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五月的风和雨(小说)
五月的风吹来了龙舟雨,每滴雨都落在李玉梅的心底,如果不是要上班,她早就飞回老家了。五月的大山深处,已是粽叶飘香,炊烟升起时,就可见到包粽子的女人们又在忙碌不停。
李玉梅坐在出租屋的窗口边,想着该给父母买点什么沿海特产,和表姐张小杏一起带回去。张小杏和李玉梅都在沿海城市的一个工业园打工,每年春节和端午节两人都相约一同回老家过节。然后见见自小一起长大的杨丽洁,杨丽洁为了孩子当了好多年留守女人,如今孩子上初中可寄宿了,她才像飞出笼子的鸟儿一样有了自由。
突然手机响了,李玉梅一看号码,和平常一样开心地接听,以为又可与母亲何爱莲煲一会儿电话粥了。
“玉梅,玉梅,你赶快回来,你爸受伤了。”李玉梅被母亲带着哭音的声音吓懵了。电话那头母亲语气急促地还在唠叨,催促她快回家。挂了电话,她理了理思绪,请了假,开始在网上买票。
据母亲所说,父亲李大龙在家门口的溪边采摘竿竹叶,脚下一滑掉到悬崖下了,幸好当时衣服被树枝挂住,减缓了跌落的速度,否则她和父亲要天人永隔了。李玉梅既心疼父亲,又担心母亲受惊吓血压升高。她买了高铁票,收拾了几件当季的衣裙就赶高铁去了。
在高铁站,人来人往,带着口罩的她急速验了票,过了安检,一看到达得早,就去换票窗口咨询。很幸运,她换到了早一小时发车的票。
高铁如长龙一样钻山洞,过大桥,李玉梅没心思欣赏沿途风光。她再次与母亲通电话,她得到的信息是父亲在医院抢救治疗,已脱离危险,母亲和妹妹李玉桃都守候在那里。
李玉梅下了高铁,坐上去家乡的大巴,到了小镇,直奔那家卫生院。如今在小镇有所卫生院,是当地百姓的福气,记得母亲说以前村里有赤脚医生,小病小痛不用出村子,赤脚医生背着药箱就可上门看病。后来小镇就剩下这所卫生院了,区医院、县医院离山里远,村民一般不会舍近求远去看病,除非卫生院医生建议转院治疗。
李玉梅想着父亲没转院,应该不会再有生命危险,她在心里祈祷,希望父亲尽快康复。李玉梅走进熟悉的卫生院,直奔住院部那座平房。母亲红肿着眼睛,见到李玉梅,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李玉桃抱着二宝坐在父亲床头,见到李玉梅来了,就劝母亲别哭了,姐不是回来了吗?
父亲脸色苍白,躺在病床,还打着点滴,虚弱得不想说话,李玉梅此刻才知父亲摔下悬崖的详细经过。吊脚楼下的小溪流淌了千年,他们祖祖辈辈在那儿生活,村里人常在溪边采摘野菜、竹笋、竿竹叶,父亲就为了做粽子摘叶子,踩到一块松了的石头,跌落悬崖的。李玉梅对母亲和李玉桃说,今晚她陪父亲,让她们回家休息。母亲开始不愿意,觉得她路途马不停蹄,一路奔波太辛苦了。李玉梅劝说道:“妈,我一路都是坐车,不辛苦。你和玉桃守了几天几夜,回去休息吧,明天晚上来替我。”
李玉桃接腔道:“好吧,让姐陪陪老爸,今晚我得回去给二宝洗澡,换干净衣服了。妈,我们先回家,休息好了,明天给老爸和姐做点好吃的带过来。”
他们离开了卫生院,李玉梅打开折叠床,睡在父亲身边。同病室的一位村民下午出院了,另一个跑去亲戚家洗澡,还没回病房。难得这样安静,李玉梅竟然迷迷糊糊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医生来查房,李玉梅询问父亲的伤势,医生说先治疗,以后回家慢慢养伤。李玉梅心里吃了定心丸,父亲不用送去区或县医院治疗了。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路途太远,怕他经不起颠簸。李玉梅洗漱了,就问父亲想吃点什么吧。他摇摇头,眯着眼,继续睡。
十一点左右,母亲与李玉桃母子过来了。保温瓶里有煲好的鸡汤,饭盒里有饭菜,李玉梅看到喜欢的农家菜,似乎有了胃口。坐车时胡乱吃了一些东西,她还没缓过来,夜晚就没吃晚餐,现在真有点饿了。
一家人坐在病室,说着家常理短,母亲给父亲喂鸡汤,李玉梅开始吃着久违的家常饭菜。李玉桃给二宝喂饭,他推开了,说要吃糖。李玉桃哄他,吃完饭了就给买糖。他哭闹起来,她赶紧把他抱出去了。
突然,走进来三个人,看模样不是病人家属。走在前面的那个中等个头、四十开外的男人说:“你是李玉梅吧?跟我们走一趟。”
李玉梅莫名其妙,问道:“你是谁?我什么要与你走一趟?”
