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恒】【东篱】那年三月(散文)
一
在文人的笔下,三月,是诗,“三月江南梅子青”,(宋郑獬诗句)梅子点春雨,柳丝绕晓烟。三月,是词,“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晏殊词句)多情总如三月中,无奈春芳都牵情。三月,是赋,也是家书里告慰友人最美的字,最纵情的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句)这样的诗情画意,这样的美到窒息,还会再思念远方的友人吗?是的,一别美境难留住,曾经三月记牵手。
再美的自然风光,也赶不上我心中记忆的那年三月的风光美,或者说,草长莺飞的时节,再加上我人生的最美转折点,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三月,于我,是一个特别的月份,三十几年了,我总在这个月将春风一抱搂住,然后夹在一个精装的本子里,那里有一片当年的树叶,写着属于我的诗,献给三月的歌。
我就像一枚绿叶,平朴的绿意,泛着生动的颜色,表达着我葳蕤的心情。
用别人的“三月”填补自己三月的空洞,我是不甘的,那就不要炫美了啊。在我的人生阅历里,有一个三月,是非同凡响的,每每想起,胜过春风入篱轻拂面,强如春芳潜入屋,每每想起,无需调动什么想象力,直接就让我的情绪激越,身心醉倒。这个“三月”,在我花甲的人生里,是我人生最美的升华,是我后半人生最美的赓续。
二
这是1990年的3月10日,这是一个周六的午后。午后的春光,宛若一只母亲的玉手,握着一把轻柔的春风,仿若凝脂一般,是丝滑的感觉,是冰玉的体验,简直可以捏出油脂来。在学校三楼的高三八班的教室里,我正在给学生讲茅盾先生的《风景谈》。我知道,我正面临着一道人生的风景,我已经脱离了文章的内容,来了一场信马由缰的发挥。我把教室前后的窗子打开,我告诉我的学生,我想把春天的风景唤进来,跟茅盾先生笔下的风景一比精度。学生感觉新颖,难耐的情绪勃然兴起,他们知道,他们的老师一旦纵意抒情了,再怎么出格的动作,老师都会默许。这种教与学的境界,我的学生都领教了,也都喜欢。
我的备课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预案,是我临时动议发挥的,我想让学生用百八十字,写出这个午后的春景。
至今还大致记得一段精美的文字:
春风何时溜进了我们的校园,款款的,看不见倩影,却感觉到温柔。吹响了杨树梢上的吐着叶芽的嫩枝,吹动了横空的电线上的小鸟,举目看向不安的我们,不安的还有我们的语文老师,打开窗子,他说,春风比他的讲课还好。我觉得今天的老师上了一堂最美的课,有什么样的课可以把春天没有保留地送给学生!
其实,我的心和春风一样,逢门想入内,遇窗欲跳跃。学生这样的文风,的确是受到我的感染的,我说,面对风物,不要矜持,写的时候,一定要把“我”放进去,这是我强调的“物我同化”的境界,所以,这段描摹春光的文字,完全是师生的心互动的状态。那时,我的教学在追求一种境界,当然,这个春天很不一样,是春风催动了我的情丝,有了让我满意的创意。
这个学生叫岳巍,下笔奇崛,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可以写透我的春风满面的心思。他后来考入复旦大学,来信谈到这次写作,他说,一看老师就像有什么心事,不然不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痴狂,肯把我们的目光引向窗外,不是一般的教师敢做的事,也一反老师“逢时必争”的教学节奏……哦,我真的被他参透了内心,我宁愿他说出那件具体的往事。
有些事被人猜中,是惶恐不安的;有些事,倒是很希望有人可以猜中。那年三月的事,我真希望我的那个学生可以当着全班同学一语点破,或者他不敢,就在给我的书信里趣描述。那时我已经在春风里举起了拳头,在红色的旗帜面前感受到了如沐春风的美妙。
我上完午后的两节课,腋下夹着我的讲义,一路小跑,登上三楼的“校务室”,那里将要进行一场与我人生有着紧密联系的仪式,是我和另外一个同志一起进行入党宣誓。
三
学校支部书记说,宣誓之后,想面对党旗说点什么,构思一下,尽量简短。我早就准备了两页纸,写着热血沸腾的话。
攥紧了拳头,明显觉得手心处已经汗津津的,似乎有手汗从指缝渗下,不是紧张,室内只有我所在的党小组六七个人,他们以从未有过的热情目光,将我迎入,那些挂在脸上的笑容就是给我的欢迎词。春风透过窗子,习习袭来,鼓动着那面悬在壁上的党旗,猎猎生风,我的反应是,党旗此刻因我举起手臂而向我召唤。人生需要经历庄严的时刻,否则就无法体验什么是精彩。站在一边的老党员王晋芳老师问我,什么感觉?我说“如沐春风”,是的,自我毕业参加工作,第十个年头,我如愿以偿。我曾厌倦教书日子的平凡,或者说死寂微澜,王老师曾经和我谈到人在孤独时应该怎样,这是个哲学和人生的命题,但她的切入很暖心,记得她说的那句话——你早就应该有个组织了。
其实,我递交申请书,有着王老师的鼓励。我说有过一次,她说,一次不是结束,要“一而再”,这是《左传》上的句子。是的,争取,这是一个青年的权利,次数不是关口,于是我再次递交了申请书。不着急,在平凡里努力,做出不平凡的表现,这就是一个人对待时间的良好态度。我得感谢我们两个人的那次“头脑风暴”,很多道理并不深刻,但说到了我的状态上,就弥足珍贵了,这才是格言的价值。
