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参观阮海天故居,学习红色历史(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参观阮海天故居,学习红色历史(散文)


作者:柳絮依依 举人,4774.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07发表时间:2021-07-04 06:32:10
摘要:来自湘西红色革命老区的我自小就喜欢缠着爷爷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些红色故事伴随我的成长。……今天有幸跟随文友们来到美丽的增城区仙村镇竹园村,参观阮海天故居,又一次接受红色教育,终身难忘。

【丁香】参观阮海天故居,学习红色历史(散文) 来自湘西红色革命老区的我自小就喜欢缠着爷爷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些红色故事伴随我的成长。四年前参加了老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两年前回老家参观了通道转兵纪念馆,写了几篇有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拙作。去年初秋,我和文友们走进派潭,参观中共增城县委旧址,第一次聆听增城的红色故事,感慨万千。今天有幸跟随文友们来到美丽的增城区仙村镇竹园村,参观阮海天故居,又一次接受红色教育,终身难忘。
   自古以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把岭南与中原分割开来,可阻隔不了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来岭南,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记得第一次邂逅仙村的荔枝小镇,在那年的春末夏初漫步在荔枝林,聆听了流传民间的仙进奉荔枝故事,认识了具有千年历史的荔枝,不由惊叹增城荔枝千年文化的魅力。第二次来到仙村,站在古树参天的山顶,远看西福河蜿蜒曲折飘过大地,为这建设中的美丽乡村所折服。今年的春末夏初,三月红荔枝就像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我第三次随文友们走进仙村,参观竹园涌的阮海天故居,对革命先烈充满了敬仰之情。
   最美人间四月天,岭南的山野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灿烂如夏,英雄花——木棉花依然含苞怒放,火焰花又绚烂地点亮了天空。走在宁静的竹园村,几层高的楼房比比皆是,美女文友告诉我,仙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生产水泥,村民可富裕了,赚的钱都是用麻袋装的。自小在湘西革命老区长大的我听闻此言,几乎惊掉了下巴,我不能想象那日进斗金的场景。
   如玉带一样的西福河就是竹园村民的母亲河,河水缓缓流淌,养育了两岸的村民。据说竹园涌附近有广州通往粤东的公路干线和广州通往香港的广九铁路,水路沿东江可抵达惠州、广州、香港,因而竹园涌是广东东部交通的咽喉地带,是攻守广州的军事要地。
   阮海天故居临近清澈的西福河,这灰砖青瓦的古老建筑在现代风格的民居中是那样醒目,古香古色的屋檐下雕刻着喜鹊腊梅、如雪波浪,极具岭南建筑艺术特色。踏进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似乎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段风烟滚滚的峥嵘岁月。
   环顾阮海天故居内的展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前言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大地到处遭受日军铁蹄的践踏和蹂躏。1938年8月,日军又从惠州大亚湾登陆,大举向我华南地区进攻,华南沦陷、增城沦陷、县城沦陷。在这国家危难、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增城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爱国青年、中共党员阮海天受党的委派,回到增城、回到家乡,建立中共党支部和抗日武装队伍,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率领增城军民与日军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至今仍流传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故事。
   移步参观,大家被阮海天的生平事迹吸引:阮海天(1916-1955),广东增城仙村镇人。1932年就读于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后参加中山大学抗日剧社、广州苏维埃之友等进步组织。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西江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1938年2月,中共增城县仙村支部成立,任支部书记。1938年秋,在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增城工作队的协助下,建立抗日自卫团仙村大队。10月组建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任军事指挥。1938年10月下旬,与队长单容沛等率常备队及武装群众数百人,在竹园涌截击侵犯仙村的日军,打响了人民武装抗日第一枪……
   了解了阮海天为革命奋斗一生的事迹,我开始搜集展厅里珍贵的文献资料。文友们有的拍摄图片、文字,有的聚集在阮海天雕塑像前,聆听竹园村党支部书记讲述抗战英雄阮海天率领广东民众抗日自卫队增城县第三常备队英勇抗日的事迹,了解展厅里展示的仙村、增城及广州东部外围的抗日战斗历程及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
   第一单元,重建增城党组织(1937.7-1938.11)。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战爆发后,抗日救亡运动已成为整个社会活动的主要潮流。1937年底,上级党组织派遣阮海天、阮义(阮文)两人返回增城开辟工作,他们回到竹园涌村,跟东莞中心支部接上关系后,着手进行建党工作和开展抗日活动。阮海天在仙村神山小学担任教师,以此为职业掩护开展活动。1938年2月,他在神山小学秘密成立中共仙村支部,成立时仅有党员3人,由阮海天任支部书记,隶属东莞中心支部领导。这是抗战时期党在增城地区重建的第一个地方党支部。
   第二单元,建立人民抗日武装(1938.4-1938.10)。中共仙村支部成立后,阮海天在村里很快取得竹园涌当事人、爱国人士阮孔怀的支持以村中乡勇队为基础,建立了竹园涌自卫队,队部设在润祖祠,由阮孔怀任队长,用公尝购买机枪、步枪供自卫队使用。阮海天还动员群众购买短枪,组织自卫队队员和群众利用晚上进行军事训练,重点学会射击。这样,应急时全村可以拉起百多人的武装队伍参加战斗。