一个瘦高个的年轻男人开口道:“你是坐高铁从沿海回来的吧?那边现在发生了疫情,我们接到通知,要你配合我们去镇政府走一趟。”
李玉梅立马拿出自己打疫苗的单子和检测核酸的结果,给他们看,他们依然面部表情严肃地说:“还是随我们走一趟,这边你交给家属照看吧。”
李玉梅非常不情愿地随他们走出了病房,父亲、母亲、李玉桃、二宝傻愣愣地看着他们离开。
李玉梅到了镇政府门口,等待她的是一辆车子,他们把她请上车,矮个子的肥胖中年男人说:“我们接到通知,说你乘坐的那一趟高铁发现有一例阳性病患者,你必须配合我们,去县里隔离。”
李玉梅一下子懵了,自己打了疫苗,做了检测,就因为换票,遇到了这趟车有阳性病例,就得去隔离,自己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吗?她委屈得想掉泪了,本来回来是看父亲的,这下可好,没有照看父亲,还让父母受惊吓。她立马给李玉桃发信息,叫她告诉父母,不要担心她,她要去县里集中隔离,因为她乘坐的那趟高铁发现有一例阳性病例。
到了县城江边,车子拐弯驶向稻田青绿的村庄。下车了,李玉梅被告知,她将在这偏僻的宾馆集装箱中度过十四天。李玉梅无可奈何,只能随遇而安。夜晚,她与表姐张小杏闲聊,说自己这次真倒霉,被送到县城一偏僻的宾馆隔离了。她提醒表姐,最近不要回老家。
张小杏一惊一乍,回复道:“你没事儿吧?我还打算过几天回来呢,看来不能步你的后尘。你说有你这么倒霉的吗?舅舅的伤势如何?你怎么换票就上了那趟高铁呢?”
李玉梅哭笑不得,情感有了宣泄处,回复道:“我哪知道自己怎么那么倒霉,与我同时回来的老乡买的是飞机票,她没遇到阳性病例,就没被隔离。我们俩都是提前回来的,她可以在家过端午节,我却要在方寸之间被隔离了。我都没来得及去婆婆家看儿子,我是先去卫生院看父亲的,没想到只过了一个晚上,一下子就到了县城附近。真是人生如梦啊!”
