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出书如同感冒(随笔)
30多年前就想出本书,可是至今还没有出版出来。
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的勤学、苦写几十年,光是毁掉的小说、散文、新闻通讯、报告文学,诗词、杂文就有近千万字,保存住的各种文体的长短文章也有千万余字,按说挑几十篇来出,出一本不厚的书,质量应该还是可以的。可是我就是不行,多方寻求有关方面支持,交给审查后,都是回答说内容很好。可是一到那些握有版权的人手时,却就是当面几个哈哈,打发你出门后,接着就是永无音信。这样苦苦地一等几十年,都是竹篮打水。后来我又更加精密地选出几十篇文去征求出版,可是世道竟然变了,变成了要自己买书号和缴纳出版费。我的天啊,我哪有出版费可交呀!一家四代人就靠那点微微的养老费过着最低生活,交不起出版费,看来我这辈子是没有出书的希望了。
我想,一个正经的写作爱好者出本写生活的纯文学本书,为啥就这样难呢?
我把这个问题对几个好朋友说了。朋友一边为我叹息,一边为我出主意。有的要我去出版社走个门路,结交一个熟人;有的要我去求一个名人作序。朋友们还说,这些办法都是行得通的,而且还可以得到一点优惠。朋友们出的办法是好,可是我哪有打通门路的“条子”呢,不要说“条子”,就是土特产都没有,这办法行不通。至于请名人作序,我一个乡下老头,哪里见到个名人。再说名人没得到实惠他能给写吗?算了,不出书也罢,难得也懒得去求人,自己当做资料印刷几册保存起来看看形势再说。于是我就没有了出书的念头。
可是有的人“写书、出书”却如同现在的得感冒一样容易。不多久就可以弄出几大本诸如“言情”“武侠”之类的书,到书店上架销售。我真好羡慕这些作家写书真快,(其实我根本不看这些人写的“书”)。这里的“羡慕”只不过是冷笑而已。
一个当年曾经是我的学生的大作家告诉我出书的秘诀。他说:出书很简单,首先要把自己装扮成名人,把你从小到大的事迹优秀的装扮一下,写成简介后再配上彩照让人家出版社对你有兴趣,这样你就可以有条件出书了。当然你也许根本就不是名人,那么你要仔细搜索一下,你的亲友里边有没有名人,比如你的二伯、三叔,表姑,八嫂、姨妹、舅舅、姑爷,侄儿之类。亲友里边有名人你就挂靠上去,出书也就可以有希望了。如果你的亲友里边也没有名人,那你就想想你是否与名人有过交往,比如你是否与一名人谈过朋友,处过对象,或者当过同事。如果有,你就写一本《我和某某的秘密事》《我和某某不得不说的故事》,这样你这本书不但能快出版,而且一定是畅销,包你一下走红。
如果你不是名人,也找不到与名人任何关联的事情。那你也可以再谋出书办法。假如你曾经当过领导,即使是村长,小学校长之类都行。那出书也是可以优先的,那你就把你每次的讲话稿,你的“调研”文进行整理成册,即使是秘书帮你办也可以,因为署名都是你的大号。你把书稿交到出版社,当然这是要自己缴费的。不过这个交费不要紧,书出版出来后你就当作“学习资料”,下发到你的管束范围里,比如每个村民人手一册,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到时你按价格收费,不仅不会赔本,还会名利双收,评比为创新工作的模范。
如果你不是名人,与名人无缘,也不是领导,只是一个下岗的女工,文化程度也不过是高小,那也不要发愁,你就去写一本“日记”之类的书吧。比如《少妇日记》《残花日记》《一个都市打工女的日记》,这类“日记”出版部门眼热,读者也喜欢。你整出一本就会很快出版发行。假如你还有当“舞女”当“三陪女”的经历,那你这本书一定是赚得锅满盆满的。
如果你以上的条件都不具备,那你也不要灰心,因为你还可以换个角度写你从事的有关的书。比如,你把目光投向你的儿子或女儿,写他们(她们)的一些新鲜事也是很引人眼球的。比如写一本《儿子的隐秘事》或者《女儿有个小秘密》,这种书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最喜欢。也许你说:我的儿子女儿都还很小,才三五岁。其实现在的孩子三岁、五岁都不算小,你看少年作家的年龄正在逐级降低,五岁就已经是“大龄”了,你要抓紧了。最好不要让孩子去上小学,甚至连幼儿园也不要上,就让他憋在家里用手机写书,写他玩游戏的感受和战绩。这样的书出版了也是具有“轰动效应”的。一本《三龄童大战机器人》就足以引来百万千万读者。还有,如果你把孩子锁在家里还没有写出来,你就启发孩子发挥巨大的想象。比如让孩子与外星人谈恋爱,与外星人比武,你的小小儿女们云天雾罩的浮想联翩,你代笔整理出来就是当代奇书了。印成《小女儿漫游玉虚宫》《屁孩儿走进凌霄殿》之类,一旦出版,那电视台就要来专访你了。假若你再抓住机遇写一本《儿子某某》,那你和你儿子就一起出名了。你不仅可以连续出书,还可以给别人写序赚红利了。
只要会胡编乱造,那么出书就如同得感冒。按照上面的设想,你写出来的书就一定会出版的。当然你还可以在上面的基础上再去创造发明,写出更多的书来。不过我还有一个秘诀告诉你,就是一定要给你的书取个古怪稀奇的名字,可以参考的就有《我这里一丝不挂》《有了快感你就喊》《猪猪放了一个屁》等等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