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别了,那座山(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别了,那座山(散文)


作者:鸿雁南飞 秀才,116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04发表时间:2021-07-05 05:22:47

【东篱】别了,那座山(散文)
   高高的山岗,美丽的云海,翠绿的竹园,漫山遍野的茶树,四季如画的风景;一条崎岖的山间小路,一排排土胚房,还有那难以割舍的老爸老妈。这,就是我最富美的故乡。
   自从雪花最后一个离开这个乡村,杞梓坑,我的乡亲坚守了近一个世纪的山村,连同那一排排氤氲在漫山云雾中的土墙房,亦如烟云消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如此的消亡,是一首史诗,我要为我的故乡高吟离别的歌。
   如此美丽的大山,这儿的人,世代坚守着,却来不及一睹那优雅的芳容,更多的记忆,则是苦难与无奈。数十年来,村里人陆陆续续离开了大山,去寻找一方更好的栖身之所。这,是大多乡村的宿命,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痛,注定在合适的时机,人们会走出去。这些年,徽州大多村落,随青年一代离去,村庄也如同风烛残年的老人,走着蹒跚的脚步,在风雨飘摇中。无人打理的老屋,上锈的门锁,长满了苔藓的的墙角,记录着老去的村庄,不再风姿绰约,凄凉中日渐凋凌,野草恣意生长,没有人居住的村落,写着衰败的字样啊。
   故乡总是牵动着游子的乡愁,即便是青涩的记忆,磨难的历程,还有不愿触碰的刻骨铭心的伤痛。大自然就是这样,美好的,伤痛的,都会刻在时间的长河里。作为时间的过客,我们是渺小的,怎能撼动大浪淘沙,所有印痕都将消磨在岁月中。我们又不能不原谅时间的打磨。
  
   二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风,暖透了大江南北,也拂开了山娃们心中的希望之花,他们不甘贫穷,不愿平庸,不畏挑战,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带着那份质朴和勤劳,走向心中憧憬着的外面世界。
   回望近乎一个世纪的迁徙、扎根,以致村庄的开枝散叶,顽强中泪水注满了这片土地。大山的阻隔,道路的崎岖,山村的偏僻,基本的生存也是极尽曲折,而赖以生存的茶叶,承载了大山人一年的生计。日常的开销,孩子上学,家人生病住院的费用,全都寄托在这片叶子上了。每天的鲜叶出售,得跑几十里山路,翻山越岭。卖干茶的人,伐薪烧碳,在冰天雪地里,演绎着《卖碳翁》的故事,只是何止两鬓苍苍十指黑。有人背着碳回家,由于杀碳不彻底,背着,整个人烧着了。总是夜半三更,行走在羊肠小道上,夜行者的孤独,是伴随黑暗与艰险,还有那疲倦的身躯,但人们就是要在黑暗中去争取,去争取自己的希望。即便只有一束手电光,仍然照着前行的路。
   他们坚实而有力的双脚,爬了一辈子山,翻山越岭、肩杠背驮,足迹遍布在大山上,用生命诠释着不屈的精神。生活无尽的折磨,沧桑不止写在脸上,而是把烙印刻在腿上。让这儿的人都得了一种高山病,腿关节过早地退化。肿关节的有霞仂、茶花,还有我的母亲,这是大山生活留下的印记,谁不是负重前行?大山的崎岖,生活的艰辛,还有永远也指望不了通畅的路。用一生的艰辛去反复丈量这大山每一寸羊肠小道,风雨人生中,挑不完的担。每年茶季烧的柴火,千担万担地挑着,从山脚搬上山顶,挑出了大山人一年又一年的希望,每个干旱的夏季,人畜饮水到山脚下去担,一担一担地重复着日子的艰难,山路的崎岖,担水的沉重,让她们摔了无数次,最让人绝望的是,爬了一半坡,精疲力尽时,脚下一滑,一担水全倒在身上,凉透了心,水桶滚落山脚,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泪水、汗水、还有浇注的水,让人万念俱灰,心也碎了。做梦都想着逃离。擦干了泪,生活还得继续,困难是一道坎,如果倒下了,就永还也站不起来了。面对大山,真是纵你虐我千百遍,我对你仍如初恋。这种极为复杂的情愫,只有在这生长的人,若干年后,回望那片土地,方能理解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饱含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
   大山的人们向往着电灯明亮,山下,东方红是上海搬来的三线厂,夜晚灯火通明,灿若繁星,好不令人羡慕,而山上则是松柴点灯,辣椒当盐的日子,进入八十年代,隔壁的木坑尖,先吃了螃蟹,第一个装上高压电,家里的灯火白花花地明亮,夜晚使整个屋子都有了神釆,更耀眼的是,还有了黑白电视。于是整个村子沸腾了,动员起来,热情高涨。然每根柱子足有一吨重,如此的庞然大物,没有路,怎么弄上山?村子里男男女女,青皮后生像蚂蚁一样,吼着号子——
   嘿呦那个一声吼啊,地球也要抖三抖。灯杆大又重哟,嘿哟。眼睛盯到走哦,嘿哟。脚下莫打抖抖,嘿哟。腰杆要挺直哦,嘿哟。齐心要协力哟嘿哟,一步一步稳啰,嘿哟,嘿呦……硬是在没有路的山坡上,把电线杆搬上山顶,我理解了什么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只是我那坚强不屈的大伯,抬着杆子倒下了,他始终没有见到那电灯的亮光。儿女们前仆后继,毅然扛起了重担,点亮了生活的希望。
   山里生活的人,像一粒种子,即便落在石缝上,也要扎根成长为大树,不放弃的永远是磅礴之势,还有钢铁般的脚板和肩膀。扛得起生活的全部希望,心中有明灯,整座大山才有希望被照亮。
  
