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长寿面(散文)

精品 【摆渡】长寿面(散文)


作者:凤凰脚下 秀才,100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68发表时间:2021-07-06 11:04:14

【摆渡】长寿面(散文) 每年春节都是在乡下老家过的,各式各样的美食始终是节日的主角。
   这些年,品尝了不少五花八门的美食,不少吃过就淡忘了。反倒是那碗年初一、年初四必定要吃的长寿面,吃出了越来越多的滋味,化成了难以割舍的亲情、乡情。
   牛年的大年初一,妈妈说要给我做一碗正宗的长寿面,和她小时候吃的一个味。那是一碗怎样的面哩。青花面碗,素白细面,碧绿菜叶,顶部高出碗沿一大截,如同一个小山丘。“山顶”上铺着长短粗细均匀的五花肉丝,每一根都似玛瑙和水晶相间的链子,缀着点点葱花。靠近面碗,色彩与香味翻飞交错,两个呼吸间便勾动起你的味蕾与心灵情感。
   我说,这么一大碗面怎么吃得下呀。妈妈笑着说,不多,其实没多少面,你拨开面往下看看。小心地用筷子翻开层层叠叠的面卷,才发现底下别有洞天,两个金灿灿的煎蛋静卧碗中,让人有一种发掘出宝藏的惊喜。边吃边聊,长寿面的故事和奥秘,再一次让我对这一碗寻常的农家小吃心生敬意。
   长寿面又称迎客面,是磐安、东阳、缙云一带的传统食物。“长寿面”从名字看平平无奇,但它却是磐安这片土地最醇香的乡土记忆,也是我们一家珍贵的舌尖爱恋。
   长寿面的制作过程说复杂也不复杂,但若说简单,它又多了那么一份独特的仪式感。首先要炒肉,五花肉的腊肉丝放至热锅,醇厚的香气随着熬出的猪油在锅中炸开、跳动,瘦肉红亮,肥肉透明,香而不腻,待充分出油后装入碗里备用。趁着煎出的肉油仍热,滋啦滋啦地泛着金黄,赶忙敲下两个鸡蛋。自家母鸡下的蛋,个大而圆,色泽金黄,下锅一煎,鸡蛋的鲜香和肉油的醇厚交织缠绕。蛋白在高温逐渐变得皮酥肉紧,蛋黄油亮厚实。再炒一盘青菜,翠绿的嫩叶切碎下锅,包裹着肉香又勾出一丝泥土的芬芳,待青菜全被肉油香透,与肉丝鸡蛋一道备用。与此同时,烧一壶滚水,下入地道的土索面。土索面是纯手工制成,挂在面筷上晾晒而成,细如发丝,口感软糯又微微弹牙,别有一番风味。土索面每根都长达数米,有时一碗面不过几根,这也恰合了“长寿”的寓意。最特别的是其水煮后软而不烂,能保持汤底始终清甜可口。
   待面熟,在肉丝里撒上香葱,淋点酱油,舀入一两勺面汤调味,待作“浇头”。装碗也是很讲究的,先在碗里垫上两个金亮鲜香的煎蛋,将长长的土索面卷铺在上面,然后铺上青菜和肉丝,最后,加入肉汤调味,一碗长寿面才算大功告成。一碗小小的面,里面的细致和所包含的人的情感的绵长,却如这细长的面条无尽的延伸出去。
   在我的爷爷奶奶那辈,这一碗面条承载的是孩子真挚的孝心和邻里亲戚间质朴的友谊。长寿面总是和一年中的特殊日子紧紧连在一起,大年初一和立春必不可少。大年初一这天,小辈们就要早起,亲手为父母长辈做长寿面,祝他们如这长长的面——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由孩子们亲手做出的面,每一根都浸润了饱满的爱与祝福。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无论是奢侈的食材还是真挚的孝心和祝福,每一点都让这碗面变得那么珍贵,与众不同,无与伦比。
   长寿面之所以又被称为迎客面,是因为在乡村待客之道中的特殊地位。一碗长寿面,几百年来都是接待亲朋好友最高礼遇——用家中最好的食物迎接您。为了让客人们心安理得地享受招待,主人总会把鸡蛋放在里层或底下,客人吃了一半时发现这个“美丽的惊喜”,享受最高待客礼节。当主人家的鸡蛋实在不够数时,也要到邻居家借几个应急。实在没办法时,才会把鸡蛋摊成薄饼、切成细丝,让迎客面不至于太寒酸。在那个年代,大家守望相助,都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贴心的客人会说我刚吃过,吃不了那么多,动筷前先拿个碗分小半碗面出来,一定要把底下的鸡蛋挑一个出来,留给主人家的孩子或老人。一根根面条,其实在乡里间结了一张温情网,那份生存艰难时仍心系对方互相帮衬的质朴单纯的友谊就像素白的面,闪跃着令人感动的流光。
   而对于我的父母,这是当时难得尝到的宝贝,寄托了童年单纯的欢喜与渴望,每次一谈起长寿面,父母的眼睛都闪闪得发着亮,像天幕上的星子。那时候平时常吃是玉米糊、红薯、干菜,长寿面只有在生日、过节时才能吃到。妈妈的生日在年初四,于是长寿面就成了她最长情的春节记忆。纯朴却鲜香的味道加着期盼已久的渴望,这碗小小的面成为父母心中“美味”的代名词。而我的父母,也如这一碗小小的面,散发着乡村质朴纯洁的气息,继承了这片土壤中真性情易满足的血脉。此外还有个有趣的传统,若是孩子犯了错,比如不小心伤了人,或造了民俗忌讳,父母便要烧一碗长寿面去人家家中赔礼道歉,而孩子们也在这一碗面的教育训导中,敛去一身野气,茁壮成长起来。那份童年中永不褪色的单纯与欢喜,那份父母血液中流淌的乡土情怀就像金黄的蛋,在人生长河中不断散发着醇香。
   到了我这一辈,生活条件大为改善,长寿面本身已不再那么珍贵,腊肉丝变成了鲜肉丝、牛肉丝,鸡蛋一盘盘地装着,不再深藏碗底。过生日,也已经少不了生日蛋糕。但那代代传承的乡愁与亲情,纯真与质朴依旧熠熠生辉。“长寿面”三个字对于我,是会六点钟爬起来给我煮面祝我“年年考第一”的奶奶,是笑着端面祝我生日快乐的妈妈,是那个我回去越来越少却从不陌生的老家。那份涌动的情怀,像一枚枚翠绿的菜叶,散发出田野的味道,提醒我始终是一株扎根在故土泥土中的苗,身体中永远挥散出独有的磐安乡土气息。
   一碗长寿面,一份家乡情。它像一根永远不会折的丝线,串联了祖祖辈辈,联络着邻里乡间,沿袭了历史民俗,承继了地域文化。时代会变,但面中承载的古朴民风、遥远祈福、美好寓意和对幸福生活的期许,却永远不会淡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初衷,历久弥新。
  

