等到快要靠近那位老板时,听到回应:“还老板呦!”语调有点调皮。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再走近一看,原来他是我以前教过的美术高材生。
他姓马,是一个活泼、特有朝气的男孩,长得英俊帅气,脸上总带着“调皮捣蛋”的微笑。“人不可貌相”,他就属于这一类型,你千万不要被他的外表蒙骗了。其实,他在高中美术专业的学习期间,一直很乖巧、很上进,我特别喜欢他,也很看重他。他,2006年高中毕业,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2007年复读,考上河南省的一所一本类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大学毕业后,来看望过我几次,我们把酒言欢,后来一直微信联系。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时,他聊到了家庭,也聊到了未来的计划,他说:“我准备回黔城开一家集销售与设计一体的工作室。有自己的专卖店,还能搞搞室内设计,搞搞装修……”当时,他说了很多,我们也喝了不少啤酒。因为爆发“新冠病毒”,这两年只是偶尔微信问候一下而已。实在想不到,今晚在这里居然遇见,实在有点意外!
“原来是你啊,马仔(读书时我们都这样叫他),这两年过得怎么样?你的专卖店都鼓捣起来了,生意应该不错吧!”“好个球!被‘新冠’一闹,大家都关在家里。去年,基本上没我什么事,闲着呢!今年好一些,接了几个大单,才把去年的亏空补了回来。”
我急着找新华书店,没和他细聊,又问:“你知道新华书店在哪里吗?”“知道,就在龙标路上——从这里走出去是公路局、疾控中心的红绿灯十字路口,再往市政府方向走,下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就是,在莲塘社区的对面,靠教育局、公安局、疾控中心的那一边。”生怕我不知道,他一连说了三个“地标”。打听清楚后,急于找到新华书店的我,和他匆匆道别,往新华书店方向走去。
这一次,比较顺利,只用了不到十分钟,新华书店如含羞的少女,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那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站在新华书店的转角处,我四处张望,试图寻找地标性建筑。终于,在新华书店的南边,“东大豪居”的不锈钢吸塑发着红色光的四个大字出现在不远处的夜空中。只要找到“东大豪居”,就算是找到了新华书店。东大豪居就在我家附近,我估算了一下,从我家小区门口出发,到新华书店最多只要十几分钟。而我,今天为了找到这个地方,竟然花掉了我快两个小时,几乎走了三分之一的黔城镇新城区。找到线路后,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步履沉重地往回家的路走去……
这一路走来,我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或远在天边,或近在咫尺,如方向走对了就要努力,要坚持不懈,就会达到目标。一切事情的成败与否,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都在最后的一坚持。这次我的坚持,遇到了几年未见的学生,在学生的指引下,如愿以偿地找到新华书店。如果我放弃,原路返回,那么,前面的努力都是枉然!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的人生道路不也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