   三
   而今,后生们早已不再依靠这大山的日子,雪花家小孩,早些年就去打拼,大儿华华,凭一身木工绝活,在家俱厂里收入颇丰,小儿子董永,弄装潢,开着小车,俨然一个小老板,可他们的母亲呢,这许多年来,一个人坚守着那座山,那间房,那片云彩,痴情地看每天日出日落。似乎,山外的世界与她无关。儿子,是母亲想象的一幅生动的画,我们再也找不出母亲这样坚守的理由了。
   只是岁月从未饶过谁,一晃,已是鹤发老颜,苍老的,还有双腿,山上的人,霞仂,前几年腿已不能下楼,严重关节肿大的,还有我母亲,近些年,总是走着就跪摔了,以至手折了,这代人折手只是预警,也是大山的善意提醒与劝告。奔波了一辈子,该离开了。不舍离开故土的,还有隔壁村的一位老人,一头扎进竹园里,人们找了几山几岭,几天几夜,却发现他抱着一根硕大的毛竹笋,永远地睡去了。
   有着顽强意志的还有堂兄一家,当年挑了几万担的石头,从十几里开外的竦坑搬了几十吨水泥、石砂和钢筋,硬是让石头变成了砖,建成了唯一的一间砖瓦房,粉墙黛瓦马头墙,大山上唯一的徽派建筑物,也甚是养眼。这房子真是时光的交织,生命的寄托。只是天不遂人愿,过度的劳损,关节的损坏,加上风湿,让病魔折磨得痛苦不堪,才年过半百,便撤手人寰。我每次去看着这坚强不屈的马头墙,无限感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百年千载空悠悠。
   千百年来,大山人总是这么顽强地生存,先祖源自中原,自唐以后陆续迁徙至徽州,四百年前牌头迁竦坑,一百年前再迁杞梓坑。历史上中原人为保命来徽,却面临七山一水一分田的恶劣自然环境,少地缺粮,米船一日不到,民便有饥色。南宋迁都杭州,徽州近水楼台,顺江而下,贩卖木材、茶叶、文房四宝,典当,审时度势,徽商兴起。徽州人懂得,寄命于商才是家乡立业之本。然数千年来,战祸不断,中原各大旺族,源源不断逆势而行,向大山进发。百年前的这次大迁徒,亦是缘于战乱,温疫和饥荒。
   国家命运,历来与人民福址息息相关,整体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面貌,动荡的年代,即使个人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的。就像我们祖祖辈辈山里人,把生命和时光世世代代交给了大山,却仍然守着清贫。而改变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根本是改革开放,进行工业革命,使国家经济、科技整体实力全面提升。今年七一,正好是建党一百周年,我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啊,大山不再写着贫穷的标签,而是焕发了生机。
   我们村庄虽然不能通上汽车路,却得益于时代的发展,让后代在山外各处谋生,并繁衍生息,整体上脱离了贫困,过上了比大山里好得多的日子,我们应当感谢这个时代。
   滋养了我们一个世纪的大山,连同那些土胚房,是动荡年代我们逆向迁徙的见证,而盛世社会的进步根本标志是城镇化,它的脚步从未停止。商贸发展,总是促进这一历史进程,数百年来吴楚贸易所带来的“无徽不成镇”的典故,一再地阐释徽商对文明繁荣和城镇建设的贡献。
   坚守大山人们世代所创造的种子精神,还有炽爱故土的那份情怀,感恩最为坚难时期大山所给予的恩泽。历史如同烟云,村庄也将消失在尘埃中,但它注定是一段永不磨灭的精神,如同共产党人永远铭记长征路。
   如今,我们也感叹那座山,但感叹的是今昔的巨变。
   别了啊,大山!这个蝶变的过程就是这样,总是要经过或长或短的阵痛,大山的后辈是不会重复祖宗曾经的经历的,新生活永远向奋斗的人挥手。
   别了,那座山!我知道我应该带走山中的什么了。
  