   第三单元,仙村狙击战(1938.4-1939.4)。1938年10月20日,日军入侵增城,驻守增城的国民党军队,除独二十旅三团二营官兵在白面石英勇抵抗外,其余军队在敌空军的轰炸下,溃不成军,一触即溃。同日,增城沦陷。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共仙村、雅瑶支部挺身而出,带领增南人民同日本侵略军作殊死的战斗,成为沦陷初期增南地区的抗战核心力量。1938年10月28日,日军数十人沿东江河堤水陆并进,经仙村西福河口到白鹤洲一带骚扰群众。阮海天、单容沛、杨步尧、萧汉等率三区常备队、雅瑶常备队、仙村抗日自卫队埋伏在白鹤洲截击敌人。此战打击了敌人嚣张的气焰,振奋了我方军心,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谎言,其影响遍及增西南、博西地区及东莞水乡一带,史称“仙村狙击战”。
   第四单元,开展江北和广州东部外围游击战争(1940-1945.10)。阮海天率领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成员队在东莞、宝安一带打击日、伪军,后又活动于广九铁路西侧。1943年阮海天奉命返回增城,恢复东江北岸及广州外围游击战争,曾指挥三次粉碎日、伪军对增城县永和根据地的“扫荡”。
   第五单元, 转移增北和北撤山东(1945.8-1946.7)。鉴于斗争的严峻形势,广东区党委决定,杨德元任增城县委书记兼四支队政委,同支队长阮海天一起率领部队转移到增北山区南昆山一带坚持斗争。面对恶劣的斗争环境,四支队同国民党反动派开展艰苦斗争,为保存武装力量,四支队为参加北撤作积极准备。
   五个单元描述的红色印记震撼了我们的心,这是岭南抗日战斗历程的缩影,是全中国抗日战斗历程的缩影,我们永远要铭记这段历史。离开阮海天故居,我们在艳阳下走进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旧址,阅读前言,再次了解仙村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历程:1938年2月,成立中共仙村支部,阮海天任支部书记,党在增城地区重建的第一个中共地方支部开启了仙村人民抗日救亡斗争。那时,组建脱产的广东人民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常备队(简称第三常备队),是抗战初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形势推动下,由我党在增城建立的第一支武装。第三常备队带领仙村人民抗击日军侵略者,大大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积极性。1939年4月,奉中共东江特委命令,阮海天率领近80人的队伍开赴东莞,编入中共领导的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王作尧大队,该部后来发展成为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常备队旧址的办公室摆放着两张木桌、两把木椅,其中的文字展示了抗日工作的战略安排:1937年底,阮海天奉上级党组织指示,回增城开展工作,任务是重建增城党组织,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建立人民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
   另一段文字展示了抗日工作的具体落实:1938年7月11日,抗先工作队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从统战工作入手,争取了有爱国心的地方实力派的支持。通过演话剧、歌咏、演讲、出墙报等方式,不到半个月,就成立了民众夜校,使之成为团结、教育农民及其他群众的阵地,并从中挑选和培养抗日积极分子。接着在雅瑶、仙村两地成立了抗先队和妇救会,这个地区的抗日群众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
   旧址指挥部灰砖墙壁上有一面党旗、一张抗日战争时期增城县党组织分布图。室内雕刻花纹的旧木方桌旁摆有四张木凳子,展示的文字介绍为:为了抗日和自卫,阮海天动员竹园涌群众购买七八十支长短枪,组织自卫队员和武装群众利用晚上进行军事训练,重点是学会射击,让全村100多人的武装队伍做好准备。
   墙壁上展示的耙头、匕首、半斩已锈迹斑斑。旧址大门右手边的墙壁上,原墙面上的图案是机枪的形状。据说旧址墙上的图案为瞄准射击的地方,这是当年三区常备队教导队员如何瞄准的“黑板”,这“培训班当年印记”牢牢映入大家的心里。
   旧址展示的有关抗战的文字、图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碧血丹心:统一战线工作、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的组建、第三区常备队主要人物(阮海天、萧汉、样步尧、单容沛)。
   第二部分——抗日烽火:一、阮海天指挥三区常备队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增城人民对日作战的第一枪。二、三区常备队在升田圩奋起抗击日军。三、三区常备队主动出击,夜袭塘美火车站日军兵营。四、三区常备队带动了其他村庄组织民众抗日武装。五、三区常备队队伍的转移与后来发展。六、三区常备队的革命战士引领群众积极投身抗日斗争。
   参观了三区常备队旧址那图文并茂的资料,大家围坐在木凳上,观看模拟抗战事迹视频。三区常备队是东江纵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备队及武装群众在阮海天同志的指挥下,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增城抗日战争的第一枪。观看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画面,让我们如置身于狼烟四起的战争中,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千千万万个英烈用鲜血染红了万里江山,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重寻红色足迹,接受红色教育,共忆峥嵘岁月后,我们走向碧水悠悠的西福河。西福河两岸风光旖旎,堤上三月红荔枝硕果累累。看着远处农家高楼房临水而建,我们很羡慕他们生活在这依山傍水的幸福乡村。美丽乡村竹园村是日新月异的增城区乡村的缩影,增城区飞速发展,这里有工业经济繁荣的乡镇,有打造乡村旅游的乡镇,这里绿水青山,宜居宜游。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南湖起航的红船乘风破浪,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线,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相信伟大的党将引领我们走向复兴,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参加增城区作协采风交流活动,在大好的山河中学习百年党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激发了爱国热情,让红色信仰融入了民族血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祝愿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更加繁荣昌盛!