共 22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碗普通的长寿面,上面零零落落的肉丝,下面埋着诱人的荷包蛋,就是当年人们遇到喜庆的日子最好的美味。过去的时候,生活困顿,能够吃上一碗长寿面就是最快意的享受,甚至为了能够款待客人绞尽脑汁,能够化解孩子淘气带来的不快,尽管无奈,但乡情无限。生活好了,长寿面只是成为一种点缀,但人们仍然不离不弃,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深入骨髓。散文《长寿面》细节描写生动,结构层次分明。特别是文章最后把长寿面当作不会断的丝线,串联祖祖辈辈的感情,令人印象深刻,同时把长寿面比喻成人,升华了文章主题。感谢作者赐稿摆渡,希望今后在文字的道路上水平更佳。【摆渡物语编辑:寂寞看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70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1-07-06 16:52:40
  很美的一篇散文,读来亲切感人,欣赏。
2 楼        文友:赵淑敏        2021-07-09 22:10:32
  老师好文,恭喜摘精。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 楼        文友:刘艾玲        2021-07-09 22:22:00
  我来到北方才听说长寿面,才见识到什么是长寿面。作者的文章,给了我们全面而细致的解读。有意义的好文!
天行健,小女子也当自强不息!
4 楼        文友:南国的红豆        2021-07-10 07:51:56
  写得很细腻,就像在眼前一样
5 楼        文友:木语杉言        2021-07-10 08:18:59
  描写细腻、情感真挚的文章,拜读学习!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