   2021年7月5日首发江山文学网
  

共 33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鸿雁老师的文,有一种沉重和沧桑感。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曾经的穷山恶水,曾经的父辈,在贫瘠的山梁薄地,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耕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清苦生活。鸿雁老师用其厚重凝练的笔触,写出了大山里故乡的百年沧桑巨变。故乡的父老乡亲,百年来一直固守在这大山之巅,蜗居在不挡风遮雨的土坯房里,依靠种地种茶采茶养家糊口。这里的穷山恶水,练就了山里人的钢筋铁骨和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向往美好生活拾大山之子永不熄灭的希望,时代在发展,在变迁,在一代代人的在大山的劳作中,终于已是到,只有走出大山,才能改变贫穷的命运,大山里年轻的后生,为了生存和美好的未来,纷纷走出了大山,过上了体面的生活。但也有眷恋大山的老人致死不离开大山,因为那是一份心系大山的不了情。这篇散文,作者写出了大山人的悠久的奋斗史历史和历史变迁,大山人是如何改变百年贫穷,纷纷走出大山的,从正面歌颂了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大山人走上了奔小康之路。文字庄重细腻,叙述有度,层次分明,引经据典,内容厚重深刻,情节生动感人,是一篇难得好文。推荐欣赏,分享精彩。【东篱采菊编辑:习之乐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7-05 05:29:52
  作为世世代代在大山上生活的人,当有一天离开大山,纷纷走向城镇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时,每个人到底又着怎样的复杂心情?请欣赏鸿雁南飞老师的佳作《别了,大山》。感谢投稿东篱,问候作者,平安顺心!
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7-05 06:30:48
  感谢习老师精确解读,精心编按和雅评,让文平增色彩。走出大山,告别故乡,是历史的大趋势。我们这一代人,因为有了故乡,才有了乡愁。小时侯做梦都想逃离的地方,年迈后才发现,那是最难以割舍的痛。老师辛苦了,向您致敬!
3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7-05 06:58:19
  这是一个新趋势,面对古老的村落,就要离开,去新的地方去发展。国家希望人们都尽快富起来,尽快过上好日子,这个举措的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文字忠实地记录这一刻,是一位作者的敏感之处,也是应该去努力去表现的地方。为鸿雁老师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7-05 09:03:04
  感谢孤独老师的到访,最近老师又推草原系列文,读了如天籁的幽长,灵空,文章的美感,读了很特别,问候老师!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7-05 11:26:55
  饱含深情地叙述那座山,那座山中的人们,特别是从山民往往返返的路径上找到了今昔变化的答案,很让人兴奋。一段苦难的历史,从苦难里挣扎出来的人们,我们应该铭记着,也为他们摆脱贫困走向幸福而鸣掌。文章写得很细腻,情感深沉,特别有味道。怀才抱器拜读留言。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7-05 12:18:24
  怀才老师眼不太好,还不忘为文润色修正,精心打磨,让文添彩。作为东篱人深感荣幸,向敬爱的怀才老师致以祟高敬意!祝老师早日康复!
5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7-05 11:49:43
  悲悯的情怀,对大山深厚的情感,对故乡亲人的爱,让文章充满了魅力。
回复5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7-05 12:23:50
  感谢明月老师赐墨留香,每座大山,每个村庄都有着顽强生存的故事,和不肯离去的故土情怀。大山的人总让人悲怜,却也总催人奋进!问候老师夏祺!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7-05 17:12:14
  老一辈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终究改变不了清贫的生活,还落下了一身病痛,苦不堪言啊!年轻的后生乘着改革的东风走出大山,寻找改变人生命运的另一种可能,他们靠技术、做生意、做工程等自谋出路,一个念头,一份勇气,一种尝试,生活的小船绕过激流险滩,终于抵达明媚入画的彼岸!好文,飘荡着缕缕乡愁,感恩新时代,满满正能量。拜读欣赏大赞,问候鸿雁老师创作愉快,夏安!
回复6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7-05 19:04:11
  感谢罗老师赐墨留香,您的精确点评让文熠熠生辉,老师无论是文、按、评都十分到位,让文者颇为受教,挚诚感谢老师到访,问候老师夏祺!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7-05 21:30:19
  文章厚重,追古抚今,颇具深情,读来憾动人心!湘莉拜读佳作,为好文点赞!遥握问好,谨祝夏祺!
回复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7-05 22:59:19
  谢谢湘莉老师百忙中评读拙作,老师赐墨留香为文添彩,拜读湘莉老师近日的文,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文笔总是很美!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7-12 16:50:04
  鸿雁南飞老师的这篇散文,格调特别,内容深沉,引人思考,是很优秀的作品,怀才抱器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8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7-12 18:45:03
  特别感谢怀才老师,写文,修改过程,也是深思和升华过程,怀才老师总能高屋建瓴,并感谢老师润笔付出之艰辛,写文者遇怀才乃人之大幸。向老师致敬! ,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