张小杏自小与李玉梅一起长大,说话没分寸,她笑她真够倒霉的,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李玉梅回老家过年,在家多待了几天,春节后因村级公路被村民挖断,只好走路到镇上,说了一堆好话才包车去了县里,坐班车返厂。今年,沿海疫情发生了,她好不容易有借口请假,回家看看父亲,在卫生院板凳还没坐热,又被捉去县上宾馆隔离。
张小杏说她也提前请假了,工业园虽不是疫区,她想早点回家。现在她已到了省城,只能在亲戚家住几天,看看风声再回老家。
李玉梅叮嘱她,最好别回村里,看新闻,沿海疫情还没稳定下来,村里人谈疫色变,会把沿海回来的人当作怪物看待的。张小杏一听有道理,说:“那我还是先在小姨家玩几天吧,我计划在附近的荷塘转转,多少年没在杨柳依依的荷塘玩耍了。你好好隔离,等你出来了再见面。”
张小杏在省城小姨家住,心里还是惦记家里的父母的,可疫情波及到的地方,都风声很紧。还没到端午节,沿海发往各地的班车停运了。张小杏东逛西逛,看看新闻和微信朋友圈,没有老乡说回老家的,都说就地过节。她打开同学杨丽洁的抖音,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立马打电话给她,哪知她不接听,后来从她微信留言里才得知,杨丽洁成了徒步达人,正走在通往省城的乡间小路。张小杏兴奋地与她约定,到了省城约起。杨丽洁回复,说好,到了省城她休整几天,就继续徒步南下。张小杏开始关注杨丽洁的抖音直播,杨丽洁每天直播一小时后,就不知道走在哪个山旮旯里,经常没信号。
张小杏与杨丽洁是同学,小时候,李玉梅就跟在她俩后面玩耍,长大了她们三人依然是最要好的,被称为村里的三朵花。李玉梅和张小杏常年在工厂打工,杨丽洁成了留守女人。不知为何,最近杨丽洁突发奇想,要徒步去沿海城市,很多人说她被洗脑了,纷纷打破,举例说去西藏徒步的多辛苦,一个个去的时候是美人帅哥,回来就成黑乎乎的大婶大叔了,叫她别异想天开去徒步了。杨丽洁固执地说,人到中年,该为自己活了。她推着手推车就上路了,沿途遇到一些村民,他们以为她是卖杂货的小贩。由于她第一次开直播,不会与网友互动,直播间到访的人越来越少。杨丽洁每天上路第一件事就是开直播,也许是她防晒做得好,也许是滤镜美白功能好,她一露面,粉丝就疑惑地问,你是在徒步吗?怎么那么白?去西藏徒步的人可黑不溜秋的哟。她也懒得解释,推着车子在阳光中前行。一路风餐露宿近月余,杨丽洁快接近省城了。
张小杏开始还想节后回老家去,后来索性对小姨说,她不回去了,等疫情过了,她返回沿海工厂去上班,在沿海那边迎接杨丽洁,和同学为她接风洗尘。
这天,天空蔚蓝,张小杏逛到江边,有点累了,她坐在树荫下看微信,突然一条通知让她心跳不已。内容大致是,你在疫情高风险区停留过,请就近去医院做核酸检测。她没想到,自己遇上了与李玉梅一样的难题了,只是比她幸运点,如果做了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话,她照样可以在小姨家住。
打的士去就近的医院,张小杏一路小跑到急诊室,工作人员把她指向发热门诊。她很少去医院,竟然不知道要挂号。直闯到发热门诊,护士要她拿出挂号的单子,她一头雾水,说没挂号。护士问她为什么来发热门诊?她回答道:“我接到沿海疾控中心发来的通知,要回到内地的人就近到医院做核酸检测,我打的就过来了,配合那边的工作呗。”
护士拿来体温计,要她测体温,她心里一震,她从生孩子后,一直体质弱,三天两头就感冒,只是从不去医院,就在药店买点药搞定。她太熟悉自己的身体了,刚才猛跑了一阵,出了一身汗,在急诊室门口又被风扇吹,有感冒的症状。她一摸额头,有点烫,她心跳加快了。今天体温这一关难过呀,她默念道。十分钟后,她把体温计给护士,护士立马警觉道:“你发烧,快37.4°了,去,到那间玻璃屋待着去。”
张小杏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她带到玻璃屋。隔着玻璃,她看着外面的发热病人测体温,等待做核酸,只有她被请进玻璃屋,就因为她是沿海地区来的。