  
   (文中文献资料来源于阮海天故居、仙村三区常备队旧址)
   原创首发

共 43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来自湘西红色革命老区的我自小就喜欢缠着爷爷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些红色故事伴随我的成长。今天有幸跟随文友们来到美丽的增城区仙村镇竹园村,参观阮海天故居,又一次接受红色教育,终身难忘。”通过仔细阅读依依老师的文章,我们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通过作者精湛的文笔,我们又一次走进作者的生活里,一起感受那段烽火燃烧的岁月里的人和事。大家被阮海天烈士的生平事迹吸引,“聚集在阮海天雕塑像前,聆听竹园村党支部书记讲述抗战英雄阮海天率领广东民众抗日自卫队增城县第三常备队英勇抗日的事迹,了解展厅里展示的仙村、增城及广州东部外围的抗日战斗历程及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寻红色足迹,接受红色教育,与友人共忆峥嵘岁月,是依依老师现在的写作生活内容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依依老师自小生活在红色革命老区_湘西,是个听着爷爷讲述的那些感人的红色故事,长大的孩子。退休以后,又成了一位积极向上又怀有浓烈的爱国热忱的喜欢写红色故事的作者。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文字风格和写作内容以及写作态度,都是有根源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和憎恶。从小受到的文化教育和故事熏陶,会影响到我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还有为人处世和写作方向。依依老师秉承爷爷等老一辈对党对国家热爱又感恩的心意,一直积极参加所处市区的作协采风活动,记录红色故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本文简练易懂,文笔优美,情感丰富,内涵深邃,点赞,推荐师友们品读。感谢依依老师投稿丁香,分享精彩红色故事。祝文乐开心,吉安福瑞!【丁香编辑:粉红莲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21-07-05 06:41:47
  感谢依依老师投稿丁香,分享精彩红色故事。祝依依老师文笔丰盛,健康福瑞!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回复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07-05 07:22:00
  支持丁香是应该的,只是没条件修改,临时投稿凑数。谢谢粉红莲秀社长在百忙之中留评!
2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21-07-05 06:49:02
  今年正值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何其漫长,又何其短暂。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么一个和谐奋进的国家,是多么美好和幸福。现在国家免费的新冠疫苗接种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认真开展和有效、有序执行。那些远去的红色故事里的人,牺牲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如今安宁稳定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又 珍惜,感恩又感恩。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回复2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07-05 08:04:08
  去了几次红色景点,一直想记录所见所闻。三月末走在西福河畔的竹园村,参观阮海天故居,聆听红色历史故事,搜集了很多红色历史资料,写了草稿。一百年的风风雨雨,新中国走向复兴,走向辉煌,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谢谢粉红莲秀社长再次留评!遥祝夏安!
3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07-05 07:20:43
  谢谢粉红莲秀社长精彩的编者按!敬茶!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4 楼        文友:秦雨阳        2021-07-05 10:49:36
  重温红色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篇红色故事带人们回到那个峥嵘岁月的年代,牢记初心,奋进在新征程。老师文笔优美,情感充沛,在学习百年党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丁香成为了第二革命历史课堂,依依老师是榜样!感谢老师赐稿丁香!问好。
一支笔曝光昨日泥香,几篇文絮叨无我烟雨
回复4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07-05 13:04:51
  到了通道、黎平、岭南等的几处红色历史景点,打算写几篇红色游记,但一直不知怎么动笔。
回复4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07-05 13:11:50
  到了通道、黎平、岭南等几处红色景点,打算写几篇红色游记,但一直不知怎么动笔。后来看过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之前只知道有关老家的红军长征转兵的历史故事,听过老人讲过当地青年积极参军的往事。写成草稿花了很长时间,写拙作只是希望把红色历史记录下来。谢谢秦雨阳社长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遥祝夏安!
5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21-07-06 09:30:32
  正像秦社在跟评中说的那样,丁香愿意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第二课堂,也像枫叶社长和闰土社长,还有所有丁香人希望的那样,丁香,坚持就是胜利!依依老师的积累的红色故事素材,可以慢慢分享,尽量注意休息。希望丁香人,都健康快乐的这么一直彼此守护、陪伴下去!依依老师写作的每一个红色故事,都要用心去聆听和感悟。现在在一起的每一位丁香人,都用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喜欢的文字,真好!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回复5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1-07-06 16:12:41
  一百年的艰苦奋斗,一百年的风雨兼程,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谢谢粉红莲秀社长辛苦编辑和再次留评!谢谢秦雨阳社长留评和申报!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