其实源自她的鼓励,不止一次。正逢八九年年底,很多考上大学的学生突然回校闹起了什“学潮”,那时我任两个班的高三语文课,外加一个班主任角色,可以说是黑白轮流转,学生探访老师,客套几句,就“跑题”了,要我去支持他们幼稚的行动。我说了一句看似不耐烦的话:“老师明天还要卖豆腐,惹不起的是时间啊!”学生走后,王老师凑到我的办公桌,小声道,“卖豆腐”的话,才是我们老师的烟火日子。那时我们老师称上课为“卖豆腐”,要不停地吆喝。我很快就明白了,这是在肯定我的态度。在大是大非面前,“我要卖豆腐”的话,就是斩钉截铁。
我想起那次和校长(兼书记)的谈话。
“为什么不回避那封信?”校长开门见山,我知道他所言的信件,是指一个民主党派烟台支部寄来的“入党”表格,我一直放在桌头,并未当回事,也许同事看到了,反映给校党组织。
“校长,我要的是一种精神和资历都可以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一纸党证!”我曾这样想,这个组织谁来考察过我,谁来找我谈话,谁来为我举行一场庄严的仪式?我的日子可以没有什么仪式感,但一个人的政治生命,必须放在鲜红的旗帜下,才可以焕发出精彩的瞬间。
校长问我为什么入党?我说,申请书写过。但我必须给这样庄重谈话一个态度,我说,我想一生都可以最饱满的热情和使命感对待我的课堂。
那次谈话后,市委组织部也派人来过一次,记得问话并非是党章上写的话的简单背诵,怎样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我的回答是:如果我只想着教书可以吃上一碗饭,我就没有了这个要求。我想让这碗饭吃得有滋有味,有意义。
和校长所谈,我很动情,甚至流着泪,因为我想起了父亲临终时关于前程的一次闲谈。是我毕业的第七日,也是父亲去世的前三天。他说,我的两个堂叔是我们这个家族里的两个党员,他们在村子里,威信很高,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父亲临终提到的是榜样,他关怀的是我的政治前途。我终于真的做了这个家族里的第三个党员。入党,是一个人灵魂的交付,如果没有信仰,不必用约束来关住人的灵魂,灵魂在孤独的路上,是一种探求的自由,一旦找到了归宿,就要用人生的尺度来雕刻出灵魂的棱角,雕塑出一个有着高尚灵魂的自我。
四
我的入党介绍人是特级教师李惠修同志。他被打成右派,二十年间,他埋头读书,积累知识的财富,直到1978年平反,这一年,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认真读过这份申请书。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在困厄里我没有失去航向,那么在剩下的人生急流里,我还是无法把我的航向交给海面吹来的不定向的风,我要找到一个舵盘。
很多身边普通的党员,就像这三月的煦风,习习拂面,轻轻入心,是春风化雨,是如坐春风。人生有时候无需太多的方向性思考,很多人会引领我们的人生方向,我幸运遇到这样的人。
党组织批复我的入党申请,举办了宣誓仪式的第三天,我的叔叔来一中看我。他抚着我的肩膀,告诉我学校党组织派人去老家考察我历史的细节,接待调查员的就是我的叔叔,他说,我这个大队长(相当于现在的村主任)兼党支部副书记,一定要回避。他的话的意思是,相信我们这个家族的清白,他小声靠近我的耳朵说,你叔就是我们家族的一部可以随便翻阅的历史!我的叔很幽默,当然他更自信和自豪。
是啊,他更是我的人生榜样。当大队长四十多年,是远近闻名的好官。临走时,他说是到县城来办事,顺便告诉我入党审查没有问题。我要留叔叔下馆子吃顿饭,他怎么也不肯,说我太忙,以后回家再聚,他将一个用手帕包裹的东西塞在我的手心,说,你叔没有男孩子,不是重男轻女,而是你这个侄子很优秀,我把我们家族的传家宝给你。
在我的心中,没有任何一个春天可以和1990年的春天相比,天上的云,卷舒有致;空中的风,轻柔如母亲的手在抚摸;日丽树绿,一派葱茏。我想到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美句,可我所面对的春风,境界全新,辽阔高远,岂是如此的小家子气!我已经融入了组织,格局变大了,境界变得更富诗意了。
打开叔叔留给我小包裹,里面是一面臂章,上面印着“支前民工”四个字,油漆已经斑驳,这是从淮海战役前线走来的臂章,我仿佛听到了叔叔推着的独轮小车滚滚向前的声音,我仿佛看到叔叔驾着独轮车,弓着腰,裸着光亮的脊背,行进在通往淮海战役的战场上。
叔叔早就去世了,但他留下的臂章还在我的百宝箱里存放着,叔叔留下的叮嘱和祝福,一直成为我人生最强的激励声音。我这一生是在“温室”里度过的,从教近40年,始终不敢忘记叔叔留下的那几个字,“支前”成为我的奋斗旋律,有16年在高三的教学岗位上,为那些莘莘学子做孺子牛,让我有了奋斗的自豪感。叔叔是推车支前,我是“拉车”育人,也算是传薪继火吧。
那年三月的往事,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正值建党百年,我的党龄只有30几年,从青春走到老年,没有虚度,这些年,我的耳畔一直吹袭着一缕向前的春风。三月,是我生命里最美的月份,因为我的政治生命在这个季节里,和着春风春雨,发芽,树根,茁壮,葳蕤……
我有一颗向党的心,永远不老。总有三月的风,敞开心扉,抚摸心瓣。
2021年7月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我有一颗向党的心,永远不老!”祝福怀才老师,向怀才老师学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