接下来,她请求再测一次体温。十分钟后,只有37°,她给护士看,护士拿异样的眼光看她,冷冷地说:“刚才你发烧了,你不要出玻璃屋,待会儿还要给你抽血,做CT,你现在就是疑似病例。”
“去你妈的!我是疑似病例?我除了爱感冒,平常外出都会戴口罩,回家就洗手,从不在外面吃东西。”张小杏在心里骂道,她嘴上换了一种柔和的语音,“美女护士,我可以出玻璃屋吗?我现在才37°。”
“不行,今晚检测结果出来了,你是阴性,就可以出来回家,否则……”护士热情地去招呼别的本地的发热病人,不再理睬她。张小杏落寞地看手机,玻璃屋憋得她冒汗,她拾起插线头插在插座,凉风吹来,一头汗才被吹干。
不知来来往往经过多少病人,张小杏硬着头皮看手机,她觉得自己就像动物园的小猴,被游客看着,接受那些猜测的言语。一护士走进玻璃屋,把她带到里面的检测室,检测了喉鼻,她就随一护士去了检查室。轮到她检查了,要做CT,她刚躺在检查的小床上,机器如庞然大物移到她身体上空,突突的心跳她自己都听得到。
做完CT,张小杏被带回玻璃屋,护士告诉她可以定个床位休息,她舍不得花钱,就继续坐在玻璃屋等待。时间过得太慢了,夜灯照得外面的树更绿了,她就傻看那些绿叶。
这时,过来一对老年夫妻,说是接到沿海疾控中心的通知,内容和她的一样,要就近在医院做核酸检测。那老头子不停咳嗽,他不时解释自己和老伴刚从沿海去了北京,才南下回到省城就接到短信通知,说在北京都没人要他们检测,到了这里就被当作疫情区域的人了。护士一听说他们是从北京返回来的,对他们的态度温和多了,就让他们测体温。十分钟后,老头子惊异地说:“怎么有37.6?我只是感冒咳嗽呀。”
护士拿过体温计,说:“你发烧了,坐在这里等候,待会儿做核酸检测。”
张小杏很羡慕从北京绕一圈回来的老人,他们同样从沿海地区回来的,体温比她第一次测还高,就因为绕道去了北京返回,就被礼遇,不用进玻璃屋。她记起在微信看过的一篇短文,大意说要大家像北京那边一样,善待疫情区域的人。看来那文章有点作用,这不就有现成的例子摆在这儿吗?他们不用进玻璃屋等待。
后来张小杏像阿Q一样自我安慰,自己一个人待在玻璃屋最安全,不会被外面咳嗽、随地吐痰的患者传染,这样一阵自我安慰,她竟然觉得自己受的是上等待遇。
当患者越来越少了,张小杏催促护士给她看看结果出来了没有?护士依然冷若冰霜,说,出来了会给你看的。等到只剩下张小杏一个人了,她更紧张了,为什么一直不给她看检查结果?她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在玻璃屋来回踱步,焦躁不安的她盯着护士的身影,护士只顾忙她的,仿佛她是空气。在她又一次的催促下,护士慢吞吞地叫她出来,去医生办公室。男医生问她有什么事?她说取结果。男医生告诉她是阴性,明天再来复查一次就可以了。张小杏紧张的心才放松,原来虚惊一场呀。那护士开始还说她是疑似病例呢,真是被瞎折腾了五六个小时。张小杏打的立马回小姨家,第二天把自己的遭遇说给李玉梅听,李玉梅几乎笑掉了大牙,说没想到你也受此惊吓了,幸好是阴性呀。
端午节到了,雨水不停地下,安静的江边没有龙舟赛。李玉梅静悄悄从县城回家了,说过几天就返回工厂上班。杨丽洁徒步到了省城,在同学群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她默默收拾行李,打算回老家,因为沿海疫情还没结束,她进退两难,最后决定先回老家。这次,三个美女就这样擦肩而过,只有下次相见了。杨丽洁在抖音直播间没有提及继续徒步南下的事儿,她在直播间对着口型唱歌,习惯性地舔舌头,互动的粉丝不多。张小杏也没有心情与她互动,她只想疫情赶快结束,她要回去上班。
周末,雨过天晴,李玉梅在微信里告诉张小杏,沿海疫情好转了,此次疫情没有波及他们上班的工业园。她买了飞机票,要返回工厂,她怕坐高铁再遇到阳性病例。张小杏祝福她一路平安,说过几天她也回工厂。
那天张小杏正准备买票,李玉梅发信息来,说不能坐飞机了,那边飞机停航了,她先来省城找她。张小杏说,好吧,你的运气可真够差的。我们一起坐高铁回工厂去,那边疫情已经清零了,但愿坐车顺顺利利的……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